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金陵新志

至大金陵新志 (元)张铉纂修

目录
 提要
 原序
 修志文移
 修志职名〔一 台府提调官掾〕
 修志职名〔二 台府官掾〕
 修志本末
 新旧志引用古今书目
 卷一
  地理图
   金陵山川封域总图
   南台按治三省十道图
   行台察院公署图
   旧建康府城形势图
   集庆路治图
   益都路万户府镇守地界图
   江宁县图
   上元县图
   句容县图
   溧水州图
   溧阳州图
   集庆路学图
   台城古迹图
   冶城古迹图
   蒋山图
   大龙翔集庆寺图
    抄白
   曹南王祠堂图
    抄白
 卷二
  金陵通纪
 卷三上之上
  金陵表〔一〕
   周秦西汉东汉
   吴
   晋
 卷三上之中
  金陵表〔二〕
   宋
   齐
 卷三上之下
  金陵表〔三〕
   梁
   陈
 卷三中之上
  金陵表〔四〕
   隋唐五代
 卷三中之中
  金陵表〔五〕
   宋一
 卷三中之下
  金陵表〔六〕
   宋二
 卷三下
  金陵表〔七〕
   元
 卷四上
  疆域志〔一〕
   历代沿革
   地为都
   地为治所
   地所属国名
   地所属州名
   地所属郡名
   地所置侨郡名
   地所置府号
   地所统县名州名
   历代废县名
   地所接四境
   镇市
 卷四下
  疆域志〔二〕
   街巷
   坊里
   铺驿〔馆舍附〕
   道路
   桥梁
    在城录事司及上元县境
    江宁县境
    句容县境
    溧水县境
    溧阳州境
   津渡
   堰埭
   圩岸
 卷五上
  山川志〔一〕
   山阜
    江宁上元县界
    句容县界
    溧水州界
    溧阳州界
 卷五下
  山川志〔二〕
   冈岭〔垄岘坡墩墅〕
   江湖〔淮附〕
   溪涧
   河港
   沟渎
   池塘
   井泉
   诸水
   岩洞
   洲浦〔矶汀夹沙并附〕
 卷六上
  官守志〔一〕
   历代官制
    唐虞夏商
    周
    春秋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吴
    晋
    东晋
    宋齐梁陈
    隋
    唐
    杨吴
    南唐
    宋
   本朝统属官制
 卷六下
  官守志〔二〕
   题名
    行御史台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一
     御史中丞二
     侍御史一
     侍御史二
     治书侍御史一
     治书侍御史二
     经历
     都事
     照磨承发司管勾兼狱丞
     架阁库管勾
     监察御史
    建康路总管府
     达噜噶齐
     总管
     同知
     治中
     府判官
     推官
     经历
     知事
     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
    溧阳州
    溧阳县
    溧水州
    江宁县
    上元县
    句容县
    录事司
 卷七
  田赋志
   历代沿革
   田土
   贡赋
   物产
 卷八
  民俗志
   户口
   风俗
 卷九
  学校志
   历代学制沿革
   置经籍
   增学计
   立义庄
   设官
   建书院
   置县学
   祀先贤
   历代贡士
    贡额
    贡院
   崇学校
    路学
    建设书院
    州县学校
   科第进士
   儒籍
 卷十
  兵防志
   形势
   攻守
   江防
   营寨教场
   尺籍
   军器
   战舰
   本朝兵戍大略
 卷十一上
  祠祀志〔一〕
   古郊庙
   社稷〔诸坛附〕
   祠庙
   宫观
 卷十一下
  祠祀志〔二〕
   寺院
 卷十二上
  古迹志一
   城阙官署
 卷十二下
  古迹志二
   第宅
   陵墓
   碑碣
 卷十三上之上
  人物志〔一〕
   世谱
    周〔姬姓〕
    西汉〔刘氏〕
    东汉〔刘氏〕
    吴〔孙氏〕
    晋〔司马氏〕
    宋〔刘氏〕
    齐〔萧氏〕
    梁〔萧氏〕
    陈〔陈氏〕
    隋〔杨氏〕
    唐〔李氏〕
    南唐〔李氏〕
    宋〔赵氏〕
