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杭州志
杭州志
杭州志 文献篇
●目录
散文
汉、南朝
唐、五代
宋
元
明
清
诗词曲
春秋
晋
南北朝
唐
吴越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近、现代
歌谣
歌谣
楹联选
楹联选(一)
楹联选(二)
楹联选(三)
碑刻选
碑刻选
●散文
○汉、南朝
与严子陵书 刘 秀
古之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痏,必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之所敢望。
与宋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兑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唐、五代
杭州刺史厅壁记 李 华
唐虞之代,四岳、十二牧,分掌诸侯;宗周有方伯、连帅之职;秦有监郡;汉魏以还,初曰部刺史,后曰州牧;近代罢州牧,复为郡太守;太守、刺史,无恒其称,职同九卿,假以符节,虽亲如鲁、卫,贵若周、召,任切安人,往往除拜。
天宝中,朝廷以尚书郎人物之高选,二千石元元之性命,始以省郎临大部。若密迩京师,或控 压冲会,万商所聚,百货所殖,将择良吏重难之。
杭州,东南名郡,后汉分会稽为吴郡,钱塘属。隋平陈,置此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领九县,所临莅者多当时名公:宋丞相、刘仆射、崔尚书之訏谟大政其间;刘尚书、裴给事之盛德远业;魏左丞、苏吏部之公望遗爱在人;韦太原、崔河南、刘右丞、侯中丞节制方隅。有事以来,承制权假以相国元公,旬朔之间,生人受赐。由是望甲余州,各士、良将,递临此部。况郊海门,池浙江,三山动摇于掌端,灵涛歕激于城 下;水牵卉服,陆控山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近岁,灾沴繁兴,寇盗连起;百战之后,城池独存。王师雷动,元恶授首;乳哺疲人,分命贤哲。诏以兵部郎中范阳卢公幼平为之。
公,体仁而清、直方简亮,文以辅德,武以静人;澄旷有清江之姿,巍峨有秋山之状。麾幢戾止,未逾三月,降者还忠义,归者喜生育;旌次让利,辕门无声。人咸曰:“休哉!以卿佐之才,遵王泽,敷德政,吾见其为公为侯,福履宜之,未见其极也!”
刺史冠服印绶、甲令载之,故不书。词尚体要,古史之遗也。永泰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记。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景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钱塘湖石记 白居易
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左。
钱塘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项 ;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 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塘县官。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粱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水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中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得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灌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
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以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予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 杜 牧
佛著经曰:生人既死,阴府收其精神,校平生行事罪福之。坐罪者,刑狱皆怪险,非人世所为。凡人平生一失举止,皆落其间。尤怪者,狱广大千百万亿里,积火烧之,一日凡千万生死,究亿万世无有间断,名为“无间”。夹殿宏廊,悉图其状,人未熟见者,莫不毛立神骇 。
佛经曰:我国有阿阇世王,杀父王篡其位,法当入所谓“狱无间”者。昔能求事佛,后生为天人,况其他罪事,佛固无恙。梁武帝明智勇武,创为梁国者,舍身为僧奴,至国灭,不闻悟,况下辈固惑之。为工商者,杂良以苦,伪内而华外,纳以大秤斛,以小出之,欺夺村闾戆民。铢积粒聚,以至于富。刑法钱谷小胥,出入人性命,颠倒埋没,使簿书条令不可究知,得财买大第豪奴,如公侯家。大吏有权力能开库取公钱,缘意恣为,人不敢言。是此数者,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求救。日月积久,曰:“我罪如是,富贵如所求。是佛能减吾罪,复能以福与吾也。”
有罪罪减,无福福至!生人唯罪梗耳,虽田妇稚子知所趋避。今权归于佛,买福卖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至有穷民啼一稚子无以与哺,得百钱必召一僧饭之,冀佛之助,一日获福。若如此,举寰海内尽为寺与僧不足怪矣。屋壁绣纹可矣,为金枝扶疏,擎千万佛。僧为具味饭之可矣,饭讫持钱与之,不大不壮,不高不多,不珍不奇,瑰怪为忧,无有人力可及而不为者。晋,霸主也。一铜 宫至衰弱,诸候不肯来盟。今天下能如几晋?凡几千铜鞮?人得不困哉?!
