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咸淳玉峰续志
咸淳玉峰续志
咸淳玉峰续志·序
石湖先生志吴郡尝与龚滕周三君子相铨次有某人持某事求入志不得遂哗曰志非石湖笔也石湖笑不辨昆山之作向出于二人之手事词或未一今夏不揆续修将以厘前误而纪新闻或有议其擅者其与议吴志者若相反焉于此可以知后进之视先达天地之相辽绝也于其锓梓之毕书以自讼此意边实敬书
玉峰有志尚矣淳祐壬子编类于边君宜学之笔刊镂传信距今逾二十稔咸淳壬申余捧檄代庖斯邑繙阅是书颇有遗佚若派买之公田拨隶若学校之创主学建直舍或述前辈之诗而曰载诸杂咏者为不见全璧之叹或题伦魁之名而不编入人物者有斡弃周鼎之疑是皆累于时之所不及失于见闻之所不逮尔余因以续志属之边君君曰某有志于此久矣敢不自力迺会粹古书披搜今籍三阅月而书成增入者三十余条改定者二十余条混混乎风土之宜总总乎事物之备理该文核纲举目张其长公训导铨择杂咏亦一新之余重乡拜观不忍释手谨命工绣梓以寿其传后之览者与我同志嗣而续之庶知文之不泯也是岁中秋日合沙玉渊谢公应谨跋
玉峰续志
山川
前志载昆山在华亭境而在昆山者乃马鞍山其说已详今以刘澄之扬州记考之谓娄县有马鞍山天将雨辄有云来映此山山亦出云应之乃大雨益信马鞍山在昆山之境而山外之云自相感召乃他山所未闻岂不为胜地乎
前志载吴松江三江口之说皆按古以验今者若摭今而证古尚有说盖江宗于海谓之江口当于海求之今大海自西甲分南北由转料而西朱陈沙谓之扬子江口由徘徊头而北黄鱼垛谓之吴松江口由浮子门而上谓之钱塘江口虽无三江口之总名而三江口之迹显然可考况杨子江下流属于浙钱塘吴松江分隶苏杭俱与震泽水势相入实妄谓以海□□甲为三江口以此三江为禹贡三江其说粗有考于韦昭姑录之以质证于览山川者
前志载阳城湖包湖傀儡荡三水合为一水今按其迹考之阳城湖在县西北□□里与常熟接境南出尤泾真义浦黄渎浦通至和塘北自陆泾入傀儡荡归上元泾入于县傀儡荡去阳城湖有□□里自尤泾朱昌泾南入大虞梁里浦通吴松江包湖乃巴湖又在西北□□里此三水势脉虽相通中有支港贯穿其闲然未尝合为一也
前志载淀山湖在县东南八十里今考证得水在华亭北岸属本县
前志载陈湖在县西北七十里此自界浦渡头浦入吴松江今考证得湖中有涂上有庙名三乡垛盖昆山吴江华亭三县分界之处
前志载百家瀼大驷瀼在县北□□里鳗鲡湖在县西北一十八里江家瀼在县西北二十里昔皆深阔旱涝藉以潴溉今多成围田所存不过白荡仅存其名而百家瀼大驷瀼之迹并不可考矣
前志载新洋江在县东南六里近年为浑潮壅涨屡塞咸淳戊辰乡贵象山陈令君明复尝筑堰于桥之南虽足以障浑潮之入而堰外泥积遇旱涝尚资通掘云
前志载小虞浦在西栅南出吴松江北通诸湖近年亦为浑潮涨塞咸淳戊辰郡守黄侍郎万石尝发钱置闸于严村湾之北初意障浑潮而潴清水为费踰二万金然闸去江远且当港为启闭不能杀浑潮外泥易满加之潮浪冲啮屡至坍圮亦有拘没废寺田租拟充修治
