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蕲黄四十八砦纪事
蕲黄四十八砦纪事
蕲黄四十八砦纪事
自序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叙论
自序
处不讳之朝而言嬗代之事,信无尤也乎!虽然,吾有说焉。
盖本朝,厚爱前代者也。乾隆四十年,于明代抗拒本朝植义不屈之人,而有「胜朝殉节诸臣录」以表之;于明代投顺本朝奔走创业之人,而有「贰臣」、「逆臣」诸传以耻之。于「殉节」一录,有专谥、通谥、祠祀之分;于「贰臣」一传,有甲编、乙编之别:亦若为明人报功、抒愤者然,何其快也!乌乎!兹录,兹传之人,当夫供职明廷,连镳汇进,无差别也;或跻膴仕、或被儒冠、或牧方隅、或亲戎马,无妍媸也。一心腾坠,一念死生;顺逆互为往来,身名各分存朽。被衮褒于异代,何荣?荣乎其克保我邦家也。受钺诛于朽骨,何辱?辱乎其湛覆我邦家也。乌乎!爱国之杰,其遗泽果及身而斩矣乎?有山川阻隘以湮之,有子姓零替以蚀之,有文献凋弊以佚之,有兴朝之严刑峻法、迭兴大狱以束缚而禁锢之;皆末造英豪九死不还,一瞑无可回春之巨阨也。于是,国史攘之,不予书其详;宗族屏之,争与讳其事;官书方志,淆列疑似而隐其真;私家断简,摭拾一二而閟其绩。口碑隐约,荒略无绪,而末由究稽。乌乎!爱国之杰,其遗泽果及身而斩矣乎?
若吾黄明季四十八砦诸豪者,吾哀之、痛之、景之、企之、髣之、佛之;发箧陈书,耳治口讯,留心越二十年之久,采书积八、九十种之多,比类属词,神昏目倦,始克一二补缀。若有以钩其沈、启其键、发其覆而表其微。既大恨我生太晚,上不逮四库馆销毁禁书之前;又自念出身太迟,进不获入中秘探国初之档:所得盖亦仅矣。然犹幸及我身为之,尚赖有此一、二之存也。即此一、二之存,虽谓出于本朝厚爱前代之留遗可也。何也?曰:开创之朝,引用降虏,权宜也;戈鋋所指,手戮烈士,亦权宜也。虽然,引用其人,不能不心恶其人;手戮其人,不能不心佩其人:公理也。人谁无国,恶之、佩之,各依其神明所注之国而生贵尚与裁抑之心。贵尚、裁抑因乎国,斯不得不激励我人爱国之心。「殉节」一录、「贰臣」一传,其示人以法外之意乎?芸芸编氓,仰窥宽大,因得各摭所闻之精忠谠节,斤斤护持于雷霆震怒之余,而诸人者遂藉以播蠹蚀之姓字于人往风微之口。乌乎!诸人者皆于朱明末造有关系之人也;腾裁笔舌,举皆以明代人还之明代焉,又安得不归功于本朝乎?
后之君子,有陋我闻见之隘者,本此益之;其尤我先哲人九地之灵,引领倾望于不已者尔。
光绪三十四年春三月,罗田王葆心谨识于京师宣南坊海王村。
凡例
一、是书应用散文书事体——如宿松朱氏「皖砦纪事」,戴褐夫「桐城孑遗录」之作方合。惟是稿创于光绪甲辰,时方开创进士河两等公小学堂拟作乡土历史课本;故用新体分析章节,以清眉目。戊申在都,董而理之;欲改未就,祇得序一首、「山砦列传」若干首。今冬付印,胪群籍以拓充「鄂砦事实」,复增入列传未备,以与各篇互见。又觉新体近滥,改章节为篇目,略如「圣武记」、「湘军志」例焉。
一、此编应用阮文达作「儒林传」之集句体及谢蕴山修「通志」例,皆注所出;以明有本,且见淹雅。因前缀辑时意在授学生,不贵繁冗,未悉注所出;若再追考,又觉嵬琐,且缺行箧书。惟自信无一字无来历,不敢分寸任胸臆。其康熙十三年东山一役,考其原始,实出自山砦余波;父老流传,盖与明代陈汉王遗族、大冶柯陈二姓不臣明相类。又如浙东大岚洞主王翊一役,后至康熙四十七年大岚再变,托明思宗皇子兴戎,盖同一轨迹;然仍别篇书之,以示区别。其乾隆中马朝柱事,更入附篇。惟列传中有后来与山砦分道而驰、先实与山砦有关者及列女中主持有与山砦违抗者,亦可备山中故事;故亦低格录之。至当时旧闻轶事可传者,苟与兵乱有关,即非山砦之事,亦附注之;以见放佚之余,字字均可宝贵也。其群书有异同互牾之处,仍仿「通鉴考异」例,分注条下,以诣折衷。