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至五人所共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帝念其本老根大,不能果去之。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后至会昌五年,始命西京留佛寺四,僧惟十人;东京二寺,天下所谓节度观察同华、汝三十四治所得留一寺,僧准西京数,其他刺史州不得有寺出四,御史缕行天下以督之。御史乘驿未出关,天下寺至于屋基耕而元刓之。凡除寺四千六百,僧尼笄冠二十六万五百,其奴婢十五万;良人枝附为使令者倍笄冠之数;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口率与百亩,编入农籍。其余贱取民直,归于有司;寺材,州县得以恣新其公署、传舍。
今天子接位,诏曰:“佛尚不杀而仁,且来中国久,亦可助以为治天下。州率与二寺,用齿衰男女为其徒,各止三十人。两京数倍其四五焉。著为定令,以徇其习,且使后世不得复加也。”赵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钱塘于江南,繁大雅亚吴郡。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三笺干丞相云:“涛坏人居,不一銲锢,败侵不休。”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善。
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佛炽害中国六百岁,生见圣人一挥而几夷之。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在城东南隅,宏大焕显,工施手目,发匀肉均牙滑而无遗巧矣。江平入天,越峰如髻,越树如发,孤帆白鸟,点尽上凝在。半夜酒余,倚老松,坐怪石,殷殷潮声起于月外。东闽两越,宦游善地也。天下名士多往之。予知百数十年后,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睹南亭千万状,吟不辞已;四时千万状,吟咏不能去。作为歌诗,次之于后,不知几千百人矣!
天柱观碣 吴 筠
太史公称,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在中国,有五岳作镇,罗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其余不可详载。粤天柱之号,潜、霍及此,三峰一称矣,盖以其下擢地纪,上承天维,中函洞府之谓。岂惟蕴金碧,宅灵仙;所贵兴云雨,润万物也。自余杭郭,溯溪十里,登陆而南,弄潺湲,入峥嵘,幽径窈窕。才越千步,忽岩势却倚,襟领环掩,而清宫辟焉。于是旁讯有识,稽诸实录,乃知昔高士郭文举,创隐于兹,以云林为家,遂长往而复。元和贯于异类,猛兽为之驯扰,《晋书 逸人传》具记其事,可略而言。自先生閟景潜升,而遗庙斯立。暨我唐弘道元祀,因广仙迹为天柱之观。有五洞相邻,得其名者谓之大涤,虽寥邃莫测,盖与林屋华阳,密通太帝阴宫耳。 爰有三泉、二氿、一滥,殊源合派,水旱不易,拥为曲池,萦照轩宇。夏寒而辨沙砾,冬温而冒萍藻,既漱而饮之,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土无沮洳,风不飘厉,故栖迟者心畅而寿永。