 卷十三上之中
  人物志〔二〕
   列传
    孝悌
     王祥
     盛彦
     孟宗
     颜含
     吴隐之
     萧统
     吕宣问
     陶子锵张松张常洧徐铉李华潘祺钱戬
     伊小乙
     傅霖
    节义
     张悌
     卞壸
     孙忌
     刘仁赡
     杨邦乂
     秦巨
     牛富
     赵淮
     汪立信
 卷十三上之下
  人物志〔三〕
   列传
    忠勋
     范蠡
     周瑜
     温峤
     陶侃
     吕颐浩
     张已
 卷十三下之上
  人物志〔四〕
   列传
    治行
     史崇
     潘干
     岑仲休
     苏颂
     程颢
     刘珙
     真德秀
     陆子遹
     冯光祖
    儒林
     贺循
     刘瓛
     雷次宗
     伏曼容
    隐逸
     严光
     鲁胜
     郭文
     史虚白
    耆旧
     纪瞻
     王谅
     陶璜
     陶回
     张闿
     乐道融
     刘系宗
     纪少瑜
     陶子锵
     陶季直
     丁咸序
     淳于量
     张松
     史务滋
     沈恪
     刘邺
     许叔牙
     张常洧
     徐铉
     李华
     王安石
     俞(上□下木)
     秦桧
     魏良臣
     潘祺
     吴思道
     王纶
     唐文济
     钱戬
     钱周材
     阎彦昭
     刁衎
     秦传序
     邵必
     朱存
     朱舜庸
     吴柔胜
     秦(上喜下心)
     王端朝
     刘岑
     崔敦礼 崔敦诗
     李处全
     潘汇征
     王云起
     杨刚中
 卷十三下之下
  人物志〔五〕
   列传
    仙释
     三茅君兄弟三人
     葛仙公
     葛洪
     许迈
     陶弘景
     杨义和
     桓闿
     王远知
     邱浚
     释宝志
     帛尸黎密
     杯渡
     法度
     菩提达磨
     赵僧岩
     藏法师
     融禅师
     木平和尚
     酒秃
    方伎
     李南
     陈训
     戴洋
     郭璞
     徐文伯
     吴廷绍
     耕剌巫
     谭紫霄
     王生
     李士宁
     蔡槐
    列女
     史氏
     贤母习
     袁粲母王氏
     郑献英
     王僧辩母魏氏
     谢迭山妻李氏
     阚文兴妻王氏
     节妇余氏
     刘母郝氏
     节妇李氏
     李成妻周氏
     刘英杰妻吴氏
     张宜妻周氏
     王元寿妻杨氏
     曹裕兴母王氏
     节妇容国夫人萨法喇于阗氏
 卷十四
  摭遗
 卷十五
  论辨
   诸国论
   奏议
   辨考



提要
臣等谨案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元张铉撰铉字用鼎陜西人尝为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至正初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诸臣将重刊宋周应合所撰建康志而其书终于景定中嗣后七八十年纪载缺略虽郡人戚光于至顺间尝修有集庆续志而任意改窜多变旧例未为详审复议增辑以继景定志之后因聘铉主其事凡六阅月而书成首为图考次通纪次世表代表次志谱列传而以摭遗论辨终焉令本路儒学雕本印行至明嘉靖中黄佐修南雍志尚载有此书板一千一百六十四面是今所流传印本犹出自原刻也其书略依周志凡例而元代故实则本之戚光续志及路州司县报至事迹其间如官属姓名已入前志者不复具录而世谱列传则前志所有者仍据载无遗体例殊自相矛盾又其凡例中以戚志删去地图不合古义讥之良是至于世表年表则地志事殊国史原不必仿旁行斜上之法转使泛滥无稽戚志删除深合体例铉乃一概訾之亦为寡识然其学问博雅故荟萃损益本末灿然无后来地志家附会丛杂之病其古迹门中所载梁始兴忠武王安成康王二碑朱彝尊皆尝为之跋不引是书为证岂其偶未见与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至大金陵新志原序