一、葆心儿时侍母夜诵,先黄太恭人好为说明季佚闻及洪、杨乱事。自是读书,遂专意此种。太恭人所说多关乡贯旧闻,因于本贯尤留心。追慕音容,倏踰二纪;实禀母训,以有此书。风木怆怀,伤心曷极!故葆心此袟外,更有「罗田团练始末记」,以纪县人民兵之绩,亦循先母意也。今秋迭遭先室叶恭人之丧与亡女礼媛中殇之惨,偶触旧感,再检兹编,校订字句,搜补未备;文词大体属诸逊国以前,印书行款则依民国之式。各因时会,不必强同。
一、是编本以述蕲、黄为质,故标题从主人。惟皖砦与蕲、黄之砦,实是联合局势;而当时东南大势及湖北大事,多与有关:故不能不并采以详始末。但内外有别、详略有分尔。且明季野乘以江、浙诸老述作为多,而山中义兵隔绝,零缺可伤!故自「东华录」、「满汉名臣传」等官文书外,祇偶见于张苍水「北征录」、稍详于温氏「南疆绎史」与近出之「南天痕」;其它概未之闻,反不及同时郧阳山砦之有专书也。实则当时所谓上江乡兵、皖浙山兵、画江洞主义兵,不过与此局起灭同其荒略;且此局尚较久远,特彼以有峻望者主之事,后又有遗民书之,故更显尔。斯则不得不追恨吾乡文献之衰也。然犹幸有朱杜溪「纪事」一篇,可考崖略。今此编出,可补各家述明季遗闻者未备;有助一隅之史掌,非第表襮邦献也。至此编属草及两次易稿校写,则故房侄念文秀才(国桢)及亡女京师女子师范学生礼娴(字稚芗)之力为多,并附书之。
卷一
罗田王葆心撰
形势篇
形势篇
前事篇
统系篇
规律篇
鄂砦篇
形势篇
与山砦有关系者,当时东南拥戴之诸藩及关、陇一二处之号召与鲁、黔诸义兵是也。由今观之,山砦之所图,与安宗、绍宗、鲁、桂诸帝藩,虽事异而势殊;要之,环顾当时,自诸帝藩外,固无其匹者也。国初霅川温氏,于当时义兵而以上江乡兵、皖浙山兵别之。上江为故绅之义兵,浙江为洞主之义兵,皖、鄂为砦主之义兵,东南海澨为岛主之义兵;皆有旧藩主之,有解组之旧绅辅之,有慕义之士民附之,有已归新政因时反正之人属之,亦有流离转徙之士归之。方山兵盛时,先则有启、祯名臣甘肃巡抚梅之焕开之,继则有福王之三省总督张缙彦投身入之、唐王之兵部尚书周损亦率所部赴之、桂王之兵部尚书凤阳总督王■〈火鼎〉则居中主持之;泊乎瓦解之后,鲁王之兵部尚书张煌言犹只身江海躬诣以觇之。缙彦所历为黄、麻,煌言所诣为英、霍;之焕之时则北都尚存,祇以抵御流匪;周损与王■〈火鼎〉则始于黄、麻之长,而终于英、霍之图。追维东南号召之主名,或则假史阁部之声称,或则假隆武之年号,或则遥奉永历之正朔,或则各奉一二失位之藩封;溯其由来与其成立,情状淆杂,不能一致。今略区之,有二种之别。试具表于左:
宗藩类表
甲类(曾据地假立名号者)
宗藩 据地 名号 纪年
福王朱由崧应天弘光崇祯十七年
潞王朱常淓杭州监国顺治二年六月(明南京圣安皇帝——亦称安宗简皇帝、又曰赧皇帝弘光元年、福京思文皇帝——亦称绍宗端皇帝隆武元年)
鲁王朱以海绍兴监国顺治二年六月
唐王朱聿键(坐死者王七、世子一)福州隆武顺治二年闰六月
靖江王朱亨嘉桂林监国顺治二年八月
桂王朱由榔肇庆永历顺治三年十一月(明隆武二年、浙东鲁监国元年)
唐王朱聿■〈金粤〉(亦作聿钊。坐死者王十、世子二、宗姓三)广州监国绍武顺治三年十一月
