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八家辑注

秦彭
刘昆
严光
赵峻
张重
孙敬
梁辅
陈□
附录
附录一八家后汉书著者传略
吴志妃嫔传吴主权谢夫人传附谢承传略
吴志薛综传附子薛莹传
晋书司马彪传
晋书华峤传
晋书谢沈传
张莹传(阙)
晋书袁山松传
魏志三少帝纪裴松之注载张璠事略
附录二著录
附录三评论
袁宏后汉纪自序(节录)
文心雕龙史传篇(节录)
史通(节录)
史略(节录)
少室山房笔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节录)
十七史商榷卷三二史条
隋书经籍志考证(节录)
文史通义(节录)
附录四清代诸家后汉书辑本序跋及目录
姚之骃后汉书补逸自序
孙志祖谢氏后汉书补佚
王谟谢承后汉书钞
黄奭黄氏逸书考子史钩沈辑六家后汉书
汪文台七家后汉书
王仁俊辑华峤谢承袁山松司马彪四书目录
附录五引用书目




八家后汉书辑注(谢承后汉书、薛莹后汉记)

谢承后汉书卷一
 周天游辑注
  灵帝纪
 ○○一 灵帝善鼓琴,吹洞箫〔一〕。(孙。王。汪)──御览卷五八一 ○ 白帖卷六二
〔一〕 天游按:隋书经籍志曰谢承书「无帝纪」。孙志祖据此云:「谢书无本纪,此及伏后二条,当是志传中语。」然汪辑有灵帝纪、伏后纪。余嘉锡读已见书斋随笔曰:「隋志言无帝纪者,盖隋东都所得谢承书传写阙其帝纪耳。然不云梁有帝纪几卷亡,则七录所载已非完本,不始于隋矣。新唐书艺文志有谢承后汉书一百三十三卷,录一卷,较隋志多出四卷,疑即帝纪也。凡隋志所云亡佚残缺之书,至唐往往复出,其例正多,不足为异。若谓伟平本未作纪,则殊不然,安有无帝纪而可成一代之史者乎?刘知几史通评骘诸史,持论最严。蹈瑕抵隙,无微不至。陆机之纪三祖,竟不编年,陈寿之志孙刘,呼为列传,苟乖体例,辄肆讥弹,使伟平果不作帝纪,独破马班之例,安得曲从宽假,默无一言乎?以此推之,不然明矣。汪文台辑谢书,首列光武、灵帝、伏后诸条,而孙志祖辑本必谓谢书无帝纪,灵帝及伏后条当是志传中语,似犹考之未详也。」余说是,今从之。

 ○○二 灵帝建宁四年,河南上言二凤凰、二鸾鸟集原县〔一〕。(孙。王。汪。黄) ──御览卷九一六
〔一〕 汪文台按:「范书此年无是事,光和四年有河南言凤凰见新城事。续五行志亦同范。」
 ○○三 碑立太学门外,瓦屋覆之,四面栏障,开门于南,河南郡设吏卒视之〔一〕。(姚。王。汪。黄)──范书儒林传序注
〔一〕 范书儒林传序曰:「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天游按:水经注卷一六谷水注曰:「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扬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可见汉石经始刻于熹平四年,立于光和六年,非三体石经。赵明诚金石录亦曰:汉石经乃「蔡邕小字八分书也。后汉书儒林传叙云:『为古文、篆、隶三体』者,非也」。又据刘起釪尚书与历代石经一文所考,汉石经现可知有残字计九千余字,且闻台湾尚存一残石,有六百余字,则总数在万字左右。虽系残珪断璧,弥足珍贵。

 ○○四 灵帝数游戏于西园,令后宫彩女为客,主身为商贾。(孙。汪。黄)──御览卷八二八
 ○○五 中平二年,造万金堂于西园。(王。汪。黄)──御览卷八二四
 ○○六 孝灵帝崩,皇太子即位,主上幼冲。(王。汪)──文选卷五八王仲宝褚渊碑文注
  献帝纪
 ○○七 曹操逼献帝废伏后,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一〕,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耶!」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二〕(孙。汪。黄)──御览卷三七三

