旧晋书九家辑本

魏帝封太祖为晋公。太原等十郡为邑。进位相国。备 礼九锡。太祖让不受。公卿将校皆诣府劝进。阮籍为其 辞。曰。冲等死罪。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冲 等眷眷。实有愚心。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 功。有自来矣。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汤。 遂荷阿衡之号。周公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 阜。奄有龟蒙。吕尚、磻溪之渔者也。也 字依新晋书加。一朝指麾。乃封营邱。自是以来。 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 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 无阙政。新作秕政。民无谤言。 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震服 。羌戎东驰。新作来驰。回首内 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禽阖闾之将。斩新 作虏。轻锐之卒。以万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 。宇内康宁。苛慝不作。是以殊俗新作 时俗。畏威。新作畏怀。东 夷献舞。故圣上览乃昔以来礼典旧章。开国光宅。显兹 太原。明公宜承奉奉字依新晋书加。圣 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 嘉祚。巍巍如此。内外协同。靡□靡违。由斯征伐。则 可朝服济江。扫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 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令大魏之德。光 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然后临沧海而谢支支 或作交。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岂不盛乎。至公至 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冲等不通大体。敢 以陈闻。见文选并注卷四十。
武帝受禅。文帝号曰太祖。文选关中 诗注。
  世祖武帝
武帝讳炎、字安世。文选西征赋注。
武帝诏曰。刘毅博学多闻。其以毅为散骑常侍、国子 祭酒。书钞。
泰始四年正月。丁亥。世祖初藉于千亩。司空掾、潘 岳作藉田颂也。文选藉田赋注。
泰始原作咸熙误。五年。诏曰 。华表字伟容。清贤履道。内贞外顺。历位忠恪。言行 不玷。其以表为太常卿。御览二百二十 八。
泰始七年。皇太子冠。世祖以皇太子富于春秋。初命 讲孝经于崇正殿。文选为贾谧作赠陆机 注。
泰始十年。诏、程咸历职左右。劬劳内侍。乃心在公 。夙夜不懈。以咸为散骑常侍左通直郎。书 钞。
咸宁三年。诏曰。议郎庾纯、笃志好古。敦说诗书。 儒行也。宜训导国子。书钞。
咸宁原作咸亨。四年。诏曰。 南阳王师刘智、学行优着。其以智为国子祭酒。书 钞。
太康元年。吴平。五月。引孙皓升殿。武帝问孙皓曰 。闻南人好汝语。颇为不。皓因举觞奉帝、而言曰。昔 为汝国邻。今为汝国臣。劝汝一杯酒。愿汝寿万春。帝 悔之。御览三百九十引晋书。
太康八年。王浚园生嘉瓜。二茎一实。类 聚引晋书。
太康八年。改营太庙。南致荆山之木。西采华山之石 。书钞石引臧书。
帝崩。曰武。文选西征赋注。
武帝上号曰世祖。文选闲居赋注。又 关中诗注。
  孝惠帝
惠帝讳衷、字正度。武帝崩。太子即皇帝位。文 选潘岳西征赋注。
