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黄檗山寺志
黄檗山寺志
学事堂在钟鼓楼下,计三间。
云水堂在山门左。
应供堂在东廊后。计三间,高二丈有八,广六丈有六,深六丈有三,师示众云:“法眼圆明,日费千金非分外;偷心不死,时尝滴水也难消。
○阁楼
藏阁在殿右。计五间,高三丈有五,广六丈有二,深五丈有六。八闽中藏阁甚多,奉特赐者甚少。惟黄檗僧兴寿、兴慈,成中天老人之志,叩阙坚请。乙卯岁,蒙神宗皇帝特差内监王公赉送至山,有敕书一道云:“敕谕福建福州府福清县黄檗山万福禅寺住持僧人正圆及僧众人等。朕发诚心,造印佛大藏经,颁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经首护敕已谕其由;尔住持及僧众人等,务要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眇躬康乐,宫壶肃清。忏已往愆尤,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入荒,咸归仁慈善教,朕成恭已无为之治道焉。今特差御马监太监王举赉请前去彼处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谕”戊寅春,诸绅士请师开阅。师上堂开阅竟,复说偈云:“四十九年烂葛藤,看来真个可怜生,大家出手俱翻却,始信共途不共行。”
钟鼓楼在藏阁右。计三间,高三丈五尺。广四丈八尺,深五丈六尺,内悬铜钟一口,重千斤,庚辰仲冬铸,系监寺能得募。请师说偈云:“黄檗铸铜钟,虚悬释梵宫。千斤乐信施,万古醒迷蒙。器大奚愁晚;音高谁与同?婆娑真教体,尽在此声中。”有大鼓一面,系鳌江佩玄林檀越施,以配洪钟。禅林礼乐,由斯备焉。
刷印楼在藏阁上。凡法宝新旧板俱在此楼,逐年刷印者住焉。则有黄檗希运禅师《心要》一本,白云端禅师《语录》一本,虎丘隆禅师《语录》一本、《三教平心论》一本,天童老和尚《语录》全部,费隐容和尚《语录》二本、祖庭《钳锤录》一本、《心经斵轮解》一本,《禅灯世谱》二本、《禅关策进》一本、本山隐元和尚《语录》全部、《又录》二本、《云涛集》一本、《宝训》一本、《石屋语录》一本,庞居士《语录》一本,梵本《普门品》一本、梵本《纲经》二本、梵本《乐师经》一卷四十二章经一本,《禅林课诵》一本、《毗尼日用》一本、《小法数》一本、《四分戒本》一本,板藏于斯,永为流通。
库司楼在应供堂旁。计三间,广四丈三尺,深六丈三尺,高二丈六尺。
○廊
东廊 从下至上计一十二丈二至尺。
西廊 如东。
○寮
首座寮 在方丈右。
西堂寮 在首座寮右。
书记寮 在方丈左边。
知客寮 在择木堂右边。
化主寮 在择木堂左。
典座寮 在香积左。
杂务寮 在山门右。
杂物寮 在山门右。
行堂寮 在下客堂左。
○房
米房 在行堂寮左。
碓房 在米房左。
茶房 在择木堂左。
小菜房 在香积右。
园房 在库司楼左。
田房 在浴堂右。
圃房 在浴堂后。
浴房 在田房左。
直牲房 在牛房右。
牛房 在直牲房左。
