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趵突泉志
趵突泉志
趵突泉志 (清)任弘远 编撰
●目录
宸游 图经
源流 基趾
建置 沿革
古迹 灾异
人物 仙迹
幽怪 传闻
艺文
诗 文
赋 词
金石 额联
名人游记补遗
趵突泉现存石刻
●宸游
草莽臣任弘远恭纪
宸游
叙曰:曷志乎宸游也?为趵突泉纪幸也。何幸乎尔?幸乎圣祖仁皇帝之驻跸留题也。盖宇内一邱一壑,苟得名士之游览,文人之标题,足以擅奇于古今,不致湮没于耳目。况翠华三至,泉水添波,宸翰频留,池沼增盛。而趵突一泉不直与五岳之尊同邀宠于天王,四渎之广共被恩于弈祀乎,是以幸焉尔。作宸游志。
康熙甲子十月初八日驾抵济南,戒有司清跸除道,士民爇香跪迎,填咽街衢。先幸趵突泉,御观澜亭,命内侍卫以银碗汲泉水饮之,饮毕书“激湍”二字。御制诗一首:
“十亩风潭曲,亭间驻羽旂,鸣涛飘素练,迸水溅珠玑。汲杓旋烹鼎,侵堦暗湿衣,似从银汉落,喷作瀑泉飞。”
又命扈从大臣明珠、高士奇等各书二字。上见百姓瞻觐,嵩呼声闻。随问:“你们内中可有秀才么?进亭子来讲书。”无敢答应者。随起鸾乘马由正觉寺街进历山门。驾经巡抚院衙门前,随出泺源门,是晚驻跸长清杜家庙。
康熙己已正月十六日,圣驾至济南幸趵突泉,书“润物”二字,驻跸巡抚公署。御题“作霖”二字赐抚臣钱珏。圣驾随过泰山南巡。
康熙癸未正月二十四日,至驾至济南,乘辇由万寿亭入泺源门。上驻跸巡抚公署。午宴毕,题书五言律一首,赐抚臣王国昌。起驾出历山门,至趵突泉坐柏树下。御书“源清流洁”四字,赋诗一章:“突兀泉声涌净波,东流远近浴羲和,源清分流白云洁,不虑浮沙汙水涡。”命士民观看。随起驾。晚御宿杜家庙。因学臣徐炯请御书,于白雪楼随书“学宗洙泗”四字。遂驾南幸。
●图经志
趵突旧无图经。有之,自明季周先生绳始也。但时移势迁,迹因人变,今之泉亭,于昔迥殊,爰求山右周君绳武绘图一卷。今皇上准盐臣三宝公之请,焕然改观,更异于昔,若按古寻求,反失趵突于今日。又倩历下陈生子显绘为今图,凡一亭一榭,一池一沼,无不曲肖。并新旧三图,冠之篇首,庶几负烟霞之癖者,不惟携图策杖可得泉之胜概,而斯泉古昔之面目亦可长留于人间云。作图经志。
●源流志
历下任弘远撰
《正字通》:“趵,跳跃貌。突,出现貌。”《说文》:泉,水源也;源,水本也;单呼曰泉,累呼曰源泉。《尔雅•释水》注疏:正直上出,曰“槛泉”;从上溜下,曰“下泉”;涌出,曰“■〈氵贲〉泉”;侧出,曰“氿泉”;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异出同流,曰“瀵泉”。按此泉出现跳跃,下直上出,故名趵突云。
源流志
叙曰:曷志乎源流也?志乎趵突泉之发脉与归宿也。夫发脉与归宿又何必志也?志乎趵突泉发脉之远与归宿之大,不同乎一杯之水,行潦之观也。于是考史书,阅《水经》,历地势,采博闻,务得其源源之本与放海之墟也,倘亦游斯泉者之所乐稽与。作源流志。
