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县乡土志

    三国吴属建安郡
  孙氏永安三年,分会稽南部立建安郡、县为侯官地,属建安。
  晋属晋安郡
  太康三年,分建安为晋安郡,本东侯官故地,省建安典船或作“曲舟”。校尉,置原丰县,为闽县胞胎时代,晋安郡领县八,原丰为首。自是之后,历代皆为首邑,原隶扬州。元丰元年,隶江州。
  南北朝,宋属扬州晋安郡、昌国郡、晋平郡。
  宋元嘉间,改昌国郡,见《重纂福建通志》。寻复故。孝建元年,柳元景封郡公,地属之。大明三年,景以改封而去。四年,刘子勋封晋安王,领其地。泰始二年,地属晋安县子周盘龙。龙后改封沌阳。四年,晋平郡王休佑领其地。寻废,立其子宣彦为原丰县侯。
  齐属扬州晋安郡
  建元四年,地属晋安王。王,武帝七子,名子懋,有才学,撰《春秋例苑》三十卷,寻遇害。建武元年,隐王宝义领郡治,封晋安王。
  梁属东扬州晋安郡
  简文帝于天监五年,王晋安。或云其时并侯官于原丰,合为一县,名为东侯官,此说未确。承圣元年,封萧方智晋安郡王,抚其地。方智,元帝子,敬帝也。普通六年,晋安与建安、南安、俱隶东扬州。
  陈属闽州、丰州、晋安郡。
  永定初,分东扬州、升晋安郡为闽州,治原丰。按梁、陈之原丰,一作东侯官。《隋志》注,旧曰东侯官,改原丰。《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及《福州府志》、《重纂通志》皆云:梁曾改原丰县为东侯官县,至隋而复然,未见历史正文,非实事也。似沿后溪东侯官而误。天嘉六年,仍隶东扬州。光大元年,取原丰之名,复升郡治为丰州,领县四:原丰、侯官、原丰与侯官并列,可见东侯官之诬。罗江、温麻。见《福建前志表》。时州久为侯官人陈宝应所据。宝应父羽,有才干,为郡雄豪。梁末侯景之乱,晋安太守萧云以郡让羽,宝应实典兵权。侯景平,因即以羽守晋安,羽求传位宝应,许之。宝应但封侯官县侯,史亦未云封东侯官县侯也,此又一证。寻反,伏诛。文帝乃封六子伯恭王晋安,原丰为晋安首邑地,即今闽县也。此未置本境以前之大略。
  既置本境以后
  隋闽县属泉州。大业后,改属闽州、又改属建安郡
  文帝开皇十二年,以原丰为闽县,闽县之名始见。方九年时,改晋安为泉州,至是复改原丰为闽县。炀帝大业初年,县为闽州治,三年,改为建安郡治。
  唐闽县属建州、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
  武德初,闽县属建州。六年后,建州属泉州都督府。贞观初,改隶岭南道。景云二年,属闽州都督府。开元十三年,属福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隶江南道,寻复改长乐郡。元和间,王潮据其地。乾宁三年,唐擢潮弟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县地属焉。
  五代梁、唐、晋闽县又名长乐县,属闽国。汉、周、闽县据于钱氏。
