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新安志
新安志
新安志 (宋)赵不悔修 (宋)罗愿纂
目录
赵序
自序
卷一
州郡
沿革
分野
风俗
封建
境土
治所
城社
道路
户口
姓氏
坊市
官府
庙学
贡院
放生池
馆驿
仓库
刑狱
营寨
邮传
祠庙
卷二
物产
叙
谷粟
蔬茹
药物
木果
水族
羽族
兽类
畜扰
货贿
贡赋
叙
税则
杂钱
夏税物帛
小麦
秋税糙米
折帛钱
进贡
上供物帛
上供纸
酒课
税课
茶课
盐课
公用
卷三
歙县
沿革
县境
镇寨
乡里
户口
田亩
租赋
酒税
城社
官廨
道路
桥梁
津渡
山阜
水源
古迹
祠庙
道观
僧寺
丘墓
碑碣
贤宰
庾沙弥
李纮
王荐
卷四
休宁
沿革
县境
乡里
户口
田亩
租赋
酒税
城社
官廨〔仓务驿附〕
道路
山阜
水源
古迹
祠庙
道观
僧寺
贤宰
刘昙净
吕大防
葛胜仲
祈门
沿革
线境
乡都
户口
田亩
租税
酒税
城社
官廨
镇场
馆驿
道路
山阜
水源
古迹
祠庙
道观
僧寺
碑碣
贤宰
吴仁
路旻
卷五
婺源
沿革
县境
乡里
户口
田亩
租赋
酒税
城社
庙学
官廨
镇寨
馆驿
道路
山阜
水源
古迹
祠庙
道观
僧寺
贤宰
汪武
绩溪
沿革
县境
乡里
户口
田亩
租赋
酒税
城社
官廨
驿亭
桥道
山阜
水源
祠庙
僧寺
贤宰
苏辙
崔鶠
黟县
沿革
县境
乡里
户口
田亩
租赋
酒税
城社
官廨
镇场
驿道
山阜
水源
古迹
祠庙
道观
僧寺
县令
吴茹公
何思澄
庾仲容
薛稷
汪澥
卷六
先达〔一〕
叙
程仪同
程都督
吴御史
王校正
汪处士
舒状元
吕侍郎
大魏太尉
查秘监
张度支
许司封
许承旨
谢谏议
张密学
小魏太尉
查贤良
俞待制
俞侍郎
洪比部
聂内翰
许待制
许长官
吕状元
孙工部
卷七
先达〔二〕
王提刑
汪宣德
洪尚书
胡金部
胡司业
黄侍御
汪丞相
程显学
凌待制
汪内翰
胡待制
汪少卿
胡殿院
先君尚书
朱吏部
汪枢密
金尚书
卷八
进士题名
叙
义民
叙
黄芮
章氏二女
汪廷美
叶氏女
詹惠明
仙释
叙
方储
许宣平
聂师道
聂绍元
丘浚
郑姑
程惟象
张扩
智琚
定庄禅师
茂源和尚
谦禅师
澜大德
雪山子
宁道者
宗白头
卷九
牧守
叙
吴太守都尉五人
贺齐
陈表
诸葛融
沈宪
沈矫
晋三人
周嵩
贾宁
孙泰
宋十二人
庾登之
张镜
臧绰
羊欣
江秉之
到元度
王恢之
何愉之
沈登之
沈宣
王义恭
巢尚之
王深
齐五人
柳惔
萧颖冑
王慈
蔡约
周仁昭
梁十二人〔萧隐附程灵洗事中〕
伏晅
谢览
王规
张率
王实
萧几
萧敏
任昉
徐摛
王泰
臧未甄
程灵洗
陈五人
陆缮
陆山才
程文季
刘广德
周景曜
唐三十六人
王雄诞
苏瑰
卢涣
季廙
李揆
公孙绰
薛邕
萧复
刘赞
陆(仃去丁改参)
崔淙
范传正
韦绶
冯宿
邢群
裴休
李敬方
卢潘
于德晦
任宇
卢肇
张裕
李擢
吴圆
陆希声
于涛
吕季重
权若讷
卢廷昌
卢琼
孙纬
薛抃
韦瑜
裴枢
吴三人
陶雅
骨言
欧逵
南唐一人
龚慎仪
国朝
苏德祥
利瓦伊
赵昂
方演
谢涛
曹修古
欧阳颍
苏寿
钱仙芝
王琪
张经
吕元规
张慎修
潘珏
王扩
黄诰
董正封
李度
虞宾
曾谔
狄枢
丁湜
刘光
许颂
梅泽
曾孝蕴
吕灏
张仲珪
卢宗原
唐作求
上官恢
夏承
章茇
郭东
孙佑
赵详之
王禔
唐辉
吴伟明
曾开
汪藻
朱芾
朱异
张甸
黄积厚
何铸
章仅
赵子游
施巨
李(汀去丁改充)
胡彦国
李植
潘莘
洪适
沈浚
薛良朋
吕广问
钱豫
季南寿
郏升卿
朱柔嘉
史俣
赵师夔
赵不悔
卷十
杂说
叙
人事
诗话
杂蓺
研
纸
墨
定数
神异
记闻
附
汪王庙考实
王讳
姓氏
州望
境土
治所
纳款
官阀
夫人
庙貌
碑记
从祀
鄂州太守存斋先生罗公传
