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刊误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

  正史类

  两汉刊误补遗

  臣等谨案两汉刊误补遗宋呉仁杰撰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别号蠧隠居士昆山人其称河南者举郡望也淳熙中登进士官国子学录是书前有淳熙己酉曽绛序称仁杰知罗田县时自刋板又卷末有庆元己未林瀛跋称陈虔英为刋于全州郡斋殆初欲刋而未果抑虔英又重刊欤旧刻乆佚此本乃朱彝尊之子昆田抄自山东李开先家因传于世据其标题当为刘攽两汉书刋误而作而书中乃兼补正刘敞刘奉世之说考赵希弁读书附志载西汉刊误一卷称刘攽撰文献通考载东汉刋误一卷引读书志之文亦称刘攽撰又载三刘汉书标注六卷引读书志之文称刘敞刘攽刘奉世同撰又引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别本题公非先生刋误其实一书徐度郄扫编引邠所校陈胜田横传二条称其兄敞及兄子奉世皆精于汉书每读随所得释之后成一编号三刘汉书以是数说推之盖攽于前后汉书初各为刊误一卷赵希弁所记是也后以攽所校汉书与敞父子所校合为一编徐度所记是也然当时乃以攽书合于敞父子书非以敞父子书合于攽书故不改敞父子汉书标注之名而东汉一卷无所附丽仍为别行则马端临所记是也至别本乃以攽书为主而敞奉世说附入之故仍题刊误之名则陈振孙所记是也厥后遂以东汉刊误并附以行而两汉刊误名焉仁杰之兼补三刘盖据后来之本而其名则未及改也文献通考载是书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则作十卷今考其书每卷篇页无多势不可于十卷之中析出七卷而十卷之中补前汉者八卷补后汉者仅二卷多寡亦太相悬殆修宋史时已佚其七卷以不完之本著录欤刘氏之书于旧文多所改正而随笔标记率不暇剖析其所以然仁杰是书独引据赅洽考证详晰元元本本务使明白无疑而后已其淹通实胜于原书虽中间以麟止为麟趾之类间有一二之附会要其大致固瑕一而瑜百者也曽绛序述周必大之言以博物洽间称之固不虚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两汉刊误补遗目録

  卷一
  沛丰邑中 姓刘氏
  祭蚩尤 刚武侯
  之字阙文衍文 塞翟
  五诸侯一 五诸侯二
  东西 尚右一
  尚右二 尚右三
  义年 灌婴守荥阳
  吕氏 南北军一
  南北军二 南北军三
  南北军四 南北军五
  卷二
  督之 年号
  作诰 飞廉
  后元一 后元二
  马口钱 大赦
  池籞 粲
  神爵元年 甘露一
  甘露二 黄龙元年
  三服官 休侯一
  休侯二 申徒一
  申徒二
  卷三
  前元年一 前元年二
  前元年三 前三年
  搏揜 亚谷
  相国 御史丞史
  騪粟 京兆
  张廷尉一 张廷尉二
  山都侯一 山都侯二
  元恺一 元恺二
  元恺三 羲和一
  羲和二 羲和三
  羲和四 羲和五
  卷四
  柏封 羿奡
  太顚 五则
  既生霸一 既生霸二
  既生霸三 方明
  乐师 方丘
  房中歌 富媪
  媪神 铫
  仟伯 甽垄
  上寿一 上寿二
  南岳 昆仑
  卷五
  封禅 太岁一
  太岁二 太岁三
  咸池一 咸池二
  戎叔 魏舒
  三虢一 三虢二
  三虢三 三虢四
  仲雍虞仲 北吴
  吴城 三江一
  三江二 北景
  辑 太学
  卷六
  史书令史 易之嗛嗛
  将尉 血食
  蒲将军一 蒲将军二
  五领 赵相国
  八佾 得兽
  颐指 亡何
  姑姊子子 姓
  角 丹水
  苍梧 曼姬
  孙卫
  卷七
  驺虞一 驺虞二
  驺虞三 鹔一
  鹔二 太史公一
  太史公二 太史公三
  太史公四 太史公五
  麟止 奏疏
  王良 筳
  哀鳏 夷齐
  满籯 终王
  封事二误 太阴
  子卯 东西乡
  卷八
  酝藉 异姓
  反骚 锐一
  锐二 冘与
  颔颐 荅
  北海 锥刀
  黄金 铁器
  乱曰 奴戮二
  奴戮二
  岁星
  禡一 禡二
  卷九
  字误 戊己一
  戊己二 戊己三
  断狱 河清一
  河清二 河清三
  五日一 五日二
  腊 傩呼
  牟 升
  中候 贯胫
  岁龙一 岁龙二
  涂山 当涂
  卷十
  符一 符二
  讽从 士
  黄老君 杨氏
  公输班 偃伯
  咸恒 鸟兽
  要子 庵
  画诺 于越
  牙门一 牙门二
  牙门三 胎息
  郎君 使匈奴

