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台湾县志

  辛未冬,爰集二、三寅好暨邑之绅士耆硕,聚而商之。佥曰:是邑之先务也。乃鸠剞劂之资,举博士弟子洁士侯生世辉司其出纳,孝廉明之陈君辉、博士弟子幼达卢生九围、博士弟子醇夫方生达圣专司编纂,明经子远郭君朝宗、明经修仲蔡君开春、明经岐伯金君鸣凤、博士弟子尔简龚生帝臣分司采辑。诸君子既集众腋,又远征进士后山王君必昌于德化,以总辑之。而其大纲细目,则郡学司铎明卿林君起述是综理焉。规抚既定,请于宪,报可。乃设馆于郡庠,继晷纂之。越数月而书成。额之曰:知县鲁鼎梅重修。噫吁!是岂知县之所能修耶?予不敏,何足以知之而志之。盖合诸君子之知以为知,合诸君子之所知以为志也。今而后,庶几得以附于知之者矣。
  夫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志之所载,其大凡也。其在书曰:『非知之难,行之维艰』。则举斯邑而措之荡平,以光兹志乘者,后之君子之责也夫。
  时乾隆十有七年冬十月吉旦,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知台湾县事、护理台湾府海防同知印务、加三级、纪录五次、记大功三次、新城鲁鼎梅题。
  ●重修台湾县志姓氏
  盐定: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闽浙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世袭骑都尉喀尔吉善,兵部侍郎、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弘谋,巡察台湾等处地方户科给事中立柱,巡察台湾等处兼提督学政、河南道监察御史钱琦,镇守台湾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陈林每,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顾济美,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德舒,福建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来谦鸣,分巡台湾道按察使司副使金溶,分巡台湾道兼提督学政按察使司佥事仍兼世管佐领柁穆齐图,署台湾府知府陈玉友,署台湾府知府海防同知王文昭。
  承修:台湾县知县护理海防同知事鲁鼎梅。
  总理:台湾府儒学教授谢家树,台湾府儒学训导林起述。
  总辑:德化县乙丑科进士截选知县王必昌。
  编纂:举人陈辉,廪生方达圣,生员卢九围。
  分辑:岁贡生选授闽县学训导郭朝宗,拔贡生蔡开春,岁贡生金鸣凤,生员龚帝臣,监生方达义。
  分理:生员侯世辉。
  缮写:儒童王志选,陈正宗,吴初升。
  ●凡例
  志列纲目,由来旧矣。参稽群志,义例各着。今惟衷于事无阙漏、文不繁复,非敢故为异同。
  首绘图,便览也。图先书后,自昔然矣。
  画疆正域,先辨星野;地,承天者也。次详沿革;见国朝武功文德,迈越隆古,敢或略欤?余悉依类条品小序备言之。
  邑负山阻海,议守之区;鹿耳鲲身,全台锁钥。若罗汉门之谿榖险仄、澎湖之澳屿萦回,皆守土所当知也。至大海中水程、港道、潮信、风期,旧无成说,每令向若心惊,兹为类叙分明,问渡者宜有取焉。附录诗篇,以当画图。
  志建置:凡有兴作必书,凡公所之在境内者悉书。
  赋役与内地异:如田论甲折亩、房计间征饷以及牛磨、蔗车、港潭、罾■〈罒上令下〉等税,悉详注以便稽核。
  化民成俗,端必由学。泮林芹藻,采及粤生;书院膏油,惠此多士:均缀宫墙之次,以彰文教之隆。