〔一〕 据范书伏后纪补。时郗虑为御史大夫。
〔二〕 黄辑入曹操传,非。余嘉锡读已见书斋随笔曰:「伏后条当在献帝纪中。」其说是,今从之。
  礼仪志
 ○○八 建宁五年正月,车驾上原陵,蔡邕为司徒掾〔一〕,从公行,到陵〔二〕,见其仪,忾然谓同坐者曰:「闻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礼,始(为)〔谓〕可损〔三〕。今见(威)〔其〕仪〔四〕,察其本意,乃知孝明皇帝至孝恻隐,不可易旧。」或曰:「本意云何?」「昔京师在长安时,其礼不可尽得闻也。光武即世,始葬于此。明帝嗣位踰年,群臣朝正,感先帝不复闻见此礼,乃帅公卿百僚,就园陵而创焉。尚书(陛)〔阶〕西(陛为)〔祭设〕神坐〔五〕,天子事亡如事存之意。苟先帝有瓜葛之属〔六〕,男女毕会,王、侯、大夫,郡国计吏,各向神坐而言,庶几先帝神魂闻之。今者日月久远,后生非时,人但见其礼,不知其哀。以明帝圣孝之心,亲服三年,久在园陵,初兴此仪,仰察几筵,下顾群臣,悲切之心,必不可堪。」邕见太傅胡广曰:「国家礼有烦而不可省者,不知先帝用心周密之至于此也。」广曰:「然。子宜载之,以示学者。」邕退而记焉。(姚。王。汪。黄)
──续汉礼仪志注 ○ 通典卷五二 书叙指南卷三
〔一〕 司徒者,许栩也。
〔二〕 程大昌演繁露卷四曰:「案徐锴岁时广记,记东汉人主上陵礼曰:『乘舆自东厢下,太常导出,西向拜山陵,旋升阼阶。』引谢承书曰:『蔡邕为司徒掾,从公到陵,问上陵之礼。』汉郊祀志『东方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故凡事鬼必以西为导也。向西之拜,其殆所谓神墓在西也,不专为一代之陵而设也。」

〔三〕 据点校本续汉志校勘记改。
〔四〕 同右。
〔五〕 同右。
〔六〕 蔡邕独断曰:「四姓小侯,诸侯家妇,凡与先后有瓜葛者,及诸侯王大夫、郡国计吏、匈奴朝者、西国侍子皆会。」据此可知,所谓瓜葛者,亲戚之谓也。书叙指南卷三亲戚瓜葛目,即引此四字。

 ○○九 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也。(汪)──御览卷三一
  五行志
 ○一○ 灵帝建宁四年,河南上言二凤凰、二鸾鸟集原县〔一〕。(孙。王。汪。黄)──御览卷九一六
〔一〕 已见灵帝纪。今依汪辑例,亦列入此志。
 ○一一 永平十五年,蝗起泰山,弥行兖、豫。(姚。王。汪。黄)──续汉五行志注
  郡国志
 ○一二 涉屋山〔一〕。(姚。王。汪。黄)──续汉郡国志注
〔一〕 在会稽郡余暨县境内。属扬州刺史部。
 ○一三 交址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姚。王。汪)──初学记卷六
 ○一四 交址七郡献龙眼〔一〕。(姚。汪。黄)──御览卷九七三
〔一〕 以上属交州刺史部。
  兵志
 ○一五 高帝在平城,为胡所围,一人俱角弩,一张为备,康悉罢之〔一〕。(姚。王。汪。黄)──书钞卷一二五
〔一〕 末四字陈、俞本均脱。天游按:史记匈奴传曰:冒顿听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汉亦引兵而罢」。疑此四字有讹脱,当指与大军合而悉罢之之意。

  刑志
 ○一六 范延寿,宣帝时为廷尉。时燕赵之间,有三男共娶一妻,生四子,长,各求离别,争财分子,至闻于县。县不能决断,谳之于廷尉。于是延寿决之,〔上言〕以为〔男子贵信,妇人贵贞,今三男一妻〕〔一〕,悖逆人伦,比之禽兽,生子属其母。〔于是〕以〔四〕子并付母〔二〕,尸三男于市,奏免郡太守、令、长等,〔切让三老〕无帅化之道〔三〕。天子遂可其言。(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五三(二)御览卷二三一
〔一〕 据书钞卷五三补。
〔二〕 同右。
〔三〕 同右。又书钞卷五三、御览卷二三一、职官分纪卷一九「帅」均作「师」。黄辑亦然。二者皆可通。



谢承后汉书卷二
  刘玄传邓晔
 ○一七 李淑谏更始曰:「夫三公上应垣宿,九卿下括河海。」〔
一〕(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 书钞卷五三 御览卷二二八
〔一〕 姚、王二辑作李淑传,非。
 ○一八 赤眉入长安时,式侯恭以弟盆子为赤眉所尊,故自系。赤眉至,更始奔走,式侯从狱中出,参械出街中〔一〕,逢京兆尹解恽,呼曰:「解君载我,我更始之忠臣也。即帝败,我弟又为赤眉所立。」恽使后车载之,前行见定陶王刘(礼)〔祉〕〔二〕,解其械言:「帝在渭中船上。」遂相随见更始。(孙。汪。黄)──御览卷六四三

