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天宝遗事

  
  金鸡障
  明皇每宴,使禄山坐于御侧,以金鸡障隔之。
  
  百枝灯树
  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
  
  千炬烛围
  杨国忠子弟,每至上元夜,各有千炬红烛围于左右。
  
  有脚阳春
  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粲花之论
  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
  
  醉圣
  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沈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
  
  灵鹊报喜
  时人之家闻鹊声者,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走丸之辩
  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探春
  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冰兽赠王公
  杨国忠子弟,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惟张九龄不受此惠。
  
  嚼麝之谈
  宁王骄贵,极于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沈麝,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
  
  醉语
  李林甫每与同僚议及公直之事,则如痴醉之人,未尝问答;或语及阿徇之事,则响应如流。张曲江尝谓宾客曰:「李林甫议事,如醉汉脑语也,不足可言。」
  
  暖玉鞍
  岐王有玉鞍一面,每至冬月则用之,虽天气严寒,而在此鞍上坐,如温火之气。
  
  百宝栏
  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数本,植于家。国忠以百宝妆饰栏楯,虽帝宫之内不可及也。
  
  四香阁
  国忠又用沈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友于此阁上赏花焉,禁中沈香之亭远不侔此壮丽也。
  
  任人如市瓜
  明皇召诸学士宴于便殿,因酒酣顾谓李白曰:「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者。」明皇笑曰:「学士过有所饰。」
  
  雪刺满头
  宋璟《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颔,雪刺满头,求退归耕,养慵岩穴,乐生尧世,死荷圣恩。」
  
  忍字
  光禄卿王守和,未尝与人有争,尝于几案间大书「忍」字,至于帏幌之属,以绣画为之。明皇知其姓字,非时引对,问曰:「卿名守和,已知不争,好书『忍』字,尤见用心。」奏曰:「臣闻坚而断,刚则必折,万事之中,『忍』字为上。」 帝曰:「善。」赐帛以旌之。
  
  风流阵
  明皇与贵妃,每至酒酣,使妃子统宫妓百余人,帝统小中贵百余人,排两阵于掖庭中,目为风流阵。以霞被锦被张之,为旗帜攻击相斗,败者罚之巨觥以戏笑。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天意人事不偶然也。
  
  望站台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后经禄山之兵,不复置焉,惟有基址而已。
  
  竹义
  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牙笋未尝相离,密密如栽也。帝因与诸王闲步于竹间,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生贰心怀离间之意,覩此可以为鉴。」诸亲王皆唯唯,帝呼为竹义。
  
  美人呵笔
  李白于便殿对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字。帝勑宫嫔十人,侍于李白左右,令执牙笔呵之,遂取而书其诏。其受圣眷如此。
  
  
  按 语
  
  《开元天宝遗事》, 五代王仁裕(八八〇——九五六)撰。仁裕字德辇,天水人。少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以文辞知名秦陇间。后随唐废帝于军中,凡传谕檄文、来往书函、诏令,多出其手。与和凝等以文章知名于五代。工诗文,通晓音律,尝集其平生所作诗万余首为百卷,号《西江集》,今佚。新旧《五代史》有传。是书共一百五十九条,记宫中琐闻杂事,尤留意宫内外风俗习尚之记载。如七月七日乞巧、红丝结褵、金钱卜、斗花、秋千、灵鹊报喜等,均有著录;唐明皇、杨贵妃、其它王公贵族淫靡之风,亦多涉略。故尤为后世戏曲小说家、掌故家所重。唯是书多采摭民间传闻,未能祥核史实,故疏失舛误之处,亦所不免。洪迈《容斋随笔》摘其谬误者四事,良有以也。《开元天宝遗事》,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清《补五代史艺文志》均有著录。传世刻本有:明张氏建业铜活字本、《顾氏文房小说》本,均二卷;《续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唐人说荟》本等,均一卷。今以《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底本,叄校《五朝小说大观》本、《唐代丛书》本。附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资参考。

附 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开元天宝遗事》, 五代王仁裕撰。仁裕字德辇,天水人。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后仕蜀为翰林学士。唐庄宗平蜀,复以为秦州节度判官,废帝时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晋高祖时为谏议大夫。汉高祖时复为翰林学士承旨,迁户部尚书、罢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显德三年乃卒。事迹具五代史雑传。晁公武《读书志》曰:「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分为四卷。」洪迈《容斋随笔》则以为托名仁裕, 摘其谬误者四事:一为姚崇在武后时已为宰相,而云开元初作翰林学士;一为郭元振贬死后十年,张嘉贞乃为宰相,而云元振少时,张嘉贞纳为婿;一为张九龄去位十年,杨国忠始得官,而云九龄不肯及其门;一位苏颋为宰相时,张九龄尚未达,而云九龄览其文卷,称为文阵雄帅。所驳诘皆为确当。然苏轼集中有读《开元天宝遗事》四绝句,司马光作《通鉴》亦采其中张彖指杨国忠为冰山语,则其书实在二人以前,非《云仙散録》之流晚出于南宋者可比。盖委巷相传,语多失实,仁裕采摭于遗民之口,不能证以国史,是即其失。必以为依托其名,则事无显证。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往往摘其抵牾,要不以是谓不出义庆手也。故今仍从旧本,题为仁裕撰焉。
  
① 一本作「馋鱼灯」。
② 一本无「力」字。
③ 一本无此句。
④ 一本无「一事」。
⑤ 一本无「盖事」。
⑥ 「士女」,底本作「王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