  孔子万世师表;崇德报功,独隆于学校矣。其诸通祀、义祀,别为秩祀志。附以梵宫、社庙而弗削者,邑俗尚鬼,欲悉数其来历,俾民听不惑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台澎为四省藩篱,武卫尤重;营制船政,所必详也。并载赏恤,以昭皇仁。军器不与祭器并陈者,藏神武之用于不测也。
  职官,纪官斯土者;列宪题名,则驻于斯土者也。列传,并述其有功德于斯土者。题名以文武爵秩次,传以年代次。
  选举,列各奏议,用励邑士。邑武科特盛,戎行之勳烂焉。故为述武科始末。
  地以人重,在台言台,善善欲长,而传不及生者,俟论定也。惟节妇年例符亟登之,以劝女贞。
  风俗转移视乎人。孔子云:『何陋之有』?故以次于人物。书曰:『惟土物爱厥心臧』。因附之以物产。
  艺文,标其书目与卷帙之多寡,仿班固汉书也。书序存者拣编之。其诗文拣附各志,本条下难附概者,量拣而编之。时贤近作可见者,各拣而编之。
  杂纪,志之余也;兹志尤加谨焉。上溯台湾所由名,远稽红毛所由至。惟伪郑据台二十余年,逸事传闻异词,将攟摭辨正,匪直不敢、且不暇。览者盐之。
  凡志,略斯遗,详或疑滥。然志台湾,与其略也宁详。蒐讨未周,决择鲜当;补遗裁滥,深有望于后之君子。
  ●台湾县全图
  


  ●重修台湾县志卷一
  疆域志
  星野沿革封圻形胜里社街市
  县,限也;限百里而治者也。又悬也;悬法象观之,俾民不惑者也。故虽要荒万里,疆域定而民无逸志焉。台湾远处海天,近通浙粤;枢辰在望,分野攸同;版图甫登,沿革易考。而蕞尔一隅,屡烦庙算。盖奠一邑之井疆,资半壁之保障。则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使农安于里、商藏于市,圣朝无外之规,于是乎在。志疆域。
  星野
  沿革
  封圻
  形胜
  里社
  街市
  星野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丸州之地;地,从乎天也。故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察时政,天人之事胥系焉。而星家推度,各有异同。即就闽中论之,言人人殊。况台湾初入版图,欲遽试其推步,谁为甘石之学也者?新旧府志暨诸罗、凤山县志,聚讼纷纷,安所适从?第台隶于闽,在闽言闽,大抵闽为越地,乃禹贡扬州之域;诸家多以星纪之次属之。
  按星纪为牵牛、斗、婺女三星。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为吴越分野。晋书载魏陈卓云:『吴越州郡,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入牛一度,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宋武安志载郑宗疆星经云:『周天之数,每星一度,辖地一千四百六里有奇。今考闽中九郡,汉时始隶职方,属会稽南部』。其地西届樵川,西北尽柘浦,东抵长溪,而清漳襟带岭南,距会稽俱不上数百里;故诸家以为并隶会稽牛一度者较多。其人又皆精术数,则从其多且精者推之。台湾虽隔重洋,而距泉之厦门水程仅十一更、可四百四十里(定更计里,说见海道);若北路淡水至福州港口,明史载水程五更,仅二百里:均在周天分度数一千四百六里之内。况牵牛跨浙、闽、粤三省,台郡南邻于粤,北邻于浙;粤之星分既视闽,即谓台之星分视九郡焉可耳!若夫附郭百里之间,顾欲求其分秒,则世无周群、吴范,抑亦可以不必也。其占他星者,府志已载,不具述。
  沿革
  台湾古荒服地,未入中国版图。明史载:鸡笼山在澎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去泉州甚迩,地多深山大泽,聚落星散,无君长。永乐时,中官郑和偏历东西洋,靡不献琛恐后,独东番远避不至,和恶之;家贻一铜铃,俾挂诸项,其后人反宝之,富者至掇数枚。嘉靖末,倭寇扰闽,大将戚继光败之;倭遁居于此,其党林道干从之。已,道干惧为倭所并,又惧官军追击,扬帆直抵浡泥,攘其边地以居;而鸡笼遭倭焚掠,国遂残破。初,悉居海滨,既遭倭难,稍稍避居山后,忽中国渔舟从魍港(今作蚊港)飘至,遂往来通贩以为常。至万历末,红毛番(即荷兰国)泊舟于此,因事耕凿,设闤闠,称台湾焉。