磐礴纡奥,气淳境美,虎不搏,蛇不螫,而况于人乎。正观初,有许先生曰迈,怀道就闲,荐召不起;后有道士张整、叶法善、朱君绪、司马子微、暨齐物、夏侯子云,皆为高流,或游或居,穷年忘返。宝应中,群寇蚁聚,焚爇城邑,荡然煨烬,惟此独存。非神灵扶持,曷以臻是!州牧相里,造县宰范愔,化洽政成, 不严而理,遗氓景附,复辑其业。筠与逸人李元卿,乐土是安,舍此奚适。恐将来君子靡昭 厥由,故核而志之,表此坚石。大历十三年正月十五日,中岳道士吴筠记。
杭州罗城记 罗 隐
大凡藩篱之设者,所以规其内;沟洫之限者,所以虞其外;华夏之制,其揆一焉。故鲁之祝邱,齐之小谷,犹以多事,不时而城,况在州郡之内乎?自大寇犯阙,天下兵革,而江左尤所繁并。余始以郡之子城,岁月滋久,基址老烂,狭而且卑,每至点阅士马,不足回转。遂与诸郡聚议,崇建雉堞,夹以南北,矗然而峙,帑藏得以牢固,军士得以帐幕,是所谓固吾圉。以是年上奏天子,嘉以拙政,优诏奖饰,以为牧人之道,其尽此乎?俄而孙儒叛蔡渡江,侵我西鄙,以翦以逐,蹶于宛陵,劲弩之次,泛舟之助,我有力焉。后始念子城之谋,未足以为百姓计。东眄巨浸,辏闽粤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苟或侮劫之不意,攘偷之无状,则向者吾皇优诏,适足以自策。由是复兴十三郡,经纬罗郭,上上下下,如响而应。爰自秋七月丁巳,讫于冬十有一月某日。由北郭以分其势,左右而翌合于冷水源。绵亘 若干里,其高若干丈,其厚得之半。民庶之负贩,童髦之缓急,燕越之车盖,及吾境者,俾 无他虑。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 某年月日记。
天柱观记 钱 鏐
天柱观者,因山为名。按传记所载,皆云:天有八柱,其三在中国。一在舒州,一在寿阳,洎今在余杭者,皆是也。又按道经云:天壤之内,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如国家之有藩府、郡县,递相禀属。其洞天之内,自有日月分精,金堂玉室,仙官主领 ,考校灾祥。今天柱山即《真诰》所谓大涤洞天者也。内有隧道暗通,华阳林屋皆乘风驭景,倏往忽来,真踪杳冥,非世俗所测。而况大江之南,地兼吴越,其峰峦西接两天眼之龙源,次连石镜之岚岫,东枕浙江之迢派,可谓水清山秀,兼通大海及诸国往还。此外,又有东天目、西天目及天竺之号,得非抗苍崖于穹昊,耸绝壁于云霄,立天为名,以标奇特耶!若乃登高望远,则千岩万壑,金碧堆叠,龙蟠虎踞,灵粹滋孕,代生异人,非山秀地灵之所钟袭,其孰能与于此乎!就中,天柱风清气和,土腴泉洁,神蛇不螫,猛兽能驯。自汉武帝酷好神仙,标显灵迹,乃于洞口建立宫坛,历代祈禳,悉在此处。东晋有郭文举先生,得飞化之道,隐居此山,群虎来柔,史籍具载。乃于蜗庐之次,手植三松,虬偃凤翘,苍翠千载,今殿前者是也。洎大唐创业,以元元皇帝为祖宗,崇尚元风,恢张道本。天皇大帝握图御宇,授箓探符则 有潘先生宏演真源,搜访神境。宏道元年奉敕创置天柱观焉,仍以四维之中,壁封千步,禁 彼樵采为长生之林。中宗皇帝,玉叶继昌,元关愈辟,特赐观庄一所,以给香灯。于是台殿 乃似匪人,工廊槛而皆疑化出,星坛月砌,具体而征,则有被褐幽人、据梧高士,挹澄泉之味,息青萝之阴。叶天师法善、朱法师君绪、吴天师筠、暨天师齐物、司马天师承祯、夏侯天师子云,皆继踵云根,栖神物表,骨腾金锁,名冠瑶编,出为帝王之师,归作神仙之侣,金错标字,翠珉流芳,照晰具存,不俟详录。其余三泉令派,双石开扉,药圃新池,古坛书阁,各有题品,足为耿光。