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福建通志台湾府
福建通志台湾府
福建通志道光九年重纂职名
总裁: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均、福建巡抚魏元烺、提督福建学政陈用光。
监修:福建布政使程含章、福建按察使岳良、福建粮驿道强逢泰、福建盐法道王耀辰。
提调:福建盐法道胡祖福。
总纂:翰林院编修陈寿祺。
分纂:候补内阁中书高澍然、江苏举人沈学渊、浙江嘉善县教谕陈善、浙江绍兴府教授前翰林院庶吉士冯登府、浙江贡生汪晨、福建举人王捷南、进士陈池养、举人林丞英、举人翁吉士、举人刘建韶、举人林彦芬、举人丁汝恭、举人赖其瑛、拔贡生张际亮、生员张绅、举人罗联棠、举人饶廷襄。
分校:生员陈茂坚、监生孟曾榖、生员刘存仁、生员甘鸿、生员梁尧辰、江苏举人孙士端。
监局:云霄厅同知陆我嵩、古田县知县宋炳垣、署闽县知县方履籛、诏安场盐大使张用禧、华封县丞前翰林院庶吉士郭应辰、西河场盐大使吴世培、浦下场盐大使周善感。
收掌:分发福建布库大使孙春洋、前海澄县知县景燮、候补知县吴成栋、兴化凌厝巡检萧重、候补县丞来锡蕃、候补县丞程绩。
采访:生员黄光宇、优贡生甘澍、副贡生何春元、生员陈茂坚。
福建通志道光十五年续修职名
总裁:闽浙总督程祖洛、福建巡抚魏元烺、提督福建学政吴孝铭。
监修:福建布政使郑祖琛、福建布政使贺长龄、福建按察使凤来、福建按察使张澧中、福建粮驿道托浑布、福建盐法道王耀辰、福建盐法道麟桂。
纂修:前翰林院编修魏敬中。
协修:举人郑嘉玉、副贡生陈世盛、举人林之华、拔贡生郑国葵、举人余纶光。
校录:福州府学教谕林廷相、闽县学训导万年椿、侯官县学训导陈国玙、永福县学教谕魏光文、永安县学训导林灏英、浦城县学训导阴树槐、永定县学教谕陈景崧、宁德县学训导陈鸣昌、晋江县学教谕梁云镛、上杭县学教谕魏本唐、湖北试用知县林藩、生员杨维基、生员王道征。
福建通志同治七年核刊职名
总裁:闽浙总督吴棠、闽浙总督英桂、福建巡抚李福泰、福建巡抚卞宝第、福建巡抚王凯泰。
监修:福建布政使邓廷枬、署福建布政使夏献纶、福建布政使潘霨、福建按察使康国器、署福建按察使傅观海、署福建粮驿道耿曰椿、署福建粮驿道叶永元、福建盐法道海锺、福建盐法道定保、福建盐法道裕宽。
总校:进士前任四川中江县知县林振棨、孝廉方正举人王景贤。
分校:拔贡生谢宗善、举人林祚曾、举人陈鸿涛、副贡生薛冠鳌、副贡生魏开铨、举人冯荣图、举人梁济谦、举人施鉴盘、副贡生林鸣曾、举人林鸣韶、举人陈则诚、举人陈庆禧、举人陈桂林、举人张亨嘉、举人林星赓、举人曾镛、举人吴荣庚、举人叶大遒、举人张筠、生员魏鸿谟。
监刊:候补通判前署同安县知县宋培初。
提调:惠安县学教谕孟际元、福宁府学教授林星炳。
诏谕
康熙二十二年赐靖海将军侯施琅
海氛之不靖,■〈舟宗〉艟出没,波涛震惊,滨海居民,鱼盐蚕织耕获之利,咸失其业,朕心恒悯恻焉!迩者滇、黔、陇、蜀、湖、湘、百粤悉底敉宁,蕞尔台湾,阻险负固。尔施琅奉命徂征,决策进取,楼船所指,将士一心,遂克岛门,逼其营窟。勇以夺其气,诚以致其归,捷音到阙,时值中秋,对此佳辰,欣闻凯奏,瀛壖赤子,获登衽席,用纾南顾之忧,惟尔丕绩。即解是日所御之衣驰赐,载裦以诗:
