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三辅黄图
三辅黄图
三辅黄图序
《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直按:见《易经 系辞下》。
三代盛时,未闻宫室过制。秦穆公居西秦,以境地多良材,始大宫观。戎使由余适泰,穆公示以官观。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是则穆公时,秦之宫室已壮大矣。
又按:“戎使由余适泰”等句,采用《史记 秦本纪》文。
惠文王初都咸阳,取歧雍巨材,新作宫室。南临渭,北逾泾,至于离宫三百。复起阿房,末成而亡。
直按:《史记 秦本纪》惠文王十二年始都咸阳。《史记 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云: “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又叙“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又《汉书 贾山传》云:“秦起咸阳西至雍,寓言三百。”
至始皇并灭六国,凭藉富强,益为骄侈,殚天下财力,以事营缮。项羽入关,烧秦宫阙,三月火不灭。汉高祖有天下,始都长安,实曰西京,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也。长安本秦之乡名,高祖作都。
直按:宋敏求《长安志》云:“长安,本秦之乡名。”与本文同。《史记 秦始皇本纪》八年云:“弟长安君成[左虫右乔]将军击赵,反。”又咸阳一带尝出土有“长安”圆钱,当为秦物,足证长安之名始于始皇初期。
至孝武皇帝,承文、景菲薄之余,恃邦国阜繁之资,土木之役,倍秦越旧,斤斧之声,畚锸之劳,岁月不息,盖骋其邪心以夸天下也。
昔孔子作《春秋》,筑一台,新一门,必书于经,谨其废农时夺民力也。
直按:例怊《春秋》经“庄公三十一年春,筑台于郎”,“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之类。
今裒采秦、汉以来宫殿、门阙、楼观、池苑在关辅者著于篇,曰《三辅黄图》云,东都不与焉。
直按:昔见有“昔引黄图”瓦当。“黄图”二字,盖起于西汉,取其宏大规模之义。
右《三辅黄图》,抚州州学刻也。是书载秦汉宫室苑囿为之甚备,颜师古《汉书》新注多取焉,然不载撰者名字。《唐书.艺文志》有《三辅黄图》一卷,列于地理类之首,亦不云何人作也。其间多用应劭《汉书》。劭,后汉建安时人。至魏人如淳注《汉书》,复引此图以为记。以此考之,得非汉魏问人所作邪。世无板刻,传写多鲁鱼之谬,凡得数本,以相参校,其或未有证据,疑以传疑,不敢断以臆说云。时绍兴癸酉七月朔旦。左迪功郎州学教授苗昌言题。
目录
三辅黄图卷之一
三辅沿革
三辅治所
京兆 冯翊 扶风
咸阳故城
秦宫驰道阁附【校】“附”字据吴毕本补
萯阳宫 棫阳宫 西垂宫 平阳封官 橐泉宫 步高宫 步寿官 虢宫 长杨宫 蕲年宫 梁山宫 信宫 兴乐宫 朝宮 阿房宫 兰池宫 钟宫 驰道 云阁 望夷宫 林光宫
汉长安故城
秦汉风俗
都城十二门
霸城门 清明门 宣平门 覆盎门 鼎路门 便门 章城门 直城门 雍门 洛城【校】城字据吴毕本补门 厨城门 横门
三辅黄图卷之二
长安九市
长安八街九陌【校】毕本下有“九陌”二字,据补
长安中闾里
汉宫
长乐宫 未央宫 建章宫 桂宫 北宫 甘泉宫【校】吴毕本下有“司马门附”四字
三辅黄图卷之三
长乐宫
鸿台 原作鸿台殿,据内文删“殿”字 临华殿 温室殿 长信宫
未央宫
宣室殿 温室殿 清凉殿 宣明殿 广明殿 昆德殿 玉堂殿 麒麟股 金华殿 承明殿 掖庭殿 椒房殿 昭阳殿 飞翔殿 增成殿 合欢殿 兰林殿 披香殿 凤凰殿 鸳鸾【校】原作“鸯”,今订正殿 安处殿 常宁殿 茝若殿 椒风殿 发越殿 蕙草殿 高门殿 非常室原作“殿”字,据内文改 织室 凌室 暴室 弄田 内谒者署 金马门 路軨厩
建章宮
骀荡宫 [ 左马右及]娑宫 [左木右兮]诣官 天梁宫 奇华殿 鼓簧宫 神明台
北宫
寿宫 明光宫 太子宫甲观画堂
甘泉宮
钩弋宫 昭台宫 长定官 长门官 永信宫 中安宫 储元宫 犬台宫 葡萄宫 步寿宫 梁山宫 黄山宫 回中官 三良宫 集灵宫 集仙宫 存仙殿 存神殿 望仙台 望仙观 棠梨宫 竹官 宜春官 扶荔宫 五柞宫 宣曲官 鼎湖宫 思子宫 万岁宫 首山官 明光宫 池阳官 养德宫 日华宫 曙华宫 此二宫不在三辅
三辅黄图卷之四
苑囿
周灵囿 汉上林苑 甘泉苑 御宿苑 思贤苑 博望苑 西郊苑 二十六苑 乐游苑 宣春下苑 梨园
池沼
周灵沼 汉昆明池 镐池 沧池 太液池 唐中汹 百子池 十池在十林苑 [左亻右次]飞外池 秦酒池 影娥池 琳池 鹤池 冰池
三辅黄图卷之五
台榭
周灵台 汉灵台 柏梁台 渐台 神明台 通天台 凉风台 鱼池台 酒池台 著室台 斗鸡台 走狗台 坛台 韩信射台 果台 东、西山台 钓台据孙本改 通灵台 望鹄台 眺瞻台 桂台 商台 避风台 长杨榭
辟雍
周辟雍 汉辟雍
明堂
周明堂 汉明堂
圜丘
太学
宗庙
太上皇庙 高祖庙 高园 原庙 惠帝庙 文帝庙 景帝庙 武帝庙 昭帝庇 宣帝庙 元帝庙 成帝庙 寝庙园【校】原作“寝园庙”,据内文改 新室九庙
南北郊
天郊 地郊 甘泉圜丘 后土汾阴
社稷
官社 官稷