前志载至和塘自县西栅至界首二十七里近年壅塞尤甚咸淳戊辰乡贵郑开国竦尝作小斗门于问潮馆前欲障浑潮而亦无益若界首西至夷亭九里地属长洲本县开浚而不及尤于民旅非便或谓于塘南曹泾界浦荐浦三港各立堰闸障断浑潮则吴泾陆市浦诸港湖水不南下而东注日夕自浚不惟至和塘不塞而并利于小虞浦其议颇是然其闲多邸第湖田每虑捺断则湖水无泄恐致渰田而围田于北潮者羽翼其说以阻挠殊不知置闸启闭初无所害郡守黄侍郎万石置小虞闸时常议及之将上其事于朝省会黄公他除事遂寝数至而人出当有任事者又或谓此说终不可行则三岁须一浚有能办阡亩之租积三岁而兴一役不科扰于田主不妨碍于庄舍以种田之佃凿田头之河事<闲>役平久而无弊此说不独可行于至和塘而近年所开河处皆可仿而行之姑录刍荛之言以俟后之采择者
郡国志载娄县山下有巫咸故宅止言娄县而不言何山按娄县诸山今隶本县者止马鞍山无巫咸故宅之迹他如昆山之类分隶华亭者恐故宅在其下然考云闲志亦不载此不知志郡国者何所据而云姑录以俟博古者问之
风俗
前志载之详矣然皆全盛时气象时异事殊巨家上室公私交困率多替徙市井萧索如岁忏迎神双林无碍会皆仅存其名而取镫于郡与角抵观潮等不复见矣然士风愈淳民俗素朴士以到讼庭登酒垆为耻民以务孝养勤本业为事心业有常古今如一则他邑所不如云
户口
前志载主客共管户四万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一十三万四千五百可以称壮邑矣今踰二十年切料为数未必增益盖富者迁避贫者转徙赋役既缺团甲多废未从以考其实恐贻虚增之诮姑仍其旧云
学校
前志载之亦详继是则开庆闲知县袁玙创建直舍且拘拨田租数十石有畸咸淳闲知县林桂发重修创尊道贵德两祠于讲堂东西移四贤六先生祠增广而崇奉之近者权县谢公应考核顽佃包占之租申明台府拘增一十□石有奇又每遇丁祭助以县库钱二百余贯酒三十余斗及以县库钱酒增赏堂补前名朔旦讲书又率主簿赵时鼎照礼经重饰俎豆亦可见其留意学校然自朝廷创主学为专官遂分养士之半以供官吏咸淳己巳知县张复之始裁定主学俸给月支省米一十九石更不支钱自训导以下职事岁给有差以校定分数为升黜以殿谒丁祭为行实月轮前廊兼掌教养尽革前时分弦之弊行之三年莫得而易亦实与诸长上同所建明云
坊市
前志所载三十二坊仅踰二年而废者大半今书续创者于后
孝感坊在县市片玉坊内宝祐乙卯邑人曹椿年刲股疗母病知县胡棨白于郡郡守赵右司汝历立坊以表之及借补椿年为承信郎节制司淮使坊今不存扁藏于椿年家县于安怀坊岁给米赡之
旌孝坊在县市忠正坊北咸淳壬申六月邑人荣□刲股救母权县谢公应照条支犒钱米仍具酒醴以鼓乐迎引是月建坊继是又有张□亦刲股救母县家如前表犒之
公宇
县衙已见前志继是所修改者读书堂改为清心堂知县陈绍方于堂后新创一堂雄壮于前咸淳戊辰知县林桂发创乐全堂于园内取前令张文定公所号以为名吴必大为记壬申权县谢公应种竹其前尤清閟可爱云
主簿厅已见前志淳祐己酉九年主簿吴坚创高士轩刻晦庵先生作同安簿事实于壁闲宝祐甲寅主簿施丙创书院于西偏
尉司已见前志咸淳壬申县尉于泰重修
主学厅在县东北咸淳戊辰知县林桂发建
县仓已见前志及于税赋门载纳苗之详继是十石以下苗亦赴府仓此仓遂无用每岁惟修夹一两廒以纳职租而随收随支亦无可久贮者
酒税务已见前志自淳祐丙午知县徐闻诗以坐贾包税及移酒库归县司存遂废仅存门厅务官权泊其中赡兵酒库在县治东即近民馆也自知县徐闻诗移酒务归县创清酒库积政仍之后归郡家差官置吏始创名赡兵权不隶县不可自县治而入乃从近民馆开门库官就廨其中揭以扁额遂为一司存后虽拨归本县而事体仍旧于是近民馆松竹林皆不复为候宾读书之所甚为创建者惜之