○三门
在大殿前。高二丈八尺,广五丈四尺,深三丈八尺,门旁有青石阃,联云:“千古吉祥临万福,九重紫气盛三门。”
○亭
环翠亭 在外拱桥东首。扁系朱晦翁书,今废。
纪游亭 距外拱桥左半里许。内有石碑,载叶相国诗。
茶亭 在狮子峰前。寺路由此而进。
作霖亭 在龙湫上。今废;
○桥
内三树桥 在三门前。右有甘棠三树,郁翠盘盖其上;流泉漱石,清音朗朗于下,前有石凳三面,名曰“三树桥”。檀越林伯春坐息其间,神情快爽,戏吟三字诗以美之。诗曰:“一桥亭,三树下,千枝椽;万叶瓦。明月筛,清风洒,坐其间,即仙也。”
中木桥在碾前二十余武。有二石人立焉。
外拱桥在桑池园西,即古山门旁。有勒石碑载宋时僧妙湛募化。
○坝
新坝 在三门东南,与三树桥平列。崇祯甲戌始筑,为内堂水口,高一丈三尺,阔四丈,长六丈余。山门通道于寺右。
○碾
塔前碾 坝东二十余武;
○碓
水碓 在大溪坝上百余武。今废,臼尚存江家门口。
○磨
水磨 在水碓上。今废。
○台
化人台井由绛节峰分枝而下,距寺二里许江书院北,现有迹存焉。
○庵
狮子庵 在狮子峰间,因峰而得名。自外拱桥东去一里许,旧传金长者之宅;辛卯春赎回。背负狮子,面对佛座,群峦拱翠,碧水环流,如拖球状。虽形胜之说,释氏不道,而地灵人杰,得无有返掷狮儿出现于世者乎?故师有“坐对金山谈主伴,卧闻狮子吼风雷”之句。乾隆间,界泉尊口道退和尚、道昱首座重建。
翠竹庵 在寺龙臂后仑中,庚寅春如构。环围翠茂可观,亦卫寺之嘉气,所谓居不可无竹也。此君虚心待物,永夜达旦,吟风嘲月,泛泛成音,讵假香岩击节,而后有声哉!无价赵居士登此,则云:“天风坐笑语萧萧,玉版山中频见招。忽忆香岩家里事,竿头一击便通霄。”
梅福庵 在四潭塔右仑,去寺四里余。戊寅冬,修中天祖塔,始创三间一偏,内祀中天祖并诸耆旧牌位,旁立一碑,聊叙祖之始末。游者沿溪鸟道而上,丹崖插汉,峭壁凌空;悬流玲珑,大畅胸襟,偶触其机,词锋顿发。围海百余株,每至雪嶂流辉,清香扑鼻,可谓名实不虚。故师咏之曰:“素性天然洁,临霜志愈贞。破顔微冷笑,十里净无尘。”
万松庵 在佛座峰间必翁塔前,一名熨斗山卧云庵。计三间两偏,东西两坑,计四十亩。其山场环绕一派,东至茶亭下,南至佛座山下头陀庵止,连桐管坑田下为界;北至寺案;西连大小帽。自崇祯丁丑岁;周围栽植松柏数万株,今已成林,改名万松庵。偈日;“百亩青松信手栽,千秋耳畔吼风雪。眼青可辨龙蛇影,那许狸奴暗乱猜。”
白马庵 在狮子峰东,距寺三里余,旧曰“白马庙”。始京师以白马名寺,以其驮经西来;有功法门,故此亦以白马名庙,袭其迹也。寻庙废为民宅;辛卯春赎回。一围五亩余;计五间,改庙为庵,以存故事。右角二十余武,即报恩寺旧址,有石槽在焉。
水月庵 去寺一里余,在吉祥峰之右。其山地乃檀越林结夫所施。辛卯春,始构为庵,三间一偏,枕佛座,濯清溪,紫微影护,罗汉来朝,钵盂、天柱、屏障,宝峰、狮子、香炉、罗列围绕。增万福之胜概,畅达者之大观。名曰“水月庵”。后有大士应现,未可知也。道光间道本 德康公重建
三官庵 即开香庵,在水月庵右,香炉峰之后,去寺三里许,古祀三官处,寻废为埔地。戊子春赎回,受种五亩余。后山三仑连熨斗,俱为寺业。已丑春,略构一偏,以存旧迹。