邑志曰:“岱阴之水,奔流自县西南六十里之黄山下,汇为池,伏流至城西南发为此泉。”又《山堂肆考》曰:“济南府西有趵突泉,其源出山西王屋山下。”而乔宇以王屋为泉源,而曾巩以岱阴为泉源,而不知二说皆一也。《山海经》曰“济水出河东王屋山,发源黑龙洞前太乙池,初名沇水东出温县西北,始名济。”郦道元谓:“济水在王莽时涸竭。”郑樵《通志》亦曰:“济水多涸竭。”至考陆■《济河源记》乃知济水劲疾,能入地伏流,隐见无常,乃其本性,非真涸竭也。济水既伏流地中,则发地涌泉。故一见为济源,再见为潆水,三见为山东诸泉水,而溢为大小清河。愚按:王屋者济水之源,而岱阴者趵突之源,趵突特济水之肢分,而济水乃趵突之鼻祖也。
《齐乘》曰: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入大清河,自伪齐刘豫导之东行为小清河,自历城东经章丘、邹平、长山、新城,又会孝妇河,东经高苑、博兴合时水,东北至马车渎入海,曲行几五百里。今海运久废,河道淤塞,而其水复由华不注东北入大清河焉。按小清既出于泺,则是小清乃泉之下流矣。何以听水入大清处,又名泺口?愚按泺水自护城河转折而北,与城中湖水合,至双桥寺分为二:右水北出,即《齐乘》所谓古泺水,自华不注山入大清河者是也;左水西经历城西北为陂,至五柳闸复折而南,至砚溪村复向西,名为听水。又北流注于济,谓泺口,即郡志谓西北引水溉田,余陂西注入大清谓听水者是也。盖小清、听水皆泉之下流云。
●基趾志
历下任弘远撰
基趾志
叙曰:曷志乎基趾也?志乎趵突泉之地也。夫趵突泉之地何必志也?志乎其地,令来游者可以策杖径行也。于是书其基趾,写其池沼,使冰花睛雷,直现于纸上;亭台楼阁,并出于毫端;墨客骚人不必徘徊而借问;寻芳吊古,无庸怅望以临风。基趾之书,谁云可忽也?作基趾志。
按泉在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城西南,出泺源门,由剪子巷迤南东转即趵突也。东邻李沧溟先生白雪楼、御书亭,南药王庙,西杜康泉,东北金线泉。《广舆记》曰:…“济南府西趵突泉,一名瀑流,出山西王屋山下,即此泉也。”《水经注》曰:泉源平地觱涌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南望玉函诸山,青如点黛;北接金线诸泉,明如鉴光。固寰中之绝胜,古分之壮观也。”邑志标为“趵突腾空”。《一统志》云:“济南名泉七十二,趵突为上,珍珠、金线次之,余不能与三泉埒矣。”信然哉。
●建置志
历下任弘远撰
建置志
叙曰:曷志乎建置也?志乎趵突泉之楼阁轩亭也。夫楼阁轩亭似亦不必志也。志乎建置之人与建置之年也。抑建置之人与建置之年又似无庸志也。志乎其人,兼志乎其年,今后起者可踵事前人,不致废弛不治也。于是志楼阁之辉煌,为某也之经始;志桥梁之飞渡,为某也之重修;以至于回廊、亭榭、精舍、池塘莫不悉书,使千百年后有志斯泉者,庶不至茫无所考,等昆明之劫灰云尔。于是作建置志。
亭:在大门外,系康熙四十三年建,内有救荒碑。今废。
桥:在大门外。
溪:在大门外,由西来向东流。
大门:南向。
甬道:西,年、赵二公祠。今废。
二门:三间。
鱼池:内蓄金鱼。今废。
桥:在池上。
堂:原名玉壶,取赵松雪“平地涌出白玉壶”之句,后改为漱玉。旧额俱毁,今系重修。
三门:一间。
鱼池:内蓄金鱼。
桥:在池上。
钟楼:在池东。
