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世载堂杂忆
世载堂杂忆
徐乾学祖孙父子
昆山徐健庵祖孙父子事,合《东华录》、《刑案汇览》诸书及他种遗事,连贯记之。
昆山徐乾学、秉义、元文,顾亭林之外孙,兄弟鼎甲、尚书、总宪也。乾学健庵有子五人,皆翰林。孙陶璋,状元。自健庵子名骏者,以翰林累文字狱,处斩,家道遂微,移家安徽,今则昆山鲜徐氏子孙踪迹矣。
徐骏幼年读书,最凶顽,所延教师,穷秀才也,课骏书,日肆夏楚,骏恨之,阴置毒药,毙其师。骏登第,有知其事者,皆呼"骏为药师佛"云。
逮雍正初,文字狱兴,骏作诗,有"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句,有人告发,谓骏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语诋毁,大逆不道,交刑部按实治其罪。刑部开堂大审,骏昂然自负,大备证辩之词。升堂就案,举目视承审司员,年未过三十,俨然毒毙之教师也。骏骇极,手足失措,神智恍惚,承审所问,逐条承认,口供画结,奏明处决,一时传为因果之报。
自徐骏伏诛,徐家望族,日趋凌替,虽陶璋亦以修撰终身,毫无建白。考《东华录》,健庵亦因援引诗句奏参,随带书局回籍。郭参徐乾学、高士奇摺曰:"万方玉帛归东海,四海金珠进澹人。"外间流播,其苞苴贪污可知云云。康熙宽大,谓若辈一巾寒素,幞被来京,今则高门大厦,居处辉煌,不必深究,原品回籍可也。若处雍正朝,岂容携带书局随行乎。
徐氏离籍昆山,全家入皖。后有安徽翰林徐宝善者,即健庵之后。最后有徐谦者,则宝善之后。
徐乾学后嗣悲式微
徐健庵所居之府第,乃尚书第,在昆山城内西塘街,因健庵曾任刑部尚书,故名。当时藏书丰富、名满天下之传是楼,即在尚书第内。自徐氏子孙式微,所藏善本书籍,大都流入他家,而楼亦废,今其遗址已渺不可寻矣。惟尚书第之产权,迄民初犹保存于徐氏后裔手中,后出售于安福系巨魁王揖唐。王为表示纪念起见,曾自名为后传是楼主人。抗战胜利,王为汉奸犯,由昆山县政府将该项产权没入公家。又徐氏家祠,在昆山城内东塘街,至今徐氏后裔仍有居于此者。
昆山徐氏三兄弟,长乾学,次秉义,幼元文,系不同科之状元、榜眼、探花,同胞三鼎甲盛事,为中国科举史上少见。论其官阶,乾学官尚书,秉义官侍郎,元文入阁拜相。乾学最渊博,著书中以《资治通鉴后编》最著名,原稿至今尚在。民国二十五年浙江省立图书馆主办之善本展览会,曾参加陈列。
按:民初予在北京,八大胡同,灯火繁盛,朝官豪富,文入学士,车水马龙,尤以陕西巷醉琼林对门之聚福清吟小班,为首屈一指。班主妇徐娘,自称昆山人,为徐健庵尚书之后裔;养女凡三人,年龄与徐娘不甚悬殊。一曰花远春,颀人肥硕,谈笑风生,杨皙子嬖之,作文论事,皆在远春内室。《筹安会宣言》、《君宪救国论》,皆起草于远春妆台之上,所谓"温柔不住住何乡"也。次曰小阿凤,湖北人,年最稚,歌曲名动一时,而貌仅中人,瘦小有风致,财政总长王克敏嬖之。当时有"湖北三杰"之目:其一为黎元洪副总统,曾任大都督,为官界中第一人;其二为谭鑫培,为伶界第一人;三则小阿凤,为花界中第一人。克敏纳之,今则子女成群,已为人祖母矣。
