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元领县二十六
河南 洛阳 登封 夀安 伊阙 永宁 长水新安 福昌 伊阳 巩县 宻县 沔池 缑氏頴阳 王屋 河清 偃师
六县割出
阳翟【入许州】 河阴 河阳 温县 济源 汜水【已上五县入孟州】
二县废
陆浑【并入伊阳】 告成【并入封登】
府境
东西三百四十里 南北三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四百二十里 西至长安八百六十里东至郑州二百七十里 南至汝州一百八十里西至陜州二百五十里 北至泽州二百八十里东南至许州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虢州四百六十五里 西北至绛州五百里 东北至懐州一百四十里
户
唐开元领县二十六户十九万四千七百四十六皇朝领县一十八主四万二千八百一十八客三万九千一百三十九
风俗
周礼职方氏河南曰豫州豫者逸也言常安逸也李巡云豫者舒也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又汉书地理志周人巧伪趋利贵财贱气高冨下贫心喜为商贾九州记云洛阳转毂贾躭郡国志云无所不至姓氏
河南郡九姓 贺 邱 褚 祝 兰 窦 南宫穆 独孤
人物
贾洛阳人 司马迁 卜式 韩擒虎平陈有功己上并河南人 长孙无忌洛阳人 于志宁河南人 唐张説其先范阳人代居河东又徒家为河南之洛阳人 贾曽洛阳人 房琯 萧昕 元徳秀并洛阳人 武元衡缑氏人 元稹 贾餗并河南人 裴休济源人 曹确河南人
土产
桑白皮 桔梗 参 丹参 旋覆花 大防白蜡 半夏 芫花 峭粉 以上并入贡
赋绫绢 九州记云金门之竹可以为笙管金门山名在福昌县
河南县旧管四十乡今四乡五十坊汉书地理志河南故鄏乡地郏山名鄏邑名今邑西南之地谓之鄏郏中按周平王避犬戎乱自宗周徙居于此厯十三世至敬王乃迁都成周即此也秦灭汉为县属河南郡后汉亦为河南县晋及后魏皆理于今苑城东北隅后魏周大象二年移于故洛城西隋大业二年又移于今洛城内寛政坊即今理所也寻又改洛阳为豫州三年罢州为河南郡县属不改唐永昌元年改为合宫县至神龙元年复旧二年十一月又改为合宫县至唐隆元年仍旧为河南县 洛水在县北四里 伊水在县东南十八里 瀍水在县西北六十里禹贡曰伊洛瀍涧既入于河孔安国注云瀍水出河南北山水经曰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今验水西从新安县入县东界 天津桥在县北四里隋炀帝大业元年初造北桥以架洛水用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余若日月表胜之象然洛水溢浮桥橔輙壊唐贞观十四年更为石工方正为脚尔雅箕斗之间天汉之津梁故取名焉 中桥唐咸通三年造累石为脚如天津之制通济渠在县南三里隋大业元年分洛水西北名千
歩碛渠又东北流入水谓之洛 金谷郭縁生述征记云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晋卫尉石崇因即川阜而造制园馆崇金谷诗序云余以元康六年从大业卿出为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涧中有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物备具又水灌鱼池焉与诸贤登高临下列坐水湄遂各赋诗感性命之不求惧凋落之无期云 周山今在苑中当县之西也皇览云河南城下有周山一名小亭山周地记云周山下有周谷本周之采地也 谷城山瀍水所出 