  ●钦定四库全书

  两汉刊误补遗卷一

  (宋)吴仁杰 撰

  沛丰邑中

  高纪沛丰邑中刊误曰沛丰郡县名史家用汉事纪録耳仁杰按史记世家列传所载邑里大抵书某县某乡或略之则曰某县鲜有列郡县名者如萧何沛丰人陈平阳武户牖人项羽下相人陈渉阳城人此类是也至汉书文景以来诸臣传始兼列郡县名如史记张释之但曰堵阳人卫青人但曰平阳人汉书则曰阳堵阳河东平阳此类是也帝纪比世家列传加详故县邑里名皆具髙纪所著县邑乃史记本文则知所谓沛丰邑者沛县之丰邑非用汉事纪録然也考春秋传都曰城邑曰筑则都大而邑小至秦商鞅集小都邑聚为县县故县有仍用邑名如栒邑左邑之类为多今地理志沛郡属县有丰而不云丰邑此足以知纪所云丰邑非县名也又中阳者里名荀恱汉纪曰刘氏迁于沛之丰邑处中阳里而高祖兴焉刊误以沛丰邑中为连文公是先生兄弟不应尔传録者误也

  姓刘氏

  姓刘氏史记索隠曰因生赐姓若舜生姚墟以为姚姓封之有虞号有虞氏其后子孙即遂以虞为姓云姓虞氏今此云姓刘氏亦其义也仁杰曰索隠之说非也姓与氏相近而不同古者赐姓命名如赐姓曰董氏曰豢龙析姓氏而二之则固有别矣刘氏本陶唐氏之后则刘者氏也非姓也于此当云髙祖刘氏出自祁姓可也此误自太史公启之而莫之改惟欧阳公唐书世系表言某氏必曰出某姓是为得之然于髙祖纪书姓李氏者岂仍史文之旧欤至宗室表云李氏嬴姓谓其胄出于益也益固嬴姓所祖而唐又谓出于皋陶按皋陶自是匽姓岂得合二姓为一哉盖误以益为皋陶之子故尔魏志诏以舜妃伊氏配方丘按栾黡娶范氏实陶唐之裔曰栾祁然则舜妃当曰祁氏

  祭蚩尤

  祀黄帝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旗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好五兵故祭蚩尤瓒曰蚩尤庶人之贪者仁杰曰邵瓒之说皆非也所祭盖天星蚩尤之旗按天文志蚩尤之旗类彗而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时方事征伐故祠之耳封禅书祠八神曰天主地主阴主阳主日主月主而时主而兵主居其一焉兵主所祠则蚩尤之星也武王伐商上祭于毕毕星主兵故师出而祭之事颇类此不然黄帝禽杀蚩尤者也既祠黄帝又祭蚩尤何哉或谓皇览载蚩尤冡在东平而兵主祠亦在焉则又可疑是不然八神之祠本齐太公作之故皆在齐地兵主之在东平正如天主之在临淄地主之在梁父后人见祠蚩尤于此遂以冢傅会不足据也况八神以类举天地阴阳日月四时之外祭星为宜彼贪虣之鬼乌得造其间哉颜注以衅鼓句絶亦非是按封禅书祠蚩尤衅鼓旗旗字当属上句读之