〔一〕 械,说文曰:「桎梏也。」又曰:「桎,足械也。梏,手械也。」则系二械。此言参械,当复有颈械也。
〔二〕 据汪辑及惠栋补注改。
 ○一九 晔,南阳南乡人,〔以〕劲悍廉直为名〔一〕。(姚。王。汪。黄)──范书隗嚣传注
〔一〕 范书点校本据汲古阁本补「以」字,今从之。又范书刘玄传载晔初为更始执金吾,隗嚣、张卬谋劫更始时,晔曾奉更始命围攻嚣府第。又光武帝纪载建武二年春正月,更始复汉将军邓晔降,即此邓晔也。

  李宪传
 ○二○ 陈众辟州从事〔一〕,有剧贼淳于临等数千人,攻县杀吏。光武遣司空李通率师击之,州牧惶怖,恐获罪戾。众于是自请以恩信晓喻降之,乘单车,驾白马,往到贼所,以义告谕。临素服名德,即降服。民生立祠,曰「白马从事」。(孙。王。汪。黄)──御览卷二六五

〔一〕 陈众时任扬州从事。职官分纪卷四○此引首作「李宪于卢江自称天子,扬州讨之不能得」。天游按:据范书李宪传,时宪已伏诛,扬州牧欧阳歙所讨乃宪余党淳于临。职官分纪引书,割裂传文,多有舛讹,用之不可不慎,此其一例也。

  邓晨传
 ○二一 邓晨尚世祖姊新野公主。主为王莽兵所害。及薨,诏备主官属法驾招迎主魂,与晨合葬于北邙。(孙。王。汪。黄。铃木)──御览卷五五四
  邓禹传
 ○二二 赤眉盆子去长安,西入右扶风。邓禹至长安中昆明池,率诸将斋戒,择吉日入城,谒高帝庙,修礼祠祭,劳赐吏士。因收十二帝神主〔一〕,以故高庙郎来辅守高庙令,行京兆尹,承事按行,扫除诸园陵,为置卒吏奉守焉。遣辅奉主诣京师。(孙。王。汪)──御览卷五三一

〔一〕 天游按:范书本传作「收十一帝神主」。袁纪同谢书。然西汉高祖、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计十一帝,范书是。
 ○二三 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一〕。(
姚。王。汪。黄。铃木)──书钞卷一一六
〔一〕 时赤眉东归,禹率邓弘与战,中计大败,仅得二十四骑逃归宜阳。
  岑彭传曾孙熙
 ○二四 光武攻洛阳,朱鲔守之。上令岑彭说鲔曰:「赤眉已得长安,更始为胡殷所反害,今公谁为守乎?」鲔曰:「大司徒公被害,〔一〕鲔与其谋,诚知罪深,不敢降耳。」彭还,白上。上谓彭:「
复往明晓之:夫建大事,不忌小怨。今降,官爵可保,况刑罚乎?」上指水曰:「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孙。王。汪。黄。铃木)──文选卷四二阮元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注 ○ 又卷四三丘希范与陈伯之书注

〔一〕 此大司徒公,即更始大司徒刘演也。
 ○二五 田戎拥众夷陵,闻秦丰被围,惧大兵方至,欲降。而妻兄辛臣谏戎曰:「今四方豪杰,各据郡国,洛阳地如掌耳,不如按甲以观其变。」戎不从,乃留辛臣守夷陵,自将兵沿江泝沔止黎丘,刻日当降。而辛臣于后盗戎珍宝,从间道先降于岑彭,而以书招戎。戎疑必卖己,乃灼龟卜降,兆不吉中(折)〔坼〕〔一〕,遂止不降。(
孙。王。汪。黄) ──御览卷七二五
〔一〕 据东观记改。汪辑亦作「坼」。周礼卷二四占人曰「卜人占坼」。说文曰:「坼,裂也。」占人即视被灼龟甲之裂纹以定吉凶。坼,可通作拆,疑「折」或系「拆」之讹。
 ○二六 光武以岑彭为安南将军。(孙。王。汪。黄。铃木)─ ─御览卷二三九
 ○二七 岑熙迁魏郡太守〔一〕,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犬不惊,足下生牦。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嘉我生,独丁斯时。美哉岑君,于戏在兹。」(姚。汪)──类聚卷一九 ○ 御览卷四六五

〔一〕 岑熙,类聚卷一九误作「岑胵」,而御览卷四六五又误作「
岑晊」,今据范书本传径改。王谟辑无此引而有岑熙之目。
  耿弇传弟国弟子恭
 ○二八 胡爽曰〔一〕:「耿恭以甲兵守孤城于绝域。」(孙。王。汪。铃木)──文选卷四○任彦升奏弹曹景宗注
〔一〕 范书本传「胡爽」作「郑众」。王辑据以径改。
  铫期传
 ○二九 世祖与铫期出蓟,至广阳,欲南行。(孙。王。汪。铃木) ──水经注卷一三水注
  祭遵传从弟彤
 ○三○ 祭遵为将军〔一〕,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姚。王。汪。黄。铃木)── 书钞卷一○六 ○ 御览卷五七○ 事类赋注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