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集礼

  三树【三钿缺】
  二树【二钿缺】
  一树【一钿缺】
  翟衣九重【缺】
  中单【缺】
  蔽膝【缺】
  大带【缺】
  革带【缺】
  袜【缺】
  佩【缺】
  绶【缺】
  舄【缺】
  宫人
  乌纱防【缺】
  团领宫袖【缺】
  金束带【缺】
  裙【缺】
  弓鞋【缺】
  巻四十一
  车辂
  总叙
  天子
  皇后
  皇太子
  妃主命妇以下
  公卿以下
  卷四十二
  仪仗一
  总叙
  乘舆
  中宫
  东宫
  皇太子妃【缺】
  亲王
  卷四十三
  仪仗二
  虎
  豹
  驯象
  仗马
  玉辂
  金辂
  象辂
  革辂
  木辂
  皂纛
  大豹尾
  龙旗
  北斗旗
  门旗
  日月旗
  青龙旗
  白虎旗
  朱雀旗
  武旗
  风旗
  云旗
  雷旗
  雨旗
  四渎旗
  五岳旗
  五星旗
  天禄旗
  天马旗
  白泽旗
  熊旗
  罴旗
  鸾旗
  麟旗
  角宿旗
  亢宿旗
  氐宿旗
  房宿旗
  心宿旗
  尾宿旗
  箕宿旗
  斗宿旗
  牛宿旗
  女宿旗
  虚宿旗
  危宿旗
  室宿旗
  壁宿旗
  奎宿旗
  娄宿旗
  胃宿旗
  昴宿旗
  毕宿旗
  觜宿旗
  参宿旗
  井宿旗
  鬼宿旗
  栁宿旗
  星宿旗
  张宿旗
  翼宿旗
  轸宿旗
  卷四十四
  仪仗三
  黄麾
  绛引幡
  告止幡
  传教幡
  信幡
  豹尾
  龙头竿绣氅
  羽葆幢
  防氅
  戈氅
  仪锽氅
  黄盖
  大繖
  华盖
  曲盖
  紫方繖
  红方繖
  雉扇
  红团扇
  朱雀幢
  武幢
  青龙幢
  白虎幢
  扇
  金防【缺】
  班劒
  仪刀
  镫杖
  吾杖
  卧
  立
  响节
  金节
  骨朶
  交椅椅踏
  烛笼【缺】
  鸣鞭
  拂子
  唾壶
  唾盂
  水盆
  水罐
  香合
  香鑪
  卷四十五
  卤簿一
  总叙
  秦
  汉
  东汉
  后魏
  唐
  宋
  元
  国朝
  卷四十六
  卤簿二
  皇后卤簿【太皇太后皇太后同】
  皇妃卤簿
  皇太子妃卤簿
  皇太子卤簿
  王公卤簿
  羣臣卤簿
  国朝卤簿图
  卷四十七
  字学
  总叙
  六书
  字体
  书法
  书品
  正譌
  卷四十八
  乐
  钟律
  总叙
  律原
  律数
  律管
  钟均
  中声
  子声
  和声
  候气
  黄钟生十一律
  隔八相生
  旋相为宫
  三分损益上下相生
  八十四声图
  六十调图
  辨古书之当辨
  律吕相生辨
  变律不为宫辨
  十二律周径辨
  黍辨
  十五等尺辨
  钱辨【大泉错刀货布货泉附见】
  李照杨杰魏汉津自诡改制辨
  拟今法之可用
  截管候气
  密率推算
  中黍闯律
  火德去羽
  卷四十九
  乐
  雅乐一
  乐制
  乐悬
  乐器叙
  乐器图
  钟
  镛
  镈
  编钟
  金錞
  金铎
  木铎【以上金之属】
  磬
  玉磬
  天球
  编磬
  笙磬
  颂磬【以上石之属】
  古缶
  大埙
  小埙【以上土之属】
  拊
  楹鼓
  建鼓
  雷鼓【二】
  雷鼗
  灵鼓
  灵鼗
  路鼓【二】
  路鼗
  鼗
  鼖鼓
  晋鼓
  应鼓
  鼙鼓【以上革之属】
  卷五十
  乐
  雅乐二
  乐图
  大琴
  中琴
  小琴
  大瑟
  中瑟
  小瑟
  次小瑟【以上丝之属】
  笙
  巢笙
  大竽
  小竽【以上匏之属】
  防箫
  韶箫
  管
  篴
  大箎
  小箎【以上竹之属】
  柷
  敔
  钟簴
  磬簴
  业
  崇牙
  植羽
  璧翣【以上木之属】
  乐舞
  舞器图
  帗舞
  羽舞
  皇舞
  旄舞
  干舞