  梁开平三年,封王审知为闽王,县沿旧制。审知,光州固始人,兄潮为县吏。唐末,随王绪自固始南奔,越南康,入临汀,陷漳浦。绪性猜忌,潮擒绪囚之,绪自杀。军士推潮为主,此为王氏入闽之始。潮复引兵围泉州廖彦若,得其地。景福元年,唐以潮为福建观察使。潮以审知为副使。潮卒,审知代立为节度,俭约礼贤,建学四门,以教闽士,历四主而亡。唐长兴四年,伪闽延钧改元,升为长乐府,领县十四。县更名长乐县。清泰二年,复旧。石晋之时,伪闽建东都。天福六年,县复改名长乐,明年复旧。后汉天福十二年,李仁达降于吴越,乾佑元年,地为吴越所有。周广顺元年,属彰武军,时无所建革,县仍其旧。
  宋,闽县属福州
  宋太平兴国六年,析闽县九乡地,增置怀安县,并属福州威武军。景炎元年,改福州为福安府。端宗即位于此。
  元,闽县属福州路
  至元十五年,改为福州路,闽,其领县也。
  明,闽县属福州府
  万历八年,省怀安,并入侯官,而闽县地界始定。
  国朝因之。
  此自隋以后,为既置闽县本境之情形。
    校 注
  ⑴原文作“复立为闽官地”,系误,应为“复立为闽越王”。


 
政绩录一(兴利)
  

   兴 利
    晋
  严 高按高所开水利,闽、侯官二邑均受其惠,故两志互见。
  太康三年,为晋安太守,宽惠得民。时初置郡,诏治闽越故城,高更筑子城以广之。尝凿迎仙馆前,连澳桥,通舟楫之利。又于城外浚东、西二湖。溉田数万亩,利尤大焉。
    南朝宋
  阮弥之
  江左人。元嘉时,改晋安为昌国郡。详见《重纂福建通志》。弥之。□□□□未知学,弥之教稼穑,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嚣斗。连□夷海寇之乱,文帝遣袁渝觇其吏治,渝数称弥之仁声惠政,帝欲大用之。闻檀道济之死,叹曰:“檀公社禝臣,我在内,必不使上有此失。”遂以忧卒,谥忠惠,闽人祠之。弟仁之,永之,相继袭其任。弥之入闽兴学,在虞愿、李椅、常衮诸君之前,乃人不知昌国之即晋安,而略之也久矣。按昌国太守阮公祠一在乌石山,已圮。一在本境东门外归善里。
  虞 愿
  字士恭,余姚人。泰始末,为晋平太守。初立学堂,教授子弟,为政廉平,人怀其惠。按愿能见越王石事,至今传为美谈。
    唐
  李 椅
  唐宗室。大历七年,都督福、兴、泉、汀、漳五州军事,领观察处置等使。考礼正刑,颁赋定役,削去苛政,兴教劝学,德洽荒服。远平粤乱,哥舒冕就殄,卒谥曰成。按今府学在本境兴贤坊,即椅当年所建。
  常 衮
  京兆人。建中初,以故相观察福建。初、闽人自乐其土,不愿仕。衮设乡校,课文章。乡郡小民有能诵习作文者,必具宾主之礼,亲加劝导。闽俗为变。衮墓一在马鞍山,一在永福葛岭。其裔恒及大淳宦闽,知葛岭坟为确,往拜之。
  沈亚之
  字下贤,吴兴人。长庆初,为福建团练副使,为民兴利,著有劳绩。
  李 茸
  太和中,闽县令。县东近海,每岁六月,潮水咸卤骤至,败禾苗。茸奉诏修筑海堤,潴溪水。其地三百余顷,皆为良田。利周于民。
    五 季
  张 睦
  固始人。从王潮入闽。审知使领榷务,招徕商贾,敛不加暴,用日以饶。审知表请于朝,授三品官。王闽富强,睦有力焉。
    宋
  谢 泌
  字深渊,歙人。景德初,知福州事,有恩于民,尝修澳桥,易木以石,民便之。后元积中来守是郡,书“去思”二字,易桥名。
