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献花岩志
献花岩志
《献花岩志》
序
距都城南三十里,有崇丘茂林,曰献花岩者,唐融法师观心处也。与祖堂、天阙绮错而居,登临之美,为一方最。嘉靖中,内翰石亭陈公,游而乐之,揽笔为志,流播于时。去之二十载,余读书其地,问之岩僧,已无知者。意尝念之。万历壬寅,闲步西园,沈君生予示公墨本,手迹若新。同游者相顾愕眙,得未曾有。于是欧阳惟玉请校刻之,而属余为序。夫公以雄词奥学,领袖玉堂。其进于朝也,掌帝制,润国猷,卓尔以冠群哲;其游于斯也,畅天机,栖颢气,倚然而遗万物。风华文采,照耀林壑。凡有识者,畴不慕之。矧是志也,轶谢客之山居,同杨街之寺记,使禅诵者知托,游瞩者忘归。固僧寮之名绩,旧都之胜事也,传其可后。是岁秋仲,余与公孙延之、吴肃卿、陈荩卿、惟玉兄弟惟礼惟功、叶循甫七人,憩兹精蓝,迨于信宿。下上岩谷,消摇亭馆。陟高冈,俯长江。群峰积翠以回合,枫叶流丹而映发。莫不怀昔贤之高蹈,抚遗遍而太息。乃相与剔藓扪萝,摩挲碑版,取岩中赋咏,裒而录之,并系卷末。嗟乎!内翰作之,惟玉述之。一则品题山川宗庙之琳琅,一则激扬材美东南之竹箭,后之考者,其在斯言。
癸卯夏京兆焦竑弱侯书。
自序
金陵诸山在北者皆石,负大江,蟠踞都邑,崖壁峻削,高数十仞,阸阝区关阻,莫之可越。西为城闉之限,而石者亦多,故隋置石头城。自北以东,钟山为都邑之镇。青龙黄鹿延亘于秣陵淳化者,土石相半。城南山多子石,去十里外皆土,不甚高。惟牛头山去城三十里,石居土之十七,僻奥而郁秀,两峰角立,望之若牛头然。上有浮图佛宫。释氏书云“江左牛头”是也。山之南五里,有峰起相埒,自麓至颠,皆碧石被藓,藤树杂糅,与石相生。崖之半一石窟,曰献花岩。释氏书谓唐释师法融居此,雪中有奇花,又有鸟衔花之异,岩因以名。而山亦以岩显。故金陵称丛林必曰牛首、献花岩、祖堂,而地实相连。旧刹惟牛头幽栖寺,即今弘觉寺。此岩惟僧庵耳。
皇明成化间,山东僧古道师至岩下,坚坐不动数年。黔国之宰何公,饭僧于祖堂之山,北望云气被彩,陟冈而北,气自岩出。何公愕然。步至岩,见古道危坐,问之不答,而貌又古,益怪异之。是年即捐金为佛宫,别治堂与之居。请敕赐寺额曰花岩。古道化去,弟子再传者曰德达,善弘教,受祠部札子,领之逾年。寻山之踪,穷水之源,芟辟灌莽,夷衍埼砠,因高为台,缘曲为梯,悬虚以为楼阁,挹旷以为轩槛,凡幽潜秘匿之所,始毕张大,榜之于木,刊之于石,何公之志,至此益广。由是献花岩之名,大盛于牛头山。予览而奇之。四年,与诸大夫五宿山旁,陟历甚遍,考索弥详。因志其山石、岩洞、水泉、台甃、宫宇、卉木、异蓄各一章,具载于篇,题咏诸诗,别附于后卷云。
志山石第一
花岩山
《大藏经》云:山高千四百余尺,围四十里余三十步,盖岩之大山也。山多奇石,峻为起峰。每登望至穷,纡回复有高处,至颠有土平丈,数石如布席可坐。江山四望,可数百里。南瞰姑熟、宣、歙,西俯大江,自浦口循三山至于天门、牛渚,映带远近;东自天印、绛岩诸山,至于三茅,起伏绵亘,犹聚米然;北望都城宫阙,若画采地上,历历在目。惟江北诸山,于钟山之外,隐隐数峰而已。予尝登牛头巅望之,莫有及焉。