  人舞
  戚
  籥
  翟
  纛【羽葆幢】
  旌
  节
  麾
  相
  应
  牍
  雅
  金钲
  金铙
  巻五十一
  乐
  雅乐三
  乐歌总叙
  乐歌【虞周汉】
  乐章【唐宋元】
  圜丘
  方丘
  社稷
  先农
  百神
  文宣王
  武成王【以上唐】
  圜丘
  方丘
  朝日
  夕月
  雷师
  太庙
  社稷
  先农
  望祭山川
  百神
  文宣王
  武成王【以上宋】
  圜丘
  宗庙
  社稷
  先农
  文宣王【以上元】
  卷五十二
  乐
  雅乐四
  圜丘乐章
  方丘乐章
  先农乐章
  宗庙乐章
  社稷乐章
  郊祀圜丘之乐
  祭方丘之乐
  祭宗庙之乐
  社稷之乐
  祀先农之乐
  岳渎山川之乐
  朝日夕月之乐
  祭星之乐
  风师雨师雷师之乐
  朝会之乐
  冠【太子附】
  册中宫
  册东宫
  册王公
  宴蕃王
  奏凯
  乐工员数
  舞人员数
  乐工服色
  舞工服色
  卷五十三
  乐
  俗乐
  总叙
  乐器
  乐舞
  乐工舞人员数
  乐工舞人服色
  乐歌
  百戏
  大明朝会乐
  九奏
  九奏乐工
  三舞
  武舞士
  文舞士
  四夷舞士
  文武二舞乐工
  四夷乐工
  大乐工
  宴会乐舞仪注
  朝贺奏乐仪注
  九奏乐器
  文武二舞乐器
  大乐器
  四夷乐器
  武舞器
  文舞器
  九奏乐歌
  十二月按律乐歌
  武舞曲
  文舞曲
  九奏乐图
  武舞图
  文舞图
  文武二舞乐图
  四夷舞图
  四夷乐图
  【臣】等谨案明集礼五十三卷明徐一夔梁寅刘于周于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彞蔡琛滕公瑛曽鲁同奉勅撰考明典彚载洪武二年八月诏儒臣修纂礼书三年九月书成名大明集礼其书以吉凶军賔嘉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乐为纲所列子目吉礼十四曰祀天曰祀地曰宗庙曰社稷曰朝日曰夕月曰先农曰太嵗风云雷雨师曰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曰旗纛曰马祖先牧社马步曰祭厉曰祀典神曰三皇孔子嘉礼五曰朝防曰册封曰冠礼曰婚曰乡饮酒賔礼二曰朝贡曰遣使军礼三曰亲征曰遣将曰大射凶礼二曰吊赙曰丧仪又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各一乐三曰钟律曰雅乐曰俗乐明史艺文志及昭代典则均作五十卷今书乃五十三巻考明典彚载嘉靖八年礼部尚书李时请刋大明集礼九年六月梓成礼部言是书旧无善录故多残缺臣等以次铨补因为传注乞令史臣纂入以成全书云云则所称五十巻者或洪武原本而今所存五十三卷乃嘉靖中刋本取诸臣传注及所铨补者纂入原书故多三巻耳如明礼志载洪武三年圜丘从祀益以风云雷雨而是书卷一总序曰国朝圜丘从祀惟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又所载圜丘从祀坛位及牲币尊罍均止及大明夜明星辰太嵗不及风云雷雨是益以风云雷雨从祀圜丘在十一月而是书成于九月故未及纂入实有明据而卷一序神位版乃曰风伯之神云师之神雷师之神雨师之神并赤质金字不应一卷之内自相矛盾若此则其为増入可知又明史礼志载洪武元年冬至祀昊天上帝仪注无先期告诸神只及祖庙之文至洪武四年始剏此制而是书仪注则有之知亦嘉靖诸臣诠补纂入者矣序为世宗御制题为嘉靖九年六月望日而世宗实录载九年六月庚午刻大明集礼成上亲制序文是月己未朔则庚午乃十二日与实録小有异同疑十二日进书望日制序记载者并书于进书日也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明集礼目录下
<恭校上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明集礼目录下臣臣臣臣>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一
