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漕船志
漕船志
通州所厂在扬州厂西;
盐城所厂在通州所厂西;
泰州所厂在盐城所厂西;
六安厂在泰州所厂西;
泗州厂在六安厂西;
徐州左厂在泗州厂西;
寿州厂在徐州左厂西;
徐州厂在寿州厂西;
邳州厂在徐州厂西。
卫河厂十有八:东至都司庙,西至部厂,长五里。原系浙江厂地,后为军民占种,主事邵君经济查复之,今建厂。
临清厂在部厂东;
东平所厂在临清厂东;
平山厂在东平所厂东;
济宁厂在平山厂东;
濮州所厂在济宁厂东;
任城厂在濮州所厂东;
东昌厂在任城厂东;
德州厂在东昌厂东;
德州左厂在德州厂东;
天津厂在德州左厂东;
天津左厂在天津厂东;
天津右厂在天津左厂东;
神武中厂在天津右厂东;
定边厂在神武中厂东;
通州左厂在定边厂东;
通州右厂在通州左厂东;
淮安厂在通州右厂东;
大河厂在淮安厂东。
草场
原设草场三处:先年各卫厂房、窝铺、墙垣,俱给官料缉盖。平江伯陈公瑄踏出荒闲草场三处,每厂分派一处,逐年差拨官军,依时打草,苫盖修补。
京卫厂一处坐落宝应县瓦店铺地方,东至大官庄、小官庄,西至清溪沟、旱塘,南至三汊河、石家荡,北至潘家住基。
直隶厂一处坐落清河县淮河北岸,东至淮河,西至赵信等民地,南至蒋家沟,北至双沟,长十里,阔一十八丈。
中都厂一处坐落清河县淮河东,七里沟起,至洪泽大冲口止,长六十余里,阔十八步。
闸坝
闸有五:永乐十四年,平江伯陈公瑄议设。
板闸在山阳县北十里,去司厂东一十五里。附移风闸官吏代管。闸夫三十名,系山阳县每年编送。今减去六名,止存二十四名。
移风闸在山阳县北十四里,去司厂东一十二里。闸夫三十名,系山阳县每年编送。今减去六名,止存二十四名。
清江闸在山阳县北二十七里,去司厂北一里。闸夫四十名,系山阳县每年编送。正德间,因闸道不通,各坝车船减去夫十名,止存三十名。今复减去六名,止存二十四名。
福兴闸在山阳县北三十八里,去司厂西八里。闸夫四十名,系山阳县每年编送。正德间,减去十名,止存三十名。今复减去六名,止存二十四名。
新庄闸在清河县南十里,去司厂西一十八里。闸夫五十名,清河县每年编送三十名,安东县编送二十名。今减去二十名,止存三十名。
坝有二:
清江东坝
清江西坝在淮河南岸,去部厂仅里许。成化七年,漕河水涸,新庄闸闭,漕司集议设坝于此,以车运船,官旗甚便。近年,河流数派皆会灌新庄闸口,每将闸河淤浅。若因时封闭,以阻浊流,使运舟由二坝车运(与)[于]清河对岸而渡,不惟可以避长淮之险,亦可以省闸河挑浚之费矣。后废,近议复置。
漕船志 卷之二
卷之二
奉使
《周官》设御史,掌百官名数、先后之次。《汉[书]百官表》纪众职特详,制也。建厂来,奉使于兹者,声华懋着,辉映后先,历岁既深,流风渐歇,不有纪载,后将何稽?今各表以年,而姓氏爵里毕列者,备论世也;失传则阙,备参考也;宦绩不敢温书,俟定也。存往诏来,劝戒有赫,其在兹乎?志《奉使》。
水部之官,其所由来远矣。益掌泽虞;周建川衡;汉置水衡都尉、都水长贰;晋置都水使者,掌舟航及运部;隋改都水令;唐改都水局水衡监及舟楫令,掌公私舟船及运漕之事;宋置都水监,修职如故。
国朝设工部,总四司,都水其一。永乐十三年,命工部差都水司官一员,督理清江船厂。先年差官川、湖等处,催造不为常例。是年,始差部官,专理厂事。是后或差主事、郎中,无定例焉。景泰后,例差主事一员,率三年一代。天顺间,漕运衙门题奉钦依,札委兼管淮安一带河道。缘本厂收放船料,不能离职辞之,仍兼管清江等五闸。正德十五年四月,内奉部札,题奉钦依,行令不妨原务,兼管清江等五闸,以时启闭,着为例。仍札仰淮安府卫管河管闸官吏一体钦遵,听其提调管理。例凡奉使清江者,率三年代。先任者,将满四月前,先具满呈差人赴部呈,代候。吏部注选一员,赴部到任,仍候题差,领有札付,赴内府给领精微批文。兵部起关,应付前来相代。至厂之日,于淮安府吊取本部原发号簿,比对朱墨,字号相同,然后行事。