惠帝永康二年。禅位于赵王伦。伦以兵留守卫上。号 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安宫。中书令缪播云。太史按星 变事。当有免官天子。文选晋纪总论注 。
光熙元年五月。惠帝自邺还洛阳。中官属备云母辇及 云母车以奉迎。书钞引晋书。
  孝怀帝
永嘉三年三月。淮濮水竭。初学记六。 按与新书纪志皆不同。
  元帝
帝为晋王。立宗庙社稷。元帝渡江草创。欲立石阙于宫 门。未定。王导随驾出宣阳门。乃遥指牛头山两峰为天 阙。中宗从之。事类赋注山。
孙氏无阙。大晋南都亦不暇立。门阙遂废矣。文 选石阙铭注引臧书。
大兴四年。陈眕字国镇。过江为少府卿。时大旱经久 。太兴四年四月。始雨。有司奏应报赛宗庙山川。中宗 诏曰。祈庙云报赛。非奉尊上辞也。吾意有疑。眕以为 旧山川有祈。故报雨应赛。非大事不应告庙。子无要君 亲之道。读祭称赛。于义有违。从之。御 览二百三十六引臧书。
  肃宗明帝
明帝讳绍、字道畿。元帝太子也。文选 让中书令表注。
太宁元当作二。年。王敦谋逆 。帝与王导、温峤、等决计征之。敦屯兵于湖阴。帝欲 察其营垒。乃乘骏马、微行至湖阴。既而驰去。敦方昼 寝。梦日环其营。惊起曰。必是鲜卑黄须奴来也。何以 不缚之。使骑切遽而追之。帝之驰去。马有遗粪辄。以 冷水沃之。时逆旅有卖饭媪。帝以七宝鞭与之。俄而追 者至。讯媪。媪云。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传示迟留 。又见马粪冷。信已远矣。而止。帝遂得免。御 览三百九十九。又四百四十九。虽未标名。而与新稍异 。书钞亦引此段。而与唐修者同。恐为陈氏所改。故定 从御览。
  孝宗穆帝
永和元年。白鸢见。类聚引晋书。
  废帝海西公
太和四原引误元。年。桓温表率 方伯北伐。秋九月。温以王师败绩于枋头。御 览九十九。
太和六年。温自广陵屯于白石。集百官于朝堂。称崇 德太后诏曰。王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不育。储 宫靡立。琅玡王奕、亲则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图德 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 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 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倾 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今废奕为东海王。以王 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 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社稷大计。义不获已。 临纸悲塞。如何可言。于是废帝为东海王。御 览九十九。
咸安二年。降为海西公。徙居吴县。十一月。妖贼卢 悚遣弟子殿中监许龙晨到其门。诈称太后密诏。奉迎兴 复。帝曰。我得罪到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且太后 有诏。便应官属来迎。何得如此。汝必狂乱。因叱左右 缚之。龙惧逸走。由是朝廷以帝安于屈辱。无侥幸之望 。不复怀疑。帝知天命不可再。而深虑人祸。乃闭聪塞 明。无思无虑。终日酣畅。耽于内宠。有子不养。度新 作庶。保天年。吴民怜之。为作歌谣。太元十一年 。帝崩于吴宫。年三新作四。十 五。因葬吴地。御览九十九。
  安帝
元兴三年。宋武帝行镇军将军。文选。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注。
