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宪录

永宪录 (清)萧奭撰 
原序
闻究之雾□□□世宗宪皇帝之光明正大。昭然亿万臣民之心目。亦诸人之自绝于天耳。□□因时变易。罔非监于先世旧章。今上皇帝复加裁酌。必曰奕祖攸行。此圣祖仁皇帝所以垂法万世也。集既成。其中残失良多。以多闻者续之。或曰。不慎其以僭妄取戾欤。小臣曰。然然否否。生太平之世。饮和食德。皆当不忘累朝之盛美。况丁未秋有一切诏旨。许官吏记载刊刻共晓之令。遂窃取以有斯编。奉扬诏意。名为永宪云。其凡例附后。#恭惟圣祖仁皇帝。聪明□□□□文武。享国六十有一年。深仁厚泽。沦浃万方。我世宗宪皇帝继□□统。峻德丰功。殊恩异惠。不崇朝而海宇。重熙累洽。□□□□。小臣伏处草茅。生逢圣世。每思歌咏□□。皇史实录。所未得见。岁壬寅□□□恭载□□□授受之时。适阅邸钞。因略记大端。既伏读登极诏。引孔子三年无改之义。且有永遵成宪。不敢更张之旨。故复搜集甲辰及戊申二月以前事。备谅阴后三年。而实见我世宗宪皇帝。宁人敷治。事事必推本于先帝。成模大烈。善则归君之美。孝思所至。蟠际上下。日月合璧。五星连珠。而天昭其瑞。河清五省。谷秀九歧。而地启其祥。百岁骈登。三男并育。而人臻其庆。千古未有之事。萃于千古未见之时。且草野遗贤。尽搜罗而在列。积赋浮租。悉蠲除以更始。明良喜起。物阜民安。何其至哉。若夫放流诛殛。圣代岂废兵刑。彼天演觊觎之萌。由十年储位之虚。愚氓浮议。□□□一二奸顽造作无稽。以众人圣德。惑
乾隆十七年。岁在壬申。嘉平上浣。江都草泽臣萧奭拜手恭纪。

永宪录卷一

圣祖仁皇帝御极之康熙六十有一年。岁在壬寅。
上讳玄烨。章皇帝第二子。以前辛丑春正月即皇帝位。时年八岁。逾年改元。计践祚已六十二年。 按享国之久。自帝尧以下。惟商太戊七十五年。余未有越六十者。
春正月丁亥朔。
上御殿受朝贺。
校尉举亭。教坊司鼓乐前导。自礼部进东长安门。由天安门至午门外两旁陈设毕。礼部官从亭内捧表。由午门东旁门入。至太和殿前置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公等于太和殿前丹陛上立。引文武各官由东西两掖门入。至太和殿前丹墀内分左右翼排立。引朝鲜、蒙古诸使臣由西掖门入。于西班末立。纠仪御史二员于殿西檐下东向立。又四员于丹陛上立。又四员于丹墀内立。俱东西相向。又八员于东西班末立。鸿胪寺鸣赞官四员于殿檐下立。又四员于丹陛上立。又四员于丹墀内立。俱东西相向。銮仪卫鸣鞭官于丹陛南三层阶之西。每层各二员。俱东向立。钦天监官于干清门报时。礼部、鸿胪寺官奏请上升殿。上具礼服出宫。御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阁、礼部、理藩院、都察院、鸿胪寺执事各官于殿前排班。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各官趋赴外朝执事。驾兴。出中和殿。内大臣十员两翼前导。内大臣二员、执兵器侍卫等后护。午门鸣锣鼓。教坊司作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上御太和殿升座。乐止。内大臣十员于御座前东西立。后护二员于御座后佥立。执兵器侍卫于御座后佥立。大学士、学士于殿檐下之东西向立。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于殿檐下之西东向立。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内三鸣鞭。鸣赞官赞排班。内外诸王率文武百官各就拜位立。赞进表赞跪。王以下俱跪。赞宣表。宣读官从案上捧表诣殿檐下御道之中。