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巾夅〉帆来蜃市,露布彻龙楼。上将能宣力,奇功本伐谋。伏波名共美,南纪尽安流。
雍正元年谕兵部
进藏及克复台湾有功人员,其现在者俱已议叙,惟已经身故者未得议叙。同为国家立功之人,乃以身故之后不得均沾恩泽,朕心深为悯恻!尔部着即酌加议叙,着为定例,以副朕裦录有功之至意。
雍正元年上谕
台湾地方,自古未属中国。皇考圣略神威,取入版图。逆贼朱一贵等倡乱,占据台地。皇考筹划周详,指授地方官员遣调官兵,七日之内,剿除数万贼众,克复全台。皇考当春秋高迈,威扬海外,功德峻伟。官兵感戴皇考教养之恩,奋勇攻取,甚属可嘉,固不必援引前例,后亦不得为例。兹仰副皇考从优议叙之旷典,官员现行议叙功加外,着概行各加一等。总督满保虽有失陷地方之罪,但一闻事发,即亲往厦门抚慰众心,遵依皇考指示,调遣官兵,七日之内,克复台湾;满保着兼兵部尚书职衔。提督施世骠统领大兵径度海洋,鼓励将士,屡经大战,击败贼众,七日之内,克复台湾,厥功甚大;施世骠着给与世袭头等阿达哈哈番。总兵官蓝廷珍曾协助施世骠,蓝廷珍着给与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水师营副将许云,失陷台湾,非关伊罪,奋勇前进,多杀贼众,身又阵亡,着给与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番。参将罗万仓、游击游崇功俱系阵亡,罗万仓、游崇功着给与世袭拖沙喇哈番。欧阳凯着追赠太子少保。
雍正二年上谕
前往台湾换班之兵丁,守戍海外岩疆,粮饷在台湾支给。伊等所留家口,若无力养赡,则当差之兵丁必致分心苦累。朕甚为轸恤!每月着给米一斗以资养赡。内地米少,即动支台湾所贮米石,合计船价雇募运至厦门,交与地方官躬亲按户给发,务使均沾实惠。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首之一。
雍正五年上谕
台湾远隔海洋,向来督学官员,难以按临考试,是以将学政交与台湾道兼管。朕思道员管理地方之事,又兼学政,未免稍繁;每年既派御史二员前往台湾巡察,应将学政交与汉御史管理,甚为妥协。现今御史尹泰在彼,着即办理台湾学政。嗣后永着为例。
雍正五年上谕
台湾防汛兵丁,例由内地派往更换。而该营将弁往往不肯将勤慎诚实、营伍中得力之人派往。是以兵丁到彼,不遵约束,多放肆生事。此乃历来积弊,朕知之甚悉。嗣后台湾换班兵丁,着该管官兵将勤慎可用之人挑选派往。倘兵丁到彼有生事不法者,或经发觉,或被驻台官员参出,将派往之该管官一并议处。如此则各营派拨兵丁,不敢苟且塞责,而海疆得防汛之益矣。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首之二。
雍正六年上谕
台湾总兵王郡奏称:台湾换班兵丁,例由内地派拨,而其中有字识舵工、缭手、斗手、椗手等人,向来多系雇募本地之人,冒顶姓名,并非实有兵丁更换。至字识舵,缭、斗、椗等务,换班兵丁不能通晓,请照随丁之例,就地招募,给以粮饷等语。此事从前总兵俱未经陈明,王郡能据实奏闻,甚为可嘉。但朕思海洋操练水师,惟舵、缭、斗、椗关系最为紧要,凡在船兵丁之身命,皆操于数十人之手,若不更换内地兵丁,而常令彼地之人执司其事,似有未便。