年表
国朝郎中主事
文皇帝永乐
癸未元年
甲申二年
乙酉三年
丙戌四年
丁亥五年
戊子六年
己丑七年
庚寅八年
辛卯九年
壬辰十年
癸巳十一年
甲午十二年
乙未十三年
丙申十四年谢彦诚字、籍失传
丁酉十五年
戊戌十六年
己亥十七年
庚子十八年
辛丑十九年吴观字□□,江西人
壬寅二十年
癸卯二十一年
甲辰二十二年
昭皇帝洪熙
乙巳元年
章皇帝宣德
丙午元年
丁未二年
戊申三年
己酉四年
庚戌五年
辛亥六年
壬子七年潘□□名、籍失传
癸丑八年胡臻字□□,山西阳曲县人,贡士,升郎中
甲寅九年
乙卯十年
睿皇帝正统
丙辰元年
丁巳二年
戊午三年
己未四年
庚申五年
辛酉六年赵简字文翰,山东临邑县人,贡士,历官布政司参政
壬戌七年
癸亥八年
甲子九年
乙丑十年
丙寅十一年
丁卯十二年
戊辰十三年
己巳十四年朱昂字□□,直隶无为州人,贡士,历官参政
景皇帝景泰
庚午元年
辛未二年
壬申三年项备字□□,浙江瑞安县人,贡士
癸酉四年张溥字□,顺天府平谷县人,贡士
甲戌五年
乙亥六年张荣字□□,湖广人,贡士
丙子七年欧阳熙字□□,江西泰和县人,进士
睿皇帝天顺
丁丑元年相杰字世英,顺天府大兴县人,进士
戊寅二年
己卯三年
庚辰四年李昴字文举,浙江仁和县人,进士,历官漕运都御史
辛巳五年
壬午六年
癸未七年张鼐字尧臣,[南]直隶江都县人,进士,历官布政司参政
甲申八年
纯皇帝成化
乙酉元年
丙戌二年杨懋字克勤,顺天府宛平县人,进士,升郎中
丁亥三年
戊子四年
己丑五年沈黻字□□,[南]直隶华亭县人,进士,历官知府
庚寅六年郭缉经字□□,江西庐陵县人,进士
辛卯七年
壬辰八年屠勋字符勋,浙江平湖县人,进士,历官刑部尚书,谥康僖
癸巳九年
甲午十年萧奎字汉文,[南]直隶常熟县人,进士,历官按察司佥事
乙未十一年
丙申十二年
丁酉十三年
戊戌十四年
己亥十五年
庚子十六年吴郁字文盛,[南]直隶休宁县人,进士,历官布政司参政
辛丑十七年林字世南,福建闽县人,进士,历官布政司参议
壬寅十八年
癸卯十九年杜恒字公武,江西吉水县人,进士
甲辰二十年
乙巳二十一年
丙午二十二年徐墱字继升,[南]直隶华亭县人,中书舍人
丁未二十三年
敬皇帝弘治
戊申元年
己酉二年姚文灏字秀夫,江西贵溪县人,进士,历官提学佥事
庚戌三年
辛亥四年
壬子五年汪泽字公溥,浙江余姚县人,进士
癸丑六年张琮字廷献,应天府江宁县人,进士,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
甲寅七年
乙卯八年
丙辰九年王大用字世显,[南]直隶上海县人,进士
丁巳十年
戊午十一年席书字文同,四川遂宁县人,进士,历官礼部尚书,谥文襄
己未十二年
庚申十三年
辛酉十四年吴山字仁卿,[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进士
壬戌十五年曹昆字来凤,锦衣卫镇抚司官籍,进士,历官布政司参政
癸亥十六年
甲子十七年
乙丑十八年陈炫字文光,广东南海县人,进士,历官布政司参议
毅皇帝正德
丙寅元年
乙卯二年
戊辰三年边伟字朝仪,直隶任丘县人,进士,历官长芦运使
己巳四年
庚午五年
辛未六年毕济时字汝霖,江西贵溪县人,进士,升郎中
壬申七年
癸酉八年
甲戌九年王鍭字汝直,江西南城县人,进士
乙亥十年
丙子十一年
乙丑十二年任恩字天锡,直隶南宫县人,贡士
戊寅十三年
乙卯十四年陈焕字子文,浙江余姚县人,进士,见任光禄寺卿
庚辰十五年丁瓉字敬夫,[南]直隶丹徒县人,进士,历官按察司副使
辛巳十六年
今上皇帝嘉靖
壬午元年
癸未二年张絅字美中,江西吉水县人,进士,见任云南按察使
甲申三年
乙酉四年
