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
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
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上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
光绪元年
光绪二年
光绪三年
光绪四年
光绪五年
光绪六年
光绪七年
光绪八年
光绪九年
光绪十年
光绪十一年
同治十三年甲戌(一八七四)冬十二月庚辰(十一日),谕:『沈葆桢等奏「请将福建巡抚移札台湾以专责成」一折,着该衙门议奏』。
光绪元年乙亥(一八七五)春正月戊申(初十日),谕:『沈葆桢等奏「台湾后山亟须耕垦请开旧禁」一折,福建台湾全岛自隶版图以来,因后山各番社习俗异宜,曾禁内地人民渡台及私人番境,以杜滋生事端。现经沈葆桢等将后山地面设法开辟,旷土亟须招垦;一切规制,自宜因时变通。所有从前不准内地民人渡台各例禁,着悉与开除。其贩买铁、竹两项并着一律施禁,以广招徕』。
谕:『沈葆桢等奏请调员差委等语,工部候补员外郎陈一鹤、补用同知文炜、候补知县李益林,着杨昌浚、王文韶饬令该员等即赴台湾,交沈葆桢等差遣』。
谕:『沈葆桢等奏「请将明室遗臣赐谥建祠」一折,前明故藩朱成功,曾于康熙年间奉旨在南安地方建祠;兹据奏称该故藩仗节守义,忠义昭然;遇有水旱,祈祷辄应,尤属有功台郡。着照所请,准于台湾府城建立专祠,并予追谥,以顺舆情』。
谕:『沈葆桢奏「请将开山出力员弁奖励」一折,福建台湾府番地,经沈葆桢等督率文武员弁次第开辟,渐着成效;在事各员均属着有微劳,自应量予奖励。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着开复革职留任处分,交部从优议叙。署台防同知袁闻柝,着俟补缺后仍留福建以知府尽先补用,先换顶戴。浙江温州右营游击王开俊,着以参将仍留闽浙尽先补用,并赏加副将衔。县丞周有基,着以知县留于福建尽先补用。署彰化县知县朱干隆,着俟补缺后以同知直隶州知州留于福建尽先补用。副将唐守赞,着俟补缺后以总兵尽先升用。降调总兵曾元福,着开复原官,并免缴捐复银两:以示鼓励。另片奏:「提督唐定奎统领铭、武等军到台,布置周密,纪律严明;恳请奖叙」等语。唐定奎,着赏穿黄马褂,以示优异』。
甲子(二十六日),予台湾阵亡嘉义县义民潘缔等建祠。
乙丑(二十七日),谕:『沈葆桢等奏「履勘琅■〈王乔〉形势拟建城设官」一折,即着照所议行。该大臣等即饬令委员将筑城、建邑等事,实力筹办。其余未尽事宜,并着随时具奏。沈葆桢现在回省,着将船政应办各事迅速料理,即前往台郡督饬该地方将「抚番开山」事务通筹全局,悉心经理,以副委任』。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一(光绪一)。
二月丁丑(初九日),福建布政使潘霨以病免,以葆亨为福建布政使、郭嵩焘为福建按察使。
三月庚子(初三日),谕:『沈葆桢片奏请调道员段起差委,段起现在来京,已谕吏部饬令该员前赴台湾。惟闻该员向有嗜好,着沈葆桢留心察看』。
壬寅(初五日),予台湾阵亡游击王开俊建祠,守备周占魁、杨举秀及勇丁九十三名附祀。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二(光绪二)。