芒山一名邙山在县地北十里一名平遥山亦郏山之别名也都城所枕又有光武陵魏明帝欲平北邙山令登台使观见孟津廷尉辛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若九河盛溢洪水为害兵陵皆夷河以御之帝乃止又杨佺期洛城记云北连岭修亘四百余里实古今东洛九原之地也又戴延之西征记云邙山西岸东垣亘阜相倚禹其下有张母祠即永嘉中此母有神术能愈病故元帝渡江时延圣大于丹阳即此母今祠存伊尹苏秦张仪扁鹊田横刘寛杨修孔融呉后主蜀后主张华嵇康石崇何宴陆倕阮籍羊祐皆有冢在此山后汉梁鸿登芒山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山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兮噫 太白原其原芒山之异阜也在县西北六十八里舆地志云金水始自太白原东南经金谷即此原也佩印山左氏传晋赵诸陵并在此山上即芒山之别阜也 阙塞山左氏传晋赵鞅纳王使女寛守阙塞伏防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云洛阳西南伊阙口也俗名龙门 孝水山海经谓廆山俞随之水出于其隂北流注于谷水注水经云世谓之孝水在河南城西十余里故潘安仁西征赋云澡孝水而濯缨嘉美名之在兹 月陂洛水自苑内上阳宫南弥漫东注当宇文恺版筑之时因斜堤令东北流水冲作堰九所形如偃月谓之月陂 千金堰戴延之西征记云金瀍三水合处有千金堨即魏陈留王所立引水东灌民今赖之又九州要记云洛阳千金堨傍有九龙祠 蒙汜池魏书云明帝于宫西凿蒙汜池以通御沟义取日入蒙泛以为名 琼花池洛阳宫殿簿云西宫临章殿有琼花池 臯门桥谷水上有臯门桥即晋惠帝所造故潘岳西征赋云秣马臯门 铜井陆机洛阳记云宫墙西有二铜井 甘城左传谓甘昭公有于惠后杜预注云河南有甘水昭公王子带食邑于甘故汉书郡国志云河南有甘城故谷城在县西北古谷城即周所置在谷水之东岸
西晋省并入河南故有城存北齐天保中常在王演使稗将严畧増筑以拒周俗亦谓之严城后周拒齐又筑孝水城亦在今县西北隋大业二年又于此置青城宫北隔苑城与榆林店相对 苌祠郡国志云周人无辜见杀今洛中有祠存谓撞钟祠是也即后人讹尔白君祠郡国志二瀍水西南有曰仲吕墓前有祠堂石碑题曰真人白君之表即晋永宁二年志之 许由庙在邑界 石虎郡国志云在洛阳西秦末甞鸣应三十里今人铁打钉两足兼截双耳 金□在城邙山下按刘义庆世説王济字武子被责移地于此时人多地贵济好走马因布钱为埒以示之故号为金□ 鸿都门洛阳北宫门也 百尺楼在金镛城内有百尺楼 棠棣碑在县西四里修行寺东街永徽初贾敦实前后为洛州长史并有惠政百姓立二碑于此时人号为棠棣碑 白居易影堂在县南二十里唐防昌元年置 玉泉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山内有玉泉寺 唐明宗五庙在县西北六里福善坊 晋朝五庙在县西北八里恭安坊天福八年置 汉朝七庙在县西北八里精善坊周朝六庙在县西南三里建隆元年置在彰善坊
唐李靖庙在县西七里精善坊
洛阳县旧三十乡今三乡四十三坊本成周之地镐京为西都王城为东都敬王以后王城西周成周为东周至秦襄王以为洛阳县属三川自汉以后县恒属河南故太史公云留滞周南即今邑也朱超石与兄书日洛下道路本好青槐荫映可爱隋炀帝迁都自今县东三十里有故城存于移今徳坊西南隅唐垂拱四年七月折置永昌县长安二年六月废永昌神龙二年冬改洛阳为永昌县唐隆元年复为洛阳县皇朝移于小清化坊 洛水在县西南三里自苑内上阳之南弥漫东流宇文恺筑斜堤令东北流当水冲凑堰九所形如偃月谓之月陂今虽渐壊尚有存者 北邙山在县北二里 委栗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魏明帝景初元年十月营洛阳委栗山为园邱今形制犹在 大石山一名万安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九州要记云晋惠帝于此山请雨七日大霖魏文帝测之高二百丈魏武乐府有南篇云南上大石山即此山也 大谷在县东五里后汉书曰孙坚进军大谷渠路九十里张衡东京赋曰盟津达其后大谷通其前陈留王洛神赋经通大谷潘安仁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渠皆谓此 