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嘉靖版) 明 林有年主纂

《安溪县志》原书序


卷之一 地舆类
一、建置
二、星野
三、山川
四、形胜
五、疆域
六、屯堡
七、隘堑
八、乡里
九、风俗
十、土田
十一、户口
十二、寄庄
十三、土产
十四、贡赋
十五、水利
十六、井泉
十七、坊市
十八、桥渡


卷之二 规制类
一、公署
二、坛壝
三、庙祠
四、寺观(宫院附)
五、亭榭


卷之三 官制类
一、职官
二、名宦
三、军政
四、刑法
五、盐法
六、役法


卷之四 学校类
一、庙学
二、学制
三、社学


卷之五 选举类
一、进士
二、乡举
三、岁贡
四、荐辟
五、恩典
六、椽辟
七、恩例


卷之六 人物类
一、乡贤
二、孝行
三、贞烈
四、文学
五、义勇
六、隐逸
七、流寓
八、义行


卷之七 文章类
一、宸翰
二、士翰











卷之八 杂志类
一、灾祥
二、古迹
三、仙释
四、遗事
●《安溪县志》原书序


志,曷以志?王政也,史是也。盛周时,内史掌四方志。周微矣,人犹知所尊信,固史在焉。汉唐而下,王会三辅有图,方舆寰宇有志,迨皇明《大一统志》始备焉。安溪,小邑也,曹、滕、邾、莒,则又小矣,史固不可以小而废之也。安溪县治,自南唐保大十三年建置,历今六百余年,厥土惟沃,掌地成田。王梅溪谓“民淳事简,易治之地”也。


嘉靖戊子,萧山黄君怿知县事,卓有廉能声,为百城表。叹曰:“志关风化,安溪独缺,非司百里者之责乎?”次年己丑,辱承宪副方公豪请修安邑志,余素蒙雅爱,劼辞不获,买舟渡仙溪,至安之东岳宫而事事焉。稽旧志,询故老,又质公于学校,穷搜博采,毕勚颖泓,竟两阅月而成。首地舆,次官制,学校、人物、公署、祀典、文章、杂志又次之。总其纲,分其目,已入梓矣。


辛亥夏四月,又承都宪前参政王公玑有纂续前志之役,惓惓焉;顾阿阳老矣,蓐食间欲授简,则不胜竦息;欲避席,似有孤王公至意;姑从命。未几,时方置校抗旌,备武御寇。月余,汪侯瑀请命太守方公克,公曰:“今还兵已税介,元元得安堵处业矣,况志关风化,不可湮落,俾文献无征。”汪侯乃咨度邑庠典教李君钥,以庠生吴子主恕,不远数百里,敦请弥笃,可谓知所重而深达治体者矣。自顾选软迂疙,逫 惟艰。延至壬子季夏,始得庠生蔡子志孝、吴子主恕持其条旅申,集自己丑以后,志中事迹灿然备具。余属意展阅,参校绪正,移事属类,编入于各款目之下。政务之损益,人物宦业之臧否,悉该载无遗焉。


后之有民社者,讲求其故,转移枢宰;产其地者,向往前修,力求嗣响;固大有机焉者。昔司马文正公集古今治乱成败之迹,以资天下后世之治;抑斯志也,其亦郡邑资治之鉴欤?辄忘荒陋,诠次成书;若综理规措,通行翻刻,则又廉能邑长汪侯瑀力也,余蒙成而已耳。僭书于简首,式昭厥后。


嘉靖壬子冬十二月。


赐致仕中宪大夫、贵州提刑按察司副使,奉敕整饬威清等处兵备,前南京、四川道监察御史八十九翁莆田寒谷林有年书。

●卷之一 地舆类

《安溪县志》卷之一

地 舆 类

地舆,述职方也。民依方以生,君制方以理,故首“建置沿革”,而考究其置县之始;次“星野”,以观变也;次“山川”、“形胜”,以定方也;次“疆域”、“隘堑”、“乡里”,以居民也;次“风俗”,以定习也;次“土田”,重所天也;次“户口”,重民数也;上赖下以供,故次“土产”,次“贡赋”,而君国有需;民赖水以耕,故次“水利”,次“井泉”,而旱涝有备;“坊表”之立,使民知所劝勉;“桥渡”之设,使民免于徒涉,故又次之。为《地舆类》第一,其目十八。

一、建置

先王封建,地有定则,民有常居,此长治久安之计,万古不可易者也。自秦罢封建、立郡县以来,土地分裂废置。安溪自隋迄今远矣,历代因时立制,沿革不同。今据《郡志》而考订之,使后来有所考焉。志《建置》。

安溪县在泉州府西一百十五里,本隋南安地。唐咸通五年,析西二乡置小溪场。五代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南唐使詹敦仁监场事,以“地沃人稠,溪通舟楫,可置县”请于清源节度使留从效,从之,遂置县治。宣和三年,寇盗蜂起睦州清溪洞,时恶其名,改为安溪。