某君著《何处春深好》百首,咏王克敏云:"何处春深好,春深买办家。盘龙三只手,阿风一枝花。"其事可征也。主觞政者,母徐氏,与王揖唐结奇缘,揖唐妻极凶悍,王得徐氏曰:"今而后方知有男女乐事矣。"揖唐欲张徐氏之门第,乃购传是楼遗址,著诗话曰《今传是楼诗话》,自称后传是楼主人。
乾隆禅位后仍亲政
故老相传,清高宗(乾隆)禅位后,倡"归政仍训政"之说,每日召对臣工,处理庶政如故,当时朝廷之上,直视仁宗(嘉庆)如无物,但其详情则记载殊罕。庄谱盛事门,载有第十四世讳肇奎者,于高宗禅位后,向之奏对一条,读之可窃见一斑。其文曰:
嘉庆元年八月初五日,以广东按察使在滦河觐见(略)。时仰窃圣容甚霁,因即叩首乞休。上云:"知尔有才干,何必急于求去。我长汝十六岁,仍理庶政,汝精神好,可回任,莫求退。"对曰:"臣于乙卯岁,渡海巡南澳,触受海风,迄今右耳作风涛鸣。"上云:"汝精神好,耳不聋。"又问:"汝看我面颜如何?传位后亲政如何?"对曰:"臣六年前曾睹天颜,迄今如旧,现在亲理万几,以身设教嗣皇帝,普天悦服。"复奏:"现在万寿伊迩,乞准臣随班叩祝后,再行出京。"上云:"好。"遂退出。
按:高宗生于康熙辛卯年八月十三日,庄公奏对在八月初五日,故有万寿期迩之说。康熙辛卯至嘉庆元年丙辰,凡八十六年,其云长汝十六岁,则庄公年正七十,揆诸悬车之谊,宜其有叩头乞休之举。但每岁木兰秋,实由皇帝躬奉太上皇帝行之,是仁宗固同在滦河也。乃君臣问答,绝无一语及之,庄公对于仁宗,亦别无觐见奏对之记载;果其有之,似不应忽略遗漏也,是诚"视之如无物"矣。当时朝士纪载之罕,殆亦有所讳欤?
和坤当国时之戆翰林
居庄严寺,与老友如皋冒鹤亭、常州吴敬予、休宁吴茂节,作竟日继夜之谈,证莲大师佐以斋会,详说有清以来故事,源流奇异,多补前人记载所未及,杂录于下:
乾隆朝和┞用事,常州诸老辈在京者,相戒不与和┞往来。北京呼常州人为戆物,孙渊如、洪稚存其领袖也。孙渊如点传胪,留京,无一日不骂和┞;其结果,传胪不留馆,散主事,和┞所为,人尽知之,渊如为人题和尚袈裟画,有"包尽乾坤赖此衣"句,和┞为銮仪卫包衣旗出身,有人献此诗以媚和者,遂恨之刺骨,知者鲜矣。洪稚存发往乌鲁木齐军台效力,其戈壁荷戈图,藏裔孙述祖家中,稚存长身荷戈,行沙漠中。述祖绞死,图不知何往,其事人尽知之。当时和┞甚重稚存,犹刘瑾之于康对山也。求一见不得,析一字不得。稚存时在上书房行走,和┞求成亲王手交稚存,为之写对,稚存不能拒也。翌日,对书就,呈成亲王,题款从左轴左方,小字直书赐进士出身翰林院上书房行走等等官衔洪亮吉,敬奉成亲王(抬头)命,书赐大学士等等官衔和┞。成亲王见之,谓此何可交付?稚存曰:"奉命刻画,臣能为者此耳。"和┞知之,向成亲王求稚存所书对,成亲王每以游词延缓之,此人所不尽知也。
当时走和┞相之门,壮年出任封疆者,以毕秋帆沅、阮伯元元为最得意。和┞任大军机,秋帆为军机章京打那蔑(领班小军机),与和接近,最器重之。毕于和┞事败前死,和┞家产没收,秋帆家亦列单查抄。嘉庆帝曰:"使毕沅若在,当使其身首异处。"和┞气焰薰天时,最重翰林,翰林来无不整衣出迎,而翰林多相戒不履和门。和┞生辰,派人四出运动翰林登门拜寿;翰林亦于和┞生辰日大会于松筠庵。松筠庵者,杨忠愍公祠也,大会竟日,宣言曰:"翰林中有一人不到者,其人即向和门拜寿。"