夏四月壬辰(二十六日),以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
谕军机大臣等:『南、北洋地面过宽,必须分段督办;着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所有练军、设局及招致海岛华人诸议,统归该大臣等择要筹办。其如何巡历各海口、随宜布置及提拨饷需、整顿诸税之处,均着悉心经理。至铁甲船需费过巨,着李鸿章、沈葆桢酌度情形,如实利于用,即先购一、两只。开采煤、铁事宜,着照李鸿章、沈葆桢所请,先在磁州、台湾试办。出使各国及通晓洋务人才,并着李鸿章、沈葆桢随时保奏』。
丙申(三十日),沈葆桢奏:修筑台郡城垣工程完竣。报闻。
——以上见光绪「东华续录」卷三(光绪三)。
五月丁未(十一日),谕:『沈葆桢等奏「南路剿番攻克各社情形」一折,淮军自到台后,艰苦出力;准其择尤保奖,以示鼓励』。
六月戊寅(十三日),谕军机大臣等:『台湾官军攻克狮头等社后,附近各社到营乞抚,经唐定奎示以条约,均尚输服。即着将应办各事次第妥筹,务令怀德畏威,以为一劳永逸之计。台北凶番出没,经兵勇击退,现俱安静;仍着妥为弹压。木瓜等社就抚、中路开山并卑南一带招集屯丁建筑碉堡等事,着饬该员认真经理。嘉义县滋事匪首业经格毙,在逃各匪责成地方文武缉获。沈葆桢已谕令来京陛见,所有台湾「开山抚番」事宜,着王凯泰妥筹具奏后,再行内渡将船政事宜妥为交代,即日起程北上。福建内地并台湾所属各县及各番社,着详细绘图呈览;并着将各种番族形状另行详绘成帙,一并呈进』。
两江总督兼办通商事务大臣沈葆桢奏请解任;上温谕止之,仍着来京陛见。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四(光绪四)。
秋七月丁未(十三日),谕军机大臣等:『台郡事宜渐次就绪,沈葆桢交代清楚,着即前赴新任筹办海防,毋庸来京陛见』。
壬戌(二十八日),命郭嵩焘解福建按察使任,以侍郎候补。
癸亥(二十九日),以张岳龄为福建按察使。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五(光绪五)。
九月乙未(初二日),谕军机大臣等:『船政事宜,沈葆桢即交李鹤年等暂行兼顾,督率道员吴仲翔一手经理;俟丁日昌到闽后,再行交代。并着沈葆桢即起程前赴两江新任』。
冬十一月辛丑(初八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本年八月间,据总税务司赫德申称:同治二年间奉到臣衙门札文,各关经费每年以七十万二百两为度;嗣后稍加,因领至七十四万八千二百两。惟当同治元年时,各关征收税饷,合计不过六百六十三万;至十三年,则增至一千一百四十九万。税饷日见增加,则各口所需之人不能不逐渐加增。统核各关经费,所出之数已逾经费所入之数,入不敷出;仍请照前「税饷至一千万两即可增加经费」之议,准给经费一百二十万两等因。臣等查从前总税司李泰国请给各关经费,臣等以关口之大小、税务之繁简拟定经费之多寡,计给各海关每年经费七十万二百两;于同治二年五月间附片陈明,奉旨允准在案。四年冬间,总税务司赫德因牛庄关常、洋两税较旺,申请于该关按月坐支银一千五百两以资缉私;六年三月间,复据该总税务司申称山海、东海、台湾、淡水四关应月增经费二千五百两,藉以巡缉偷漏各等因:均经臣衙门先后具奏,奉旨允准各在案。