芙蓉蜂
在岩之东,上数丈,巨石嵕聚,若芙蓉然。
拱北峰
芙蓉峰之上,又百步有石,巃嵸矗立,北拱都邑,因名。亦以牛头山形势相背,此特表出之耳。
天盘岭
岩之东界有岭,即山之右隅,曰天盘。或谓其高岩盘空,故名。盖祖堂北来之支脉也。
西风岭
岩之西界有岭,山之左隅也。横瞰大江,北面牛头,南俯祖堂,虽于大山之高峻莫及,而夷旷过之。
中峰
西岭之西而南,缘崖二里许,有僧庐于峰下。又南向,冈垄起伏,蜿蜒微径约三里,至牛头山中峰。盖两山之中也。
志岩洞第二献花岩
佛宫之西,去山岭甚迩,有石窟如室。入深丈余,广寻,上石穹窿,下平土无石。《神僧传》云:唐贞观十七年,法融来修戒定。二十一年,岩下讲《法华经》时,素雪满阶,获奇花二茎,状如芙蓉,灿同金色。《大藏经》云:又有百鸟衔花翔集,即此岩也。岩之外有石额,题“献花岩”三字,盖近时人立者。
伏虎洞
岩之东,上芙蓉峰,下有石窟。比岩差小。亦云法融谈经处,尝有二虎伺于门。
神蛇洞
岩之西,自径而降,草莽蒙翳,中一石穴,深不可测。常有蛇出,长丈余,目如星火。相传亦法融时之驯蛇也。
象鼻洞
在神蛇洞之下。石穴如象鼻相贯。
志水泉第三
八孟塘
山麓之北,泽广数十亩,有桥其上,以达山径,曰八孟塘。意昔有孟氏溉田者也。
龟冲
在塘之少东山坳间,有泉出达于溪。
查塘堰
在冲之下潴水处。
息泉
入山径,历上一里许,有井,其泉芳冽。登者每疲辄息于此,取饮之,因名息泉。有亭构于上。
净香泉
去息井,又历上数百步,至玉板台。下有井大竹间,曰净香泉。意取杜少陵“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之句。
太白泉
在佛宫西,香积厨前。云古道师栖石室中,有翁皓髯至前,长揖曰:“吾椒金李也,愿效瓶钵之供。”跃去百步,忽不见。师杖锡卓之,泉涌出。椒,山颠也;金,西方之气。意为太白之精所舍也。遂甃为井,曰太白泉。
长庚池
佛宫外,历上数十步,过岩之西亦数卜步有池,水四时不涸,味与太白泉不殊。僧云:“波脉相通,乃法融时所有者。”传名长庚,岂亦太白之意欤!近复深浚丈余,周匝甃石,有磴,下可汲。
志台甃第四
息台
自山之北麓入径,皆石甃,而上约一里,平旷,因山为台,蹑者至此必息,即息泉亭之上也。
小憩台
由息台又历上数百步,少平,因增广方丈为台,布坐石,而蹑者得以少憩。牛头山之浮屠佛宫掩映树间,亦可坐玩也。
玉板台
自憩台缘径又数百步,逶迤而上,一巨台,台下环以大竹因名玉板。
大观台
从大竹傍少西,纵步而上,入石门,台广数丈,缭以短垣。下瞰数仞群峰,平临万木。俯视池之显敞,无逾于此。大观堂之前陛也。
瞰云台
自入佛宫,凡三历石级,至方丈。又延蔓而上,台甃不可记。至拱北峰下,有石削起平广,曰瞰云台。
澄江台
岩之两有微径,缘崖数十步,至此平旷,长江远瞰如练。
芸台
岩之下一微径至台,仅容席,傍多芸草。
菩提台
芸台下,草莽中向西一高丘,旁有菩提树一株。
待月台
佛宫之东岭有石台曰待月。东望旷迥,月自下起,苍凉景
色尽于此矣。
补衲台