鼓楼:在池西。
御书亭:内镌御书赵松雪诗。
亭:此“观澜”也。亭右有碑,系天顺五年建,后邢子愿改为“涌轮”,取《水经注》“水涌若轮”之句。旧额俱毁,今内悬御题匾额及诸当道匾额。东,徐公祠,今废。
四门:
楼:北向系沧溟先生读书处,万历间岭南叶公另建杰阁於泉东,内祀张仙。今又改南向,内祀李公戴。
坊:题“蓬山旧迹”。
桥:名“来鹤”。明太守樊时英建。
亭:名“来鹤”。后移置吕仙阁西。今废。
御书亭:御书“口外山庄”、“古风”。今移置观澜亭前。
坊:名“吐漱清风”、“金星贲集”。文衡山书。今废。
坊:名“瀑雪涌珠”。高腾远题。今废。俱在吕仙阁左右。
御书亭:内镌御书“激湍”。
泉三窟:此趵突也。水汇成池,周围广数十丈,上皆石栏。
阁:系明运使张奎光、太守樊时英、邑令吕黄钟建。下前一层祀吕仙,后一层祀钟离。上前一层祀吕仙,后一层祀文昌帝君。今将阁后穿廊楼拆去,两旁别建东西二厅,殊觉显亮宽敞。西又建回廊三间。
阁:后二层系顺治甲午观察何启图建。李公祠今改祀斗母,在吕仙阁后。
道院:一所。
道房:共计十三间。
赡田:平田六十六田,在长清杨家庄,系周龙甲置。水田十五亩,明某公置。平地二十亩,在泉南,系南保里地方。
乾隆三年巡盐御史讳三宝者题请修葺,蒙俞允发帑重修,焕然一新,诚千古一时之盛。
●沿革志
历下任弘远撰
沿革志
叙曰:曷志乎沿革也?志乎趵突泉古今称名之异也。古今称名之异,又何必志也?志其称名之异,以备游览者之知其详也。夫自有斯泉以来,始名泺水,厥后或名娥姜,或名瀑流,或名槛泉,或名第一。要之,趵突之称,创自有宋,苟不详而书之,不惟至其地者有疑似之惑,即卧游牖下者,亦生异同之见也。故考今古,举闻见,编录历代之名称,是亦考古君子之一助也巳。作沿革志。
三代:不见职方。
春秋:名泺,见《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
汉:名泺水,见桑钦《水经》曰“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
南北朝:名泺水,又名娥姜水,俱见郦道元《水经注》。
宋:名趵突,见曾南丰诗记。此名趵突之始也。又名温泉,亦见南丰诗,以泉水冬亦温暖,故名。
金:名趵突,又名瀑流泉,又名槛泉,见苏子由诗,又见元遗山记。
元:名趵突,见赵承旨、张文忠诗。
明:名趵突,见《一统志》及王新建等诗记。又名第一泉,宪佥晏公璧改,见《七十二泉诗》。
国朝:仍名趵突。
虽《齐乘》曰瀑流,曰趵流,曰泺,东导曰小清。要之泺水、趵突千载不易也。
●古迹志
历下任弘远撰
古迹志
叙曰:曷志乎古迹也?志乎趵突泉古昔之盛,慨乎今泯没而无存也。盖代与时更,物随世变,自有斯泉以来,名存而实亡者,何可缕指。如泺源、历山之堂,娥姜胜概之迹,以及齐鲁之盟会,诗人之园亭,苟非有以志之,几何不销歇于荒烟野蔓之中哉。然则趵突之古迹,诚不可以或忽者也。作古迹志。
历山堂、泺源堂:北堂曰历山,南堂曰泺源,曾南丰知齐州建此以馆客,见《齐州二堂记》。熙宁六年二月已丑建。
胜概楼:在泉西。金人建。见赵松雪诗。
娥英庙:在泉侧。故泉有娥姜之名,见《水经注》。
