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汀州府志
汀州府志
长汀县 附郭峒本晋新罗地,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开山洞,置汀州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治所,后迁东坊口(去今治北五里),大历四年,迁白石乡(去府城南二百步即今治),在宋为衣锦乡(通志以为宋又迁衣锦乡者非),元、明仍旧,国朝因之。
宁化县 在府城东北,本晋绥城地(旧志作新罗者误)。唐乾封二年,析置黄连镇,界福、抚二州间;开元十三年,因居民罗令纪请升镇为县,二十四年(县志作二十六年),开山峒置汀州,因属焉(按宁化志,十三年升黄连镇为县,则未置州时已有此县矣,省志二十四年升镇为县者误)。天宝元年改为宁化。梁同光三年,迁镇西之行篠窝(即今治)。宋、元、明仍旧,国朝因之。
清流县 在府城东北,本长汀、宁化二县地,宁化县东麻仓团里,旧有清流驿,宋元符元年,提刑王祖道请置县,绍定中废,元复置,明仍旧,国朝因之。
归化县 在府城东,本清流明溪镇地。明成化六年,同知程熙以地当将乐、沙县、宁化、清流之交,民梗难治,请于巡抚滕昭奏析四县地为归化县,国朝因之。
连城县 在府东南,本长汀地。宋元符时,置莲城堡(省志、县志俱同,惟旧府志以为唐时置,未知何据)。绍兴六年,摄汀尉虞观请置县,郡守郑强又析长汀古田乡六团里益之,元改莲为连。明仍旧,国朝因之。
上杭县 在府城南,本晋新罗地。唐为龙岩地。大历四年,刺史陈剑析龙岩胡雷下保,置上杭场。周显德元年,南唐徙上杭场于秇梓保(即今太平里)。宋淳化五年,升场为县,割长汀南境隶焉。至道二年,徙白沙(即今白沙里);咸平二年,徙语口市(即今在城里);天圣五年,徙钟寮场(即今平安里);乾道三年,县令郑稷奏迁来苏里之郭坊(即今治)。元、明仍旧,国朝因之。
武平县 在府城西南,本晋新罗地。唐置汀州后,以本州西南地为南安、武平二镇,隶长汀。五代时,伪闽并南安为武平场,南唐为沙县地,属剑州。宋淳化五年,升为县,析长汀西南境益之,属汀州。元、明仍旧,国朝因之。
永定县 在府城东南,本上杭地。明成化十四年,巡抚高明以其地险民悍,去县绝远,草寇屡发,遂奏析上杭胜运、溪南、金丰、太平、丰田等地置永定县,国朝因之。
卷之三 山 川
大块之气,凝之而山,融之而川。山川,天地之窍也。丘陵为牡,川谷为牝,则阴阳之所孕育焉。山为积德,川为积刑,则人事之所征应焉。南方称泽国,汀独在万山中,水四驰而下,幽岩纡溪,论功用则不及泰岱、黄河,而其兴云雨,毓菁英,亦闽一奥区也。夫拳石蹄涔,尚彰彰于山经水志,况其为炳灵合精之地乎哉?志山川。
长 汀 县
卧龙山 在府治后,郡之主山也,环城四面平畴中,突峙此山,偃卧如龙,故名,又名九龙山,亦名无境山。按旧志云,山脉分于赣之宁都虎头山,历石城,过瑞金界石含渡脉,由长龙温地翠峰狮岩,直渡横溪而来。
东山 在城东县学左,为卧龙山之首,又名龙首山。山麓有东山堂,宋有鄞江台、五显庙,俱废。山顶竖亭为状元峰,中祀李少师、文丞相。明崇祯间,郡守唐世涵重修。国朝邑令张其岱即祠建书院。
南山 在府治南三里。府治前山也,屹然如屏,青葱可爱。宋时建文殊院、同庆寺。左翼军驻扎,寨在其下,故下名南寨。后同庆寺迁衣锦乡,寨院俱废。又里许,秀峙者,亦曰南山,今建玄帝宫。
拜相山 一名笏山,与南山联,俯挹卧龙,宛如人拜。
圆珠山 在府治南,与南山相连,形圆如珠,俗呼宝珠峰。
马鞍山 县东五里。
展旗山 县西七里,俗呼祭旗山。
莲花山 县东十里。
笔山 县东十五里。
玉女山 县西古贵里。旧传王氏女修真处,月明籁寂,隐隐有仙乐音,下有通仙桥。
赖溪障山 县西三十里。
翠峰山 县东北四十里。壁立千仞,绀碧可爱,云烟出没,惟天霁卓午,方见其顶。
鸡笼山 县西成上里。旧经云,高十五里。《九域志》载为古迹,王中正修道于此。曹学佺《名胜志》作宋邑人王捷,字平叔,修道于此。
峰障山 县南五十里。
