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长安志
长安志
长安志 (宋)宋敏求纂修
序
王鸣盛
赵彦若
卷一
总叙
分野
土产
土贡
风俗
四至
管县
汉
后汉
晋
隋
唐
宋
杂制
卷二
雍州
京都
京兆尹
府县官
卷三
宫室一
周
秦
阿房宫
总叙宫殿苑囿
郊祠
汉上
未央宫
建章宫
长乐宫
卷四
宫室二
汉中
桂宫
明光宫
长信等五宫
北宫
林光宫
甘泉宫
昆明池
上林苑
总叙殿阁
总叙宫馆
太子宫
池苑
卷五
宫室三
汉下
宫庙章
郊丘章
朝省章
宗府章
京城章
街陌里第章
后汉晋秦魏周宫室章
卷六
宫室四
唐上
创都章
宫城章
西内章
别见章
大安宫章
掖庭宫章
东宫章
禁苑内苑章
别见章
东内大明宫章
别见章
左右三军飞龙院章
卷七
唐皇城
承天门街之东宫城之南苐二横街之
北
承天门街之东苐三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东面苐四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东苐五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东苐六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东苐七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宫城之南苐二横街之
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三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四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五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六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七横街之北
唐京城一
外郭城
朱雀街东第一街九坊
兴道坊
开化坊
安仁门
光福坊
靖善坊
兰陵坊
开明坊
保宁坊
安义坊
朱雀街东苐二街九坊
务本坊
崇义坊
长兴坊
永乐坊
靖安坊
安善坊
大业坊
昌乐坊
安德坊
卷八
唐京城二
皇城东苐一街之十五坊
翊善坊
光宅坊
永昌坊
来庭坊
永兴坊
广化坊
崇仁坊
平康坊
宣阳坊
亲仁坊
永宁坊
永崇坊
昭国坊
进昌坊
安兴坊
通善坊
通济坊
皇城东苐二街之十一坊及东市
长乐坊
大宁坊
胜业坊
东市
安邑坊
宣平坊
升平坊
修行坊
修政坊
青龙坊
曲池坊
卷九
唐京城三
右朱雀街西苐一街九坊
尽坊
兴宁坊
永嘉坊
兴庆坊
道政坊
常乐坊
靖恭坊
新昌坊
升道坊
修德坊
立政坊
敦化坊
丰乐坊
安业坊
崇业坊
永达坊
道德坊
光行坊
延祚坊
朱雀街西苐二街九坊
太平坊
通义坊
兴化坊
崇德坊
怀贞坊
宣义坊
安丰坊
昌明坊
安乐坊
卷十
唐京城四
皇城之西十三坊
修德坊
辅兴坊
颁政坊
布政坊
延寿坊
光德坊
延康坊
崇贤坊
延福坊
永安坊
敦义坊
大通坊
大安坊
皇城西苐二街之十一坊及西市
安定坊
休祥坊
金城坊
醴泉坊
西市
怀远坊
长寿坊
嘉会坊
永平坊
通轨坊
归义坊
昭行坊
皇城西苐三街之十三坊
修真坊
普宁坊
义宁坊
居德坊
羣贤坊
怀德坊
崇化坊
丰邑坊
待贤坊
永和坊
常安坊
和平坊
永阳坊
四坊别见
昌化坊
延平坊
修仁坊
正平坊
别见
城外
卷十一
县一
万年
卷十二
县二
长安
卷十三
县三
咸阳
卷十四
县四
兴平
武功
卷十五
县五
临潼
鄠县
卷十六
县六
蓝田
醴泉
卷十七
县七
栎阳
泾阳
高陵
干佑
渭南
卷十八
县八
蒲城
盩厔
卷十九
县九
奉天
好畤
华原
富平
卷二十
县十
三原
云阳
同官
美原
附 李好文编绘长安志图
卷上
汉三辅图
奉元州县图
太华图
汉故长安城图
唐宫城坊市总图
唐禁苑图
唐大明宫图
唐宫图
唐皇城图
唐京城坊市图
唐城市制度图
奉元城图
城南名胜古迹图
唐骊山宫图
图卷中
咸阳古迹图
唐昭陵图
唐肃宗建陵图
唐高宗干陵图
唐陵图说
图志杂说
卷下
泾渠图序
泾渠总图
富平县境石川溉田图
泾渠图说
渠堰因革
洪堰制度
用水则例
设立屯田
建言利病
经渠总论
序
王鸣盛
新校正长安志序