  崇祯八年,给事中何楷陈靖海之策,言:自袁进、李忠、杨禄、杨策、郑芝龙、李魁奇、钟斌、刘香相继为乱,海上岁无宁息,今欲靖寇氛,非墟其窟不可。其窟维何?台湾是也。台湾在澎湖岛外,距漳泉止两日夜程,地广而腴。初,贫民时至其地,规鱼盐之利,后见兵威不及,往往聚而为盗,近则红毛筑城其中,与奸民互市,屹然一大部落。墟之之计,非可干戈从事,必严通海之禁,俾红毛无从谋利,奸民无从得食,出兵四犯,我师乘其虚而击之,可大得志;红毛舍此而去,然后海氛可靖也。时不能用。
  〔名山藏云〕: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
  文献通考云:琉球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烟火相望,旁有毘舍耶(一作那)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
  海防考云: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其屿屹立巨浸中,环岛三十有六,如排衙。
  元末,置巡检司于澎湖屿。
  明洪武五年,信国公汤和经略海上,以澎湖民叛服难信,议徙近郭。三十一年,尽徙屿民,置漳泉间,废巡司而墟其地。
  嘉靖四十二年,都督俞大猷留偏师驻防澎湖,寻罢;仍设巡检司,后裁。
  初,海寇林道干导倭遁入台,大猷以港道纡回,不敢进偪,留偏师守澎,严哨鹿耳门外。及道干遁去,澎之偏师亦罢,余见上。
  万历二十年,增设澎湖游兵。三十五年,复设冲锋游兵以备倭。
  同安志云:浯铜、澎湖二游皆驻厦门。澎湖游冬船五只,鸟船十四只,官兵八百一员名。万历之季,将脆卒惰,或泊内港,或寄人家;商民劫掠,若罔闻知,甚且以贩倭舶为奇货,何言倭哉?
  天启二年,红毛据澎湖。四年,巡抚南居益遣总兵俞咨皋擒其渠师,献俘于朝(万历末,红毛据台湾筑城;至是复筑城于澎湖,既毁复筑,详见「杂纪」)。
  天启五年,海寇颜思齐入台湾,郑芝龙等附之(是时,红毛据台湾自若;详见「杂纪」。旧谓芝龙先入台者误也)。
  崇祯三年,红毛犯厦门,复遁入台。
  是时,郑芝龙已归降,巡抚邹维琏命为将焚杀红毛;红毛遁归。
  国朝顺治十八年(通志作十七年误)夏五月,郑芝龙子成功在台湾。冬十有二月,红毛归国(详见「杂纪」)。
  康熙元年春正月,成功改台湾城为安平镇、赤嵌城为承天府(即今邑治)。南北路设县二:曰天兴、曰万年;总曰东都。夏五月庚辰,成功死,子经嗣。越三年,改东都为东宁,二县为二州;设安抚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
  二十年春正月壬午,经死,子克塽嗣。是年,福建总督姚启圣计招伪宾客司傅为霖等,约为内应,垂成事泄,为霖等遇害。启圣仰遵庙算,定策平台。
  二十二年,水师提督施琅统师专征。
  水师提督施琅陈海上情形剿抚机宜疏
  郑成功倡乱二十余年,恃海岛为险,蔓延鸱张,荼毒生灵;故当时不得不从权拆地,以绝其进取之路。嗣而皇上广开德意,招徕抚绥,渐散其党;成功疑惧,乃遁踞台湾,以为兔窟。康熙元年间,兵部郎中党古里至闽,臣备将逆岛可取之势,面乞代奏;复上疏密陈。荷蒙俞旨,仰藉天威,数岛果一鼓而平。逆孽郑经逃窜,负嵎恃固。去岁,朝廷遣官前往招抚,未见实意归诚;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岂容顽抗而止?伏思天下一统,胡为一郑经残孽盘踞绝岛,而拆五省边海地方,画为界外,以避其患?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城、塞外风土为比。