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西北厢]
迎恩桥一名仁安望京门里东距府一里
虹桥寿宁坊南距府二百十步干道中守张津重建
河利桥 【敬止录引作河利巿桥】 项家巷口府西南半里
惠政桥报恩光孝寺前俗曰天宁桥崇宁二年建
永济桥路分衙前距府六十步景德四年僧惟一建干道五年张津作亭其上
董孝桥一名渡母桥报恩观西距府六十步天禧
五年建有亭久而(土已)干道五年守张津重建
府东门桥距府二十步
府西门桥距府三十步
阮家桥一名料桥府东北半里
鉴桥状元坊下 【下字原脱据敬止录补】 府东北一里
西上桥府西北一里半
东上桥府西北一里
石(石契)桥府东北一里三十步元符元年建 【同上】
[东北厢]
万岁桥又曰 【敬止录引作一名】 贯桥府东南百步西南厢
交界周广顺二年建
皇封桥府东南半里
开明桥一曰通明鄞县前
积善桥鄞县东
生姜桥鄞县东
盐蛤桥府东南二里半 【同上】
鄞县
【附存】 【庆丰桥旧名望云在望京门外绍圣四年建干道四年守张津重建○宝庆志十二】
奉化县
庆登桥世传布袋和尚澡身桥下一砵随流而漂
招之即回至今逆流 【宝庆志十四引旧志】
亭传场镇 【此目见总叙○今本存昌国一条○按图经无官僚公宇诸目今附入此门】
总叙
射亭在九经堂后 【开庆志六引旧志书】
【附存】 【众乐堂子城西南嘉佑闲守钱公辅建干道四年守张津重建○宝庆志三】
【附存】 【节度判官听事旧在仪门外之西干道中守张津欲敞公使库以故戎司易之直奉国门之西颁春亭之后○同上】
【附存】 【禁军五指挥干道四年守张津重修五营增屋凡四百楹○同上七】
物料场寄巿舶务之东廊旧云在子城里今废 【宝庆志三引旧经】
【附存】 【公使库设厅前西庑之后干道中守张津以签判旧厅益之○宝庆志三】
【附存】 【香泉库干道二年守张津措置于城外创库官给本柄造酒差使臣一员监卖应副细民酤饮不许入城搀夺省课岁收息钱添助官兵俸料支遣无分隶诸司○同上五○按张公以三年五月到任此云二年当误】
【附存】 【旧无贡院士率寓试于行衙又于府学西妙音院建炎四年毁士寓试于谯楼之上或开元寺干道五年守张津始即妙音院废址建院以容之糜金钱一千万东西重廊凡一百四十楹立听事于其北位考官于其后执事之舍悉备○同上二】
养济院屋三数闲 【开庆志四引图志】
慈溪县
吴越武肃王改丈亭为上亭 【柳贯上福龙山古迹记引图经】
祠庙 【此目见弟一弟二弟六弟七卷总序作祠宇○今本存州城内三条鄞县十二条象山县三条昌国县二条○按黄序及弟一卷总叙中所胪条目以至各卷所分门类皆无学校惟弟二卷鄞县祠庙门首冠以至圣文宣王庙则原书合学校于祠宇可知今用其例】
总叙
【附存】 【州学守张津干道三年重修○宝庆志二】
[赡学田粮]
学田三千五百五十九亩有奇
米一千一百三十二石有奇
谷一千四十石八斗八升
租钱七百一十二贯有奇
后益以湖田米一千五百四十九石有奇曰养士一百五十员 【敬止录学较考引宋干道年闲○按此不称图经然其下又载宝庆年闲云云延佑年闲云云至正年闲云云与今本三志丝毫无异则此为图经佚文无疑】
【附存】 【五龙堂唐刺史李伉即开元宫建皇朝干道四年守张津以旧宇庳隘乃移创于报恩光孝观之申地○宝庆志十一】
大人堂钱亿祠 【开庆志二引旧志】 康宪 【按即亿也】 从子惟治来继任故尊称之 【鲒埼亭集外编十三引图经○按宝庆志十一大人堂条亦载旧经语按其文义乃高闶记中所引者盖大观图经非干道图经也】
鄞县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神坛在城南甬水桥东北 【戴鲸风云雷雨山川坛记引四明图经】