元仍旧。

国朝因之,属泉州府,统四乡,编户一十七里。

二、星野

分野之说,其来尚矣。自《周礼》、《春秋传》以及历代史志,莫不备载。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形象相去,虽若绝远,而感召灾祥,捷于影响。郎官职宰百里,上应列宿分星之地,所以观天象、验灾祥,则政治之得失可知矣。志《星野》。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而《史记正义》及两汉、晋、隋、唐、宋历代史书,皆以斗、牛、女三星为吴越之分。唐一行以山河两戒推之,所谓南纪者,东循岭儌、东瓯、闽中,盖在云汉下流之国。(唐书《天文志》云:“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至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嶓至东瓯、闽中,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故《星传》谓:“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但吴越之地在南,而星纪在北,其相配之理有未明焉。贾公彦以诸国始封之日,岁星所在为其分。(盖吴越受封之日,岁在斗牛之次也。)郑夹漈则有:“古人封国,命以主祭之说。”(如商丘主辰、大夏主参之类,则吴越之封,亦主斗、牛、女之祀也。)太史苏伯衡谓:“一行之言疏远,天有三垣,紫微、太微皆将相辅弼之位,天市下垣而列国星宿在焉。”(垣之星曰“吴越”,其余则宋、燕、齐、魏诸第六国及东海、南海、河间、河中,凡二十二里。)盖地有是形则有星。(地有吴越诸国之形,而天有市垣诸国之星,如水火金木土之形在地,而其象在天为五星也。)曰分野者,指列星所属之分而言,初不谓地也,(列国各有星,而十二次又为列星所属之分,所谓星土者也。其国在此,而星在彼,虽不相配,而其象未尝不相属。)

国朝《天文志》以闽郡邑并属斗、牛之分,《一统志》则以为牛、女之分。诸说各明一理,皆不可废。备录之,以俟君子考焉。

三、山川

名山大川,钟灵毓秀,功用非小。况封内山川,亦守土者之所有事。安溪僻落一隅,而山岩溪洞,秀丽澄莹,皆可书也。志《山川》。



《尔雅》云:“土高有石曰山。”释云:“山,产也。言生产万物,山顶曰‘冢’,山脊曰‘岗’,大而高者曰‘嵩’,小而高者曰‘岑’,锐而高者曰‘峤’,卑而夭者曰‘扈’,小而众者曰‘巍’,有草木曰‘岵’,无草木曰

‘垓’。”安溪之山,分光展势,翠黛画屏,其大而有名者凡五十四山,各考注其下:

凤 山 在县治北,一峰峙立,分为两翼,若凤翥然,故名。一名凤髻山,又名展旗山,实县治之主山,一方之巨镇也。文凤山山人序略曰:“山深窅而袤长,虚静而广漠,珍禽奇羽集于中尤多。故曰凤山。”