令此际蒙圣朝叠委藩阃,绾阖闾之封略,统句践之山河,宠极萧曹,荣兼浑郭。缅怀斯地,实迩维桑,素仰真风,备详前事。但以现观创置之始,本对南 方,后有朱法师相度地形,改为北向。虽依山势,偏侧洞门,其洞首阴背阳,作道宫而不可,致左右岗垅与地势以相违,背洞门而不顺百灵,使清泉却侵白虎,致使观中寥落,难驻贤能,皆为尊殿背水激冲之所致也。乾宁二年, 鏐因历览山源,周游洞府,思报列圣九重之至 德,兼立三军百姓之福庭。于是斋醮之余,遍寻地理,观其尊殿,基势全无起发之由,致道 流困穷,二时而不辨香灯,竟岁而全无醮阅。遂抗直表上闻圣聪,请上清道士闾邱方远与道 众三十余人主张教迹,每年春秋四季为国焚修。鏐特与创建殿堂,兼移基址,山势有三峰两 乳,兼许迈先生丹灶遗迹犹存,遂乃添低作平,减高为下,改为甲向。是五音第一之方,而 乃添培乳山,却为主案。寻即一二年内法主两霑渥恩,道侣益臻,常住咸备,青牛白鹿堪眠 琪树之阴,绛节霓幢不绝星坛之上,得不因移山势而再振元风者哉。寻又续发荐章,奏闾邱 君道业,圣上以仙源衍庆,真派流辉,方瑶水以游神,复华胥而入梦,欲阐无为之化,欣闻 有道之人,敕赐法号为妙有大师,兼加命服。虽寒栖带索之士不尚宠荣,在法桥劝善之门何 妨显赫。其次,毕法道士郑茂章,生自神州,久栖名岳,元机契合,负笈俱来。 鏐幸揖方瞳 常留化竹副妙有大师,三元八节,斋醮同修,福既荐于宗祧,惠颇霑于军俗。寻发特表,蒙 鸿恩,继赐紫衣,焚修于此。其大殿之内,塑天尊真人,龙虎二君侍卫无阙。其次,别创上 清精思院,为朝真念道之方;建堂厨,乃陈鼎击钟之所。门廊房砌,无不更新。天风每触于 庭除,地籁时闻于窗户。兼为亲隶观额,以炫成功,非矜八体功能,贵立永年之志。妙有大师闾邱君,灵芝禀异,皓鹤标奇,诞德星躔,披灵霓洞,朝修虔垦,科戒精严,实紫府之表 仪,乃清都之辅弼,加以降神之地,即舒州之天柱山也。游方有志,蹑屩忘疲,自生天柱之 前,驻修天柱之下,察其符契,信不徒然。此乃修崇,实同搜抉,所谓道无不在,代有其人 。爰自开基,至于功毕,备仙家之胜概,畅圣祖之真风,遂录画图,封章上进。奉光化二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诏旨,敕钱鏐省所奏进,重修建天柱观图一面,事具悉。我国家袭庆仙源, 游神道域,普天之下,灵迹甚多。然自兵革荐兴,基址多毁,况兹幽邃,岂暇修营。卿考一 境图经,知列圣崇奉,亲临胜概,重葺仙居。仍选精悫之流,虔备焚修之礼,冀承元贶,来祐昌期,岂唯观好事之方,抑亦验爱君之节。既陈章奏,披玩再三,嘉叹无已,想宜知悉。 冬寒,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懿。夫地出灵阜,天开洞宫,三皇之前,真圣非一,莫 匪乘虚蹑景,出有入无,虽或挂于传闻,不可知其名氏,皆分洞天而理,即大涤居其一焉。 天柱观,即汉以来迄于唐室,修真之士继蹑清尘,当四方俶扰之时,见一境希夷之趣。 今也,仙宫岳立,高道云屯,六时而钟磬无虚,八节之修斋罔阙,有以保国家之景祚,福两 府之蒸黎。鏐今统吴越之山河,官超极品,上奉宗社,次及军民,莫不虔仰神灵,遵行大道 。时也圣明当代,四海归心,忝蒙委以东南,封爵功臣,兼颁金券,家山衣锦,兼两道之油 幢,上承一人倚注之恩次,乃是正真护持之力。元元至圣,崇敬福生,大道真科,是 无为化致,乃及身于此,合刊贞石,用俟后贤。时光化三年七月十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