慈溪县
遐追庙五代末有鲍侍郎约 【雍正慈溪志引作刘侍郎韔大误】 相钱氏宋初劝以纳土胡毅刘韔 【宁波府简要志作鋹】 俱谓 【鲒埼亭集引作皆言】 不可及钱氏归顺 【归顺集作计定又无及字】 约 【雍正志引作韔误】 窜海上 【四字集作胡刘游窜海上】 钱氏使人追之不及遂隐是山终老其时钱氏以诗怀之曰 【此二十三字据集补嘉靖天启二志但作钱氏使人以诗追之云雍正志作钱氏使人以诗招之云】 东遐追兮西遐追鲍约 【雍正志引作守约大误】 何如罢钓归海上人庙祀之
【六字三志皆无○鲒埼亭集二十三引成化志所引宋干道张氏图经○嘉靖宁波志十五引图经○天启慈溪志四引图经○雍正慈溪志五引图经○宁波简要志载此事略同而下乃云鲍约隐遐追山以遐追庙谓即祀鲍约雍正慈溪志则复谓刘韔变姓名为鲍约隐居于此语皆与此大异按图经云约窜海上者谓胡刘二人相约而窜海上也诗云鲍约何如罢钓归者言如鲍约者乃宜罢钓归耳二君则各为其主何为深隐不出乎简要雍正二志盖读约窜之约作鲍约之约复疑隐者胡刘而诗乃言鲍约故矛盾纠葛不得其解遂不能不迁就其词矣驳语详谢山遐追庙碑中】
寺观 【此目见总序○今本全佚】
鄞县
天童山景德寺法璇居此日诵莲经感天童蹑云升降捧天食来供师夜绕塔行道人遥见师身与塔之相轮等白衣范的备述其事所谓太白禅师者也古松唐僧昙德清闲所植 【宝庆志十三引旧志】
大梅山护圣院开成元年建法常禅师初领千众住持每云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惟啮白墡饼子不同众僧之餐山闲患无水乃感象眠为池虎跑为泉今象齿犹存 【同上】
【附存】 【惠光院院尝有妖僧塑神像纳老乌于其腹以术咒之使为祸福于人而邀利民之有灾患不祷其神则不宁干道中守张津知之追妖僧至庭下具得奸状遣吏剖其像果有死乌杖其僧而逐之民以安息○宝庆志十三】
奉化县
净慈寺唐干符六年建 【沈焕净慈寺记引图志篇中又称图经】
慈溪县
补陀院唐宣宗大中六年旱魃为灾遇神僧指凿兹池 【按谓寺中池也】 得灵物祷之而雨大通因建梵宇其上名大中观音院院东北旧有灵岩古寺莫详创始而废亦已久相传尝遭雷电震毁钟沦于地不可复出至五代汉天福闲邑士夏公敬章以灵岩接近先垄便于祭埽故即其废址重建兰若名海惠庵以为奉安先灵之所遂并大中观音院共为补陀教院 【陈敬宗重建灵岩观音寺记引图志】
定林寺初隐君费日章号峰山者以赀甲于里闲爱兹山 【按谓南山深谷中之山也】 邃雅筑精舍读书晚岁捐园田山林之饶凡六百亩有奇辟为峰山道院没而葬兹山事在晋天福二年至宋 【按原本当作皇朝】 天圣四年僧徒日繁产亦寖广乃请额于朝赐名定林竖碑以纪始末仍祀日章于东庑不忘本也 【颜鲸重修峰山寺碑记引图经】
古迹 【此目见黄序总叙及弟一弟二弟七卷○今本存州城内七条鄞县七条昌国一条】
总叙
会稽有资氏 【姓氏急就篇上引四明志○按原书不知所说何语今但见此五字无门可归姑附于古迹中○又按全谢山公棠辨云干道四明志述形胜祇及兴公之梨洲而无树棠之说按今本无梨洲而谢山所说又不录其原文无从采引或在四明山条或在奉化县卷抑或谢山误记均不可详今姑附识古迹之后】
冢墓 【此目见弟二弟五卷总叙作地灵古迹○今本存鄞县六条慈溪十一条】
昌国县
徐偃王墓在翁洲王龟龄会稽赋云翁洲访偃王之庐是也一云在鄞隐学山 【嘉靖宁波志四十二引旧图经】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二
鄞徐时栋
佚文二
宝庆四明志