朕意舵、缭、斗、碇等务,兵丁虽未能骤熟,但未尝不可学习而能。应于换班之内挑选兵丁,随现今雇募之人学习。如雇募有三十名,即于兵丁内挑选三十名随彼学习三年。换班之时,将雇募之人裁省,留此习熟之三十名兵丁教习后班之兵丁。此所留兵丁,至六年然后换班。后班兵丁,皆照此例留换,则新旧更番迭相传习,皆可熟知舵、缭、斗、椗诸务矣。此事着史贻直会同高其倬、刘世明妥议具奏。
又王郡奏称:赴台兵丁,向例俱将一营之数十人分散数处戍守,难以训练,嗣后请匀拨一处等语;所奏甚是。但从前何以分散防守?或有别故,亦未可定。亦着史贻直会同高其倬等查明奏闻。
雍正六年上谕
驻台兵丁军器,诚属紧要。但此项军器系各营自行制备,是以易于破坏。然将内地精良兵器给与台军,亦非善策。嗣后换台兵丁军器,着该督抚于存公银内动支制造,务必坚利精良,该督抚验看给发。俟兵丁至台之日,该巡视御史会同该镇查验点收。倘有不堪使用者,巡视御史等即据实题参,将该督抚及承办官交部议处。如三年之内有应更造者,亦令该督抚制造给送。
雍正七年上谕
台湾地方,远隔重洋,全在道、府、厅、县各得其人;而该员又须熟悉其风土情形,殚心办理,于地方始有裨益。向例:文员俱以三年为满。后经原任总督满保条奏,请将三年任满之员再行加衔留任三年,所以慎重海疆,俾谙练之人久于其任也。
今据总督高其倬折奏:台员以六年为满,而调任之时,渡海而往,即须数月,任满之后,候缺挨升以及交盘渡海,又或一、二年不等;是前后合计,须八、九年方得升用。且台湾之例,不带家口,其父母妻子隔越海洋,转托亲朋照看,未免有所牵挂,意念分驰。应否请以四年为满等语。
朕思台湾道、府、厅、县等官,自宜选用熟习谙练者,然定期六年为满,又加以候缺、交盘、渡海之期,实属太久,其父母妻子隔越重洋,难免内顾之虑。今再四思维,台湾文员自到任之日为始,将满一年之期,着该督抚于闽省内地官员拣选贤能之员,乘冬月北风之时令其到台,新旧协同办理,半年之内大约可以熟悉地方情形,则令旧员乘夏月南风之便回至内地补用。将来接任之员,俱照此更换。该员到台协办之时,俱各一体算俸,并给与俸银及养廉之项。如此更换调补,则台员易于得人。且该员在台前后不过二年,为期甚近。而更换之员先往协办,又可习练地方事宜,似有裨益。
其道、府大员,作何请旨拣选;同知以下等官,作何铨选调补,及量加议叙之处,该部详悉妥议具奏。
雍正七年上谕
福建台湾戍守之兵丁,其父母妻子留在内地,前已加恩每月给与米粮,以为养赡之资。闻台兵之例,每月将所领钱粮,扣留五钱于内地,为养赡家口之用。朕思兵丁远涉海洋,所得饷银又复扣除以养家口,恐本身用度或有不敷。今沛特恩于驻台之兵丁,每年赏银四万两为内地养赡家口之用。着总督等均匀分派,按期给发,俾兵丁本身食用既得宽舒,而父母妻子之在内地者又得养赡,以示朕恤兵赏劳之至意!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首之三。
乾隆七年上谕