下待月台数步,有石围数丈,敻起,面甚平,四隅如劈判者,具存可异,曰补衲。云亦法融补衣处也。
志宫宇第五
佛宫
入山麓微径,有石额曰“出尘胜境”。乃缘崖而上,约三四里,至佛宫。盖山之半处也。规制仅辟一山门,朱其垣,北向。山门内之左右,建楼二,置钟鼓。中石甃数级,上有天王殿四楹。殿之后有大悲殿,皆不甚崇广。然盖覆盘据,甚得构山之宜。殿后又历上有亭,置修建之碑,大宗伯李公本所撰文,纪岁为成化丙午也。
僧居
殿之右有堂曰选佛场,岁有僧禅定于此。殿之左曰香积厨,诸僧会食处。殿之后,石级数仞,上有堂曰白云,方丈栏槛,出殿之上,僧领寺者居之。东有堂一区,曰东退居,盖方丈之别院也。方丈之左右各十数楹,以栖众僧,屋皆负山。右庐之前若干间,以储僧粟。
翠微房
出方丈上,长廊短槛,制极古雅,亦僧庐也。
宿星房
又出翠微之上,其制略同。
六观亭
宿星房西数步,有亭六角,名六观。盖取释氏“如梦幻泡影,露电如是观”之说也。
芙蓉阁
亭之西,芙蓉峰之下,石谽谺悬出处,嵌一阁,因石之高下,为栋之长短。梯亦借石之纡转处,补甃而上,规制极巧丽。云一游方僧手治者。都库部《游山记》谓山之最佳处即此。
大观堂
大观台处堂启数楹,重栊复槛,备幽寂显敞之妙。大夫士观游者,多宿此。
息息所
息台处有堂曰息息所,以登者至此必息。金陵旧有劳劳亭,而此曰息息所,盖不惟欲其息力也。堂后有小室,室旁有湢所茶厨,皆以供游人者。僧德通尝闭关于此。延爽轩
在方丈之西。
耸翠亭
在拱北峰上,群峰耸出,地之绝佳处也。银台冯公命此名,大书为额。大宗伯乔公题“白岩到此”小篆四字,纸为云气蒸湿,又为大风揭之,今额已不存矣。
归云亭
入岩而东出数步,至亭。其制极宏丽,树石掩映可爱,上有白岩公篆额。
中峰庵
中峰下,前后数十间,僧古潭构以自居者。极幽寂。每自牛头山来游花岩者,必经此少息。林木深翳,亦有不知者。志卉木第六
松桧
山麓至佛宫,松桧数万株,杂树交植不可纪,盖自建寺时所植者。
大竹
凡数百竿,环植于玉板台下。大者可拱,笋胜常味。
菩提树
在菩提台下,树高丈余,有子结于叶上,悬丝寸余,大如桐子。贯其中,可为计数珠。
山栗
遍山皆有之。秋来登眺,僧旋取供客,更助野况。
蕨
山坡间甚多,春来苗特出,其端如拳,色微紫,可茹。冬取根,捣以水,沃之,其滓成粉;熟之,柔韧细滑。比菉豆粉风味为胜,大略似莼羹也。僧能自为之。
优昙叶
山有草,叶如柿,黛色。每叶上一英数出,如茉莉然。其色与叶不殊,颇奇异。好事者尝求得之,亦有不能得者。僧益神其说,云即优昙别种。
芸草
茎丛生如邪蒿而香,秋来细叶多粉如艾。贮之衣箧书笥间,可辟蠹。古称芸香,即此。芸台傍多生之。
鼠刺
山有草长二三尺,劲干多叶,色光净而方棱有刺,若皂荚然。亦可观也。
志异蓄第七
佛齿
有齿长三寸,径寸之七,方而棱,色微碧。齿端有纹如梵书,复有窍含子如粟,颇异。僧以金刻龙首函之,云佛齿。内翰吴石楼有诗。
佛骨
如拇指大,数片,色白质坚,类寒水石。僧云此佛骨,然不可辨。闻与齿皆自滇南受诸西域之僧,已百年。贮之金函,观者颇有兴傅奕、赵凤之心者。
附献花岩诗
游献花岩
陈沂