邓王朱鼎器
淮王朱常清南澳东武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鲁监国三年、海上朱成功称隆武四年)
□□朱容藩(自称楚王世子监国天下兵马副元帅)夔州监国顺治五年正月
乙类(都无名号,出于一时拥戴及流离草创之为;而石城王朱统锜势力特异,则王■〈火鼎〉诸人归之也)
宗藩 据地 纪年
石城王朱统锜潜山顺治二年十二月
荆王朱常■〈巛上水下〉太湖顺治三年二月
樊山王朱常炎(徐氏「纪年」以为即朱常■〈巛上水下〉,并列存疑)蕲州顺治三年二月
高安王朱常琪徽州顺治二年
宁靖王朱术桂(见留溪别传)宁海顺治二年
长阳王朱□□
金华王朱由■〈木产〉(或云冒称金华王)饶州顺治二年
瑞昌王朱谊(亦作议贵、一作盛沥,乃由宗人绍封,别是一人)溧阳顺治二年八月
乐安王朱谊■〈汜力〉石溧阳顺治二年八月
通城王朱清潮长兴顺治二年六月
义阳王朱□□常熟顺治二年六月
杜阳王朱□□庐江、和州顺治二年六月
新昌王朱载璋盐城、兴化顺治二年九月
益王朱由本建昌顺治二年十月
永宁王朱□□建昌顺治二年十月
罗川王朱□□
永宁王朱慈炎(此与前必有一复出者,并列存疑)抚州顺治二年十月
罗川王朱□□
汉中王朱□□凤翔顺治二年十一月
乐安王朱□□衢州顺治三年六月
楚王朱□□衢州顺治三年六月
晋平王朱□□衢州顺治三年六月
崇阳王朱□□歙县顺治三年九月
遂平王朱兆鲲江苏太湖顺治三年十二月
□□王朱常洊鄱阳顺治三年十二月
郧西王朱常潮建宁顺治四年四月(明帝由榔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海上朱成功称隆武三年)
麟伯王朱□□江西泸溪顺治四年八月
霭伯王朱□□
氓王朱埏峻黎平顺治四年十二月
荣王朱由桢辰州顺治四年十月
瑞昌王朱统■〈汲上金下〉安东顺治四年十一月
义王朱常■〈氵乃〉宝庆顺治四年十一月
鲁王朱鼎兆(世子一人)宝庆顺治四年十二月
宜春王朱谊衍汀州山砦顺治五年正月
贵溪王朱常彪(亦作长标)湖南永宁顺治五年正月
崇阳王朱□□黎平顺治五年二月
长沙王朱由栉全州一带顺治五年二月(亦作三月)
南威王朱寅卫
延长王朱聿■〈金穿〉(一作远长王、一作识■〈金卒〉、一作识■〈金穿〉)临洮顺治五年五月
□□王朱森釜阶州一带顺治六年二月(明永历三年、鲁监国四年)
翼王朱谊氻山东长清顺治六年二月
□□王朱常瑛陕西顺治六年十月
□□王朱由杠
□□朱由植南赣顺治六年六月
□□王朱蕴■〈金严〉黄州顺治七年正月(明永历四年、鲁监国五年)
德化王朱慈叶(「隆武遗事」作慈烨)福建大田顺治七年正月
石城王朱谊■〈氵〈巛上夕下〉〉福建大田顺治七年二月
新建王朱由模福建顺治七年二月
□□王朱由柍
赵王朱由棱(郡王十三人)惠州顺治七年二月
宜川王朱敬■〈金翟〉紫阳顺治七年二月平
蜀王朱常浓金华在灭潞后(明永历七年。是岁三月,鲁王去监国号)
江夏王朱蕴钥上思州顺治十五年(明永历十二年至十八年)
德阳王朱俨锦上思州顺治十五年
德阳王朱至浚交趾高平顺治十七年正月
石泉王朱奉鎗(一作聿鋡)四川叙州、马湖一带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至二十二年,台湾郑氏犹称永历正朔)
光泽王朱俨铁桂林康熙元年八月
东安王朱盛蒗川东康熙二年十二月
思宗三子朱慈满(署广德元年)京城康熙十二年(明永历二十八年)
思宗长子朱慈灿永州、宝庆康熙十八年
宁靖王朱术桂
舒城王朱着
乐安王朱俊
监国鲁王世子朱桓宁
