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县采访册

云林县采访册 清 倪赞元 编纂


  ●斗六堡
  斗六堡,附县;县城建于斗六街,周围一千一百六十丈,土墙高五尺,宽八尺,濠深七尺,广八尺,种竹为城,分东西南北四门。东以观音山与鲤鱼头堡分界,西以大北势庄与他里雾堡分界,南以庵古坑溪与他里雾堡分界,北以虎尾溪与溪洲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十四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积方
  全县田园等则、粮银数目:
  上则田九甲八分五厘一毫八丝八忽四微;
  中则田六百八十九甲一分八厘九毫四丝八忽;
  下则田二千八百七十九甲九分七厘三毫零三忽四微;
  下下则田六千二百七十五甲八分七厘一毫九丝二忽二微;
  上则园一甲零四厘二毫四丝;
  中则园一百八十九甲二分三厘一毫零二忽;
  下则园一千零四十八甲四分三厘八毫四丝四忽二微;
  下下则园五千三百三十甲零零五毫一丝二忽二微五纤;
  平等沙田二千七百九十一甲零四厘二毫一丝五忽六微;
  次等沙田一千一百九十一甲一分六厘八毫零一忽二微;
  下等沙田二百五十七甲零六厘七毫二丝一忽;
  平等沙园六千三百一十甲零一分零零零零七微;
  次等沙园五千二百九十二甲七分五厘零三丝零一微;
  下等沙园一万五千三百一十九甲一分零九毫九丝二忽。
  统共田一万四千零九十四甲一分六厘三毫六丝九忽八微;统共园三万六千四百八十七甲八分二厘三毫五丝零五微;统共应征银三万三千九百二十四两二钱二分零二毫二丝二忽九微四纤。内除光绪十六年被水沙压、一时不能垦复民园四百五十一甲四分六厘三毫四丝四忽缓征额粮银一百四十八两零六分七厘八毫二丝九忽八微外,实应征粮银三万三千七百七十六两一钱五分二厘三毫九丝三忽一微四纤(以上各堡统算在内)。
  堡内村社户口:
  城内斗六街、西庄尾、番社、番仔井二千六百八十户、一万零五百丁口。
  社口庄七十户、二百一十丁口。
  后庄仔一百一十户、二百九十丁口。
  大潭庄一百六十户、五百三十丁口。
  深圳仑三十五户、八十二丁口。
  大仑庄二百五十户、七百一十丁口。
  沟仔背二百一十户、六百四十五丁口。
  田心仔五十二户、二百九十丁口。
  瓦厝仔四十五户、一百九十二丁口。
  江厝仔四十九户、一百五十二丁口。
  新厝仔二十五户、一百一十丁口。
  顶廍仔、下廍仔二十九户、一百二十五丁口。
  九老爷庄三百五十户、七百九十丁口。
  瓦窑藔二十二户、六十九丁口。
  大北势一百五十户、四百九十丁口。
  甲六埤一十二户、六十丁口。
  水礁庄一百五十三户、三百八十丁口。
  圳头庄二十户、六十四丁口。
  高林仔头二百三十户、七百二十三丁口。
  旱井仔庄二十五户、六十八丁口。
  鱼池仔庄一十户、七十二丁口。
  竹■〈广〉空三十二户、九十四丁口。
  荷苞厝七十八户、二百三十四丁口。
  溪边厝二百三十户、六百九十二丁口。
  刘厝庄三十五户、九十九丁口。
  茄苳脚七十二户、二百五十丁口。
  黄林仔头四十户、二百三十丁口。