郡志之见于世者多矣其间名是而实非语此遗彼者比比皆是求其纪载有法序事详密使人如身履其地而目击其事者则百不一二见焉岂以其陵谷之变迁事文之繁缛故纪述有难详与不然何其可观者鲜若是哉甲申春浮光士张君铉以其所撰金陵新志首稿见示其修志本末略曰首为图考以着山川郡邑形势所存次述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中为表志谱传所以极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终以摭遗论辨所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至其终又曰文摭其实事从其纲亦详矣哉是年夏集庆路将以是编锓诸梓上之台佥曰善且以序见属辞不获命应之曰是编首稿固尝见之而有以知其叙事之详也使其中皆然岂不能使览者如身履其地而目击其事哉予闻张君博物洽闻而作事不苟于是编也容有始详而终略者乎是夏四月初吉奉直大夫江南诸道行
御史台都事索元岱序
修志文移
集庆路总管府承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札付据监察御史索奉直呈尝谓陵谷之在霄壤犹有变迁州郡之阅古今岂无因革倘遗文之或泯奚往迹之能明切观景定建康志者地理有图人物有传溪山之胜靡不载风土之宜罔或遗可以知群贤出处之机可以见六朝兴亡之迹爰稽故实殊广见闻惜故板之不存幸残编之仅在今不印证久必陆沉如蒙将见在全书责付集庆路令儒学从新绣梓以广其传不特可备观览于邦人亦足以垂监戒于天下其于风化不为无补呈乞照详施行得此施行间又据集庆路申据儒学申准本学周教授关尝谓郡有志书所以考古今之沿革政具方荣所以验风俗之盛衰此季札过鲁得以考历代之礼乐为喜夫子言夏殷之礼亦以文献不足为恨切见集庆一路旧称三吴都会实为名胜之邦古今纪载山川景物英雄忠义之士不一而足至于志书历宋景定年至马裕斋方行修辑完备惜其旧板已经烧毁不存而日近郡士戚光妄更旧志率意涂窜遂使名迹埋没无闻志士莫不惋惜今次莫若因旧志之已成增本朝之新创重新绣梓印行亦为一代盛典岂不韪与然此未敢擅便申乞照详得此申乞照验施行宪台依准所言合下仰照验委官提调于本路儒学钱粮内支掇刊板先具委定职名依准申台奉此又准本路判官周奉训牒呈该准来牒备奉宪台札付委自当职提调重刊建康志书等事除依准外切谓古者诸侯置史以纪国政采诗以观民风此国有史记诗有国风之所由也后世州郡各为志书亦此之遗意如欲述方册之旧闻所合着朝廷之盛治照得集庆为江南要郡自我朝混一迨今六十八年中间恩命之所加风化之所被台察之设置州郡之沿革名宦之政绩人才之贤否山川之变迁风俗之移易与夫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俱有关于政教甚大苟不广其见闻考之事实裒集成编以续前志岁月既久渐致湮沉如蒙以礼敦请名儒赴学讨论编辑以成其书庶见国家政化之隆台察纪纲之重然此牒请施行准此行据本路儒学申准本学周教授明道书院房山长关照得景定旧志已行刊雕在手所有续纂新志非仗大手笔未易成就近闻陜西儒官张用鼎名铉学问老成词章典雅必得其人事能就绪然非致礼币诣门敦请岂肯俯临修纂关请详酌合用礼物以凭敦请施行准此议备礼币移委本路判官周奉训周教授房山长等亲诣寓所敦请于至正三年五月初十日到局修纂十月望成书计壹拾伍卷重行点校缮写当年十二月十二日本路帅府判刘知事王教授同于本局关领呈台至正四年三月内本路照得近奉宪台札付为刊修郡志事行下各州司县儒学院务会集耆蒨儒职人等讲论搜集申到置立衙门经理田土各各事迹移委判官周垚亲赍礼币礼请到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张铉纂成金陵新志壹拾伍卷计台拾参册发下本路儒学校正去后回据状申本学王教授与学正方自谦训导陈显曾等校正相同如将前项新志刊板缘实在学粮销用不敷宜从总府从长规画分派刊造便益申乞照详得此行下本路儒学与录判王渊重行计料板物工价参详张山长纂撰金陵新志壹拾参册儒学会集儒职校正相同诚为有补于将来拟合刊板印行以广其传分派溧阳州学刊雕五卷溧水州学明道书院各刊三卷本路儒学刊造二卷及序文图本照依元料工物合用价钱于各学院钱粮内除破移委判官师珍知事刘伯贞司吏朱谦监督并工刊雕申覆宪台照验当年五月内承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令史孔淮承行札付该来申为刊雕金陵新志板物价钱共中统钞壹伯肆拾参定贰拾玖两捌钱玖分玖厘送据照磨所呈照算相同宪台合下仰照验依上施行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