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六朝事迹编类
六朝事迹编类
南齐【继宋】
髙帝
萧氏讳道成字绍伯兰陵人汉萧何二十四世孙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受宋禅即帝位于南郊【元年巳未】都建康传世凡七帝性简俭后宫器物栏槛以铜为饰皆改用铁内殿施黄纱帐宫人着紫皮履华盖除金华瓜用铁回钉每曰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四年三月壬戌崩于临光殿在位四年年五十六塟于武进泰安陵庙号太祖
年号
建元【四】
武帝
髙帝长子讳赜字宣逺建元四年三月壬戌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癸亥】明年正月辛亥改元永明帝性刚毅有断政揔大体以富国为先不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永明十一年七月戊寅崩于延昌殿在位十一年年五十四塟景安陵庙号世祖
年号
永明【十一】
废帝郁林
王武帝孙文惠太子长子讳昭业字符尚小字法身永明十一年戊寅武帝崩以皇太孙即帝位【元年甲戌】帝淫乱赏赐左右动至百数十万每见钱曰我昔思汝一个不得今日得用汝未西昌侯鸾屡諌不听帝欲诛鸾鸾使萧谌等领兵入宫弑之在位一年年二十二
年号
隆昌【一】
废帝海陵王
文惠太子第二子讳昭文字季尚郁林王废延兴元年秋七月丁酉即皇帝位时宣城王鸾辅政帝起居皆谘而后行十月辛亥皇太后使宣城王入纂帝綂令废帝为海陵王建武元年冬十月鸾遣御师殒之
年号
延兴
明皇帝
始安贞王子讳鸾字景栖海陵王废太后以帝纂綂建武元年十月癸亥即帝位【元年乙亥】永泰元年七月巳酉帝崩于正福殿在位五年年四十七
年号
建武【四】 永泰【一】
废帝东昏侯
明帝第二子讳宝巻字智藏永泰元年七月巳酉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巳卯】帝惑于潘妃为神仙等殿极奢丽又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永元三年秋七月萧衍至南豫州帝闭宫门自守十二月王珍国张稷率兵入殿弑帝斩首送萧衍在位三年年十九
年号
永元【三】
和帝
明帝第八子讳寳融字智昭中兴元年三月乙已即皇帝位【元年辛已】二年逊位于梁梁奉帝为巴陵王宫于姑孰四月戊辰殂追尊为和帝在位二年年十五塟恭安陵
年号
中兴【二】
右齐七帝共二十四年
南齐淮北之地所有絶少青州理胊山【今海州县】冀理涡口【今泗州临淮县】荆河理寿春【今寿州】北兖理淮阴【今楚州】北徐理锺离【今濠州】又置巴东理巴州【今夔州】其余州郡悉因前代州凡二十有三郡三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七十四其后颇为后魏所侵至东昏永光初河北诸郡相继败没【今邓州地】又遣军北伐败于圈马屯盆城【今邓州界】又失寿春后三年齐亡始全盛也南郑【今兴元府】樊城【今襄州临汉县】襄阳【今襄州】义阳【今信阳】寿春【今寿州】淮阴【今楚州】角城【今泗州临淮县东南】涟口【今泗州连水县北】朐山【今海州县】悉为重镇
梁【继齐】
武皇帝
萧氏讳衍字叔逹兰陵人父为丹阳尹母张氏中兴二年三月壬午齐禅位于梁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帝以梁王即帝位【元年壬午】都建康传世凡四帝生而有异光状貌殊特有文在手曰武帝初为儿时能踏空而行及长博学有文武才干性溺于释教郊庙牲牷皆代以面宗庙荐羞始用菽粟幸同泰寺铸十万斤铜像幸阿育王寺设无碍法喜会设四部无遮会讲金字三慧经三度舍身羣臣以钱亿万赎帝请临宸极三请乃许太清三年五月丙辰侯景举兵攻陷宫城帝忧惧寝痰崩于净居殿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塟于修陵庙号髙祖