阮伯元亦至,日过午,有花旦李某者,来寻伯元曰:"我今日在某处唱拿手戏,汝必为我捧场。"硬拉同去,实则往和门拜寿。伯元名刺入,和已公服下堂出迎,执阮手曰:"翰林来拜寿者,君是第一人,况是状元。"大考翰詹,伯元先得题目,和密告之也。时西洋献眼镜,乾隆帝戴之,老光不甚合,乾隆曰:"不过如此。"和知诗题为"眼镜",得"他"字;镜不甚合皇上用,为最重要。故伯元眼镜试帖首联云:"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伯元得眼镜关节,人尽知之;皇帝不合用,而以"何须此、不用他"六字合圣意,则人有不知者。孙、洪、阮、毕并重一时,但气节独归孙、洪,官爵皆归阮、毕;尚气节者固甘为戆物也。
沈葆桢与其师
孙渠田先生,名锵鸣,浙江瑞安人。道光丁未为会试同考官,得二门生,一为李鸿章,一为沈葆桢。鸿章与渠田先生甚亲洽,执门生礼甚恭,而沈葆桢则师谊甚疏。渠田先生主讲锺山书院山长,取课卷前十名,葆桢不独颠倒其甲乙,且于渠田先生批后,加以长批,且有指责渠田先生所批不当者,渠田先生遂愤然辞馆归。渠田先生之兄勤西先生,名衣言,即仲容先生尊人也,时为江宁藩司,意见亦与葆桢大不合。恭亲王在军机调停其间,升勤西先生太仆寺卿以去。江南人士,皆谓李文忠有礼,沈文肃无情。
藩司卖老制军窘
沈葆桢任两江总督时,初抵任日,孙衣言先生为江宁藩司,自居老辈,既未迎迓,亦未莅衙,意欲葆桢先往拜也。衣言之兄渠田先生为葆桢会试房师,免官来宁,居其弟藩司衙中,先差帖往督署,贺葆桢履新。葆桢见帖,礼不能不先谒老师,不得已往藩司衙门,以门生礼先谒见,渠田先生肃客,而衣言未出,葆桢询之,衣言始以藩司谒见总督。葆桢颇怀怨,憾其终能遂总督先拜藩司之愿也。
一日,江苏全省议禁鸦片烟事,全省司道重要职掌人员,会集于江宁督署,久候藩司不至,未能开议。戈什乘马催促于途,藩司仍不至。俟之良久,灰言至矣,入门即出言曰:"汝等何故催逼如是之急,我尚有鸦片烟两三口未吸,议事不能振起精神也。"各司道瞠目相视,不能作一语。盖所议者禁烟,藩司当场自认吸烟,则藩司首先犯禁,何以措此?于是改议他事,敷衍了局,葆桢益恨之。而衣言先生清德、名望、辈行俱高,又不便奏参,在江南任内,终莫可如何。
其后葆桢入京陛见,乃面奏藩司孙衣言宜为文学侍从之臣,外官非其所长。军机乃会商孙衣言调京内用,为太仆寺卿,官三品,与江苏布政使官二品对调。外官二品,即京官三品,品级无轩轾。后衣言亦未入京就职,沈、孙两家宿怨,始终未解。
言社五星
会稽周匀叔星誉,以道光庚戌翰林,回籍家居,文章学问,名重一时。与其兄涑人星謇,弟季贶星诒(季贶,冒鹤亭外祖也),同创言社。隶社籍者,有王平子星П、李莼客星谟,时号五星。犹南宋"永嘉四灵",咸以"灵"名。
是时匀叔以翰林告假回籍,莼客等尚诸生耳,依附言社,更名列星,字从言旁,其倾向可知也。会广州驻防徐铁孙荣为绍兴府知府,徐固学海堂名学长,绍兴府府试题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王取府案首,李名列第二。李文有"胡天胡帝之容,宜喜宜嗔之面"。上句用《毛诗》,下句则用《西厢》,本列案首,因下句失庄重,改王为案首。