泸溪王朱慈旷台湾康熙二十二年(明永历三十七年)
巴东王朱江
奉南王朱熺
益王宗室朱镐
太子朱慈璊陕西康熙二十八年
定王朱慈焕(案李方远撰「张先生传」称定王朱慈焕,又改名王士元,年七十五岁,于康熙四十七年在山东被执,为大岚山兵所牵也;斩于京师。被案发遣者,百余人。朱三太子慈焕全家六人投缳死,见宣统辛亥冬「吉长日报」)
右表所采,大略可观。若其崛起草窃之故,厥有数端:上者藉手有资,思图恢复;次者遗民假借,以立义声;次或回苗土族,假戴保全;又次则反侧不安,忽归禽狝。再或则旧习骄昏,以干新宪;再次则众矢聚的,弋获图功。以上诸王,有不一居于是数者乎!尝读顺治八年闰二月之上谕有曰:故明诸王,多被诛戮,朕甚悯焉。于是,有起送来京之令。盖自有此次广沛仁施之举,而殷顽乃渐有所感化;即小腆纪祀之攘窃,亦渐稀矣。此本朝忠厚开国之一端也。
形势篇
鄂之蕲、黄、麻、罗,皖之潜、太、英、霍,豫之光、固、商、汝,皆阳渎而阴岳、左扬而右荆,积旁薄之万山,势绵亘而不绝。其高者或插天汉,其出入径道隘,仅错趾悬岩;左右列河环之,路阻谷深,摇骇心目。其山巅或平衍,饶水泉竹石之居;其河入江、淮,有航帆运输之便:平时可为乐国,乱世亦保障之资焉。
前事篇
地凭天险,利用战争,列代产乱世宰割之豪,其枭杰或能扰乱天下之和平;以故累朝民族,迁移淘汰,种类不同。南朝西阳有县十八,有水五,蛮族居之;强大滋生,历年不弊。南宋以下,湖民移住,土著遂衰。端宗之世,元兵既下鄂汉,舒、黄义兵相继崛起。景炎三年,蕲州民张德兴与安庆义士野人原砦主刘源起兵据司空砦,以应闽、广王师。司空山者,时为蕲州属蕲春县地。县民傅高结鄂西之大姓,群应以义兵;江西巨室,亦相继起(同时赵璠起于衡山、何时起于抚州,皆应文天祥者。张烈良等、周隆等起兵于海南,陈瓒起兵于兴化,皆应崖山者)。于是,南取齐安大邦、北下寿昌右郡,一战胜于樊口,而元将挠败;再战败于阳逻,而忠义遂空。司空山破,黄州复陷;其应和之傅高,亦为宣抚贾居贞所执焉:此一事也。恭宗之世,有罗田三吴乡人段朝立,以土著飙起,富自治力;遂割开英山一县,至今因之。最后有多云之徐寿辉、花桥之邹普胜,于至正十一年揭竿起义,以驱逐胡元相号召。寿辉业贩布——先有袁州僧彭莹玉(「七修类稿」作浏阳彭和尚),以异术与普胜念佛,聚众起事,用红巾为号;奇寿辉状貌,又以其浴于盐塘身起光芒,遂大异之,推为主。九月,收蕲水及黄州路,败元威顺王宽彻不花;遂即蕲水为都,称皇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以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丞相,尽有湖广、四川、徽、饶、杭、湖诸地(别有「天完国志」详之)。明年,江浙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等攻寿辉于蕲水,破之;寿辉走免,获其官属四百余人。已而势复盛,迁都汉阳,为其丞相倪文俊所制;十七年,文俊谋弒寿辉不克,奔黄州。陈友谅隶文俊麾下,数有功,为领兵元帅;遂乘衅杀文俊,自为平章。旋称汉王,又迁都江州。二十年,于釆石弒其主寿辉,自立国号大汉。天完主之属,又有元帅玉沙明、玉珍,由大江提兵入蜀,兼有巴、滇,建国曰夏,传位两世:盖启有割据之二雄焉。明祖乘之,遂屋元社,开吾华大一统之基,为先驱之拥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