现据总税务司赫德申请添加各关经费,臣等查同治二年间奏定经费七十万二百两,其时一年所收之税不过六百数十万两;查同治十年至十三年每年各关均收至一千一百万两有余,经费自应议加。该总税务司申称各关经费入不敷出,亦系实在情形。且同治六年间该总税务司曾请加添经费,臣等告以「所收税饷能否畅旺尚未可知,如果将来收至一千万两以外,确有成效,届时再议加增」等语,当于是年三月间附片内声明。惟现在税饷已逾千万,该税务司遽请添至一百二十万两之多。臣等公同商酌,于旧有经费七十四万八千二百两外,增添三十五万两;并与议定:嗣后约以七十万两为收税一千万两之经费,将来关税非过一千五百万两,不得再为请益。所有议加之经费三十五万两并前有之七十四万八千二百两——统共各关经费每年一百九万八千二百两,自本年十二月初五日第六十二结起,查照发给。如蒙允准,当由臣衙门分别咨札户部、南北洋大臣暨总务税司、各关监督遵照办理』。得旨:『如所议行』。
丁未(十四日),福建巡抚王凯泰卒,予祭葬,赠太子少保衔,并于台湾府城建祠。
以丁日昌为福建巡抚。
己酉(十六日),予故福建巡抚王凯泰于福建省城建祠。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六(光绪六)。
十二月丁丑(十四日),左宗棠奏:『泰西各国遇有兵事,向商人借用巨款,相习为常。洋商之来华贸易者,每以此为利。从前,尚有以应需借用洋款与否向问者;可知用兵借银本各国常例,商情称便,无华商居奇之心。且借数愈多,则息银愈减,亦与华商计划迥异。沈葆桢筹办台防时,闻初议借用洋款一千万两,每岁给息银八厘;洋商乐从,并无推诿。其时即有为臣筹策者,谓陇局艰难至此,盍亦仿照办理,免致坐失时机!臣以关内业已肃清,宜力图撙节;故祇拟商借三百万两。嗣奉命督办新疆军务,筹办关外采运,出款日增;而拟借洋款又因部议游移,洋商见胡光墉取银迟缓,怀疑未释。前又因粤东故生枝节,画押盖印,均多推诿,商情不能释然;虽勉践前言而发银迟缓,至臣处遣撤诸事未能应手,徒耗月息。而应协各省,见已借洋款三百万两,遂谓陇饷或可稍资周转,漠不关怀。不知臣因洋款迟到,先饬各台局息借华商各款外,祇一百七十余万到营耳。频年艰苦竭蹶之状,莫此为甚!臣不善经理,人乎何尤!现在出关各营均已齐集凉州,日加训练;拟于明正拔队先行。臣之亲军亦已整理完善,俟帮办军务臣刘典到兰,将留防、善后诸务面商一切,不过旬日亦即启行。惟默计前途军火、子药、粮食、柴草虽略有储峙,而行饷不能携带一月;倘后路无饷接济,不堪设想。又出塞之行,成败利钝,非能逆睹;纵令事机顺利,而合新疆周二万里地方规画久远,较之洋防七千余里局势尤宽。岁月久暂、迟速,非可逆计;徒擎空拳、空谈远略,非特无其理,亦无其事。暂拟筹借洋商巨款,实迫于万不得已之苦衷。伏恳圣慈特饬沈葆桢仿照台防办法,代臣筹借;俾臣得所藉手,稍图尺寸之效:西事之幸,臣之幸也!至其息银多寡及一切办法,请由沈葆桢酌定,臣不与闻。缘沈葆桢素为各国所信服,商借洋款曾有成议;此时重寻旧说,可免洋商疑虑。又办理南洋事务,就近与各省关商议,可无窒碍;较臣所处,尚易为功』。得旨:『该衙门速议具奏』。