绛节庵 去寺二里余。自寺西涧溯流而上,过石门而入焉。脉自罗汉峰左肩迢递而下,如降节状,故以峰得名。庵居峰之右,亦以峰名之。建自壬辰季春,三间一编。前有报雨,五云,后得降节飘扬,故有“欲献紫微庵,五云供法眼,天垂七宝盖真人”之句。
紫微庵 在紫微蜂下,去寺五里许。沿马鞍而上,至天柱蜂腰而下,盖宝蜂、天柱之间。壬辰春,僧无尘结茅于此,日以采薇当供,夜则禅静而乐。群峦拱翠,万壑呈祥,紫气迫人,通身锦绣,山花映日,遍体文章。鸟鸣丹壁,水奏清溪。一曲两曲无人会,惟许幽人独自知。
弥勒庵 在狮子峰尾崙狮子庵左畔数十武。前后五间。嘉庆丁卯,道升公首座重构前坞一偏。背巑岏而迤古道,临略彴而瞰清流。荔薜烟萝,扶疏绕屋,梓楠露筿,逦迤垂垣,不殊兜率陀天。崇祀阿逸多佛有句云:“放下肚皮笑,笑几家村落;解开叉口包,包数里溪山。当来定有补处,菩萨下生应现其间。”
崑仑庵 在牛颓洋中,去寺里半之遥。乾隆乙酉,昙会禅宿瑞英公西堂鼎建。佛座、香炉西耸,象峰、狮岫东环。紫甸朱堘,纵横映带,乌潭碧溆,左右溁洄。陟岑楼,披绣闼,山原广厥遐瞻;临绀宇,启玄局,川泽盈其胜赏。白云半坞,古德宗风;明月前溪,作家境界。亶其然乎?信足乐也。
塔庵 在下棋垅之麓公妈塔左侧,离环翠亭一牛■〈目后〉地,供普陀大士,旁列诸上善人牌,并熨斗万松庵、报恩塔总套。年节晨昏,香火罔替。门通曲径,室倚层峦。日出而林霏开,人来人去;云归而岩穴暝,樵唱樵歌。野色山围,松送瑶笙雅韵;石头路滑,笋藏玉版禅机。道光癸未,崇皑禅德思琏师重整。
松隐堂 在荔湾墩北纪游亭东去半里许。康熙间,良规公开创,为本师隐元老人舍利齿发塔院;并祀奉真像。春霜秋露,虔申追远之忱;夕梵晨灯,用达酬恩之悃。嘉庆乙丑,继宗和尚监寺永悦师鼎建西偏数间,以为香积湢溷寮舍。狮峤左回,田畴绮错;象峰后乐,涧壑环萦。列岳云开,屏障画图,缭绕前岗。日映香炉,烟篆氤氲,花雨盈庭,山色香凝。霞磴松风,隔陇涛声,翠绕云堂。天宝物华,法乳联芳八表;地灵人瑞,宗猷丕振千龄。诚窜堵之名蓝,福唐之胜概也。
○院
黄檗塔院 在下棋垅。宋太平兴国元年建。以衰乱故,江氏从而宅左右。现存塔五座;内有古井一口。
报恩塔院 在香炉峰前莫氏宅右。宋建炎间建,今废。现存大井一口,井栏勒石可据。
东岳塔院 在南阳庄百余武,今废。现存基一围五亩,丙戌年赎回。
○塘
黄檗海塘 在井得、隆仁二里;东西三百五十丈,南北一百五十丈,陡门三间。洪武十四年本寺筑,灌官民田十五顷。今属民间。
○庄
南阳庄 在香炉峰前百余武;与鳌江林田舍共焉。以中为厅界,寺居右边,两房一偏。外护小屋一列,又北边另一座两偏。左右前后计田一百六十余亩。监收僧良聪主之,调众有法,不失农时,虽歉岁亦有收焉。这一段田地,分付来多少时,也把柄在手,任渠反覆。所谓“栽田博饭寻常事,不是饱参人不知。”
何洋庄 在狮子峰外,土名何厝洋。今废为民居。
○坞
桃花坞 去寺二里许,即往龙潭路溪边是也。今废。
○田
界内田 据传十二峰内外田地俱属寺业,以嘉靖倭焚僧散不还,近民请受租税,久假不归,惜哉!