翟泉左传曰王子虎防诸侯之大夫于翟泉今城中大仓西南池水是也晋永嘉元年有苍鸟起歩广理地陷境有刘曜纂逼之辱又帝王纪云景王塟于翟泉今东阳门内有大街北有大仓中有景王陵西南望歩广里北眺翟泉二处相距远近约畧之也又戴延之南征记云太子宫东有翟泉今干无水 洛子神郡国志后魏虎贲中郎将洛子渊者洛阳人镇防彭城因同营人樊元宝归附书至洛下云宅在灵台南元宝至忽见一老翁云是吾儿书引入屋宇显敞饮食非常久之送元宝出唯见高崖对水方知是洛水之神因立祠迄今人祀以祈水旱 玉井魏略云明帝引谷水过九龙祠前为玉井绮拦又洛阳记云璇华宫有玉井皆以玉垒餙是也 阮曲水经注云谷水又东南转曲而东注谓之阮曲葢嗣宗所居之地七里涧陆机洛阳记云城东有桥以跨七里涧 九
观陆机洛阳记云临商陵云等八观在宫之西唯絶顶一观在东是号曰九观 平阴故城汉为县废城在今县北五十里是按此城东有平州谓之河阴川城北枕黄河西抵印山北距曹魏文帝改平阴后魏移县理于故洛城西皇女台侧隋开皇三年又移县于夀安县东北二十五里严名城是也大业元年废入洛阳 峻阳陵晋武帝陵 汉明帝章帝陵明帝在今县西北章帝在今县东南 白社里在故城建春门东即薫威辇旧居之地 回洛仓隋大业三年十二月置回洛仓去洛阳县七里仓城周十里开三百窖百万斛至十三年李宻叛频攻此仓多为洛阳人所据后竟为宻陷还复奋得后运米入洛阳终为乱兵所掠 宣武场魏明帝鬭猛兽处 铜駞街陆机洛阳记云汉铸铜駞二枚在宫南四防号头夹路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聚羣贤铜駞陌上集少年言人物之盛也风土记云石季龙取之何向邺 三市洛阳记云大市名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马市在东旧置丞马又郦道元注水经云马市即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之处 苏秦宅郡国志云在利仁里后为魏尚书高显业宅后造为寺 董卓宅郡国志曰在永和里掘地取得金玉宝玩后魏邢蛮掘得金沙及钱铭曰董太师之物后梦卓索蛮恡不还经年无病而卒 石崇宅有緑珠楼今谓之狄泉是也 夕阳亭晋贾充出镇长安百僚饯送自旦及暮故曰夕阳亭 故洛阳城在县二十里按洛阳记洛阳城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内宫殿台观府藏寺舍晋魏之代凡有一万一千二百一十九门自永嘉之乱刘曜入洛阳元帝渡江官署里闾鞠为茂草至后魏孝文帝幸洛阳巡故宫遂咏黍离之诗群臣侍从无不感怆又至隋帝因校猎登北邙山观伊阙顾谓侍臣曰得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时臣苏威对曰以俟陛下耳遂定议都焉因诏杨素营之大业九年成徙都之其宫北据邙山南值伊阙以洛水贯都有天汉之象宫室台殿皆宇文恺所造巧思营布前代郡邑莫之比焉 十二门陆机洛阳记云洛阳十二门北九里城内宫殿台观有閤闼左右出入城内皆三道公卿尚书从中道凡人左右出入不得相逢夹道中榆柳以荫行人又晋书曰洛阳御道筑墙高丈余又云洛阳十二门皆有双阙石桥桥跨阳渠水又按舆地志洛阳城外有阳渠水即周公所置池上源汪凾谷东流注城西北角仍分流绕城至建春门外合流折东流注于池是也 上东门洛阳东画门也在寅地晋改为建春门东观汉记云郅恽为上东门侯光武还恽不纳又后汉书袁绍横力揖董卓曰天下徤者岂惟董公乎乃悬节于上东门而去又汉公卿饯二疏于上东门汉旧仪云册皇上为诸侯王皆于上东门中以东门在邜故也晋书十二门东面最北曰东上门后又改为东阳门即阮籍诗歩出上东门也又晋书衍见石勒停啸于上东门徐使召之已去 开阳门南面有门曰开阳在己上应邵汉官仪曰此门始成未有名夜有一柱飞来在楼上后琅琊开阳县上言南门一柱忽然飞去莫知所在光武使视则是也遂刋记年日月因以名上有九子母像国家常往祈焉次西汉有小苑门在午上晋改曰宣阳门内有氷井故述征记曰氷井在凌云台北故藏氷处也又云移门即宣阳也按薜综注东京赋曰謻门氷室门也氷室门及门榭皆屈邪行依城池为道也华延隽洛阳记云即汉之宫门次西汉曰津门在未上洛阳水浮桥下按后汉书陈宣为諌议大夫建武十年洛水泛长在津门门司欲筑堤遏水先止之曰王尊已止水絶其足朝中兴必不入矣水果退 