秋帆先生抚陕陕故长安也搜得宋敏求长安志二十卷校正刻之附以图三卷问序于予予向求此书未获今始一读焉既卒业作而叹曰美哉先生才之大而思之深超出乎流俗绝远也周礼天官司会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司书掌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地官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岛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北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土训掌地道图以诏地事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然则欲知舆地必藉图志周公已言之章章明矣萧何入秦先收图书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民所疾苦葢儒者不出户庭而能周知方域此读书之所以可贵也以此莅政则能先时豫筹因地制宜恢恢乎游刃有余焉可见图志之裨益于政事似缓而实急夫岂俗吏所知哉唐以前地志存者寥寥宋元人作存者不下二十余然皆南方之书北方惟有此志与于钦齐乘耳而长安汉唐都邑所在事迹尤伙纪载尤宜加详宋氏此编纲条明折赡而不秽可云具体厥后程大昌雍录好发新论穿凿支离不及宋氏远矣先生既刻此又于其间纠正踳驳疏释蒙滞附于逐条之下焉夫以军民政务之填委文檄簿牍之旁午他人竭蹷应之日不暇给先生乃能以余力表扬坠典斯其才之大诚有过人者若其静察乎考古之足以证今披图案牒以兴革利弊其补助化理最切则尤先生用意之深也先生本名儒为文学侍从臣出掌封圻治绩茂异固宜卓识之度越流俗绝远与图每卷署河滨渔者实出元李好文譔古人地志必与图俱司会司书等职所谓版图地图者此物此志也先生汇订以传亦犹土训诵训之地道图道方志云尔
乾隆五十有二年岁次丁未季秋之月嘉定王鸣盛西庄氏再拜谨譔时年六十有六
赵彦若
长安志序
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崇文院检讨同知丞事赵彦若撰
雍之为都涉三代历汉唐之全盛世统屡更累起相袭神灵所储事变丛巨宜其较然有明册大典暴天下耳目而图牒残脱宿老无传求诸故志唯韦氏所记为一时见书遗文古事悉散入他说班班梗槩不可复完非好学深思博物善作孰能尽收其轶而追成之长安志者今史官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常山公所定着也公以文章世家为朝廷名臣兢业之余纪述自命盖考论都邑网罗旧闻词人所锐精而载笔之尤务也近代建国率繇西迁崤函之区陶冶浚洛实上游要会最重之地而陊毁零落寖就堙没将无以自振校之本末先后二京已录固不得独阙于此前在河南旁接三辅尝有意于搜采矣然犹未遑暇又踰二纪乃创属体绪缵次其言穷传记诸子钞类之语绝编断简靡不总萃隐括而究极之上下浃通为二十卷用备旧都古今之制俾其风瀼光尘有以奋于永久故夫府县有政官尹有职河渠关塞有利病皆干于治而施于用取诸地记集而读之而后见其法叙列往躅远者谨严而简近者周密而详各有所因革规模犹亲处其世画里陌同经行之熟而后见其功自本而推始终大略其所昭发又不特如是而已窃尝望丹凤门故趾势侔碣石疑非人力所为自想当时真伟观也及验未央建章殿当宫阙之俊则其繁伙宏廓气象飞动过大明远甚以汉室之隆兼制夷夏非壮丽无以重威亦可信也复上观于周惟有镐京灵台辟雍明堂丰宫诗所谓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又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昔之与众同乐遂物之性所以致之之効乃能至于此乎察其故专尚简易俭约曾不言形胜强富益知仁义之尊道德之贵彼阻固雄豪皆生于不足汉唐之迹更为可羞乌乎盛夫若然得以贡于明朝监千载余敝修丰镐故事以泽吾人岂曰小补哉熙宁九年二月五日谨序
长安志卷苐一
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修国史特赠尚书礼部侍郎常山侯宋敏求撰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廵抚陕西西安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粮饷 钦赐一品顶带毕沅新校正
总叙 分野 土产
土贡 风俗 四至
管县户口 杂制
总叙
京兆府 【治万年长安二县】 尚书禹贡雍州之域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又古丰镐之地周文武之所都毛诗曰作邑于丰又曰宅是镐京 【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武王作邑在镐京】 汉书曰文王作丰 【师古曰今长安西北界灵台乡丰水上是】 武王治镐 【师古曰今昆明池北镐陂是】 世本曰武王在丰鄗 【杜预左氏传注曰丰在始平鄠县东说文曰镐在上林苑中鄗与镐同】 雍州为王畿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史记苏秦说秦孝公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河外有洪河之险西有汉中巴蜀北有代马之利此天府也又曰献公徙居栎阳孝公用商鞅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 至孝公始都咸阳秦并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 