新安志 (宋)赵不悔修 (宋)罗愿纂
新安志 (宋)赵不悔修 (宋)罗愿纂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中华书局 1990.6第一版
新安志序〔赵不悔〕
徽为郡自汉始至于今久矣图经纪述其事宜详也试考之则遗阙而不□读者恨焉此新安志所以作也不悔昔将承乏此州而吏以图经先至见其疏略即有意于补次一日对众客语之客言新章贡倅罗君盖志存于此者访拾编摩搜取附益用心勤且旧矣仆为惊喜因请之卒业成一家书以表见于时于是新安志出焉上下千载闲博采详摭论正得失皆有据依厘为十卷凡山川道里之险易丁口顷亩之息耗赋贡物产之阔狭以至州土吏治风俗人材皆条理错综聚见此书曾无遗者呜呼可谓盛也罗君以儒学蚤驰隽声惟其博物洽闻故论载甚广而其叙事又自得立言之法读者必能辨之赵不悔序
新安志序〔罗愿〕
新安在秦汉为黟歙二县汉末别于丹阳以自为郡其山川风土则已见于中古矣渐江之水出于鄣山则章亥之所步禹之所录也桐汭之地为黟故境则楚子西子期之所争丘明之所记也至于汉氏两以疏封骨肉为诸侯王国又丹阳都尉之所理会稽太守之所遁皆班班着见至梁萧几为新安太守爱其山水始为之记又有王笃新安记唐有歙州图经国朝太平兴国中诏编广记往往摭取之至大中祥符中颁李宗谔所修新图经于天下则由前诸书废不显而官府顷罹睦寇又失祥符所颁特抄取计簿益之以里魁亭父之所隐实者编以为册余五六十年矣私窃悼之间因阅前史及国典并杂家稗说有及此者稍稍附着后得祥符图经于民间则纲目粗设益访故老求遗事思辑为一书然未果就会邦君赵侯闻之勉使卒业约敕诸曹遇咨辄报且谕属县网罗金石之文使得辅成其说而书出矣夫所为记山川道里者非以示广远也务知险易不忘戒也其录丁口顷亩非以览富厚也务察息耗毋繇夺也其书赋贡物产非以给嗜欲也务裁阔陕同民利也至于州土沿革吏治得失风俗之媺恶与其人材之众寡是皆有微旨必使涉于学者纂之自上世九州岛岛岛之志与三坟五典偕号为帝王遗书而禹贡职方氏孔子定之以为经若直抄取计簿以为书则凡吏之善书者足以次之矣其施于事也亦然若直据令甲以为治则凡吏之毋害者足以听之矣盖世常以此为无事乎儒而儒亦卒不可废于世也岂特此哉凡十卷名曰新安志侯帝室之冑父子昆季皆以文学取第其为政廉靖不扰人亦相与安之且去犹惓惓于吾土思欲表章之盖有不可忘者矣淳熙二年三月癸未郡人罗愿序
新安志卷第一
歙罗愿撰
州郡
沿革
徽州新安郡军事禹贡职方氏扬州之南境春秋时属吴吴亡属越越灭属楚秦并天下置黟歙二县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改鄣郡曰丹阳而使都尉分治于歙成帝鸿嘉二年以黟为广德王国立中山宪王弟孙云客于此三年薨无子地入于汉平帝元始二年复以为广德王国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王传子赤王莽篡位贬赤为公明年废而改黟曰愬卤光武中兴复为黟献帝建安十三年吴王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定黟歙分歙为始新新定黎阳休阳并黟歙为六县遂割于丹阳置以为新都郡其后避嗣王孙休讳改休阳为海宁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以黟之广德故国为广德县隶宣城郡 【何承天宋志称广德汉旧县沈约以为二汉志并无之疑是吴所立按吴志吕蒙领广德长吴录张纯补广德令则广德在吴为县矣然不知所属至晋书乃显隶宣城云】 改新都郡曰新安改新定县曰遂安宋大明八年省黎阳并入海宁止领县五梁武帝普通三年割吴郡之寿昌来属复为六县自秦汉鄣丹阳及吴新都晋新安皆隶扬州宋孝建元年分扬州之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为东扬州自后或并或分梁元帝承圣中分海宁黟歙三县更置黎阳合四县立新宁郡与新安并正属扬州陈省新宁郡及黎阳县而新安复属东扬州 【祥符经云天嘉三年省新宁郡按陈书天嘉四年以新安新宁八郡置东扬州则三年初未尝省要是陈省之耳】