野寺逢人少,山僧与世疏。四禅惟有性,六法本无书。古洞栖萝幌,清泉引竹居。懒融无复见,丈室一灯余。
登芙蓉阁次韵
丹阁悬青磴.浮云宿处低。俯窥寒雁度,欹听晓猿啼。瀑水侵雕槛,飞萝护绛题。香台在深处,即此是曹溪。
大观堂次韵
飞萝悬碧嶂.回榭入丹霄。阁瞑慈云结,林晴瑞露消。目随孤岛尽,心共片岑遥。佛座呜清磬,惟闻下界飘。
别达僧出山次韵
出郭本无意,栖山似有缘。道心融宝梵,尘路厌华鞯。风铎花香度,云床叶影悬。招提一回首,人世隔苍烟。
重游献花岩
攀跻人萝磴,迢递指花宫。岩岫云初敛,楼台雪未融。院松添古色,阶竹改新丛。往事头俱白,重来问远公。
宿小星槎
幽栖向飞阁,高座恍虚槎。窗迥含星动,阑回傍月斜。飘形御仙气,挥手拂天花。未可投冠冕,徒令羡出家。
宿达公房
旧地人重宿,劳生梦一醒。乱峰明积雪,虚殿纳疏星。僧发老逾白,佛灯寒更青。翛然牛道念,对坐说金经。
登绝顶
山顶扪萝上,风高两腋轻。大江横禹甸,重巘拥周京。疆域连天尽,烟云接地平。握图传令主,瞻望不胜情。
宿寺次升之韵
远寺寻幽再结期,同游陶谢况能诗。禅房一径穿云叶,尘世三生感露葵。山下夕阳人去静,水边秋色雁来迟。知君触法能参悟,何必东林问远师。
古台秋晚客闲凭,渺渺寒原思不胜。岩日乍沉呜远磬,野烟初暝出疏灯。山分僻路惟闻鸟,寺转空廊不见僧。入境已离人世界,此身还宿翠微层。
次吴太常韵
爱山之癖再自许,山非吾来属谁主。花岩出郡三十程,兴到何曾择晴雨。一驴载裹三日粮,惟劚笋蕨食盈莒。那知列卿兴更豪,风雨亦不能终沮。千盘百折到绝顶,回首下方同一俯。牛头两峰插云标,但觉飞鸟宿无所。小山翁年八十强,爱此徘徊儿延伫。符台养志极奉欢,遍约群公共杯举。座中风雅发歌咏,不作依依儿女语。一时物与人意洽,山影汀光落天宇。车尘愧不能相逐,空余想像劳心腑。
澄江台
葵丘王韦
混合开天堑,苍茫壮帝畿。帆樯移夕景,楼殿动朝晖。落日波涛隐,浮烟岛屿微。登台歌古咏,长忆谢玄晖。
芙蓉阁
缘曲疑难至,冯虚恐未安。狻猊金锁冷,鹦鹉雪衣单。竹倚琅玕听,云移罨画看。如何翠微上,犹自著尘冠。
宿寺次升之韵
石床留客滞归期,灵彻年来最爱诗。生馈清斋然晓竹,吟挥轻箑制秋葵。山中落叶俱飞蚤,门外闲云欲散迟。世事悠悠重如此,拟将瓶钵去投师。
上方台殿此难凭,瑟瑟西风冷不胜。云起竹坛朝施食,雨余花梵昼传灯。高秋重卧他年客,落日独归何处僧。更欲攀跻岩塔上,满山松桂石层层。
奉陪潘司谏、黄祠部诸君子游献花岩有作
南郭肩舆晓共乘,花开犹记昔年曾。留题最忆同游客,问道还寻旧识僧。每爱闲身求小隐,不妨病骨快高登。明朝酒醒归城市,更逐尘劳恐不胜。
次吴太常韵
结驷招提更谁许,东南彦硕成宾主。灵鹫衔花经几秋,至今散作空山雨。行厨不用玉为盘,山蔌溪毛荐筐筥。振衣直与高寒期,蹑屐肯为崭岩沮。飞阁缘崖铁锁攀,此时可仰不可俯。劳劳陌上已无亭,息息山中欣有所。暂挥落日与徘徊,却望闲云共凝伫。吾翁浩歌丛杜篇,风吹髯鬓飘然举。寂寥众籁不敢鸣,坐逼青霄听铃语。牛山不碍长江流,匹练西来亘寰宇。何时共约佛图澄,尽挽波涛濯尘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