北向跪。宣毕。教坊司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鸣赞官赞跪叩乐。王以下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乐止。各复原班立。鸿胪寺官引朝鲜等国使臣。理藩院官引蒙古等国使臣。以次就拜位立。鸣赞官赞进赞跪叩兴。各使臣俱行三跪九叩头礼。教坊司作丹陛大乐。奏治平之章。礼毕乐止。各复原班立。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内三鸣鞭。驾兴。教坊司作中和韶乐。奏和平之章。上还宫。乐止。王以下各官以次出。康熙八年定制。元旦上具礼服乘舆率诸王以下诣堂子行礼。再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然后升殿受朝贺。凡朝仪必传制。查明制。正、至皆不用。今同。中和韶乐。东班领乐官二人。歌工一人。乐工十四人。乐器。麾一。柷一。应鼓一。金钟十六。琴二。瑟二。笙二。箫一。笛一。埙一。篪一。排箫一。搏拊一。西班官工同。乐器。玉磬十六。琴二。瑟二。箫一。笛一。埙一。篪一。排箫一。搏拊一。敔一。丹陛大乐。东西班领乐官各三人。共执杅看节次俳长四人。各歌工二人。乐工二十八人。乐器。各大鼓二。方响二。笙四。管四。笛四。云锣四。二架拍板一。杖鼓一。 按凡上出。先有导迎大乐。人数乐器未详。拊以韦为之。实以穅。鼓属也。以手搏之。故名。方响上圆下方。以铜为之。磬属也。%官预设卤簿仪仗于太和殿前。陈步辇于太和门外。大驾于午门外。驯象于大驾之南。仗马于丹墀中道之左右。俱东西相向。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之东西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北向。礼部官设黄案于太和殿东檐下。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俱朝服齐集太和门。未入八分公以下文武各官俱朝服齐集午门外。礼部官捧王以下文武各官及直省文武各官并朝鲜各国所进表文各置表亭内。銮仪%国家大朝贺三。元旦、冬至、万寿。每当朝贺。銮仪
辛卯。赐千叟宴于干清宫。以忧勤诚敬之旨遍谕群臣。
大学士集部院大臣年七十以上十五人合成千岁。为上献寿。因召六十以上八十以下大学士、九卿、翰林、科道七十人。文武有职官及致仕之员、近畿之民又六百六十人。宴于干清宫。御制瑶章。命诸臣各依韵赋诗。诗成。名千叟宴诗。并绘图以传。是日宴毕。上御东暖阁。命大学士以下诸大臣进。皆赐众坐。谕曰。今日天气晴和。又值无事。朕躬亦甚安豫。与尔等闲谈旧事。从来帝王任大责重。最为劳苦。享祚绵远者甚少。他人不知为君难。辄崇奉佛释。溺信仙道。荒湎酒色。朕自即位以来。实能绝此三者。故临驭十年不意至二十年。二十年不意至三十、四十、五十年。五十年之后断不存到六十年之想。今已六十一年矣。史册所载人君寿至七十者不过三人。此皆朕之幸也。人君以一身临天下。前后左右皆足荧惑其心。或大臣擅权。或妇女豫政。或阉寺专命。甚至偏听私人。如天子门生之类。此非有英断之才不能独持纲领。杜绝弊端。然每见英断之主往往果于杀戮。使朝臣不能保其朝夕。朕则待下宽恕。于诸大臣务期保全。故尔等俱耄耋安享富贵。得以功名终始。君臣相对。须发苍然。致足乐也。朕年少时自恃膂力过人。三百斤石上复置一石。手能举之。马上驰骋如飞。即马或颠蹶。身跃立于地。未尝沾泥土。今则雄气已除矣。去年刻一图书。用戒之在得四字。盖深自知足耳。朕临政年深。于军务尤有灼见。往岁西陲用兵。传言朕欲亲征。以致刘荫枢上折劝阻。人臣批鳞直谏。原属美事。不知兵有虚实。不可拘泥。如西贼骚扰边外诸番。议者咸谓祗宜守边。夫我兵不能救援诸番。则边外部落势必为贼所掩。此时而议守边。庸有济乎。去年台湾反叛。人颇惊疑。朕知一时穷民激变。即当平定。并未令九卿议剿议抚。及督抚提督报捷奏至。克复之期不过七日间耳。先年朕亲征噶尔丹时。曾作诗以志胜敌之略。大学士张英奏俟大捷后宣示于人。后噶尔丹授首。张英叹服豫算之神。朕于河务尤极留心。先年高、宝一带地方俱被水淹。朕凡六次阅视河工。知之甚悉。谕张鹏翮云。尔但遵朕指示。河工自成。