观 楼馆附【校】“附”字,据吴毕本增
豫章观 飞廉观 属玉观 青悟观 射熊观 石阙观 封峦观 白杨观 长平观 龙台观 涿沐【校】原作“木”,据《长安志》改观 细柳观 成山观 仙人观 霸昌观 兰池观 安台观 沦沮观 禁观 董贤观 苍龙观 当市观 旗亭楼 马伯骞楼 麒麟馆 朱雀馆 龙兴馆 含章馆
三辆黄图卷之六
阁
石渠阁 天禄阁 麒麟阁 未央宫尧阁 白虎阁 属车阁
署
虎威 章沟 八营【校】原作“莹”误,今订正
库
武库 灵金内府
仓
太原作“大“字,据内文改仓 细柳仓 嘉仓
厩
未央大厩 六厩 九厩 霸昌观马厩【校】 “观”字,据内文补
都厩 中厩
圏
秦兽圈 汉兽圏 虎圏 内文有彘圏,无虎圏
桥
橫桥 渭桥 灞桥 便门桥 饮马桥
陵墓
汉十五陵 王莽妻亿年陵
杂录
禁中 省中 卤簿 清道 静室 离官 行在所 陛下 茧馆 蚕室 钟室 作室 长安御沟 阙观塾门【校】原作“城”字,据内文改作“门”字 掖门 闱闼 永巷 蛮夷邸【校】 原作“郎”,误,据吴毕本改 关中八水
三辅黄图卷之一
三辅沿革
《禹贡》九州,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古丰、镐之地,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阳。秦孝公十二年,于渭北作咸阳,徙都之。咸阳在九嵕山、渭水北,山水俱在南,故名咸阳。编者按:咸阳在九嵕山乏南,渭水之北。山之南为阳,水之北力阳,故名咸阳。原文有误。秦并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项籍灭秦,分其地为三;以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县地;司马忻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今延州金明县。谓之三秦。汉高祖入关,定三秦,元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郡,复为内史。
直按:《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叙三辅沿革,与本文略同,与原注文亦同。又《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四引《十道志》文,《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一雍州总叙,皆与本文完全相同。又宋敏求《长安志》卷一总叙,连原注文亦并同,仅字句略育变更。
又按:《史记 泰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骃集解,内史亦在三十六郡之内。始皇九年纪有“内史肆”之名。
又按:《嘉庆一统志》延州金明县宋熙宁五年,废入肤施县。
又按:元年更为渭南郡。见《汉书 地理志》京兆尹原注。
五年,高帝在洛阳,娄敬说曰:“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众可立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
直按:娄敬进说,见《汉书》本传。《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雍州》,亦叙娄敬、田肯两事。
又田肯贺高帝曰:“陛下治秦中。秦形势之国,带河阻山,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自是,汉始都之。
直按:田肯事,见《汉书 高祖本纪》六年纪。
又按:《金泥石屑》卷下有“霸陵过氏瓴”。一九四八年,灞桥附近出土有“霸陵某氏瓴”,器形如竹筒,盖施装屋角,为滴水之用。
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此为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谓之三辅。其理俱在长安城中。
直按:《大平寰宇记》卷二十五,与本文完全相同。“其治”作”其理”,自是唐人口气。
三辅治所
京兆,在故城南尚冠里。京,大也。天子曰兆民。公羊曰:京,大也:师,众也。天子所居。
直按:尚冠里见《汉书 宣右纪》及《汉书 霍光传》。
又按:原注“京,大也。”,“天子曰兆民”,用《三辅决录》注文,见《长安志》卷一《京都》引。以下《长安志》所引亦同。原住所引《公羊》,见《公羊 桓九年传》。蔡邕《独断》亦云:“天子所居曰京师。京,大也;师,众也。”
冯翊,在故城内太上皇庙西南。冯,凭也;翊,辅也,翊辅京师也。其地今同州。
直按:《史记 晁错传》云:“内史府居太上皇庙埂中,门东出,不便”。当景帝时,冯翊为左内史。《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与本文及原注并同。又《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四,引应劭《汉宫解诂》云:“冯辅翊蕃,故以为名。”《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云:“冯,辅也;翊,佐也。”