安帝复位。改元曰义熙。以琅玡王德为大司马。谢灵 运初为琅玡王大司马作军参军。文选初 去郡注。 原引作安帝即位改元曰元兴。 按德文系义熙 元年为大司马故知其误而改之。
义熙十二年。左卫兵陈汤于东府前淮水中得玉玺一枚 。初学记六。
义熙十二年十月。洛阳平。刘裕命修晋五陵、置守备 。文选谒五陵表注。



臧荣绪晋书卷二
  天文志
   天裂
惠帝元康中。天西北裂。时人主昏闇。贾后专政。御 览八百七十四。
大安。天裂为二。声如雷。是时长沙王奉帝出拒成都 王颖河间王颙迭威专命僭乱之象。同上 。
成帝咸和四年冬。天裂四。此时苏峻之子以万人入吴 兴。天下有兵。关河转乱。明年石勒僭位。同 上。
穆帝升平五年。天裂广数丈。声如雷。同 上。
袁帝初即位。天中裂。广三四丈。声如雷。野雉皆雊 。时帝荒疾不识万机。太后临朝。桓温专政。同 上。
   天光
晋穆帝永和十年。前凉张祚之元年正月夜、天有光如车 盖。明年祚被杀。同上。
   天鸣
武帝末。天东有声如雷。同上。
元帝太兴元年。天鸣。东西有声、如风水相薄。三年 。又鸣。其后王敦入石头。王师败绩。元帝屈辱。制于 强臣。同上。
   虹
愍帝建兴五年正月。帝在平阳。虹蜺弥天。其年帝为刘 聪所杀。御览八百七十八。
   彗星
彗星出西方。长可二三丈。名曰天枪。受之者其国方有 土功。占经八十八。
   天狗
惠帝永兴元年七月。流星有声。二年又有星陨有声。后 二年、怀帝、愍帝、蒙尘。刘元海、石勒、攻掠。遂亡 中夏。御览八百七十五。
怀帝永嘉元年。有大流星日月自南流于东北。小者如 斗相随。天尽赤。有声如雷。是年、汲桑杀东燕王腾。 明年刘元海僭号。同上。
穆帝永和十年。流星大如斗。色赤黄。出织女。没造 父。有声如雷。其年、慕容俊据临漳。诸将奔散。同 上。
海西公太和四年十月。有大流星西下。有声如雷。明 年、广汉妖贼李洪反。自称圣王。又慕容暐克邺。尽有 其地。明年。桓温废帝。同上。
孝武太元十三年。天狗东北下有声。占曰。此交战流 血。是后慕容垂、翟辽、姚苌、符登、慕容永、并阻兵 争强。同上。
   枉矢
惠帝元康四年。枉矢北行竟天。次年夜。枉矢自北斗魁 东南行。占曰。以乱伐乱。北斗主杀伐。是后赵王伦杀 司空张华。废贾后。终自屠灭。御览八 百七十五。
光熙元年。有枉矢西南流。怀帝永嘉四年。刘聪嘉平 三年。星起牵牛。委曲蛇形入紫宫。其光照地。其年帝 为刘聪所害。后三年聪死国亡。
愍帝建兴三年。枉矢自文昌北流至斗东。如一匹布。 绛蛇行有手足。因变为云气。如人象二臂一足。至五年 。北平人吴祚聚千人立沙门为天子。四年帝降刘曜。御 览八百七十五。
穆帝升平二年。枉矢自东南流于西北。其长半天。时 所在拥兵。政非己出。同上。
   白气
怀帝永嘉三年十二月。有白气如带。自地升天。南北各 二。至五年。石勒、刘曜、王弥、皆寇洛阳。帝蒙尘于 平阳。刘聪封帝为会稽公。御览八百七 十七。
成帝咸和元年。后蜀李雄玉衡二十四年。雄死、太子 班立。有白气如带经天。太史占有阴谋。班不悟。为李 奇所杀。御览八百七十七。
   赤气
惠帝大安二年。赤气竟天。又永兴二年十二月夜。有赤 气竟天。其年十二月。成都王颖攻洛阳。御 览八百七十七。
怀帝永嘉元年正月。天气昼赤气。有声如雷。明年刘 元海僭位。同上。
桓元使陶谦屯覆舟山。刘毅至蒋山。裕羸弱登山。多 张旗帜。元不之测。裕与毅分为数队。进突谦阵。皆殊 死战。无不一当百。谦等诸军一时奔散。御 览三百九十九。
又职官志曰。左卫将军、领熊渠武贲。右卫将军、领 佽飞武贲。同上。
又天文志。武贲一星。在太微西蕃北下台南静室旄头 之骑官也。同上。
  地理志
司州。
晋仍魏都洛阳。初学记二十四引晋书 。
豫州。
汝阴县有陶邱乡。初学记八。
谯国、魏明帝分置也。初学记八。
华阳、黑水惟梁州。部巴东郡。文选 江赋注。
益州、梁州之南地。部蜀郡。文选江 赋注。
海岱及淮惟徐州。部广陵郡。文选江 赋注。
荆州。
建平郡有信或作江。陵县。文 选江赋注。
扬州。
至永嘉南居建康。初学记二十四。
江州、本荆州之东界。扬州之南境也。文 选江赋注。
  礼志
太尉荀顗先受太祖敕述新礼。太康初、尚书仆射朱整奏 、付尚书郎挚虞讨论之。虞表所宜增损条目。改正礼。 新昔异状。凡十五事。文选王文宪集序 注。