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即防边若永为定制,钱粮动费加倍,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及冒死穷民,以为逃逋之窟,遗害叵测,似非长久之计。且郑成功之子有十,迟之数年,并皆长成,假有一、二机觉才能,收拾党类,结连外岛,联络土番,羽翼复张,终为后患。我边海各省水师,虽布设周密,以臣观之,亦仅能自守;若使之出海征剿,择其精锐习熟将卒,实亦无几。况后此精锐者老,习熟者疏,何可长恃?臣蒙皇上逾格擢用,荷恩深重,分宜灭贼,以尽厥职。每细询各投诚之人及阵获一二贼伙,备悉贼中情形,审度可破之势,故敢具疏密将台湾剿抚机宜,为我皇上陈之。
  查自故明时,原住澎湖百姓有五、六千人;原住台湾者,有一、二万:俱系耕渔为生。至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挈去水陆伪官兵并眷口共计三万有奇,为伍操戈者,不满二万。又,康熙三年间,郑经复挈去伪官兵并眷口约有六、七千,为伍操戈者,不过四千。此数年,彼处不服水土,病故及伤亡者五、六千。历年渡海窥伺,被我水师擒杀,亦有数千。相继投诚者,计有数百。今虽称三十余镇,并系新拔,俱非夙练之才。或辖五、六百兵,或辖二、三百兵不等。计贼兵不满二万之众,船只大小不及二百号,散在南北二路,垦耕而食。上下相去,千有余里。郑经承父余业,智勇不足,战争匪长。其各伪镇亦皆碌碌之流,又且不相联属。贼众耕凿自给,失于操练,终属参差不齐;内中无家口者十有五六,岂甘作一世鳏独,宁无故土之思?但贼多系闽地之人,其间纵使有心投诚,既无陆路可通,又乏舟楫可渡,故不得不相依为命。郑经得驭数万之众,非有威德制服,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如专一意差官往招,则操纵之权,在乎郑经一人,恐无率众归诚之日。若用大师压境,则去就之机,在乎贼众,郑经安能自主?是为因剿寓抚之法。大师进剿,先取澎湖,以扼其吭,则形势可见、声息可通,其利在我。仍先遣干员往宣朝廷德意。若郑经势穷向化,可收全绩。倘顽梗不悔,俟风信调顺,即率舟师联■〈舟宗〉直抵台湾,抛泊港口,以牵制之。发轻快船只,一往南路打鼓港口,一往北路蚊港、海翁窟港口,或用招诱,或图袭取,使其首尾不得相顾,自相疑惑,疑则其中有变。贼若分,则力薄;合,则势蹙。于以用正用奇,相机调度,登岸次第攻击。臣知己知彼,料敌颇审;率节制之师,贾勇用命,可取万全之胜。倘贼踞城固守,则先清剿其村落党羽,抚辑其各社土番;狭隘孤城,仅容二千余众,用得胜之兵,而攻无援之城,使不即破,将有垓下之变,贼可计日而平矣。夫兴师所虑,募兵措饷;今沿边防守经制及驻劄投诚闲旷官兵,皆为台湾而设,听臣会同督提诸臣,挑选习熟精锐,用充征旅,无事征募动费之烦。此等兵饷,征亦用,守亦用,与其束手坐食于本汛,孰若简练东征于行间?至修整船只,就于应给大修银两领收,可无额外动支。船未足用,则浙、粤二省水师,亦为防海设立,均可选用;仍行该省督提,选配官兵,各举总兵一员,领驾协剿。每船用惯熟澎湖台湾港路柁梢数人,即于福建投诚官兵内挑选分配;不足,则将投诚兵汰其老弱,别募熟于海道之人补额。因此见在额给粮饷,不须分外加增,无烦夫役挽输。安配定妥,以候风期,毋论时日,风信可渡,立即长驱。利便之举,诚莫过于此者。但水路行兵,出海水深,利用大船;进港水浅,利用小哨。今当新造小快哨一百只,以为载兵进港及差拨哨探之用。又当新造小八桨二百仕只每六船各配一只,到台湾临敌登岸之时,可以盘载官兵,蜂拥而上。其小快哨每只所造,只用价银四十两;小八桨每只所造,只用价银一十五两;二项共该用银七千两,为费不多。若台湾一平,则边疆宁靖,防兵可减,百姓得享升平,国家获增饷税,沿边文武将吏,得安心供职,可无意外罪累,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