扶风,在夕阴街北。扶,持也,助也。言助风化也。今岐州。
直按:夕阴街,见本书“长安八街九陌”。《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引《三辅黄图》,与今本同。
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汉武帝改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共治长安城中,是为三辅,三辅郡皆有都尉,如诸郡。京辅都尉治华阴,左辅部尉治高陵,右辅都尉治郿。
直按:《汉书 百官公卿表》,内史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又《百官公卿表》主爵都尉,颜师古注引《三辅黄图》云云,与本文略异,与末段原注完全相同。
又按:《长安志》卷一,总叙(《大乎御览》卷一百六十四亦同)引《三辅黄图》云:“武帝太初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又置三辅,中辅理华阴,左辅理高陵,右辅治郡,兼三都尉,亦曰六辅。”是概括本书三辅沿革及三辅治所两段文字。
又按;《汉书 景帝纪》中六年应劭注,“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共治长安城中(《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叙雍州与应注并同),是为三辅。”颜师古曰:“时未有京兆,冯翊,扶风之名。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应说失之。”
又按:《汉书 宣常纪》本始元年京辅都尉广汉颜师古注,完全习本文相同。《汉书 地理志》,高陵注“左辅都尉治”,郿县注“右辅都尉治”,而于华阴县独不注“京辅都尉治”,恐为《地理志》脱文。
王莽分长安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分三辅为六尉郡【校】原作“都尉”,据《汉书》改。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旬邑。义渠十县,属京尉大夫,府居故长安寺。高陵以北十县,属师尉大夫,府居故廷尉府。新丰以东至湖十县,属翊尉大夫,府居城东。霸陵、杜陵以东至蓝田,西至武功、郁夷十县,属光尉【校】原作“光禄”误,据颜注改大夫,府居城西《汉书》作南。茂陵、槐里以西至汧十县,属扶尉大夫,府居城西。长陵。池阳以北至云阳【校】此三字原脱,据颜注补。杸翊十县,属烈尉大夫,府居城北【校】此二字原脱,据颜《注》补。后汉光武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按《百宫公卿表》颜师古注引《黄图》云:京兆在尚冠前街东入,故中尉府。冯翊在太上皇庙西入,右扶风在夕阴街北入,故主爵府。长安以东为京兆,长陵以北为左冯翔,渭北以西为右扶风.
直按:《汉书 王莽传》卷中,颜师古注《黄图》,与今本完全相同。
又按:《居延汉简释文》一三零页,有“南书五封”之封检文云:“一封诣京尉候利。”京尉者,即本文所云,渭城、安陵以西,北至义渠,旬邑十县,属京尉大夫是也。“候”为京尉之属官,“利”为候之名。
咸阳故城
在今咸阳东二十里
自秦孝公至始皇帝、胡亥,并都此城。按孝公十二年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
直按:事见《史记 秦本纪》。
始皇廿六年,徙天下高赀富豪于成阳十二万户。诸庙及台苑,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彻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之。
直按:事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而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
直按:本段用《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文。
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校】原作“制”,据毕本改紫宫,象帝居。渭水贯【校】原作“灌”,据《艺文类聚》《初学记》引改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直按:《史记 刺客荆轲传》云:“见燕使者咸阳宫。”《正义》引《三辅黄图》,又《文选 西都赋》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与今本并同。
桥广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步,六十八间,八百五十柱,二百一十二梁。桥之南北【校】“北”字,据《北堂书钞》引《三辅旧事》作“有”堤,激立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