佚文二十四条 【宝庆志首尾完好宜若无佚而亦得二十余条之多盖传写脱落时所不免况今本明明有缺闲乎然此所采列者丛语之潮论浙志之大隐传以及至正嘉靖二志之所征引断为佚文无疑若其余诸条则尚未敢深信初意将别为附存而以绝无证佐固不能决之为真亦无从断而为伪也既不羼入原书何妨录以备览读者以意斟酌之可矣】
正误一条
卷首图
罗城图
赵王府 【嘉靖宁波志十六引宝庆图○志云县治南一里握兰坊左据宝庆图志所载盖宋宗室赵善湘所居也】
卷一叙郡上
沿革论
齐澣字洗心定州义丰人开元二十六年为江南东道采访使先是武德中废鄞州为鄮县隶越州澣始奏请复为州以境有四明山故号明州后为润州刺史招集流民五百户徙于明以安辑之 【乾隆鄞县志十一引宝庆志○按宝庆郡守中不应有澣题名此或当为沿革论中从采访使齐澣之请句下注文】
卷二叙郡中
学校
庆元学宫别有慈湖肄业诸生独为一斋 【句余土音中诗注引宝庆志】
卷四叙水
水
燕肃潮论○亦 【按亦字当改作俱字语详札记弟二十一卷】 复会于子位 【六字今本有】 其小尽则月离于日在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三分半对月到之位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至后朔子时四刻一十六分半日月潮水亦俱复会于子位 【姚宽西溪丛语上○按各本宝庆志及咸淳临安志延佑四明志嘉靖宁波志天启慈溪志敬止录以至 国朝所修省府县志载潮论者并无此五十九字盖以此段文字与前段相同传写易致脱落耳今按大尽小尽刻数差异未可删并也当补又按海潮辑说于前段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句下注云其小尽则次日移三刻七十三分半盖作辑说者以意采注后段异文用省重复又可见此截文字为原作所有无疑】
蛟池蜃池城中既有日月二湖又凿此池潴水以备旱居民所侵湮塞无几 【八字康熙志无○至正志十一引宝庆志○敬止录山川考三引宝庆志○康熙鄞县志七引宝庆志○按备览云郡志止说清澜池及府池而亦不言蛟蜃二池在何地然则原本当有此条但未明所在耳此条当在府池之后】
卷八叙人上
先贤事迹
贺知章○因元宗赠行诗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名之曰高尚宅 【二十二字在世传以为贺监旧宅之下○甬上先贤传列传一引宝庆志○按樗庵诸传虽明注出处然其中未必无采自他书因文附见者其显然错谬列诸正误至如此类疑信参半竟置不录又恐失采过而存之非必真以为宝庆原文也余条仿此】
【正误】 【徐浩字季海本越州人由明经以文词着张说见其喜雨赋及五色鸽赋曰后来之英也荐为集贤校理授中书舍人诏令多出其手干元二年上广孝经十卷迁秘书郎旋以御史劾奏出为明州判遂居鄮自称四明山人父峤之善书浩得家法尝书二十四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邑董孝子庙碑浩所书山谷评其书法老重着有书谱一卷古迹记一卷载艺文志○甬上先贤传文苑上引宝庆志○按此采诸康熙鄞县志误注宝庆而不知康熙志固大误也今本宝庆徐浩传云自称四明山人唐干元二年进广孝经十卷授校书郎又有书谱一卷古迹记一卷注云出艺文志又干道图经徐浩传云唐干元二年尝进广孝经十卷授校书郎非徐季海也又王尚书作七观亦但云思昔山人有徐广孝经之旨而已其后袁文清作四明志王总管作续志并不为浩立传即冯判官牵合附会于昌国志立浩传然亦不过曰进孝经授校书郎而已是宋元以来从未尝以四明山人之