安怀坊已见前志元管岁租五百余石后为吏卒侵蠹不能续老者之食咸淳辛酉仓使董左司扑因坊老有词行下本县委寓士提督革旧图新量入为出今以百员为额终岁均得一饱始不孤前人安怀之本心云
本县有户部犒赏所酒库已载前志此外尚有本府节制司酒库如太仓巴城许墓高墟各有一库郡帖差人措置月解径诣郡于县无预
税赋
苗税已见前志后因朝省派买公田常赋随减今以重修明管催者列于后
秋苗额管五万四千四百五十七石二斗一升六合
内折苗二千七百零三石一斗二升三合
内糯苗三千九百二十二石一斗二升三合
内粳苗四万七千八百五十一石九斗七升
夏税额管绢七千一百四十四疋一丈一尺二寸
和买
绸
绵
役钱除派买田外续改拨积善乡隶丞厅借充弓手
庸钱今本县额管催
丞厅管
课利
课利之取办者酒税也坐贾包税始自徐宰闻诗其后邬秀实以长洲丞摄邑为东倅厅取以供月解力不能争由是税官具员而已若酒息则郡家岁拨折改粳苗一千一百五十一石借充酒本以新版帐以酒息多寡为月解亏足近年郡家不复借拨苗钱且酒库事权属郡县者不定所赋不足以供所解凿空而办官吏难之解发之数则见前志今亦大同小异有增无损
官租
闱营等田已载前志景定甲子朝省派买浙郡公田本县所买□十□万□千□百一十亩租额斗器各随朝差职事官分司各州任其事始差庄官催运继改上户丞佃人置催租官以为属近俾宪台兼同提领官田所遂省分司及催租官而拨还本府慎苗额者为田□千□百□十□亩则隶郡家自催若东乡垦地为田租则景定闲知县陈绍方之所考核为田□百□亩亦隶郡家云
令佐题名
县令题名已载前志令以项公宰而后者载于此而丞簿尉主学则以各厅壁记录入虚其后以俟续书云
知县
项公泽 楼昺 胡棨
袁玙 李寿 何处宽
何九龄 杨盍 陈绍方
林桂发 张复之 杨源
县丞
楼璩 郭王□吴 吴洵仁
孟益 向准 宋彦振
欧阳佐世 何浚明 王干
向子广 盛<闲>修 刘嶷
洪晓 李耆俊 莫俱
赵善侍 邢铢 宴解
李稷 吕察问 谢深甫
赵善稼 楼鋐 李津
赵盛 范公甯 陈蕃孙
黄博文 赵希倧 赵师晃
张传霖 翟彬 蔡汝揆
纪极 范大雅 张广年
赵师汯 高衍孙 秦鋐
万保先 蔡汝弼 赵櫄
张本 赵□□徵夫 林靖之
主簿
郭正仲 俞远 蒋谊
赵师云 陈壁 赵希懋
余申 张余庆 李坚
项稚宾 汤遇 王显宗
赵希隽 张飞卿 吕宗元
赵若王□旃 唐震龙 吴坚
施丙 何垓 丁鉴
陈大用 赵崇潚 逯梦龙
赵崇台 赵时鼎
县尉
施广勤 王齐舆 王万枢
颜光道 赵伯方 仲度远
赵明夫 冯必度 陈子冲
葛洪 曹溥 强遵
余<王易> 赵希爽 程涣
应泰之 安舆 姚洽
王友辅 尹彦仁 洪起宗
清要位文昌跻琐闼今以杂学士奉祠
进士题名
前志已载进士百二十有八今自文天祥榜续列于后宝祐四年文天祥榜
边云遇龙光应升子 王体文尧章上舍
开庆元年周振炎榜
林文龙用雨
景定三年方山京榜
淩万顷叔度 张熹子明
咸淳元年阮登炳榜
郁绍定 高烈和父上舍释褐
人物