寺前田 自寺前旧址至摭仔里铁灶,共计二十四亩,隆庆间,僧中天于民间赎回。又大桥外军民田八亩零,已丑年赎回。
熨斗田 计十亩。坐佛座峰左右两坑。
梨洋田 计十亩。土名大潭口等处。
南阳田 计一百六十余亩。
黎湾洋田 计五十六亩。
牛队洋田 计二十亩余。
东满洋田 计一十三亩。
陈白洋田 计四十五亩。
郑渚田 在苏溪里渔浦南滨地也;唐天宝中尝为田,后废。至宋天禧间,僧履元重堤之。长二百二十丈,址广三丈,高一丈二尺,陡门十四间,望若长坂焉。今稍坏,亦属民间。
○园
桑池园 下棋垅西原有池园,今为埔地。现存有祖塔三座;已受塔禁。未丈地五亩,东至下棋垅,西连寺龙臂,南至田,北连水枧坑。前里长陈大绶册据。
熨斗园 计六亩。在报恩塔前。
堘头畲园 计五亩。
铁炉墩园 计四亩。
三官垅园 计五亩。
●卷三
重兴隆琦隐元祖师原本,门弟子性幽独往等编订
道昱 开滋 惠秀
续修监寺 宗仪 道本副寺 舜普
道升 永悦 永施
宗堂
德科 宗恺
同静寺 华忏 传图 校刊
绍仁 常澄
修绍 本岐
○僧
世所谓僧者,图颅方服已耳。然而图颅方服之伦,有名足厕于天朝,行堪垂于后世者,何哉?盖慧命法身任綦重焉,利生筏物绩綦弘焉。绩弘而任重,释教所以鼎立于中天,亘万古而不昧者也。试观古来知识,显晦出处,各有其时,取予设施,必以其道。谱录之,记载良多,曾圆颅方服云乎哉?识者于以盍三复夫张文定公之言。
唐
开山正幹禅师 师姓吴,莆田人。得法于曹溪,后辞归,至福唐黄檗山,乃曰:“吾师受记,遇苦即止,其在是乎?”遂结庵于兹,为黄檗之肇始云。
(上嗣法曹溪)
断际运禅师 师讳希还,法嗣百丈,闽之福唐人也。幼于本县黄檗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属涧水暴涨,捐笠植杖而止。其僧率师同渡,师曰:“兄要渡自渡。”彼即褰裳摄波如履平地。回顾曰:“渡来!渡来!”师咄曰:“者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言讫不见。后到洛京乞食,因一妪指往南昌见马祖师。至南昌,祖已迁化。闻塔于石门,遂往瞻礼。时百丈庐于塔旁,乃问:“巍巍堂堂从何来?”师曰:“巍巍堂堂从岭南来。”曰:”巍巍堂堂当为何事?”师曰:“巍巍堂堂不为别事。”便礼拜,问曰:“从上宗乘如何指示?”丈良久,师曰:“不可教人断绝去也。”丈曰:“我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丈,师随后入,曰:“某甲特来。”丈曰:“若尔则他后不得辜负吾。”师序远来之意,愿闻平日得力句。丈遂举再参马祖,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我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子向后开两面友,将何为人?”我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我挂拂子于旧处,祖震威一喝,我置得三日耳聋。师闻举不觉吐舌。丈曰:“子以后莫承嗣马祖去。”师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己后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丈一日问师:“甚么处来?”师曰:“大雄山下采菌来。”丈曰;“远见大虫么?”师便作虎声。丈拈斧作斫势,师即打丈一掴。丈吟吟而笑,便归上堂,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师后曾散众洪州开元寺。裴体相公一日入寺,行次见壁间画,乃问寺主云:“画是什么?”主云:“是高僧。”裴云:“仪象可观,僧在什么处?”主无语。裴云:“此间莫有禅僧么?”主云:“有一人。”裴遂请师相见,乃举前话问题。师召云:“裴休!”休应诺。”师云:“在什么处?”裴于言下有省,遂复请师开堂。及会昌二年,裴廉钟陵,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二年,裴又廉宛陵,仍礼迎至所部,安居开元寺。就宛陵建大禅苑,请师开法。以师酷爱兹山,还以黄檗名之。今诸方有谓黄檗者,皆兹山始也。裴一日以所解呈师,师接置于座;略不披阅。良久云:“会么?”裴云:“不会。若便凭么会得,犹较些子,若也形于纸墨,何有吾宗?”裴乃赠诗一章曰:“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赐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九里香华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师亦无喜色。自尔黄檗宗风盛于江表。师接人机用孤峭,所被皆上根,中下之流莫窥涯涘。唐宣宗大中三年示寂,敕諡断际禅师,塔曰“广业”。嗣法弟子六人:曰临济义玄;日睦州尊宿;日千顷雨;曰乌石观;曰罗汉彻;曰裴休居士。惟义玄禅师为正传,建立黄檗宗旨,一时道播诸方,而临济一宗屹起于此,历七百余年,代不乏人,儿孙遍天下,皆师源远流长,故能赫奕如是也。师有《宛陵集》及《心要》二卷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