  蔡 襄两志互见,说详严高。
  仙游人。知福州,复五塘以溉民田,又奏减五代时丁口之半。嘉祐初,再知福州。作《五戒》,除浮屠、巫觋、蛊毒之害。两莅瘠郡,弊政陋习,一切蠲除。虽汉之良二千石,不是过也。
  黄德裕
  字仲益,邵武人。元丰中知闽县,方正有为。
  梁克家
  晋江人。淳熙间,以资政殿大学士领福州军州事。克家负海内重名,在郡尤留意民事。尝修《三山志》四十卷。
  真德秀
  字希元,浦城人。端平初,以显谟阁待制知福州。戒所部无滥刑,无横敛,无徇私黩货。旧有市令司,官市于民则减值,德秀罢之,曰:“物同则价相若,公私何异耶?”又革闽县里正,发谷赈荒,殄海寇,迎聘耆儒。躬临讲席,以教郡之子弟。政绩卓然,除害听讼,犹其余事也。夫市令里正在昔为民蠹者,今则议设矣。事变无常,固不能执古法以绳之也。
    元
  张孝思
  字元中。大德间,一作至元中,恐是”字元中“之讹。福建廉访签事。廉直守法,摧击奸贪,发庾活饥,筑堤障海。宽征均徭,戢兵弭盗。复置养济院以居养无告。其德政在民者如此。
    明
  王 恭
  濠州人,尚明太祖公主。洪武初,为福建行省参政,抚循凋敝,不遗余力。以指挥李惠城福州,并建楼橹,先造一楼于城北,跨越王山,今名样楼。
  杨士英
  洪武中,知福州,为政严明。兴礼让,厚风俗。凡百建置,俱有条理。
  唐 珣
  字廷贵,华亭人。成化间知福州。以兴学劝农为先,尝创迎春亭于东郊,以省耕敛。令民垦江洲可以为田者,筑塘五虎以捍海潮。均监司徭役,修绿榕、广坑等桥。置义仓,设丛冢,禁火葬。便民之事,知无不为。捍海垦荒,尤利在万世焉。
  汪文盛
  字希周,崇阳人。嘉靖三年,知福州。有吏才。初至,值大祲。疏乞蠲租发廪,复四乡社仓,仿朱子备荒法,行之,尤注意水利,开上王旧港,塞新河,灌田四千余顷。瘠土均为沃壤,仁人之泽,洵溥矣哉!
  许子良
  字直卿,仁和人。隆庆初,知闽县。为政和平简易,催科不扰民,皆阴受其益。君子不言利,而利覆一邑矣。后为都御史。
    国 朝
  金光祖
  关东人。康熙元年,官福建右布政,值迁界令行,光祖多方拊恤,俾沿海流移,咸得乐业。凡向化新附之众,安置有方,而均平赋役,厘剔里胥积弊,尤为民称颂焉。
  佟康年
  字晋公,辽人。康熙十九年,授福建布政使。赈灾伤,施医药,日以济人为事。闽、侯二邑,里胥逋粮、拖累有年。康年捐数十金,代为偿补,闽人德之。盖捐俸偿逋,受惠非独里胥而已也。
  张伯行
  字孝先,仪封人。康熙乙丑进士。四十六年,抚闽。甫下车,即以表章道学,培植人才为先务。创鳌峰书院,建藏书楼,征士之秀者读书其中。于吏事尤剖决若神。闽中买贫女为婢,服劳役,有至无齿不嫁者。或鬻为尼,获倍价。伯行谕令赎归,或分俸代偿,严幼女为尼之禁。民感其义,俗遂革。时有“为民如慈母,训士若良师”之颂。自奉菲约,官吏化之。
  李发甲
  字瀛仙,云南举人。康熙五十二年任福建布政使。以孝弟化民,以清正率属。捐俸修洪山桥,建六柱洋亭,以便行人,道路戴之。
  赵慎畛
  字笛楼,武陵人。嘉庆丙辰进士。道光三年,督闽浙。谓正民风,必先饬吏治、端士习。时吴荷屋鹾使,增建凤池书院。慎畛虑无以经久,为定规条,捐充膏火。于是绅商争相乐输。乃即其间,建佳士轩以励多士焉。旋调督云贵,闽士思其泽,岁时就佳士轩祀之。