  顶新庄一十五户、四十九丁口。
  下新庄一百六十户、三百五十丁口。
  棋盘厝九十二户、二百九十丁口。
  麻园仔九十户、二百八十丁口。
  大竹围八户、三十二丁口。
  溪洲仔十户、三十九丁口。
  枋树湖五十户、一百九十丁口。
  咬狗庄七十户、二百三十丁口。
  湖山藔四十户、一百五十七丁口。
  新厝仔五十一户、二百一十丁口。
  内林庄一百五十二户、五百五十丁口。
  竹头角二十户、六十二丁口。
  埤仔头二十五户、八十四丁口。
  牛埔仔二十一户、五十六丁口。
  埤仔坑三十二户、一百零五丁口。
  石榴班五百三十户、一千七百一十丁口。
  海丰仑九十九户、四百五十丁口。
  何林仔头二十户、五十丁口。
  番仔郊三十户、一百二十丁口。
  菜公庄二百二十户、五百九十丁口。
  朱丹湾四十户、一百六十九丁口。
  九芎林二百一十户、六百二十丁口。
  旱溪仔二十户、九十九丁口。
  林内庄一百四十二户、四百八十丁口。
  崁顶庄六十八户、二百三十二丁口。
  坪顶庄五十户、一百九十二丁口。
  萧厝仔一十户、三十九丁口。
  虎尾溪一百一十户、四百二十丁口。
  顶保长廍、下保长廍八十三户、三百二十四丁口。
  莲花埤一十五户、五十二丁口。
  新廍仔二十户、六十三丁口。
  顶柴里庄、下柴里庄八十四户、三百一十丁口。
  枋桥庄一百六十户、五百二十丁口。
  管事厝四十三户、一百五十丁口。
  斗六东六十户、二百四十二丁口。
  石林仔头五十二户、一百六十四丁口。
  茄苳脚仔八十二户、二百八十四丁口。
  以上全堡除城内,计六十三庄。合城内共八千六百五十六户、二万八千六百五十九丁口。
  柴里社附城,共六十二户,屯外委一员、屯丁三十八名,余丁口五百零一。
  沿革
  云林旧无县治,设斗六县丞,分隶嘉、彰两县。光绪十三年,前爵抚部院刘奏请设县,隶台湾府,建署于沙连堡之林圯埔。十九年,抚部院邵题请移治斗六:是为云林建设移治之始。
  山
  大尖山在县治正南四十余里,上有居民十余户,所产麻竹、桂竹、茶欉等类。其山自嘉义县打猫东堡迤逦而东,由芋蓁笼岭头山过峡折入大匏靴岭,山势突起;复由太平山瓦厝山转东出观音亭山。草木苍翠如绿褥铺张,众山朝拱。此县治东方之主山也。
  五虎山在县治东南八里,或谓火炎山、或谓五峰山。
  枰仔山在县治东南九里,细草蒙茏,如玉几胪列,山上平坦。
  土狮山在县治东南九里,山形似狮子,故名土狮山。
  大坪顶山在县治南方十二里,山多麻、桂二竹,有民居十余户。
  尖山坑山在县治东南十一里,山下有王爷庙,并归化熟番十余户,栽种地瓜为生。
  崁顶山在县治东十里。
  黄竹坑山在县治东十里。
  檨仔坑山在县治东十二里。
  湖山岩山在县治东北十二里,山下有观音庙,庙前有田,不待引水灌溉,而泉自出。其租以为庙内香油,每月四处到庙行香者纷如。
  枋树湖山在县治东十里。
  湖山藔山在县治东北十里。
  杨仔逞山在县治东北十里。
  触口坪顶山在县治东北十五里。
  林内山在县治东十五里。
  岭(堡内无)
  屿(堡内无)
  川
  尖山坑溪源发于打猫东堡之大平山,由溪边厝南至斗六溪转西过北势田头庄与庵古坑溪汇合。