年号
天监【十八】 普通【七】 大通【二】 中大通【六】 大同【十一】 中大同【一】 太清【三】
简文帝
武帝第三子讳纲字世赞母穆贵妃太清三年五月辛巳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庚午】大寳元年十月乙未侯景逼帝幸西川使彭隽等进觞与帝极饮帝醉寝隽以土囊压之帝崩在位二年年四十九塟庄陵庙号太宗
年号
大寳【二】
元帝
武帝第七子讳绎字世诚母阮采女承圣元年三月王僧辩等平侯景传首江陵十一月丙午即帝位江陵【元年壬申】先是魏使宇文仁恕来聘帝接遇有阙魏相安定公憾之三年十一月魏军至栅下大攻帝出枇杷门亲临督战兵败见执十二月魏军杀之帝在位三年年四十七明年四月梁王方智承制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塟颕寜陵
年号
承圣【三】
敬帝
元帝第九子讳方智字恵相母夏贵妃承圣三年七月辛丑王僧辩纳贞阳侯萧明自采石渡江入建邺丙午即伪位司空陈霸先杀王僧辩黜萧明而奉帝绍泰元年九月丙午即帝位【元年乙亥】太平二年十月逊位于陈陈奉帝为江阴王薨在位三年年十六追谥敬皇帝
年号
绍泰【一】 太平【二】
右梁四主共五十六
年梁氏州郡多沿旧制天监中有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五十县千二十有二其后更有析置大同中州一百七郡县亦称此初武帝受禅数年即失汉州及淮西之地【梁州刺史夏侯道降后魏魏将元英○义阳今申州】其后诸将频年与魏军交战于淮南淮北互有胜负虽得瓠城俄而又失又克寿春中大通初大举北伐淮北城镇相次克平直至洛阳暂为梁有其后诸将又复汉中【自天监二年失汉川凡经四十三年克复】至侯景【东魏将】以河南地降逆乱相寻有名无实及景平后江北之地悉陷髙齐汉川蜀没于西魏【太清初侯景以十三州来降旋为东魏将慕容绍宗所败二年景又围建康陷之承圣初齐将辛术南伐尽得淮南江北之地得传国玺反于齐三年西魏将逹奚武陷汉川尉迟迥陷蜀川其汉川经九年而复】大抵雍州【今襄州地】下溠【侧驾反音搓】戊【今随州枣阳县】夏口【今鄂州】白茍堆【今蔡州真阳县】硖石城【今颍州地】合淝锺离淮阴朐山为重镇
陈【继梁】
武皇帝
陈氏讳霸先字兴国吴兴人都建康传世凡五帝所出甚微初仕乡为里司又为油库吏后仕梁为陈王太平二年十月辛未梁敬帝禅位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即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元年丁丑】帝雄武多英畧性甚仁爱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三年六月丙午崩于璇玑殿在位三年年五十七塟万安陵庙号髙祖
年号
永定【三】
文皇帝
武帝兄始兴昭烈王之长子讳蒨字子华永定三年六月丙午即皇帝位【元年庚辰】帝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武帝甚爱之常称吾家英秀初起自布衣知百姓疾苦每鸡人伺漏传籖于殿中者令投籖于阶石上鎗然有声云吾虽得眠亦令惊觉天康元年夏四月癸酉崩于有觉殿在位七年年若干塟永寜陵庙号世祖
年号
天嘉【六】 天康【一】
废帝
文帝长子讳伯宗字奉业母沈氏天康元年夏四月癸酉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丁亥】帝性仁弱刑政皆归冢宰故光大二年冬十月甲寅宣太后令废为临海王太建二年四月乙卯薨在位二年年十九
年号
光大【二】
宣帝