黄龙山 在永安里,又名登高山。上有石如帽、如床几状。重九之日,人多登眺,下有黄龙津,又名龙津山。

三公峰 在永安里,一名丽碧山,又名文笔峰。其山三峰,中差低,两旁高耸,似“公”字。登其顶,可望见海,峰之旁有龙水岩。东峰之顶有池,大旱不竭,石棋盘古迹

在焉。

驷马山 在新溪里,势若驷马奔腾,故名。

北观山 在永安里北地湾边。其山有石笋,高五丈,曰“牛心石”。

金龟山 在永安里,邑之水口山也。其形如龟,旧有谶:“龙向江头跃头角,龟向东缠开祥瑞。”谓黄龙、金龟二山也。

黄檗山 在永安里,一名南山,又名午山。地理家目为应真山,为一邑众山之宗。谷邃林深,有神仙灵迹。山之半有五峰岩,近为泉宦混管,树木砍殆尽,山反失秀。

产坑山 在永安里,乃宋处士周朴所居之所。其前有塘,又名周塘山。

象 山 在永安里,南安界,又名象运山。

林尾山 在永安里,旧有漏泽园。

宫 山 在永安里,里有磐石,可坐数十人,石中空虚形如宫,故名。

牝牡山 在永安里,因此牝牡山俗呼为“公母林”,今呼“方母林”,误矣。

旗 山 在永安里,山势逶迤,若旗之掩映然,又名马旗山。

阆 山 在永安里,俗名“浪来山”,以山势之来似浪,故名。

高田山 在长泰里,即南安界之高田山也。

罗汉山 在长泰里,山下为罗渡。

大眉、小眉山 在长泰里,其形如眉,故名,又名眉田山。黄锐有诗,见《文章志》。

蓬莱山 在崇善里,有清水岩,岩之下出泉,四时不竭。

白叶坑山 在龙兴里,产白竹叶,故名。

阳益山 在龙兴里之东。

高旗山 在常乐里,其形如旗。

南斗山 在还集里,上有六小山,布列如南斗,故名,其后有岩。

后洋山 在龙兴里,其山最高,下有大洋田,一名大洋山。

双髻山 在感化里,一名碧翠山,即魁星岩山,二峰壁立如髻,势甚峭绝。

天马山 在龙兴里,山形驰逐如马奔状,故名天马山。

陈五郎山 在感化里,其山最高。登其巅,晴明远眺可见海。上有石平广,裂痕如砌,有仙人迹,旧名仙涉庭。下有龙潭,天旱祈雨,辄应。

翠屏山 在感化里,一名大尖山,其山嶙峋苍翠。旧有道人因山盖屋。又曰太山岩。

小尖山 在感化里,大尖之东。道人黄胜惠自永春来,居于此。

三笏山 在龙兴里,三山并峙,故名。

覆鼎山 在常乐里,永春县界,形似覆鼎。

鲎 山 在来苏里,形如鲎鱼。山上多石,下有庙,又名猴山。

升平山 在来苏里,鲎山之旁。

东甲山 在来苏里,升平山之旁。

铁矿山 在感德里,产铁,故名。

桃洲山 在感德里,铁矿山之旁。

雪 山 在感化里,古有庙。旧《图经》云:“山上有积雪。岁旱祷之,若岩溜滴沥,即雨。”

同发山 在还集里,其山两峰巃嵸,为一里之最,又名铜钹山。

朝天山 在还集里,山高,势若插天然。

坑源山 在还集里,两旁高耸百余丈,中一坑深。上有普陀庙。

佛天山 在崇信里,其形如佛,又名佛耳山。詹清隐爱此山之胜而隐焉。

九峰山 在崇信里,佛耳山之前。詹清隐作望云亭对之,目曰:“九仙山”。

北岩山 在崇信里,上有石鼓、石棋盘古迹在焉。

虎耽山 在龙兴里,俗名虎空山。

龙踪山 在新康里,山势蜿蜒,石上有龙迹,故名。下有庙。

石鼓山 在龙涓里。旧传:有仙抱石如鼓置石盘上。下有穴,广丈余,有石如兔,仰首望石鼓。俗谓“玉兔望月”。有仙人手抱痕及脐迹尚存。

笔架山 在龙涓里,三峰并秀,形如笔架。

弥勒山 在新康里之东,高大圆顶,形如弥勒佛,为一里之镇。

龙塘山 在依仁里,下有龙王庙。

龙门山 在依仁里,山势若崖,两石夹峙如门,古“龙门驿”以此得名。

卢 山 在依仁里,卢禅师所居之地,因以卢名山,山下有上乘、净果、超觉三院。

铁峰山 在依仁里,其山高耸,山顶石起数丈如铁砧,俗名“铁砧山”。

荷叶山 在依仁里,形似荷叶,故名。

白菊山 在依仁里,山多白石,望之如菊。

乌岩山 在依仁里,下有青林岩。



地理相隔,辟山通之,远近高卑,悉因山势,商贾贸

易,往来无阻。昔张九龄开大庾岭,至今人德之。安溪四通多岭,而开砌之力,亦有司所当知者,凡九岭,各考注于下:

大 岭 在县西北,通崇善、感化里及永春县。

寓思岭 界在龙兴、感化二里。

吟诗岭 在崇信里。

石人岭 在崇信里,岭上有巨石,形如人。

龙门岭 在依仁里,路通同安。

东 岭 在依仁里,通同安界。

磨枪岭 在新康里,山岭险山戏,通长泰县界。

打鼓岭 在来苏里,通永春界。

石梯岭 在龙涓里,巨石高峻,有五十余层。



山产万物,石多为岩。古今高士,登眺舒怀,辄形诸题

咏。安溪峭壁悬崖,云藏霞映,其胜者凡二十四岩,各考注于下:

龙水岩 在永安里三公峰旁。宋令陈复斋扁曰“定公岩”,盖乡民供奉定公佛也。

五峰岩 在永安里午山旁。宋释头陀所居,又名头陀山。

仙姑岩 在永安里阆山岩、五峰岩之间。相传有马氏女入岩中采花成仙,故名仙姑。宋有扶风马大仙庙。

阆苑岩 在永安里阆山之半,陈普足显迹于此。岩后有巨石,中罅,其上平广可坐数十人。

清水岩 在崇善里,即蓬莱山岩也。宋绍兴间建,道人陈普足居此。岩之左有清泉,四时不竭。士夫多题咏,见《文章志》。

太山岩 在感化里,即翠屏山岩也,道人黄惠胜居此,乡人为堂以祀。隆兴间,主簿叶延寿题云:“自昔吾泉出异僧,清溪今又两岩兴。”两岩,谓太山、清水二岩也。

魁星岩 在感化里碧翠山之半,又名碧翠岩。

狮子岩 在感化里,旧名欧岩。宋淳熙间,道人张法慈创居。

惠林岩 在来苏里。宋乾道庚寅,崔道人集众修行之地。嘉定辛未,陈复斋扁额“惠林”,又名月峰岩。

达磨岩 在还集里。本名玳瑁岩,宋僧达磨创居,故又名达磨岩。有石狮,陈复斋扁“狮子峰”三字。

太湖岩 在还集里,宋道人张道源创居。岩有大石,高数丈,立于左,有数簇立于右,有石龟、石狗、石蛇异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