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集


幄帘茵衾皆质素暗弊自是大臣之家无复僭侈

宰执

唐以侍中中书令为真宰相又言故事左右仆射各一人侍中中书令各二人为正宰相武德初李

勣任左仆射以南省务疏于北省始命带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者为真宰相其宰相仆射不带

同三品者但釐尚书省务而已正观至德间置左右相又有知政事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

参知机务皆宰相之称高宗谓参知政事崔知温曰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元同历任尚皆浅且

令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待举等并与中书门下同受进止平章事则是平章事亦或居参知

政事之下其后方镇遂有以恩授平章者然而宰相谓之平章事盖始于唐矣乾德二年太祖既以

赵普为相且欲用薛居正吕余庆询翰林学士陶榖曰下丞相一等何官榖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

知政事翌日并命居正余庆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凡上殿庭别设塼位居

宰相后敕尾列衔仍下押字太宗始命与宰相更互知印时议者谓榖之对为失而下丞相一等汉

御史大夫是也虽然唐参知政事固宰相之任曾何以为百王不易之制殆称谓适同尔宙制因睦

轻重盖可见矣仆射侍中皆秦官仆役于射谓之仆射缘所领之事而立名者尔侍中则丞相之史

也唐之以为宰相名同而实异甚矣枢密使唐特以宦者处之朱梁改曰崇政院始命敬翔为使后

唐同光复其旧称命宰相兼其任石晋天福中废枢密而置宣徽南北院至开通初复置枢密院而

宣徽之名因以不废宋兴以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枢密使副知院同知院签书院事并为执

政官宣徽使居执政官之次或以加前执政或以待勋旧焉

宰相(并以先后为次出而复任者互存)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右自建隆无年正月至开宝九年十月

薛居正(子平) 沈义伦 卢多逊 赵普 宋琪 李昉 赵普 吕蒙

正(圣功) 李昉 张齐贤 吕蒙正 吕端

右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至至道三年三月

吕端 张齐贤 李沆(太初) 吕蒙正 向敏中 寇准(平仲) 毕

士安 王旦(子明) 向敏中 王钦若 寇准 李迪(复吉) 丁谓 冯拯

 

 

右自至道三年三月至乾兴元年二月

丁谓 冯拯 王曾(孝先) 王钦若(定国) 张知白(月晦) 张士逊吕

夷简 张士逊 李迪 王曾 王随(子正) 陈尧佐 张士逊 章得象

杜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宋庠(公序) 庞籍 陈执中 梁适

富弼 刘沆(冲之) 韩琦 曾公亮

右自乾兴元年二月至嘉祐八年三月

韩琦 曾公亮

右自嘉祐八年三月至治平四年正月

 

 

参知政事

薛居正 吕余庆 刘熙古 卢多逊

右自乾德二年四月至开宝九年十月

窦偁 郭贽 宋琪 李昉 李穆 吕蒙正 李至 辛仲甫 王沔 陈恕 张

齐贤 贾黄中 李沆 吕端 苏易简 赵昌言 寇准 向敏中 张洎 李昌

龄 温仲舒 王化基

右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至至道三年三月

向敏中 李昌龄 温仲舒 王化基 李至 李沆 向敏中 王旦 王钦若

毕士安 冯拯 赵安仁 丁谓 陈彭年 王曾 张知白 李迪 丁谓 任

中正 王曾

右自至道三年三月至乾兴元年二月

任中正 王曾 吕夷简 鲁宗道 夏竦 薛奎 王晦叔 晏殊 王隋 蔡齐

盛度 韩亿 程琳 石中立 李若谷 宋绶 晁宗悫 王举正 贾昌朝 范

仲淹 陈执中 宋庠 吴育 丁度 文彦博 明镐 高若讷 刘沆 梁适

程戡 王尧臣 曾公亮 张昇 孙抃 欧阳修 赵槩

右自乾兴元年二月至嘉祐八年三月

欧阳修 赵槩

右自嘉祐八年三月至治平四年正月

枢密

吴庭祚(使) 赵普(使) 李处耘(宣兼副) 李崇矩(使) 王仁赡(副) 楚昭

辅(副升使) 曹彬(使)