  刚武侯

  沛公引兵至栗遇刚武侯应劭曰楚懐王将棘蒲刚侯陈武侯宜为刚侯武师古曰此史失其名不当改为刚侯武以为懐王将无所据仁杰谓刚武侯自是一人固不可改为陈武若曰陈武为懐王将无据则不然武封棘蒲侯故太史公以蒲将军目之按项籍传蒲将军以兵属项梁梁死楚懐王以宋义为上将军诸别将兵皆属焉武在别将之数则固尝为懐王将矣颜注不悟蒲将军为陈武故谓武为楚将无据

  之字阙文衍文

  宛必随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刊误曰按文足足下二字仁杰按史记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故刊误云少二字然汉纪亦载此云宛必随之语简意足疑汉书但脱一之字耳又素服以告之诸侯刊误曰此一之字衍文今按汉纪作以告诸侯资治通鉴取之

  塞翟

  元年八月塞王欣翟王翳皆降汉二年六月废丘降置河上渭南上郡与史记所书不同仁杰曰汉所为不即以两王地为郡者以三秦同功一体之人雍未下而翟塞降故使之王故地以诱雍耳太史公乃于二年始书翟塞降便书以其地置郡殊失当时废置先后之意班氏所书于义为长

  五诸侯一

  汉王以故得刦五诸侯之兵诸家释五诸侯不同应劭以为雍翟塞殷韩徐广以为塞翟魏殷河南韦昭以为塞翟韩殷魏颜师古则又以为河南常山殷韩魏刊误曰常山安得有兵五诸侯者陈余其一也仁杰曰刊误去常山而取陈余之兵固然他从颜氏则犹未之尽也按元年塞翟降二年常山王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相继皆降又虏殷王印【是书避避宋宣祖讳凡殷字皆作商此条所引应劭诸家注与此殷王印今依汉书原文改正】诸侯之归汉者凡七申阳之降即以其国为河南郡郑昌之降即以其国封韩王信而司马卭被虏其地自为河内郡此三人皆已国除不得与诸侯并张耳与大臣归汉不言与兵俱惟塞翟魏有国如故而韩王信常将韩兵从并赵相陈余所遗兵是为五诸侯兵

  五诸侯二

  魏王豹传汉王定三秦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异姓王表韩王信以从伐楚功封陈余传汉击楚使使告赵求类张耳者持其头遗余乃遗兵而翟塞两王固各以其赋从此五诸侯兵可考见于史者淮阴侯传曰汉之败彭城塞王翟王亡降楚赵亦与楚和魏王至国亦反至是五诸侯其不背汉者独韩王一人故纪言诸侯见汉败皆叛去是也且史称刦五诸侯兵则以兵为主故赵以遣兵助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山王不预焉然叔孙通传言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不言兵者殆史氏之省文也通鉴于此但云率诸侯兵恐有脱字至项羽本纪赞将五诸侯兵灭秦此举山东六国言之与髙帝刦五诸侯兵不同

  东西秦

  此东西秦也刊误曰按文多西字仁杰曰汉纪曰此亦东秦与刊误之言脗合通鉴多采汉纪之文于此乃独用汉书本纪者按上文叙齐秦形胜相埒之意而结之曰此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矣熟复之语意血脉法当如是去一西字则不相贯矣如刊误之意去西字则下文齐字亦所当去故通鉴仍作东西秦

  尚右一

  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师古曰古者以右为尊故云不出其右也刊误曰古者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贵右似战国时俗也仁杰按用兵贵右见老子书又云凶事尚右礼载孔子拱而尚右二三子皆尚右孔子曰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此凶事尚右然也兵者凶器尚右盖以凶礼处之春秋传言郑曼伯为右拒在祭仲足为左拒之先用兵尚右然也礼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注谓车上贵左然乘车与兵车不同乘车则贵左兵车则贵右乘车君在左御者在中央兵车君在中央御者在左战国已来无日不寻干戈天下之人习见兵车之礼而已故其俗贵右然魏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则战国有时而尚左