  吉礼第一
  祀天
  总叙
  天子之礼莫大于事天故有虞夏商皆郊天配祖所从来尚矣周官大司乐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孝经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所以重报本反始之义而其礼则贵诚而尚质见于遗经者可考也秦人燔书灭学仍西戎之俗立四畤以祠白青黄赤四帝汉髙帝因之又増北畤兼祠黒帝至于武帝有雍五畤之祠又有渭阳五帝之祠又有甘泉太乙之祠而昊天上帝之祭则未尝举行至元帝时王莽謟事元后傅防昊天有成命之诗合祭天地同牢而食其亵尤甚光武祀太一遵元始之制而先王之礼隳废尽矣魏晋以来郊丘之説互有不同宗郑者以为天有六名岁凡九祭六天者北辰曜魄宝苍帝威灵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纪是也九祭者冬至祭昊天上帝于圜丘立春立夏季夏立秋立冬祭五帝于四郊王者各禀五帝之精而王天下谓之感生帝于夏正之月祭于南郊四月龙见而雩总祭五帝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是也宗王肃者则以天体惟一安得有六一岁二祭安得有九大抵多叅二家之説行之而至唐为尤详武德贞观间用六天之义永徽中从长孙无忌等议废郑议从王肃説干封中复从郑元议焉宋太祖干德元年冬至合祭天地于圜丘神宗元丰中罢合祭哲宗绍圣徽宗政和间或分或合髙宗南渡以后惟用合祭之礼元初用其国俗拜天于日月山成宗大德六年建坛合祭天地五方帝九年始立南郊专祀昊天上帝泰定中又合祭然皆不亲郊文宗至顺以后亲郊者凡四惟祀昊天上帝国朝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仁祖淳皇帝配其从祀则唯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皇帝每岁亲祠防酌成周唐宋之典以适其中盖不牵惑于郑防讳之説可谓明且至矣若其厯代制度仪文之详列于左方
  坛壝
  周礼至敬不坛扫地而祭特燔柴于泰坛而已至秦则有四畤之制汉元始仪上帝圆坛八觚径五丈髙九尺茅营去坛十步行宫径三百步土营径五百步神灵坛各于其方靣三丈去茅营二十步光武始为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圜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有四通道以为门中营四门外营四门营即壝也隋制为坛四成唐因之每成各髙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三成广十丈四成广五丈凡二壝宋初因唐制熙宁中始增壝为三每壝二十五步周垣四门元制为坛三成以合阳竒之数每成髙八尺一寸以合干之九九上成纵广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陞陛十有二级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五步外壝去内壝五十四步各四门坛设于丙巳之地以就阳位外垣南灵星门三东西灵星门各一中筑圜坛周围上下俱护以甓内壝外壝各髙五尺壝四靣各有门三俱涂以赤国朝为坛二成下成濶七丈髙八尺一寸四出陛正南陛阔九尺五寸九级东西北陛俱阔八尺一寸九级上成阔五丈髙八尺一寸正南陛一丈二尺五寸九级东西北陛俱阔一丈一尺九寸五分九级坛上下甃以琉璃砖四靣作琉璃栏干壝去坛一十五丈髙八尺一寸甃以砖四靣有灵星门周围外墙去壝一十五丈四靣亦有灵星门天下神祗坛在东门外天库五间在外垣北南向厨屋五间在外坛东北西向库房五间南向宰牲房三间天池一所又在外库房之东北执事斋舍在坛外垣之东南牌楼二在外门外横甬道之东西
  燎坛【燎牲附】