始兴昭烈王第二子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太后既黜废帝以帝入缵皇綂【元年巳丑】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帝位十二年九月癸未夜天东南有声如风水相激十四年正月甲寅崩于宣福殿在位十四年年五十三塟显寜陵谥孝宣庙号髙宗
年号
太建【十四】
后主
宣帝长子讳叔寳字符秀小字黄奴母栁氏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已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癸卯】帝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常使张丽华孔贵妃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为狎客是年秋自建邺至荆州江水色赤如血天外有如风水相激之声帝设会舍身大赦天下祯明三年正月隋将贺若弼韩擒虎进军宫城帝逃于井中以绳引之而出至京师见宥隋仁寿四年十一月壬子终于洛阳在位七年年五十二赠大将军封长城县公谥炀塟河南洛阳之芒山
年号
至徳【四】 祯明【三】
右陈五主共三十三年
陈氏土宇弥蹙于梁西不得梁汉北失淮淝以长江为境【文帝初湘州之地为周军所陷后克平之今鼎温潭衡等州之地是也】有州四十有二【地转狭而州益多】郡百有九县四百三十有八宣帝太建中频年北伐诸将累捷尽复淮南之地【吴明彻斩髙齐将于寿春】更经畧淮北大破齐军于吕梁及旋师属髙齐亡又总军北伐至吕梁周军来拒又大破之【自太建五年北伐七年破齐军九年又破周将梁士彦悉得于梁淮北城镇下邳朐山】旋为周军所败悉虏其众【十年周将王执来伐吴明彻退师全军没于清口】自是江北之地尽入于周复以长江为界【十二年周将以淮西地来降又遣将克新野寻失之】及隋军来伐遣将守狼尾滩【今峡州宜都县界是】公安【今江陵府县是】荆门安蜀地【今峡州夷陵县界是】巴陵【今岳州】巳下并风靡退散【信州道大总管杨素自峡中舟师东下东之守将相继而破信州即今云安郡归州是也】隋军自采石【隋将韩擒虎袭陷之】京口【贺若弼袭陷之】渡江而平之
六朝建都
南朝建都之地不过建康京口豫章江陵武昌数处其强弱利害前世论之详矣吴孙策以会稽为根本大帝嗣立稍迁京口其后又尝住公安又尝都武昌盖往来其间因时制宜不得不尔及江南巳定遂还建邺保有荆扬而魏蜀抗衡其宏规逺畧晋宋而下不能易也故孙皓舍建邺而之武昌吴因以衰梁元帝舍建邺而守江陵梁遂以亡李嗣主舍建邺而还洪府南唐遂不能以立王导断然折会稽豫章之论而以建邺为根本自晋而下三百年之基业导之力也故孙皓议迁都武昌陆凯上疏曰武昌土地危险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童謡云寜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寜还建邺死不止武昌居夫民謡本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而知民所苦也苏峻乱宗庙宫室并为煨烬温峤议迁豫章三吴之豪请都会稽二论纷纭未有所适王导曰古之金陵圣皇所居孙仲谋刘玄徳皆言王者之宅古之帝王不以丰俭移都茍冠卫文大帛之冠何往不可若不绩其麻乐土为墟矣由是峤等之议不行齐萧颕胄议迁夏口栁忱以巴峡未实不宜轻舍根本摇动人心帝不从俄而巴东之兵至峡口迁都之议遂息梁元帝临荆峡二十年情所安恋不欲归建邺故府臣僚皆楚人并欲都江陵周洪正諌曰士大夫言圣王所都本无定处若黔首未见入建邺便谓犹列国诸王今日副百姓心不可不归建邺南唐嗣主用唐镐计迁豫章而王都官舍军垒十不容其一二自公卿下至军士莫不思归自此论之六朝以来都邑之议莫不以建康为根本也
六朝宫殿