广阳门西面有三门在申上述征记云广阳门西南有刘曜垒试弩棚西北有鬭鸡台射雉观又按河南十二县境簿云茧观在广阳门次北汉曰有雍门在酉上晋改曰西明又次北曰上西门上所以不纯白者厄汉家于戍故以丹漆镂之 夏门北面有二门其西汉曰夏门晋改为大夏门正在亥上魏畧门董卓烧南北二宫魏武帝更为夏门内立北宫至明帝又造三层楼高十丈陆机与弟书曰大夏门有三层楼高百尺又按晋宫阙簿云宣武观在大夏门有三层楼汉曰谷门晋改曰广莫门在丑上九龙祠在履顺坊按东郡记后魏孝文迁都洛阳修千金堨渠城而水不流常见有龙扼之水不得下为是祭之龙退而水行 王戎墓在殖业坊高四丈故老传云隋大业迁都之始人为酒窖得名云晋司徒尚书令安丰元年王君之墓铭 裴楷墓在修义坊十字街北有碑存 高贵卿公陵在县西北三十里屈涧之滨
太平寰宇记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四
宋 乐史 撰
【阙】
太平寰宇记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五
宋 乐史 撰
河南道五
伊阳 巩县 宻县 渑池 缑氏 颍阳王屋 清河 偃师
伊阳县南三百六十里旧三乡今四乡本陆浑地唐先天元年十二月割陆浑县置伊阳县在伊水之南去伊水一里女几庙在县西三十里 鸣臯山在县东三十里鸣臯庙则天立 石扇山在县西三百里有石如扇 龙驹涧在县北十二里 王母涧在县南六里 蛮王城在县南五十里新罗王子陵在县东北七十里高二百尺 元鲁山墓有碑见存在县北二十五里李华文李阳氷篆额顔真卿书鲁山有徳行呼为四絶碑 汤泉在县南一百三十里即四眼泉巩县东南三十里旧四乡今三乡郭縁生述征记云巩县周之巩伯邑春秋左氏传晋师克巩逐王子朝杜预注云周地河南巩县也史记周显王二年西周惠公封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号东周皇甫谧曰以王城为东周以巩为西周其子武公为秦所灭秦庄襄王元年韩献成臯巩秦界至大梁汉以为县属河南郡晋宋不改李宻自颍川率羣盗十余万袭破洛口仓因据巩县仍筑城断洛川包南北山周回三百余里屯营其中后为王世充所破县本与成臯中分洛水西则巩东则成臯后魏始并焉 黄河西自偃师县界流入河于此有五社渡又为五社津后汉朱鲔遣贾强从五社津渡是也 天渡山在县南六十里潘岳家风诗所云天凌岩谓此也侯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卢元明嵩山记云汉有王彦者隠于此景帝累征不出遂就而封侯山因为名后学道得成至今指所住为王彦崖 九山在县西南五十五里水经注桐涧水流经九山东仲长子云昔宻有卜成者身游九山之上放心不拘之乡谓此山也山际九山庙碑晋永康二年立文云九山府君太华元子之孙也岑原丘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水经注云巩县北有山临河谓之岑原河下有穴谓之巩穴言山濳通淮济北达于河谓之鲔渚成公子安大河赋云鳣鳢王鲔暮来游即此也 洛汭洛水入河之处水经注云洛水东流经洛汭北对琅琊渚入于河谓之洛口清浊异流皦焉殊别亦名什谷史云张仪説秦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是此也一云巩县鄩谷皆是也京相璠曰今巩洛渡北有鄩谷水东入洛谓之下鄩故有上鄩下鄩亦谓之北鄩于是有南鄩北鄩之称也 明溪水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晋军于溪泉杜预注云巩县有明溪泉又水经注云明洛泉今俗谓之五道泉 小平县城汉县废城在今县西北有河津曰小平津即城之隅也 周王庙在县界巩王庙在县西二十里孝义镇西山上 大刀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