乙酉(二十二日),谕:『前据沈葆桢等先后具奏「台北拟建府厅县治,请移扎南、北路同知,酌政台地营制,台属考试请归巡抚主政」各折片,当派军机大臣等会同该部妥议具奏。兹据奏称:「沈葆桢等所奏各节,系为因时制宜起见;自应准如所请」。着照军机大臣等所议,准其于福建台北艋舺地方添设知府一缺,名为「台北府」,仍隶于台湾兵备道;附府添设知县一缺,名为「淡水县」。其竹堑地方,原设淡水厅同知即行裁汰,改设新竹县知县一缺。并于噶玛兰厅旧治,添设宜兰县知县一缺;即改噶玛兰厅通判为台北府分防通判,移扎鸡笼地方。福建巡抚现在既有驻台之日,其台地营制,并着照所议:该处千总以下由巡抚考拔,守备以上仍会同总督拣选题补。台湾镇总兵撤去「挂印」字样,归巡抚节制,即将安平协副将裁撤。至所请移扎南、北路同知并归巡抚考试等语,台湾南路同知即着移扎卑南,北路同知改为中路、移扎水沙连,各加「抚民」字样;台湾学政事宜,并着归巡抚兼理』。
辛卯(二十八日),予福建阵亡提督张光亮等入祀昭忠祠,事迹交国史馆立传。
谕:『沈葆桢等奏「实缺提镇现带防营恳请从缓赴任」一折,新授福建陆路提督唐定奎、新授直隶正定镇总兵吴长庆,现在江南统带防军,尚属得力;着准其从缓赴任,仍留江苏统领防营,以专责成。所遗各缺,着李鹤年、李鸿章派员署理』。
——以上见光绪朝「东华续录」卷七(光绪七)。
光绪二年丙子(一八七六)春正月甲辰(十二日),优恤故福建总兵宋桂芳,并予附祀王凯泰台湾府专祠。
二月己巳(初七日),沈葆桢奏:「臣等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光绪二年正月初七日奉上谕:「左宗棠因出关饷需紧迫,拟借洋款一千万两,事非得已。若不准如所请,诚恐该大臣无所措手,于西陲大局殊有关系。着沈葆桢即照左宗棠所奏妥速筹议,奏明办理」等因,钦此。仰见朝廷轸念西陲、救民水火之至意。查左宗棠原奏,沥陈饷源枯竭,万不得已而议借洋款。在该督臣劳心焦思,独搘危局;抚士卒于饥疲创病之余、筹馈运于雪海冰天之界,仔肩难巨,冠绝一时。臣等忝任封圻,谊均休戚;如果于事有济,曷敢稍存推诿。况上海为洋商精华荟萃之地,关道所属多洞悉洋情之员;以利招之,一呼百诺。江南自兵燹后,宜修举废坠,刻不容缓者殊多;特以度支匮于转输,驯致迁延岁月。关陇暂有巨款支拄,协济稍松;江南及是时为自顾之谋,计亦诚便。而臣等夙夜不寐,反复再四,窃虑此举有病于国,关系綦大;即西陲军事稍纾目前之急,更贻日后之忧。不敢不将实在情形,为皇太后、皇上缕晰陈之。窃惟国债之说遍行于西洋各国,受利受病,相去悬绝;则以举债之故不同,而所举之债亦不同也。夫开矿、造路、挖河,巨费也;而西洋各国不惜称贷以应之者,盖刻期集事,课税出焉。本息之外,尚有奇赢,所谓以轻利博重利;故英、美等国有国债而不失为富强。若以国用难支,姑为腾挪之计;后此息无所出,且将借本银以还息银,岁额所入尽付漏卮。目下如西班牙、土耳其皆将以债倾国,日本亦骎骎乎蹈其覆辙矣:此举债之故之不同也。英、美举债于本国之商,国虽病而富藏于民,有急尚可同患;若西班牙等国输息于邻封,一去不能复返:此所举之债之不同也。昔岁台湾之役,本省罗掘一空,外省无丝毫可以协济;急何能择,出此下策。然以新疆较之,局面之广狭、事体之难易,相悬奚啻霄壤。台地东西二、三百里,南北千有余里,日本贸贸然深入绝地,虽有必死之志而无可久之资;坚与相持,情见势屈。倘照原议借款六百万,则善后之事以次备举,煤矿、茶山所出,渐足馈军,一借断无须再借。嗣因借过二百万,倭事业已定局,部议饬令停止,臣葆桢即不敢再申前议。新疆广袤数万里,戈壁参半;同部本其土著,根深蒂固,既无尽剿之理,又无乞抚之情,似非一、二年间所能就绪。即使事机至顺,逆回弭首、诸城尽复;与俄为邻,互市设防,正重烦朝廷擘画,而非放牛归马之时也。