  五虎山溪源发于打猫东之小坑山,由高林仔头、萧厝仔转西过沟仔背、三角埤后庄仔与斗六溪汇合。
  金瓜坑溪由庵古坑溪直至他里雾与斗六溪汇合。
  下新庄溪由竹头角海丰仑汇于虎尾溪。
  檨仔坑溪由内林、埤仔头、石榴班、海丰仑与虎尾溪汇合。
  枋树湖溪由茄苳脚、牛埔仔、石榴班南与虎尾溪汇合。
  湖山藔溪由石榴班北转朱丹湾与虎尾溪汇合。
  港(堡内无)
  潭(堡内无)
  廨署
  县新署在城内西南方,自头门至后宅共五进。光绪二十年署知县程捐建,未完工。
  县丞旧署在县城中,头门至后宅三进。前县丞孙澍捐赀重建。今暂为县署。
  儒学署未建。
  典史新署建在县署西侧。
  斗六都司署在县城北门内,周围土墙,插竹开濠。堂屋大小现存二十六间。其随、协防汛署及左右兵房俱废坏。
  随防汛署在县城中,原在都司土墙门。今或居庙宇、或租民房,无定所。
  协防汛署在县城,亦无定所。
  仓廒
  堡内旧有仓屋九间、又社仓一所、柴里番社社仓一所,均乾隆年〔间〕建。叠遭兵燹,荡然无存。
  街市
  斗六街在县城中,为市甚久。
  东和街在县城东门,俗名番社。
  沟仔背街在县西南五里。
  石榴班街在县东五里。
  九芎林街在县东方十二里。
  溪边厝街在县东南五里。
  铺递(现为驿站)
  斗六站在县城中随防汛署内,站司一、站兵二名。北距张熙厝站二十里,南距他里雾站一十里,东距林圯埔站二十五里。林圯埔站今废,站兵二名并归斗六。
  营汛
  斗六门营在县城北,都司一员。
  随防汛在县城中,千总一员。
  协防汛在县城中,额外一员。
  桥梁
  斗六门桥在县南门内,长四丈余,宽五尺余。
  大潭桥在县西南三里大潭沟,为斗六适嘉义之所,长二丈余,宽四尺余。
  大潭圳桥宽长约与大潭桥相埒。前黄秀琦修造。现已被水冲坏仅存故址。
  沟仔背桥在县西南五里。
  津渡(堡内无)
  义塚
  万人墩塚在县西南一里,置墓庵一座,合葬戴万生乱殉难兵民。有田业,备春秋祭祀。
  营盘边塚在县城北门内,计二处。
  西庄尾塚在县城北门外,二处。
  海丰仑塚在县东北三里。
  九老爷塚在县西南四里。
  陂
  水碓顶下陂一在水碓庄顶,源从金瓜坑来,溪自圳头庄顶分来,灌田十余甲,余灌水碓庄前后田八十多甲;一在水碓庄内,源由陂顶而来,分灌水碓庄下田七十多甲。二坡均为业户合筑。
  六十甲陂在新廍仔庄前,源由庵古坑溪分来,灌田心仔庄前洋田六十甲。由业佃出贌修筑。
  柴里庄陂在柴里庄外,源由庵古坑溪分来,灌田甚多。该处业佃合筑。
  老江陂在深圳仑庄边,源由柴里庄陂分来。
  观音陂在县南五里,源从小坑仔溪分来,灌田甚广。
  后庄仔在县西三里,源从小坑仔溪分来,灌田五十甲。
  高林仔陂在县东南,源从五虎山溪分来。
  顶横港陂、下横港陂在县南,源从五虎山溪分来,溉田甚广。
  竹仔脚陂在县东南,源由观音山溪而来。
  海丰仑陂在县东,源从竹仔脚陂下分来。
  老发陂在县东南,源从番仔郊庄田而来。
  社口陂在县东南,源由溪边厝溪分来,溉田八十余甲。
  保长廍陂在县西,源由斗六溪分来,上下二口。
  黄林仔头陂在县东南,收菜公庄洋水。
  圳
  水碓前、中、后三圳在县南七里,分金瓜坑溪水,筑陂流灌水碓庄田及田心仔庄头一带,共灌田一百余甲。