灵蛇山 县南百八十里。山旧多蛇,下有佛庐及蛇山庙,《九域志》载为胜迹。
七宝山 县东南二百里。传说出七宝。下有上宝场,今废。
鹫峰 在府南,山有院,见《天下舆图志》,址久废。宁邑志载,在新村十里,当是同名。
双峰 县东南三十里。峰峦双耸,高入云汉。
西峰 郡西广储门外,卧龙山右支,上有西峰、法林、罗汉三刹,今惟罗汉寺存,寺形如燕窠,林密泉清,为郡胜地。
二老峰 县东五里。双石峭立如人。
佛祖峰 县西三十里。土名九磜,转北二里许,树木阴蓊,石径崎岖,中有禅寺,虽盛夏不暑。
横岗岭 城内东北,卧龙山左支。
佛岭 县东南五里。今名通济岩,壁间有佛像,悬泉曲折,依岩壁而下。宋邓长史建庵于此。
戒愿岭 县东南三里,土中有珠,牧儿锄地得之,见风即碎,俗呼为珍珠岭。
东庄岭 县东五里,下有民田百顷,旧多种梅。
构木岭 县东二十里。
牛岭 县西二十里。
白头岭 县西二十五里,接牛岭。
白叶岭 县南二十里。
枣木岭 县南二十里。
湘溪岭 县南三十里。
流源大岭 县东西四十里。
分水岭 县南五十里。
虎忙岭 青岩里。
新路岭 县西古贵里,为汀、赣分界。宋嘉定间,郡守邹非熊修隘备寇,名罗坑隘。明知府邵有道修砌道路。
大息岭 县东北归阳里,岭顶有铺。
龟岭 县东南五十里。
蘘荷岭 县南百里,地产蘘荷。
桑溪岭 县南百五十里。
霹雳岩 县东拜相山隈。宋元祐间,白昼迅雷,岩洞划开,中有丹灶、丹井,建祐圣道院于岩前。
朝斗岩 县南南山崦,缘石扪萝而上,俯视城市,尽在目中,夙称胜概。
云谷岩 南山下,驻扎寨旁。
宣岩 县南五里。宋崇、观间,宣明隐居于此。
狮子岩 县东东青泰里,双石为门。
八仙岩 府城东南宣河一百二十里,岩内有棋盘石迹,旧传有八仙聚其上。
石燕岩 县西古贵里,昔有飞燕颉颃,值骤雨集石上,雨止化为石。
通济岩 县东南五里,即佛岭。
苍玉洞 县东南禅寺下,道旁两石奇怪万状;有数石对峙如门,中有烟屿、仙掌、鹤巢、抱云、二老、狮子、马鞍等石。郡守王廷抡创潄玉观澜亭。
龙门峡 县东北四十里,地名含前,石洞盘屈深窣,中间一峡,顶镌龙门二字,峡底汇潭,水色沉碧,峡内有溪。乡人贸竹木者俱从峡出。
湘洪峡 新桥下流,溪中最险,舟人惮之。峡上有湘洪庙。
乌鼻石 霹雳岩边。
石壁 县南二十里,下有庵。
白面石 县西五十里。
鄞江 在府东南,一名正溪,发源宁化县,历湘洪峡,至东庄潭分为二派,一自惠政桥入,一自太平桥入,至高滩角复合为一,南流至杭,达潮以入于海。宋蒋之奇有“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之句。按天下水皆东,惟汀独南。南,丁位也,郡名汀州取此。
东溪 源发翠峰,合鄞坑水,流高洋桥至张家陂,与正溪合。
梓步溪 源出大息岭左,至南田大溪合。
小湘溪 源出南原,至湘洪庙前。三溪俱在县东。
西溪 在县西,源出大原,过杉岭即七里桥,至南拔桥。宋治平五年,筑款堑濠,官砌石陂于桥下,引水注濠,至崇善坊兴云桥与正溪合,一派入西山,过高阜坊与正溪合后,西流奔冲。万历壬子,推官吴明昌沿河筑堤,引水抱城至马屋墈下,出合大溪,形家以为截破官星,郡守王廷抡开浚故道,引溪水会于游绳云。
南溪 县南二十五里,其源不一,侧桥合流,经普济桥至南口,与正溪合。
北溪 在县北,源出横坑,过攀桂桥而下,与正溪合。
龙潭 在县东云骧阁下,东岸建龙王庙,遇旱,筑坛而雩,则雨。今潭塞庙废。
东庄潭 在县东,旧在东庄岭下,今水仍复故道。
麻潭 县南十里,众流所会,山势蟠互,过此流折为九曲。
白步潭 县东十里。
曲潭 县南十五里。
大潭 县南六十四里。
寅湖 县东北二里许,周围百步居郡寅位,湖中一小阜,虽水溢不没,春满冬涸。
子地湖 县东十三里,其地入东禅寺,今垦为田。
辛湖 县西一里许,周围七十步。三湖俱以方位名。
青草湖 县东归阳五十里象牙林,深不盈尺,广不逾丈,其中草四时长青。
磜角 古贵里,高岩怒滩,溉田甚广。
磜头 归阳里,峭壁数十仞,瀑声如雷。
鱼梁滩 县东二十里。
鸬鹚滩 县东一里许,滩边居民多养鸬鹚。
蛇王滩 县南三十里,滩边有蛇王石炉。