既济为分修官。督修者九月撤回。以张鹏翮代于成龙为河督。专任其事。至壬午四月。河工以次告成。康熙乙丑作延禧、永和、景阳三宫于宫内。是年满汉大臣。其名见卷内者不载。外则吏部左侍郎勒什布、户部左侍郎李永绍、礼部左侍郎萨哈布、王思轼、右侍郎罗瞻、景日笏、兵部左侍郎查克旦、右侍郎王度昭、刑部左侍郎阿锡鼐、右侍郎刘相、工部左侍郎郝林、右侍郎常寿、王懿、都察院副佥都御史牛钮、伊忒满、张大有、江蘩、邹汝鲁、通政司使傅善、陆经远、左右通政党古礼、潘锦、陈九恭、魏方泰、大理寺卿常泰、左右少卿顾尔泰、郭徽祚、任奕弥金。一时人物。特备志。%张鹏翮果恪遵朕训。黄、淮安澜二十余年。令人不知泛溢之事。去秋河南武陟县黄河口决堤。滥至山东张秋镇。运道阻隔。朕绘图指示。遣官堵塞。不日成功。张伯行议引沁水济运。与朕意适合。后张鹏翮奏。地形高下。若引之。恐有遗患。遂停前议。朕以至公处事。初无成见。惟言之是耳。尔诸大臣从穷苦中来。今已富贵。或不能记忆。朕从富贵中来。惟恐小民艰难。故令各省督抚于地方事务不时奏闻。凡闾阎疾苦。莫不周知。又于他省来人。问以经过地方雨晴米价。令臣下时存一惟恐上闻之念。百姓地方受益不浅矣。朕教养天下六十余年。官吏兵民感恩戴德。疆场之上武职拚命。绿旗兵一皆奋勇争先。与满洲无异。此本朝最好事也。朕今所治之天下即明代之天下。所居之宫殿即明代之宫殿。朕登极时。明代遗臣尚多能言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事甚详。明时宫监多至数万人。宫女至二万人。今朕所使内侍及诸王所用太监不过七百人。宫眷妃嫔年长者已七十余岁。所使之人总不过五百人而已。宫中如永寿、景阳等宫皆空闲无人居也。书生评论帝王每多苛刻。惟朱子最为公平。言金世宗行政果如此人言即尧舜矣。又朱子言读书不要被书欺了。此言最妙。尝见诗赋有鳌山百尺。今太和殿高不过百尺。鳌山安可置乎。大凡读书人多尚虚文。又高自位置。前代诸儒惟朱子学问最大。性理内载朱子论鬼神性命。实能囊括释道全藏。其云。为人须尽这个人的道理。此言所包者广。朕平日习闻赞颂之词。地方每遇丰登。必归美于朕。若遇荒歉。又谁诿乎。此皆虚套。朕所不取。总之。诚敬二字尽之最难。无论大事小事。能尽诚敬。必无差误。为人能尽无欲害人之心。自然有福有寿。诸大臣年俱七十八十。在古虽为悬车之年。但朕同事日久。上下俱不忍相舍。诸大臣勿以年老求退。今日谈深坐久。可各回安息。诸臣以次起。令内侍扶掖出宫。 按汉武帝、唐高祖、明太祖皆寿七十一。圣谕或谓此。沁水出上党。至荥阳入黄河。自高而下也。康熙己巳、己卯、壬午、癸未、乙酉、丁亥上六次阅河。加以甲子祭孔林。南幸凡七至江浙。己卯春河高家堰以及邵伯镇。屡堵屡溃。庚辰春命兵部尚书范承勋、工部尚书王鸿绪、吏部侍郎王掞、户部侍郎田雯、兵部侍郎布雅努、刑部侍郎喻成龙、工部侍郎顾藻、副都御史寿鼐、王绅为督修官。起原任户部尚书王日藻、左都御史董讷、兵部侍郎杨雍建、内阁学士李应荐、广督朱弘祚、漕督马世济、安抚高承爵、陈汝器、浙抚金鋐、线一信、福抚宫梦仁、广抚江有良、西抚王抚元、云抚
甲午。上幸畅春苑。 【一作园。】