  林内清、浊二圳在县东北十五里,于触口溪引清、浊二水,南行分灌林内田七十余甲、九芎林田三十余甲、石榴班洋田一百十余甲。
  社口陂圳在县东南四里,流灌大潭洋田八十余甲。
  观音陂圳在县南五里,分南北二圳;一流灌田心仔洋田,一流灌大仑庄洋田。
  六十甲陂圳在县南五里,流灌田心仔庄前并江厝仔庄头洋田六十甲。
  柴里庄陂圳在县西南七里,流灌廍仔、江厝仔、九老爷庄一带洋田。
  老江陂圳在县西南七里,流灌深圳仑洋田。
  后庄仔陂圳在县西三里,分灌后庄仔、北势庄一带洋田。
  顶横港陂圳在县南五里,流灌茄苳脚庄、大仑庄后洋一带。
  下横港陂圳在县南五里,流灌大仑庄前洋田。
  竹仔脚陂圳在县东南七里,灌菜公庄洋田。
  海丰仑陂圳在县东三里,分灌海丰仑庄前洋田。
  老发陂圳在县东南二里,灌莲花陂洋田。
  保长廍陂圳上圳在县西一里,流灌保长廍上洋田;下圳在县西三里,流灌保长廍下洋田。
  黄林仔头陂圳在县南三里,流灌番仔郊庄前洋田。
  番仔埤圳在县东,分埤仔头溪水,灌番仔洋田。
  虎尾溪圳在县东北三里,分埤仔头溪水,流灌虎尾溪洋田。
  书院
  龙门书院(附文昌宫内)。
  义塾(现无)
  社塾(现无)
  祠庙寺观
  文祠号龙门书院,在县城北,前后两进,南向。东与受天宫比附;西一护廊。前进祀朱子文公、梓潼帝君、关圣帝君;后进祀制字仓先圣人;西廊祀福德正神,附祀陈邑主文起,张邑绅凤祥禄位。祠中出息年收租谷二百余石,园税银一百余元,以为春秋每岁祭祀早晚香灯、并帮贴生童考费、秋冬会课等用。值首,逐年秋祭日于神前筶取承办。
  天上圣母庙一号受天宫,在县城北,前后两楹。前祀圣母;后祀佛祖,附祀姚公鸿禄位。道光二十八年,沈长盛倡捐监修一号新兴宫在县城东门,咸丰年间士民捐资重修。
  观音庙一号永福寺,在县城南。道光二十八年业户陈玉芝倡捐监修。一号湖山岩,在县治东十二里,香火甚盛。
  池王爷庙号代天宫,在县城南,前后两楹。乾隆年间公建,咸丰十一年重修。
  陈圣王庙号广福宫,在县城西南。前漳邑士民公建,同治年间戴逆倡乱折毁,至光绪十九年,绅士陈一昌等倡捐重建。
  三山国王庙在县城南,前粤籍九庄公建;后屡重修,今损坏。
  城隍庙在县城东。光绪十九年县治移驻斗六,暂盖竹屋供奉神像。
  福德庙在县城中大街,两进,西向。合堡公建,光绪年间重修。
  将军庙在都司署内,前后两楹。前祀二十四将军,后祀林总镇。光绪年间,都司凌定国修。
  温王爷庙在南门外,一楹。士民公建。
  大众庙即厉坛,在县城南门外。
  昭忠祠在县城西南,前后两楹,南向。东西两廊奉旨特建,祀张丙案内殉难官员人等(事略附后)。光绪十四年,斗六盐馆委员冯大镛监修,充荖叶税春秋祭祀、供奉香灯及损坏修理之用;近年斗六盐馆兼办开费外,由委员解存道库。前楹祀赠知府衔方公振声、赠游击衔马公步衢、赠都司衔陈公玉威,配祀幕友六品职衔沈志勇、七品职衔沈联辉、员弁原任外委许国宝、林登超、蔡大贵、署外委额外朱万年、陈腾辉。后楹祀赠淑人方夫人张氏、赠恭人陈夫人唐氏,配祀方姑。东廊末座以家人赖寿、姜升、曾福、邱升从祀。西廊末座以殉难兵丁等从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