洋人肯以巨款借我者,恃有海关坐扣,如取、如携也。洋人取之海关,海关仍待济于各省;向日各省仅筹协饷已催解不前,今令兼筹协饷之息,能如期以应乎?协饷愆期而海关病,海关无可弥补,不得不亏解部之款;而部库病,虽日取各省督、抚、藩司而劾之,饷项只有此数,此盈地彼绌、朝取则暮涸,坐侍严谴而无可如何!前届左宗棠借洋款三百万,计息盖七十万;若以此七十万供西征之饷,未必不少有裨补。今以一千万照台湾成案八厘起息、十年清还计之,耗息约近六百万,不几虚掷一年之饷乎?若照数乘除,则西征得四百余万实饷耳。前届之三百万至光绪四年始清,而续借之一千万今年即须起息、明年即须还本,海关应接不暇;而西陲之士饱马腾,不及两年,涸可立待。进兵愈远、转运愈难,需饷亦愈巨,将半途而废乎?势必不可;将责各省于还债之外另筹解济乎?势又不能;将再借洋款乎?海关更无坐扣之资,呼亦不应。徒令中兴元老困于绝域,事岂忍言者!此臣等所以反复再四,而不敢为孤注之一掷者也。夫以出关之事之急,左宗棠筹借洋款,本有成案;不遽委员径向洋人定议而谋之于臣葆桢,谕旨又饬臣葆桢妥速筹议、奏明办理,则万难尽善之处,已在圣明洞鉴、二三老成烛照数计之中。如臣等博「不分畛域」之名,罔顾事后之无可收束,于心窃有所未安。然谓西征可停,则臣等又断断以为不可;何者?我退则敌进,关陇且因而不靖,徒弃祖宗辛苦艰难缔造之地;而列戍防秋,劳费亦复相等。顾臣等窃以为左宗棠此行,不当效霍去病之扫穴犁庭,而当师赵充国之养威负重;将帅无赫赫之功,而国家受万全之福。诚能扼其冲要,坚壁清野;开水利、广屯田、考畜牧,关外多一分之产,关内即省一分之运。反客为主,胁从者稽首归命,渠魁亦束手就缚;较之糜血肉于坚城之下,求万有一然之胜,其得失可同日语耶!夫甘饷之巨,困于馈运耳;馈运省,则一年之饷可支两年。目前不能不饬各省勉力筹济;臣请朝廷发旷代之德音,以内库为之倡。皇太后、皇上躬行节俭,度越寻常,岂复有不急之需可以议裁、议减者,然其数不在多;但得明诏数言,足以激将士敌忾之心而生疆吏同仇之感。左宗棠原奏深言甘饷为海防所占,惟江西、浙江两省尚能力顾大局。查海防专款,奉拨瞬将经年;臣葆桢恐分之则为数愈微,咨请各省尽解北洋,冀可藉资集事。而去岁所报解者,亦仅江西十万,他省涓滴俱无;可见各省非有所偏倚于其间,限于力耳,此时各省未必尚有留存巨款以待添拨。各省原拨陕、甘之款,有解不及半者;虽添拨,亦徒拥虚名。应恳敕下部臣熟权缓急,将有着之款移稍缓者于最急之区,庶几各省关可以勉强从事。如江苏协甘之款,内有每月一万归陕西抚臣收放;窃计陕西肃清多年,本省防军不难自筹一万,此款似应归之西征。江西派协云、贵之兵饷勇饷,为数颇巨;夫云、贵未尝不急,然较之西征则缓矣。凡类此者,似宜由部臣通盘比较,酌量匀拨。至遣使之举,已有成议;然数道并出,则所费不赀。应请除已奉谕旨者准行外,其余且作缓图,俾部库得以周转』。上谕:『沈葆桢等奏「筹议关外饷需碍难借用洋款暨江苏拟力筹西征协饷」各折片,据称借用洋款,耗息甚多,海关、部库均受其害;应于各省关移缓就急,并江苏竭力筹措等语。所陈,亦属实在情形。西征饷事甚殷,自当通盘筹划,于国计、军饷两无防碍,方为有济。应如何斟酌尽善之处?着左宗棠妥为筹划,迅速具奏。原折片着钞给左宗棠阅看。沈葆桢所请将湖北、湖南协济江防银两移解西征粮台济用,俟左宗棠覆奏到日,再行降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