【内史周官关中记曰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间是谓关中之地东西方千余里南北近山者相去一二百里远者三四百里南山自华岳西连秦岭终南太白至于陇山北有高陵平原南北数千里东西二三百里西接岐梁汧雍之山关中有泾渭霸浐澧滈涝潏之水上林赋云八川分流者也颜师古曰霸浐泾渭澧滈涝潏是调八川】 项籍灭秦分其地为三封章邯为雍王都废邱今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 【韦昭曰在长安东名桃林塞师古曰取河华之固为塞耳非桃林也塞音先代反沅案太平寰宇记有云今栎阳县详前后文例本文亦当有之恐脱】 董翳为翟王都高奴今延州金明县谓之三秦汉高祖元年更雍州为渭南郡五年高祖在洛阳从娄敬说始都之 【汉书曰秦地于禹贡时跨雍梁二州汉兴立都长安】 九年罢渭南郡复为内史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此为右内史 【沅按分左右内史地理志以为武帝建元六年百官公卿表以为景帝二年从表为是】 三辅黄图曰武帝太初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又置三辅中辅理华阴左辅理高陵右辅理郿兼三都尉亦曰六辅 【胡广汉官解詀曰三辅典境理人与守职同而俱在长安城中又置司隶校尉三辅咸属】 东方朔曰三辅之地南有江淮北有河渭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此所谓天府陆海之地也 【沅按此用朔本传文而略改字本书此例最多】 王莽分长安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分三辅为六尉郡 【师古曰三辅黄图云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义渠十县属京尉大夫府居故长安寺高陵以北十县属师尉大夫府居故廷尉府新丰以东至湖十县属翊尉大夫府居城东霸陵杜陵东至蓝田西至武功郁夷十县属光尉大夫府居城南茂陵槐里以西至汧十县属扶尉大夫府居城西长陵池阳以北至云阳祋祤十县属列尉大夫府居城北】 更始元年三辅各复其旧光武都洛阳以关中地复置雍州领县十寻罢复置司隶校尉统三辅如旧献帝时董卓谓陈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曰陆海遂徙都长安魏文帝分河西为凉州陇右为秦州改京兆尹为太守冯翊扶风各除左右仍以三辅属司隶晋省司隶于长安置雍州统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始平北地新平七郡州治京兆郡惠帝永安元年张方劫帝幸长安光熙元年六月还洛阳愍帝之后刘聪刘曜石勒苻健苻坚姚苌相继窃据之勒复置雍州健置司隶校尉坚分司隶为雍州分京兆为咸阳郡 【苌改长安口常安】 苌孙泓为刘裕所灭东晋复置雍州及京兆郡寻为赫连勃勃所破遣子璝镇长安 【沅按璝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俱作隗】 号曰南台后魏太武始元元年破赫连昌以其地置秦雍南秦三州雍治京兆秦治天水南秦治伏羌雍州领京兆冯翊扶风咸阳北地等五郡三十一县京兆郡领县八 【长安杜城鄠山北新丰霸城阴盘蓝田】 孝武永熙三年自洛迁都长安号西魏复置京兆尹 【扎史曰后周明帝二年六月分长安为万年县并居京城改雍州剌史为牧京兆郡守为尹】 后周与隋因之开皇三年自汉长安故城东南移二十一里迁都龙首川改京兆尹为雍州大业三年改州为京兆郡统县二十二唐武德元年复为雍州以古雍州之地分为关右陇右二道后改为关内道三年分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 【沅按新唐书志云以武功好畤盩厔及郇州之郿凤泉置稷州又析始平置扶风县】 分温秀石门二县置泉州真观元年废稷州以武功好畤盩厔来属十七年废宜州以华原同官二县来属天授元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为雍州二年分始平武功奉天盩厔好畤等县复置稷州分云阳醴泉三原泾阳富平美原等县置宜州 【沅按新唐书志云以永安同官美原富平置】 大足元年废鸿宜鼎稷四州以始平等一十七县来属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天宝元年以京城为西京京兆府领县二十二十一年置五十道采访为京畿道 【沅按此二十一年旧本作二十二三年五十道旧本作十五道并改正】 至德二载曰中京元年建丑月停京名寻曰上都 【沅按元年上应有肃宗二字】 自周秦历汉晋西魏后周隋唐并为帝都天佑元年昭宗东迁于洛降为佑国军梁开平元年改府曰大安二年改军曰永平后唐同光元年复为西京府曰京兆晋天福元年改军曰晋昌汉干佑元年改军曰永兴其府名皆仍旧皇朝因之 【所载皆用图经旧文按图经所出尽取唐梁载言十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