元会设白兽樽于殿上。樽盖上施白兽。若有能献直言 者。则发此樽饮酒。案礼、白兽樽乃杜举之遗式也。为 兽监后代所为。示不忌惮也。御览二十 九。类聚事类赋注四。
七祀曰、司命、中霤、国门、行、太厉、户、灶。
行、旧说黄帝子累祖。好远游。道死。故祭以为道神 也。事类赋注十六引晋书。
  乐志
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孝武太元中。琅玡王 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章郡侨人。庾僧度家亦有 鬼歌子夜。殷允为章郡。亦是太元年。则子夜是此时以 前人也。御览五百七十一引晋书。 按 新无殷允以下数句。
  职官志御览 二百九十九。又二百三十四。二百四十四。
丞相、秦官。赵高为丞相。指鹿为马。持蒲作肉。初 学记二十六。御览八百六十三。
光禄大夫、驺六人。文选北山移文注 。
大司农、哀帝兴宁二年。省司农之职。至孝武宁康中 复置。类聚。
  舆服志
张曜日之灵旄。书钞旄。
中朝大驾卤簿。下四字见选注。先 象车鼓吹一部十三人。中道。 次静室令驾一。中道。 式道候二人驾。一分左右也。 次洛阳尉。二人骑分左 右。 次洛阳亭长。九人赤车驾一。分三道。各吹正二 人引。 次洛阳令。皂车驾一。中道。 次河南中部掾 。中道。河桥掾在左。功曹吏在右。并驾一。 次河南 尹。驾四戟。吏六人。 次河南主簿。驾一。中道。  次河南主记。驾一。中道。 次司隶部、河南从事。中 道。都部从事居左。别驾从事居右。并。驾一。 次司 隶校尉。驾三。戟吏八人。 次司隶主簿。驾一。中道 。 次司隶主记。驾一中道。 次廷尉明法掾。中道。 五官掾居左。功曹史居右。并驾一。 次廷尉卿。驾驷 。戟吏六人。 次廷尉主簿、主记、并驾一在左。太仆 引从如廷尉在中。宗正引从如廷尉在右。 次太常、驾 驷中道。戟吏六人。太常外部掾居左。五官掾功曹吏居 右。并驾一。 次光禄引从。中道。太常主簿主记居左 。卫尉引从居右。并驾一。 次太尉外督令使。驾一。 中道。 次西东贼仓户等曹属。并驾一引从。 次太尉 驾驷。中道。太尉、主簿、舍人、各一人。祭酒二人。 并驾一在左。 次司徒引从驾驷中道。 次司空引从驾 驷。中道。三公骑令史戟各八人。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中护军中道。驾驷卤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弓 矢在内、鼓吹一部七人。 次步兵校尉在左。长水校尉 在右。并驾一。各卤簿左右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 。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射声校尉在左。翊军校尉在右 。并驾一。各卤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 鼓吹各一部七人。 次骁骑将军在左。游击将军在右。 并驾一。皆卤簿在右。引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 。鼓吹各一部七人。 骑队、五在左。五在右。队各五 十四。命中督二人分领左右。各有戟吏二人麾幢。独揭 鼓在队前。 次左将军在左。前将军在右。并驾一。皆 卤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 人。 次黄门麾骑中道。 次黄门。前部鼓吹左右各一 部十三人。驾驷八。校尉佐杖左右各四行。外大戟楯。  次九尺楯。 次弓矢。次弩。并熊渠佽飞督领之。  次司南车驾驷中道。 护驾御史骑夹左右。 次谒者仆 射驾驷中道。 次御史中丞驾一中道。 次武贲中郎将 骑中道。 次九游车中道。武刚车夹左右。并驾驷。  次云罕车驾驷。五字见选 注 。