九曲滩 蛇王滩下,河水湍急,曲屈九折。
纱帽滩 王屋滩上一里许,滩边有石如纱帽。
王屋滩 县南三十五里,有王姓者居此。
磜滩 县南一百里,其上甚险。知府陈洪范辟平。
放生池 因龙潭为之,勒大字于石。
金乳泉 府宅堂东。嘉靖间,知府邵有道辟为池,今塞。
法林袈裟泉 县西法林院有泉出于石缝,缝裂如袈裟状。郡守陈轩、倅郭祥正烹茗泉上,联韵,命名新泉。
汤泉 县南青太里河田市,周围四十丈,能熟生物。邑人李兆蕡有记。又一在县南安仁保,由石窦涌出,溉田甚多。
玉泉 县东八十里,流为瀑布。旧有佛庵,前后植茶,号为玉泉茶。
魁星井 在府署前。
弼星井 府兵房后,今废。
禄星井 在推官署。
文曲井 廉星井 武曲井 俱府治东南。
开星井 在府治东北塔院前。旧传,白鹤仙人于迁郡初,谓地形如斗,掘地为七井,以应七星。
老古井 在府城内东北。
邓长史井 在福寿楼南街城下。郡人邓正己开凿至丈馀,遇盘石,闻其下有泉声,以铁杆撞穿,泉涌出,四时不竭。
开元井 在县学左原开元寺,井阔丈许,深十三丈。旧传,与云骧阁下河通,昔年井水忽涌高数丈,众传有龙穴其中。嘉靖三年,井随寺属学,取名八卦龙泉。
南泉亭井 在富文坊,阔丈许,引手可掬。
鄞江井 在县东金花坊,深三尺许,溉田甚多。
万户井 在青岩里,井泉甘美,四时不竭。
方伯井 在登俊坊十字街口,俗呼大井头。
宁 化 县
翠华山 在县北二里许,邑主山也。四时山色苍翠,故名。
南山 在县南兴善里,一邑之望山。中耸一峰,旁峰低小如笔架,下有流水环绕如带。
东山 在县东五里。
牛头山 在县西北兴善里。
五灵山 在县南,旧名五家山,有普惠王祠。昔尝产灵芝五茎,闻于朝,勅改今名。
宝山 在县北四十里。旧传山有五色石,璀灿如宝。
凤凰山 在县北五十里,崇岗邃岭,蜿蜒起伏,其形如凤。乡人张震读书于此。
陶峰山 在县北八十里,峦峰峻耸。旧有陶姓者结茅其上。
牙梳山 在县北招得里,险峻阨塞,为啸聚地。
龙须山 在县东招得一百二十里,高峰繁阴,草生岩石间如龙须。
罗平山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山明水秀。处士罗平隐居于此。
伍家笔山 在县北招得里,山尖耸如笔,山下居者皆姓伍。
紫云山 在县北,通邵武界,立隘。
凌云峰 在泉下里,峰高拂云霄。
登高岭 在县北门内。
狐棲岭 在县西龙上上里,其状如屏,相传有白狐栖此。
金船岭 在县东永丰里。旧传山有金船,其光夜现。
狮子岭 在县南三十里。岭有石形如狮。
罗汉岭 在县南新村。
苦竹岭 在县北永丰里,产苦竹。其岭甚高,四时常有云气。
神王岭 在县北七十里。上有神王庙,乡人有旱潦疾疫祷此。
南桥岭 在县北九十里,岭势高拱,跨山如桥。
赖畬岭 在县西南赖畬铺之西。迤逦二三里,峻处有利济亭,上立隘。
竹篙岭 在县西南,险峻斗绝,小路通长汀,上建有亭。
黄柏岭 在县南新村里,上设铺。
城门障山 在县东北泉上里。山势壁立如障。元末寇乱,乡人避兵于此。
瑞花岭 在灵隐洞东北十里,旁有僧舍谓之下岩,其地生奇花,则岁多丰,因名。
龙池岩 在县南四十里。旧经云:“昔有龙蟠于此。”宋运使蒋之奇诗:“苍龙蜕骨去已久,山根一穴如天开。寄言俗客不可入,往往白昼生风雷。”
西岩 在县东北五十里。登石梯而上,石笋屹立如门,上有石乳涓涓下垂,又有石如龙蟠门上,其中空洞如砥,可坐千人。有数石室,一曰宝陀,状若龙屋,内供大士像;一曰乳穴,爇炬始可入,旁有泉,遇旱祷之,取水出岩即雨,谓之圣水;一曰丹室,有小穴,匍匐而入,其中宽朗,丹灶俨然;一曰方丈,初入颇暗,坐久忽明,又其一如堂奥,寒气逼人,不容久立,旁有龙井,深不可测。
东岩 在西岩侧,其中亦有数石室,洞旁有石莲数朵,大如车轮。左有石龛藏经;谓之经龛;又有石如壶,高可二丈,寒泉涌出壶口,皆成钟乳;下有芝田数区,上有响石,撞之如钟;西有石柱,峻削如青瑯玕;南有泉潺湲迅急,自石罅流出;又南最高处,有石鹤若奋飞状,亦有丹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