  尚右二

  老氏曰上将军处右偏将军处左兵车固尚右矣然礼少仪论乘兵车云军尚左疏谓军将尊尚左颇与前说戾仁杰按老氏所云非指同车言之左传韩厥代御居中杜征南云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乃知兵车之礼惟君及元帅然后尚右其余军将亦尚左而已军谓将一军之者凡事有三人将及御者车车右固无由有上将军与偏将军共载者也孔疏谓尚左由军将之尊此则未然军将之尚左正以其非元帅尔

  尚右三

  诸侯王表作左官律师古曰汉依古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仕诸侯为左官仁杰按士蒍曰今分土而官之是左之也则左官之言在春秋已如此王叔与伯舆争政王右伯与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寡君亦左之右之云者非以右为争而然也以一人之身言之左阳右阴固有定体然黄帝书谓地不满东南故左手足不如右强礼左朐右末注谓从右手取之之便然则所谓左之右之者譬左之用事与否耳故杜征南觧在公之右云用事也解不亦左乎云不便也实用此意文纪右贤左戚注引韦昭曰右犹髙左犹下也似未得其要领

  义年

  诏曰有意称明德者遣诣相国府书行义年蘓林曰行状年纪也刊误曰义读曰仪谓仪容其年若曰团貌矣仁杰按王融义作议曲水诗序兴亷举孝孝岁时于外府书行议年日夕于中甸李善注文选引此诏文为释而五臣不本出处自出意见云考吏行之殿最议年谷之丰俭而奏于天子岂不甚可笑刊误读作仪与心仪霍将军女同意仪拟也诏文云年老癃病勿遣若年虽老而非癃病不害其为可用故须拟议其年要之仪论皆通融所出殆据别本之文如此懿称据李善文选注所用今本作意称

  灌婴守荥阳

  十二年灌婴将十万守荥阳阴纪七年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髙后纪八年产禄等遣颍阴侯灌婴将兵至荥阳仁杰按史记本传婴自击黥布归以列侯事孝恵吕后其后吕禄闻齐王举兵乃遣婴为大将徃系之婴行至荥阳乃谋屯兵传中所载止此一事乃知婴屯兵荥阳实以吕后八年史记汉书于高恵纪各书之盖重出也文纪诏曰前产禄擅遣将军灌婴击齐则婴此时未为太尉太尉自是周勃孝文立勃为丞相乃以婴为勃代而恵纪乃书婴为太尉又误也通鉴于高帝十二年及孝恵七年皆书婴屯荥阳二事恐当删

  吕氏

  高后纪高皇后吕氏仁杰按古者男子称氏称名妇人称姓舜之姓姚四岳称有鳏在下曰虞舜至虞思之女归于夏传则曰二姚齐之姓姜书称俾爰齐侯吕伋至太公之女归于周传则曰邑姜春秋所书无一不然于卿大夫书爵书氏书名书字宰渠伯纠公民益师之类是也于内女外女则必书姓或系以字或系以谥或系以父国或系以夫氏如叔姬成风纪季姜荡伯姬之类是也陆淳曰古者一字不成文辞皆以氏字配之姜氏子氏姒氏配姓也高后纪书氏而不书姓以春秋之法绳之其失昭矣政和中尝用议臣之请改公主郡县主为帝姬宗姬族姬盖误认王姬之称不知春秋之书王姬犹纪季姜系以父国云尔徐氏郄扫编载议者之言谓国家赵氏当曰帝赵不得曰帝姬是误以氏为姓也左传有葛嬴懐嬴要当易姬为嬴乃与古今今命妇疏封止称父氏而不以姓系氏亦沿袭之乆莫悟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