苑在京师西北。上时驻跸。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余驻畅春又三之二。内有澹宁居、渊鉴斋、露华楼。皆临政所。韵松轩皇子读书处。佩文斋贮书画地。他如苍然亭、清远亭等处。未能悉详。
命吏部科道考察六十年大计职官。
者革职。年老有疾者休致。不及浮躁者降调。贪酷者革职审拟。各官解任一年与到任未一年者免。军政分操守、才能、功绩、年貌四项。八法。龙钟衰迈比老疾。轻佻率妄比浮躁。庸怯无能比不及罢免。赃私狼藉比贪。恣睢虐下比酷。败伦伤化、行止有亏比不谨。至纵寇殃民、杀良冒功、淫掳焚掠、事干重大者特疏列参。另请处分。大计三年一次。军政五年一次。其非届大计军政之期。每二年加举劾一次。无则奏停。京察六年一次。雍正元年改为三年。Q成例。凡大计之年。各省于十月内具疏到京。十一月初一日赴通政司汇奏。吏部、吏科、都察院河南道御史各于次年正月十七日封门阅大计册。册内分四项。曰才、守、政、年。各填一字。而总列考语及功过于后。准卓异者引见。赐蟒服即升。不谨罢
户部进编审户口。
康熙四十五年总计直省旧管人丁共二千四百九十八万五千四十八丁口。丁徭银三百二十九万五千一百六两零。米豆二万三千七百六十六石零。每十年编审一次。除逃亡抵补外所增加赋。五十二年万寿恩诏后来增丁永不加赋。祗编户口入会典。是年之数未悉详。雍正改元后编审遂未举行。 按有粮则有丁。粮去而丁存。故编审则粮多者加丁。无粮者可以抵免。自摊丁之法立。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此编审所以缓行。然不能十年一摊。后来穷者不尽免累。富者反多无丁。法当过粮则代丁摊于受粮之人。是在持筹者变通之耳。
始命满汉监察御史巡察台湾。
御史专稽察非常。整饬营务。不干预地方事。如有条奏。照本衙门例行。一年而替。如巡盐例。后巡察同。乾隆元年后多省。而台湾如故。凡巡察与督抚皆平行。
封皇三子和硕诚亲王胤祉子弘晟、皇五子和硕恒亲王胤祺子弘升为世子。
今上登极。礼臣奏诸王子名应避同御讳一字。旨。此皆皇祖所赐名。不必避。臣民亦仍之。只去一点。
丁未。上行幸霸州。讲春搜。驻跸南苑。
凡上巡幸。自亲王以下各衙门派随驾扈从官员。是日。卤簿大驾乐器陈设。上出宫。午门鸣钟。王以下公以上于金水桥两旁排立。民公以下文武各官于午门外两旁排立。驾至皆跪。候过随行。不随驾王以下都统以上送驾。候旨方回。随驾护军统领等统领兵马。照旗次序分队随行。凡乘舆经过之地。先鸿胪寺传谕。百里以内地方官率领本地乡绅士民接于十里之外。本地镇守满汉官军亦整齐队伍接于十里之外。分文东武西。驾至跪迎。送驾亦如之。京师四面皆有海子。山水绕汇。建行宫为豫游地。南苑一名南海子。在京师南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苑东晾鹰台旁有三海子。元之旧也。明增治之。设四门。绕以周垣。畜养禽兽。籍海户千余守视。即上林苑也。今为门五。墙垣一万九千八十五。每长一丈。每门设看守官兵太监。内粮庄五所。叶园五所。瓜园二所。马馆三处。牛圈四处。海户一千六百人。属奉宸院官职掌。上林官属裁。其中宫殿未详。上时驻跸。多讲武于晾鹰台。自红门而来。驰骋可五十里。红门。苑之门也。帝王宫苑皆朱户。 按明苑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皆禁不许围猎。中有德寿寺。今为喇嘛结习地。玉皇阁供奉上帝。五帝陪列。皆禁地。五帝。周礼之青、赤、黄、白、黑五方帝也。羽流奉之。汉儒训诂其号曰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叶光纪、舍枢纽。其实一上帝耳。今不在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