隋开皇九年改郡为歙州改始新县曰新安县又并遂安及梁所割吴郡寿昌未属者皆入新安县以隶婺州于是县之存者黟歙海宁三县而州治黟仁寿三年取婺州之新安并复立遂安以隶睦州于是二县故地迄今不复今严州淳安遂安是也大业初复以歙州为新安郡治休宁义宁中治歙武德元年例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四年越国公纳款于是因其境土以歙州为总管府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未几改命王雄诞为使总管歙睦衢三州七年二月例改都督府正观元年罢都督府永徽五年析歙县置北野县开元二十八年正月九日析休宁置婺源县永嘉元年盗方清陷州州民拒贼保休宁之山险二年贼平因析置归德县又以平方清因其垒析黟及饶州之浮梁置祁门县又以宣州旌德寇王万敌平析歙之古华阳镇置绩溪县而北野归德二县至大历五年省于是州复统六县元和六年九月升上州自罢督府后或隶扬润二州或属浙江江西道节度及宣歙观察团练使天佑二年刺史陶雅以杨氏承制拜歙婺衢睦四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唐亡吴杨氏南唐李氏相继有之皇朝开宝八年下江南于是始复得共职贡于天子隶江南东路为望宣和三年五月二十四日诏改歙州为徽州
分野
禹贡淮海维扬州周礼东南曰扬州而不言所直之宿汉地理志吴地斗分野也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而丹阳等郡尽吴分也郡在汉为丹阳都尉治正当斗分 【天文志又云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此郡虽于古属扬州然扬州地广故特取地理志丹阳郡为据】 晋书天文志丹阳郡入斗十六度会稽郡入牛一度按古丹阳歙县地与会稽之富春接是斗牛之交也自南斗十二度至婺女七度于次为星纪于辰在丑故此郡为星纪丑南斗十六度
风俗
自虞夏以州论风土汉用战国时封域大者兼星以三二数连秦汉二十余郡地广则论其略后世郡陕则俗亦别新安故秦二县在山谷间地广远自汉世常使丹阳都尉分治于此逮为郡之后吏治益详又稍割其三陲以为他郡益陕易治然其人自昔特多以材力保捍乡土为称其后寖有文士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宋兴则名臣辈出其山挺拔廉厉水悍洁其人多为御史谏官者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女子正洁不淫佚虽饥岁不鬻妻子山谷民衣冠至百年不变自唐末赋不属天子骤增之民则益贫然力作重迁犹愈于他郡比年多徙舒池无为界中歙为负郭县其民之弊好委人事泥葬陇卜窆至择吉岁市井列屋犹稍哆其门以傃吉向休宁俗亟多学者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淛河往者多取富女子始生则为植杉比嫁斩卖以供百用女以其故或预自蓄藏始秦黟地广今更为小县俗淳俭绩溪俗有二由徽岭以南壤瘠赋重而民贫其北壤沃赋平人有余则柔循然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其后里中社辄以酒肉馈长吏下及佐史至今五六十年费益广更以为病婺源阻五岭其趋鄱阳径易唐末常使总浮梁德兴诸县盐榷且专其兵与鄱通封疆则民俗近之前世贤吏多表其民之良以为劝祁门水入于鄱民以茗漆纸木行江西仰其米自给俗重蚕至熏浴斋洁以饲之此其大凡也贤者察之以施化否则拂之更归咎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