中道。 次戟车载闟。选注如 此。唐修晋书作阘。戟车闟阘同钑也。驾驷中道。 长戟邪偃向后。 次皮轩车。驾驷中道。 次鸾旗车中 道。建华车分左右并驾驷。 次护驾尚书郎三人。都官 郎中道。驾部在左。中兵在右。并骑。又有护驾尚书一 人。骑、督摄前后无常。 次相风中道。 次司马督在 前。中道左右各司马史三人引仗。左右各六行。外大戟 楯二行。 次九尺楯。 次刀楯。 次弓矢。 次弩。  次五时车。左右有遮列骑。 次典兵中郎中道。督摄 前却无常。 左殿中御史右殿中监并骑。 次高盖中道 。左罼右罕。 次御史中道左右节郎各四人 次华盖中 道四字见选注。 次殿中司马中 道。殿中都尉在左。殿中校尉在右。左右各四行。 细 楯一行在弩内。又殿中司马一行。殿中都尉一行。殿中 校尉一行。 次●鼓中道。 次金根车驾六马中道。太 仆卿大将军参乘左右。又各增三行为九行。 司马史九 人。引大戟楯二行。九尺楯一行。刀楯一行。由基一行 。 弩一行。迹禽一行。椎斧一行。力人刀楯一行。连 细楯。殿中司马、殿中都尉、殿中校尉、为左右。各十 二行。 金根车、建青旗十二。左将军骑在左。右将军 骑在右。殿中将军持凿□斧夹车。车后衣书主职步从。 六行。合左右三十二行。 次曲华盖。中道。侍中、散 骑常侍、黄门侍郎、并骑分左右。 次黄钺车、驾一在 左。御麾骑在右。 次相风中道。 次中书监骑左。秘 书监骑右。 次殿中御史骑左。殿中监骑右。次五牛旗 。赤青在左。黄在中。白黑在右。 次大辇中道。此 亦见选注。太官令丞在左。太医令丞在右。 次金 根车驾驷不建旗。 次青立车。 次青安车。 次赤立 车。 次赤安车。 次黄立车。 次黄安车。 次白立 车。 次白安车。 次黑立车。 次黑安车。合十乘。 并驾驷。建旗十二如车色。立安十乘。 共十四句同。见选注。立车正竖旗。安车邪拖之。  次蹋猪车。驾驷中道无旗。 次耕根车。驾驷中道赤 旗十二。熊渠督左。佽飞督右。 次御轺车。 次御四 望车。 次御衣车。 次御书车。 次御药车。并驾牛 中道。 次尚书令在左。尚书仆射在右。又尚书郎六人 分次左右并驾。 又治书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又侍御史 二人分次左右。又兰台令史分次左右。并骑。 次豹尾 车。驾一。自豹尾车后而卤簿尽矣。但以神弩二十张夹 道。至后部鼓吹。其五张神弩。置一将。左右各二将。  次轻车二十乘。左右分驾。 次流苏马六十匹。 次 金钺车驾三。中道。左右护驾。尚书郎并令史并骑。各 一人。 次金钲车。驾三。中道。左右护驾。侍御史并 令史等并骑各一人。次黄门后部鼓吹。左右各十三人。  次戟鼓车。驾牛二乘。分左右。 次左大鸿胪外部掾 。右五官掾功曹史。并驾。 次大鸿胪驾驷钺吏六人。  次大司农引从中道。左大鸿胪主簿主记。右少府引从 。 次三卿并骑。吏四人。铃下二人。执马鞭辟车六人 。执方扇羽林郎十人。朱衣。 次领军将军、中道卤簿 左右各二行。九尺楯在外。弓矢在内。鼓吹如护军。  次后军将军在左。右将军在右。各卤簿鼓吹如左军前军 。 次越骑校尉在左。屯骑校尉在右。各卤簿鼓吹如步 兵射声。 次领护骁骑游军校尉皆骑。吏四人。乘马夹 道。都督兵曹各一人。乘马在中骑。将军四人。骑校、 □角、金鼓、铃下信幡、军校并驾一。功曹吏主簿并骑 从。□扇幢麾各一骑。鼓吹一部七骑。 次领护军、加 大车斧。五官掾骑从。 次骑十队。队各五十匹。将一 人持幢。一人□。一人并骑在前。督战伯长各一人。并 骑在后。羽林骑督、幽州突骑督、分领之郎簿一队。队 各五十人。绛袍将一人。骑□各一人。在前督战。伯长 各一人步在后。骑皆持□。 次大戟一队。九尺楯一队 。刀楯一队。弓一队。弩一队。队各五十人。黑葱褶将 一人。骑校□角各一人。步在前。督战伯长各一人。步 在后。金颜督将并领之。此段因略见文 选藉田赋。注引臧荣绪晋书。或称大驾卤簿。或称卤簿 。曰知臧书有中朝大驾卤簿之文。故依唐修晋书录出。 盖唐时所修。原以臧书为蓝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