  吴荣光
  字荷屋,南海人。以翰林官福建盐法道。时值嘉庆之季,盐商犹多殷实。官都转者,恒视为利薮。荣光独裁汰陋规,续建凤池书院于省垣,其规制视鳌峰。寻复开藩八闽,于地方利弊,悉心兴除。卒官湖广总督。所著有《吾学录》盛行于世。闽士奉其栗主祀凤池书院。
  徐宗幹
  字树人,南通州人。以进士官山东知县,有治绩。侯官杨庆琛为布政使,保其才堪大用,荐擢福建汀漳龙道,调台湾。未几升布政使,缘事左迁浙江按察使。告归,御史林寿图又以悃愊无华保之。遂以巡抚来闽。时左宗棠督闽浙,雷厉风行,宗干济之以宽。福州粮米常仰资贩运,每苦不给。绅士郭柏荫等以采办请,宗干议,官办不如商办,乃创入口货船凡带米者,概免厘税。宗棠良其策,会奏准行,民食充裕。其他善政,亦多由宗干发之。故同治间寇乱虽未尽平,而民生不蹙,以积劳卒官,谥清惠。
  左宗棠
  字李高⑴,湘阴举人。以军功荐升闽浙总督。时大寇虽平,而上下游诸府,椎埋攻剽之习,尚时有所闻。兴化民俗尤顽悍,会党蠢动,至树黑白二帜以抗争,仇杀无虚日,官不能治。宗棠严加诛锄,四境粗安。于是整吏治,礼士人,创书局以修正谊堂全书。康熙间,张伯行抚闽,集十郡名士于鳌峰书院之正谊堂,纂订儒先文集,故名为正谊堂全书。建正谊书院以课举贡。在本境东街,今学务公所。开桑棉局于绘春园,耿继茂故别墅,在水部门外五六里,俗呼耿王庄,今即为左文襄祠。以辟利源,其余善政,不胜枚举。旋改督陕甘去。光绪甲申,马江新败,民日十数惊,廷旨以宗棠督办福建军务。旌麾到省,民心遂安。次年秋,以劳卒于军。闽人罢市巷哭。朝廷敕建专祠祀之。
  沈源深
  字叔眉,祥符人。光绪庚寅,以侍郎来闽按事,适学使者乌拉布卒,源深遂留闽督学。每试士,吏唱名毕,饬胥役按名搜检,得怀挟书籍,悉火之。扃门后,终日危坐堂皇。丁役士子,咸慑其威。枪代传递之弊以绝。源深服膺宋学,推宗程、朱,故所至皆以课士。士亦争加。讲求,文风一变。正谊堂全书户诵家弦,有洛阳纸贵之况。辛卯九月,差竣,拟北旋,而廷旨仍留,庠序相庆。逾年遽卒,士无贤不肖,皆惜之,环请大吏建祠,祀之乌石山。
  校 注
  ⑴原文作“字李高”,“李”字误,左宗棠字“季高”。


 
政绩录二(去害)

   去 害
    唐
  阎济美
  贞元末,授福建观察使。升辞日,德宗喻以农事,且言南方山水之富。到官创望耕亭。前观察奏置监牧,索部内马五千匹,牛羊称是。济美奏罢之。力除弊政,不阿同官。常赋之外,不加征奏。民瘼关心,于此可见。迁浙西,剌华州,擢工部尚书。卒谥曰温。
  朱 玑
  字仲齐。咸通进士。闽帅郑镒荐玑,由古田令擢为团练使。按代郑者实为陈岩,玑在岩前实是副使。黄巢寇福州,玑招集义勇,分屯要害,寇莫敢犯,明亦有名将朱玑,以指挥破倭烽火门。后追海盗曾一本,亡于阵。
    宋
  王 平
  莆田人,知福州。大中祥符初,转运使王贽言,福州官田宜依漳泉例课租。平曰:“是额外增税也。”奏止。宋代郡守得专奏,不受制于上官,与今世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