徐浩混并之于越州之徐浩也乃明人张尚书作宁波志忽妄牵合之其弟四十二卷云浩字季海居越中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干元二年进广孝经十卷授校书郎累官至岭南节度使贬明州别驾遂居鄞善书法著书谱及古迹记自称四明山人至闻征士作鄞县志又为特立此传曾亦思中书舍人何官校书郎何职岂有久居清要视草之近臣反因献书降授卑秩之理且张志所说之官闻志所载之事无不本诸唐书本传者本传明言浩贬后至德宗初召授彭王傅进郡公以卒而张则曰贬后居鄞闻则曰贬后居鄮摊书据文忽若仅见其半皆可駴也此事沿误已久几于靡不云然蒋孝廉用康熙志误传而注宝庆志则尤误矣故特辩之○又按唐艺文志孝经类云徐浩广孝经十卷浩称四明山人小学类云徐浩书谱一卷古迹记一卷考季海本传称其善书书谱古迹为季海所作无疑作唐书者以季海已有专传无庸更述故但曰徐浩而已至广孝经则别一徐浩作唐书者惟恐相混故特注云浩称四明山人义例甚明三书断非一人作也然则宝庆志失于裁断尚为误读唐史者必如图经及七观始为精审耳】
杨适字韩道慈溪人明律历晓兵法隐居大隐山以文学行义闻于乡里人皆不敢道其姓名以先生目之仁宗访天下遗逸知州事鲍轲以名闻赐粟帛嘉佑六年知州事钱公辅又表奏适高节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州遣从事躬捧诏书具袍笏舆从以礼起之辞不受年七十余没葬大隐山县令林叔豹为立碑祠于学 【浙江通志一百九十二引宝庆四明志○按此传当在孙合之后楼郁之前今本二传之闲实有脱简】
王说○奏议书疏诗文二百十一篇 【乾隆鄞县志二十二引宝庆志○按似在舒亶铭之之下又按奏议上似有有字】
薛朋龟○初尉仙居值岁饥剽掠四起朋龟请发赈之盗悉平及司录楚州遘靖康之变勤王师归道州境将鼓噪为乱朋龟亲至军中慰劳发帑金犒军众始定任满而去士民遮道乞(上□下田)后与汪思温等结社林下称四明五老 【甬上先贤传列传二引宝庆志○按此八十四字当在未上而卒之下又按今本薛传但叙历官无一语事迹赵彦逾传亦然而下即注云本家未发到行状然则此截殆果佚文耶】
卞大亨○性颖异于书无所不读其精粹悉从庭训得之 【十八字在字子车之下○道光象山志十四引宝庆志○又此下云入太学以经术着于时人号卞夫子亦视今本稍详】
史诏字升之父简为郡从事奉母至孝公事之暇即具甘旨游十洲闲郡守怒其不告摧辱之抑悒而死母叶氏以遗腹生诏尝与丰清敏俱受业城南楼先生郁遇大比辄引避每曰无母氏之节已无史氏矣誓终身母子不相离日与其妻奉养靡弗至或曰取荐所以荣母也答曰朝廷设科思得其用敢窃为己荣耶况自爽初志忘亲欺君君子所不为居乡里民有争讼就诏求直不复诣有司大观二年有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行兼修之举郡县以诏应命遂奉母避居邑东大田山守令迹所在迫使就道坚辞不起人称为八行先生后以孙浩贵赠太师越国公父简亦追赠冀国公 【甬上先贤传隐逸引宝庆志○按宝庆志于忠定传首云祖父诏以孝友睦姻任恤中和之行举于朝不就又于冀国夫人传中云子名诏字升之以孝友睦姻任恤中和之行举于朝不就若既有此传何必复于二传琐述之然有不敢决为必无者盖宝庆绍定闲弥远柄国赫然于时故志为其父作传至五千余言又为其高祖母作传亦滔滔四百余言此外其从祖如木如才其兄其弟与其诸子无不附见二传中而其曾祖八行先生隐德巍然实足纪载疑未必不为之立专传也今姑附之八卷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