吴孙权迁都建邺徙武昌宫室材瓦缮治太初宫吴实录有曰台城盖宫省之所寓也有曰东府盖宰相之所居也有曰西州盖诸王之所宅也有曰仓城盖储蓄之所在也宫室记云皆不出都城之内舆地志云都城二十里一十九步本吴宫址葢谓是也晋琅琊王渡江镇建邺因吴旧都修而居之即太初宫为府舍及即帝位称为建邺宫更明帝不改至成帝缮苑城作新宫穷极伎巧侈靡殆甚宋齐而下因之称为建康宫以此考之六代宫室门墙虽时有改筑然皆因吴旧址晋新宫在吴太初宫之东吴昭明宫【孙皓所起】在晋建康宫城西南惟元帝建邺宫乃仍吴太初宫之旧今【缺】行宫之东北乃其地也
太初宫
建康实录吴孙权黄武中徙武昌材瓦而增起即长沙王孙策故府在晋建康宫城西南即台城之西南也
建康宫
建康实录晋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曰建康宫亦名显阳宫注云即今之所谓台城也舆地志云在法寳寺之南今在府北五里
新宫
晋谢安作新宫造太极殿欠一梁忽有梅朩流至石头城下因取为梁殿成乃画梅花于其上以表嘉瑞杨修有诗云玉案金炉对御床岿然应是鲁灵光螭头直上双鱼尾不让西京旧柏梁
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长杨宫
南史宋前废帝景和元年以东府城为未央宫以石头城为长乐宫以北邸为建章宫南第为长杨宫东府城在古青溪桥
金华宫
舆地志云梁大同中所筑昭明太子蔡妃所居在青溪东
披香殿
杨修金陵诗注云在台城后宫庾子山赋云宜春苑中春巳归披香殿里作春衣盖指此也
灵和殿
在台城内晋武帝时殿下栁本蜀郡所献条如丝缕帝曰此栁风流可爱似张绪少年时绪字思曼杨修有诗云得地恩深雨露偏丹墀左右玉阶前君王属意君知否好似风流一少年
六朝郊社
终吴之世未暇礼文宗庙社稷不见于史晋初置宗庙在吴都城宣阳门外舆地志云在县东二里圗经云大社大稷坛在县南二里宋齐而下时有改易晋元帝二年作南郊在宫城南十五里郭璞卜立之舆地志云在今县城东南十八里圗经云古南郊坛在县南十八里成帝作北郊坛于覆舟山之阳制度一如南郊实录云北郊坛在县东八里潮沟后东近青溪又按通典宋孝武帝大明三年移北郊于钟山北原道西今钟山定林寺山巅有平基二所阔数十丈乃其地也南唐郊坛在长乐郷去县十二里遗址尚存今为藏氷之所
六朝郡国
三国鼎立之后土宇分裂得失不常魏武定霸所置郡国十二【新兴 乐平 西平 新平 畧阳 帯方 谯 乐陵 章武 南乡 阴平 襄阳】而省者七【上郡 朔方 五原 云中 定襄 渔阳 庐江】文帝置七【朝歌 阳平 弋阳 魏兴 新城 义阳 安丰】明及少帝增二【上庸 平阳】得汉郡者五十四焉蜀先主于汉建安之间初置郡九【巴东 巴西 梓潼 江阳 汶山 汉嘉 朱提 宕渠 涪陵】后主增二【云安 兴古】得汉郡者十有一焉吴大帝初置郡五【临贺 珠崖 武昌 庐陵 新安】少帝景帝各四【临川 临海 衡阳 湘东 建安 建平 天门 合浦北部】归命侯亦置十有二郡【始安 始兴 邵陵 九徳 吴兴 东阳 安成 新昌 武平 桂林 荥阳 宜都】得汉郡者十有八焉晋武太康元年既平孙氏凡增置郡国二十有三【荥阳 顿丘 上洛 临淮 东莞 襄城 汝阴 长广 广寗 昌黎 新野 随郡 阴平 义阳 毗陵 宣城 南康 晋安 寜浦 始平 畧阳 乐平 南平】省司隶置司州别立梁秦寜平四州仍吴之广州凡十九【司豫冀兖荆徐扬青幽平并雍梁秦凉益寜交广】郡国一百七十三【仍吴所置二十五仍蜀所置十一仍魏所置二十一仍汉旧九十三置二十三】惠帝不君中州尽弃永嘉南渡建邺【今建康也】开基九州岛之地有二焉自兹以降国分南北更王迭霸疆理不常宋至孝武大明中州凡二十有二郡二百三十有八县千一百七十有九南齐继綂又置巴东一郡余并因之为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七十有四频与元魏侵吞互相得失萧梁之时多沿旧制天监中有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五十县千二十有五其后更有析置大同中州百有七郡县亦称于此陈氏较之土宇弥蹙西不得蜀汉北失淮淝而以长江为境有州四十有二是其地愈狭立名益多为郡百有九县四百三十有八此皆疆宇之列乎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