丙戌五年吕希周字从野,浙江崇德县人,进士,历官通政司右通政
丁亥六年
戊子七年
己丑八年邵经济字仲才,浙江仁和县人,进士,历官知府
庚寅九年
辛卯十年
壬辰十一年江东字伯阳,山东朝城县人,进士,见任山西布政司参议
癸巳十二年
甲午十三年徐存义字质夫,浙江余姚县人,进士,历官知府
乙未十四年高耀字子?潜,直隶清苑县人,进士,见任太仆寺少卿
丙申十五年陈尧字敬甫,南直隶通州人,进士,见任台州府知府
丁酉十六年
戊戌十七年郭干字易甫,直隶任丘县人,进士,见任户部主事
己亥十八年
叶选字仁夫,浙江余姚县人,进士,见任本部郎中
庚子十九年
辛丑二十年
壬寅二十一年杨周字道夫,浙江钱塘县人,进士
癸卯二十二年朱家相字伯邻,河南归德州人,进士
甲辰二十三年
漕船志 卷之三
卷之三
船纪
粤自刳木取涣涉川,用益舟之利,用尚矣。矧漕事倚办于舟,尤重也。无纪可乎?是故有数以分其纲,有式以一其度,有号以杜其欺,有限以惩其怠。旗厂有等,出纳有稽,昭可久也。日玩而月愒,能无弊耶!画一以守其常,而变通以捄其敝,或庶乎其可也。志《船纪》。
春秋秦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漕运之舟始此。秦欲攻匈奴,使琅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海运之舟始此。汉耿寿昌籴关内之粟,筑仓理船,费直百万万余。当时船数之多可知。时萧望之识其不便,帝不从,卒用寿昌之计,漕事果便。唐刘晏即盐利雇佣,分吏督之,随江、汴、河、渭所宜,造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艘受千斛。唐漕法,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宋皇佑中,漕纲法坏,用发运使许元议,诸路增置漕船,劳费甚巨,久之浸弊。宋漕运之法,分为四路:江南、淮南、浙东、西荆、湖南北六路之粟,自淮入汴;陕西之粟自三门、白波转黄河入汴;陈蔡之粟,自闵河、蔡河入汴;京东之粟,自十五丈河历陈、济及郓,皆至京师。初,于各州置仓行转般法,岁漕粟七百万石,一变直达。久涉岁月,奸弊互生,而委积发运,名浮于实,漕政日坏。至是用元议,增舟输米,充岁计如故事。既而诸路纲亦不集,汴纲既不得至江,江船亦不至京师,船愈坏而漕愈减耗矣。
国朝洪武、永乐间,河、海运船未有定式,亦无定数。景泰中,河船数比今多三之一。国初用南京、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处各卫所官军海运,后改漕运,所谓“河船”,即今之“浅船”也。所谓“海船”,即今之“遮洋船”也。当时,船数、船式未经定议,每年会议粮运合用船只,临时派造,以为增减。
天顺以后,始定天下船数,为一万一千七百七十五艘。合用官军十二万一千五百余员,名“领驾”。
船数
南京卫分浅船原共一千七百四十只,今增至二千一百三十只,每年该造船二百一十三只。
锦衣卫三十四只;
府军卫十三只;
府军右卫十二只;
金吾后卫十五只;
虎贲左卫二十六只;
羽林右卫三十六只;
神策卫十四只;
留守中卫十八只;
广洋卫原一百一十四只,今增至一百五十八只;
留守左卫二十二只;
骁骑右卫三十五只;
镇南卫四十九只;
龙虎卫五十二只;
龙江右卫原一百三十六只,今增至二百二十三只;
江阴卫原八十一只,今增至一百一十九只;
豹韬左卫一百九十二只;
鹰扬卫一十九只。
右系一总。
旗手卫二十四只;
羽木左卫九只;
府军后卫十六只;
金吾前卫十五只;
府军左卫十九只;
虎贲右卫五十五只;
沈阳右卫八只;
龙虎左卫一百四十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