自晋以来已见前志然尚有所阙遗如龚立道之有文有学安贫乐道乡人称为龚山长名公赋咏多载杂咏名不逮才识者惜之前志仅于龚默甫之下书曰昱马少伊文笔鸣一时当司金耀勇退家食以觞咏自乐号曰得闲前志仅于马伯忠之下书曰先觉绍兴进士范良遂次卿事叔刚为兄而文学过之笔研不灵卜筑江上且耕且读书与学俱晓自号墨庄有诗集刊于家吴荆溪为序前志并泯其名而仅于叔刚之下书曰侄庆
邹宗俊 郁良显 张宗己
赵汝钦 柳开 潘应申
陈肖孙 赵汝容 俞火□章
李振之 富宗礼 沈起潜
吴登龙 谯□□ 叶□□
赵孟玳 于泰
主学
倪龙跃 包应许 戴成大
名宦
自梁以来已载前志然葛洪尝为尉谢深甫尝为丞俱有政绩后登廊庙此则前志失于纪载者事具国史不复重录自壬子以后若项若吴今则修入云
项公泽字德润永嘉人淳祐闲自长洲丞辟宰昆山昆宰自李桄满秩后更十三任不以善去公泽由童科擢第以文学饰吏事留意学校买田养士为政廉敏百废具举凡所增创分载前志词见生祠记秩满造朝尝丞国子宗正知安吉州今淹家食见谓未足以尽其才云吴坚字彦恺天台人淳祐中为簿留意教养诣学讲肄无虚日遵晦庵先生簿同安之法以厚风俗正人伦明义利辟奸邪为先务有所增创分见前志尝登畿甸历家庆家次卿子也陈正父为端平名执政垂大拜而薨于位事固已载国史而前志略不及其一二卫清叔易名文节而前志书曰文穆李彦平达于生死前志载其作手书遍别亲友戒其子毋作佛事而不书其问天色向同秉志笔由今而观谁执其咎不当以笔之不专而自恕也至若失于记载或载而未详者今则以类增入并自序实之世系于诸老先生之后云
张汇字朝宗其先濮人文潞公诸寿隽为洛阳耆英会有龙图阁直学士张焘即汇之祖也汇当南渡初为浙漕时宰臣开督府分道遣兵诏汇随军应副不限以路汇历江淮归浙建台玉峰因家焉尝卿棘寺以刑清得诏有体好生之德行宽大之书之语其家今藏此诏后洊历麾节终于中大夫直宝文阁由是其子孙为昆山人文脉至今不坠云
刘过字改之自号龙洲本庐陵人客昆山依妻家而居过为人尚气节喜饮酒为词章豪放英特如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等词皆行于世至扣阍一书请先皇过宫言极剀切尤诸公所称许死葬于马鞍山东斋之西岗陈止安志其墓其后诗人即东斋为祠每暮春县官率士友酬祠下二卿汤□□□□□中尝作文遣祭及骚人墨客吊咏甚多俱留祠壁邑人吕大中尝裒诸诗作楚些遗音行于世
陈振字震亨其先古灵之后父遵来赘李乐安之女遂家于昆山振幼孤而贫遵死无以葬得片地于县南六里之圆明卜者谓葬则不利于长子长子即振也振曰使亲藏得甯或不利于某则二弟尚可为主祭乃即其地以葬后振为绍熙进士历朝把麾弟拱亦登端平科阴阳家遂指此墓为邑地最吉振天性至孝而禄不逮养刊木以祀一饭必先祭乡人尤以此称之工于作文而诗词尤高雅好楷书虽小<闲>只字亦不草草人传为式至今爱之居乡急义乐善好汲引后进然有过失者未尝不规之以正仕至太府寺丞历知永瑞州以朝议大夫致仕自号止安居士有文集五十卷行于世子昌世继有文声尤优吏事由大府丞知信州以吏郎召升见之日穆陵有一廉可喜之裦后知瑞州终朝散大夫昌世中年后即绝欲自奉极澹薄故自号澹轩居官初至有遗爱皆以节用爱人为本家非甚有余粟而每于贵籴之时损直济民乡人德之子师尹明复俱绍先烈明复宰象山垂四年士民尝借留当路以达于朝师尹亦通闱籍显扬未艾识者谓其后必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