通乐园:在泉西。又名川上精舍,系殷文庄读书处,见邑志。
槛泉坊:在泉门外。金太守建,故有槛泉之名,见元遗山记。
趵突泉坊:在泉门外。今毁。
吕仙祠:元遗山重建,今改为阁。明李对泉重修。
白雪楼:即来鹤桥南之楼,乃沧溟先生未遇时读书之处,今改祀李公。
徐公祠:在泉东。祀学使徐仲章先生。今废。
二十四泉草堂:在泉西。诗人王秋史故居。今废。
杜康亭:在泉西。为历人游览之所。今废。
●灾异志
历下任弘远撰
灾异志
叙曰:曷志乎灾异也?志乎灾异之见于趵突泉也。夫灾异亦古今所时有也,似亦不必志也。志夫灾异之见于趵突之有关于历下也。如泉水涸则流不长,无以灌郭北之田;泉水溢则水旁溢,有以坏左右之居。他如龙首之窥,泉水涌如山;火星之乱,零水赤如血:是郭公夏五之所不遗者也。作灾异志。
元英宗至治三年六月,济南淫雨,水深丈余,漂没民居及泉。见志乘。
至正二年六月癸丑夜,山水瀑涨,冲东西二关,流入泉内,漂没民居千余家。见志乘。
国朝康熙庚戌,戌时地震,倾圯轩亭及周围墙垣。
康熙间夏六月,施方伯天裔置酒泉上,邀提督杨宫保捷及群僚饮,忽大雷雨,水自千佛山来,平地深丈余,群见龙首入泉,门内楼阁倾圯,池中所畜金鱼尽随水去,幸有木板桌凳,众得获免,惟溺死梨园二人。见《池北偶谈》。
康熙癸酉二月二十九日,由子入辰,天如火烧,至巳渐黄,至申渐白。有星士章某者寓居泉上,早起欲行,见有火星乱落,泉水如赤。
雍正庚戌夏六月二十八日,大雨连旬,水忽自南山而下,流入泉中,泉水忽溢丈余,池亭皆坏,漂没左右民居甚多,而王进士苹二十四泉草堂亦付流水,即先生诗所谓“乱泉声里谁通履,黄叶林中自著书”处。
乾隆甲子三月下旬,泉忽作声如雷,将池中水尽吸泉眼内,瞬息复自泉中飞腾而出,高丈余。乡人皆云泉啸。又言,康熙四十二年亦与此同。
●人物志
历下任弘远撰
人物志
叙曰:曷志乎人物也?志古今游趵突之人也。夫古今游趵突之人抑多矣,游趵突之人何能悉志也?志游趵突之人,或有诗赋之歌咏,或有标题之记载,与夫捐资以修葺,相地以筑室,为趵突之增盛也。于是博采群书,辑取志乘,自春秋以及宋元有明,以及昭代得表表可传者,子固、遗山、子昂诸人焉。作人物志。
春秋
鲁桓公 名轨。惠公子。十八年会齐侯于泺上。
汉
桑钦 作《水经》,载泺水。
南北朝
郦道元 字善长,涿郡人。魏时为御史中尉,执法清刻,为时所忌,遂遣为关右大使。平生好学,历览群书。注《水经》四十卷,注《泺水》。
宋
曾巩 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仁宗时知齐州,建泺源、历山二堂于泉上。有诗记。其政绩载邑志。
苏辙 字子由,眉州眉山人。王安石时以谏青苗法,出掌齐州书记。沉静简洁,以文章名于时,有《泺源桥记》、《槛泉诗》。
晁补之 字无咎,巨野人。幼慧,善属文。举进士,任司户参军,历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以修《神宗实录》失实,调知河中府。有《别济南趵突泉诗》。
赵忭 字阅道。任属以琴鹤自随。历官皆有仁声,卒溢清献。有《和张叔夜槛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