台湾地隔重洋,一方孤寄,实为数省藩篱,最为紧要。虽素称产米之区,迩来生齿倍繁,土不加辟,偶因雨泽愆期,即便昂贵。盖缘拨运四府及各营兵饷之外,内地采买既多,并商船所带,每年不下四、五十万。又南北各港来台小船,巧借失风名色,私装米榖透越内地,彼处概给失风船照,奸民恃为护符,运载遂无底止。且游手之徒乘机偷渡来台,莫可究诘。闻此项人等,俱从厦门所辖之曾厝埯、白石头、土担、南山边、刘武店及金门所辖之料罗、金龟尾、安海、东石等处小口下船,一经放洋,不由鹿耳门入口,任风所之,但得片土,即将人口登岸,其船远掉而去,愚民多受其害。况台湾惟藉鹿耳门为门户,稽查出入;今任游匪潜行往来,海道便熟,将鹿耳一门亦难恃其险要,殊非慎重海疆之意。朕所闻如此,着该督、抚、提、镇严饬所属文武官弁,将以上各弊一一留心清查,并于汛口防范周密,不使疏纵,庶民番不至缺食,港路亦可肃清。该部可传谕知之。钦此。
乾隆十九年上谕
喀尔吉善等奏:台湾、澎湖等处飓风顿作,沈失商渔船只,坍塌民房,田禾间有刮损,诸罗、彰化二县被灾较重等语。台湾地居海外,贫民猝被风灾,殊堪悯恻,着该督抚查明被灾户口,加意抚绥。所有本年应征地丁钱粮,照例分别蠲缓。乏食贫民,酌借口粮,妥筹接济。其坍塌房间、击沉船只,查明给与修费及掩埋之资。仍督饬属员实心查办,务使灾黎均沾实惠。至应行拨运内地补仓米榖,并着暂停运,留备赈恤之用。该部即遵谕行。钦此。
乾隆二十九年遵旨议奏台湾冒籍
上谕:御史李宜青条陈台湾事宜一折,所奏应行与否,且不具论,而其用意之取巧器小,已大失言官之体。该御史奉差巡台,地方之事,皆其职分所难诿;第同差满、汉二员,考成均属一体,见闻所及,理宜和衷共酌,会衔入告,即意见容有参差,亦应据实声明,专折奏请。乃李宜青既不于在台时彼此会商,至回京复命,亦未闻一言及此;至差满日久,挟此为独得之秘,罗列见长。彼以建白博名高者,存心鄙琐,固当如是耶!此等伎俩,犹得以尝试为得计耶!李宜青着传旨申饬。至所奏各条,亦不必以人废言,仍着交部议奏。钦此。
钦遵于本月十六日钞出到部。除先行遵旨申饬外,臣等按款核议,恭呈御览。
一、奏称考校首严冒籍及鎗手顶替等弊:原设立廪保童生互结,法至详也。台湾四县应试,多福、兴、泉、漳四府之人,稍通文墨,不得志本籍,则指同姓在台居住者认为弟侄,公然赴考;教官不及问廪保,互结不暇详,至窃取一衿,辄褰裳以归。是按名为台之士,实则台地无其人。臣于上年抵台,行文观风,四县生员只八十余卷。询之该处官吏,据称俱在内地。夫庠序之设,凡以宏奖风教,使居其土者知所向。方今台属南北二路,广袤一千数百余里,计其庄户,不下数万,而博士弟子员寥寥不少概见,则皆内地窜名之所致也。查台地考试,从前具有明禁,非生长台地者不得隶于台学;圣朝作养边陲之至意,人所共见。又定例入籍二十年亦无原籍可归者,方准予寄籍考试。今四府人士,其本籍不患无可以应试之处,而远涉重洋,或两地重考,或顶名混冒,藐功令而窃荣名,莫此为甚。请将内地冒籍台属各该学文武生员,照冒籍北闱中式之例,悉改归本籍。仍请饬下该督抚饬行兼管提督学政之台湾道,嗣后府县试及该道考试,应作何设法稽查、识认精细,其廪保等不敢通同徇隐及受贿等弊。斯则海邦皆邹鲁而作人之化无远弗届矣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