李初以为第二人无此文也,及案发,大不谓然。谑平子曰:"汝能为此文乎?"试帖诗题"李郭同舟",得"舟"字。李押"隐士舟"。王云:"只有'孝廉船',并无'隐士舟',如此生凑,安能第一。"李遂恨王。潘伯寅刻"滂喜斋、功顺堂丛书",有"越三子诗",其一则平子也。平子死,越缦为平子作传,揭出平子以匿丧入学,其文曰:"院试期迫,母夫人危,父学诰君,恐误院期,而君不敢违。"是直斥王为匿丧不孝,并辱其尊人矣。时人目曰:"言社五星聚会,今五星各有分野,且出没不相见。"甚矣,友道有终之难也。
太平天国佚史
近得诸老友来函索早岁所刻之《太平天国战史》十六卷。《太平天国战史》之作,孙先生获得英、美、日本所著原刻及官书多种,授仆纂述。时仆年未三十,不足言著书,第杂凑英人《TapineRebellion》一书,凡七百页;英人吟喇著《太平天国》二巨册,书凡二千页,插图百余幅(书中尚有忠王题字。呤利,太平军洋将也,徐家汇图书馆现藏此书)。日本海军大佐曾根俊虎著《满清纪事》(曾少年曾助太平军,纂战史时,在东京,尚及接谈,乃孙先生至友也)。其余官书,多不可据。《太平天国战史》书成,凡十六卷。十五、六两卷未印,一、二卷印于东京,孙先生序,白浪滔天题词。四十年来,书籍荡然,仅中山纪念图书馆,第一、二卷或可寻也。友人江西吴霭灵宗慈,于抗战前整理《清史稿》,深叹该稿以洪秀全入列传,不知史家体例,宜师司马迁《史记》,列《项羽本纪》、《孔子世家》之例,自立一门。乃搜集太平朝事实,编为长编,从事著录,仆所庋藏,尽交吴手,所获珍闻,得与商焉。霭灵现为《江西通志》馆长。
打馆与搜妖
先大母告予曰:"汝父雨臣公拔贡朝考,留京未归,予家居白沙洲,闻太平军由长沙直下武昌,乃移家省城。夜间全城骚动,太平军已据洪山,江面满布兵船,灯火如龙,迳由黄鹄矶登岸迫城,旋报草湖门城破,各湖塘中妇女惧辱投水死者填塞几满。予以汝长兄及姊尚在襁褓中,不能舍,避门待戮。天未明,太平军沿街吹牛角,鸣锣,口呼东王有令,今早安民,百姓有家归家,无家打馆,男有男馆,女有女馆,男人打女馆者斩,女人打男馆者绞;兄弟们奸抢者斩,烧杀者斩,东王有令,急急如律令。未午,有大批太平军,头包红巾,手执钢刀,有以女人红裙裤裹头者,沿家搜查,问汝家藏有妖否?来者皆操广西口音,予不知何者为妖,急应曰:'我家向无妖怪。'后知所谓打馆者,收集无归男子于一处,女子于一处,男女不准丝毫混杂。妖者,呼清兵为妖也。翌日,有亲戚投太平军为兄弟者,来告今日出城打风;打风者,向城外东西南北四乡略地也。予曾往女打馆数次,管理馆中者,皆广西大脚蛮婆,一蛮婆管打馆女子十人,烧饭挑柴,都是大脚。在城中有亲戚本家者,亦可向女打馆管事具结领回,馆中并无伙食费。一日,萧娘娘来看女打馆,蛮婆吩咐打馆女子,排行跪接、叩头,娘娘问话极和气。打风军士回来,招了兄弟几万人,将红绸缎布疋搜尽,每人发红巾一条包头。又将长江上下红船摆江,大号船只聚集数千条。时江水枯极,由汉阳门一船横拼一船,架起浮桥一道,排到龙王庙。汉口官兵甚多,都寒了胆,一个军士叫妖跪下,数十官兵即弃刀跪下,束手受戮。汉口大火,光焰冲天,十余日后,东王乘大船数千艘,率师东下,清兵又占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