  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禋谓烟也周人尚臭故升烟以祀天祭法又曰燔柴于泰坛谓实牛柴上以焚之也盖阳祀自烟始故升烟以致神不可不在先及致神矣方有事焉至于礼毕则以牲币之属焚之然后为礼之终也唐燎坛在神坛之左宋因唐制燎坛方一丈髙一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在坛南二十步丙地元燎坛髙一丈二尺四方各一丈周围护以甓在外壝内丙巳之位东西南三出陛开上南出户上方六尺深可容柴国朝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髙九尺阔七尺开上南出户其燎牲则汉用牛首后魏用左体六朝用胁之九个唐宋皆用牛首元用马首国朝别用全犊以燎
  配帝
  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防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孝经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盖祀天莫大于郊而祀祖莫大于配天也自秦灭学旧礼隳废汉至光武始以髙祖配焉魏明帝用郑周祀天于圜丘以喾配之説逺推帝舜以配圜丘晋武帝用王肃之説始以其祖宣帝配由宋及隋或以祖配或以考配唐髙祖武德初郊以其祖景帝配太宗以髙祖配髙宗以髙祖太宗并配开元中以髙祖配宝应初又以景皇帝配宋太祖干德初郊以其父宣祖配太宗时配以太祖真宗时奉太祖太宗并配仁宗时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神宗以后止以太祖配元至成宗朝始定郊以太祖配国朝洪武元年初郊议配祀上谦让不许亲为文以告太庙曰臣于今年十一月三日冬至祀上帝于南郊故先告祖考鉴观厯代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祖配天兹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犹有未就政治或有阙失惧有责焉去年上天垂诚有声东南又雷火焚舟及击殿吻早暮兢愓恐无以承上帝好生之德故不敢輙以祖配天也惟祖神与天通恐上帝有问以臣之所行敷奏帝前善恶无隐惟上帝鉴之南郊竣事臣当率百司恭诣庙庭告成大礼以共享上帝之福谨告明年夏至将祀方丘羣臣复请举配典上坚执前志不允羣臣固请乃曰俟庆阳平议之八月庆阳平诸将凯还十一月十四日冬至羣臣复固请上勉从众议奉皇考仁祖淳皇帝配天于圜丘
  从祀
  祭义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大犹徧也盖祭天之时日月天神共为一坛而日为众神之主秦祭四畤汉祠太一从祀之礼无见焉东汉光武初郊祀日月于中营内南道北斗在北道之西其中八陛及中营四门外营四门中外营门封神共千五百一十四神背中营神五星中宫宿五官神及五岳之属背外营神二十八宿外官星雷公先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隋文初郊五帝日月在圜丘第二等北斗五星十二辰河汉内官在第三等二十八宿中官在第四等外官在内壝之内众星在内壝之外凡六百四十九座唐初五方帝日月七座在圜丘第二等内官五星以下五十五座在第三等二十八宿以下百四十五座在第四等外官百一十二座在内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座在内壝之外宋制天皇五帝日月北极九位在第一龛北斗天一太一帝座五帝内座五星十二辰河汉内官等神位五十四座在第二龛二十八宿中官等神位一百五十九座在第三龛外官神位一百六座在内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座在内壝之外元制五方帝日月等共九位在第一等内官五十四位在第二等中官一百五十九位在第三等外官一百六位在内壝内众星三百六十位在内壝外国朝遵用古制惟设大明夜明星辰太岁从祀而不袭前代之谬实得贵诚尚质之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