右自建隆元年正月至开宝九年十月

曹彬(使加平章) 楚昭辅(使) 石熙载(签书并副又加使) 柴禹锡(宣兼检

校) 王显(宣兼副升使) 张齐贤(签) 王沔(签升副) 张宏(副) 赵昌言

(副)杨守一(宣兼同知) 张齐贤(副) 张士逊(宣兼签) 温仲舒(副升使)

寇准(副改知) 柴禹锡(宣兼副) 刘昌言(同知) 赵镕(宣兼知) 向敏中(

同知) 钱若水(同知) 李惟清

右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至至道三年三月

曹彬(使平章) 赵镕(知) 王显(使) 向敏中(副) 夏侯峤(副) 钱

若水(同知) 李惟清(同知) 杨砺(副) 宋湜(副) 周莹(宣兼知)

王旦(同知) 王继英(宣兼知升使) 冯拯(同知改签) 陈尧叟(同知改签加

平章升使) 丁谓(使) 王钦若(同知加平章升使) 韩崇训(签) 马知节

(宣兼签改副) 寇准(使加平章) 王嗣宗(副) 曹利用(副改知升使加平章又

加侍中) 张旻(宣兼副) 任中正(平章副) 马知节(知) 周起(副)

冯拯(使加平章) 曹玮(签) 钱惟演(副) 张士逊(副)

右自至道三年三月至乾兴元年二月

曹利用(使仆射侍中) 张士逊(副) 张旻(使加仆射侍中天圣七年改名耆)

钱惟演(使) 张知白(副) 晏殊(副) 夏竦(副) 范雍(副) 姜遵(副)

张尧佐(副) 夏竦(使) 赵稹(副) 晏殊(副) 杨崇勋(宣兼副升使)

王晦叔(使) 王德用(签改同知升知又改宣) 李咨(副改知) 王曾(使同平章

) 王随(知) 韩亿(同知) 蔡齐(副) 章得象(同知) 盛度(知)

王鬷(同知) 王博文(同知) 陈执中(同知升知) 张观(同知) 夏守(同

知) 王鬷(知) 晏殊(知升使加平章) 宋绶(知) 王贻永(同知改副升使

加平章) 杜衍(同知改副升使) 郑戬(副) 任师中(副) 任布(副)

韩琦 范仲淹(副) 富弼(副) 贾昌朝(使) 吴育(副) 庞籍(副升使)

丁度(副)夏竦(使) 高若讷(副升使) 宋庠(使) 梁适(副) 王尧臣

(副) 狄青(副升使) 孙沔(副) 田况(副) 王德用(使同平章) 程戡(

副) 韩琦(使) 贾昌朝(使) 宋庠(使) 田况(使)张昪(副) 孙抃(副

) 曾公亮(使) 欧阳修(副) 赵槩(副) 陈升之(副) 包拯(副) 胡宿(副

) 吴奎(副) 王畴(副)

右自乾兴元年二月至嘉祐八年三月

张昪(使) 胡宿(副) 富弼(使) 吴奎(副) 王畴 陈升之(副) 文彦博

(使) 吕公弼(副) 郭逵(同签)

右自嘉祐八年三月至治平四年正月

宣徽使

昝居润(南) 张美(北) 李处耘(北改南兼枢) 李崇矩(北兼枢) 曹彬(南

)潘美(北改南)

右自建隆元年正月至开宝九年十月

潘美(南) 王仁赡(北) 柴禹锡(北检校枢) 王显(南兼枢) 张德超(北兼

枢) 郭守文(北) 杨守一(北兼枢) 张士逊(北兼枢) 柴禹锡(北兼枢)

赵镕(北兼枢)

右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至至道三年三月

赵镕(南兼枢) 周莹(南兼枢) 王继英(北兼枢) 雷有终(北) 马知节(

签枢加北) 张旻(南兼枢) 曹玮(北兼枢)

右自至道三年三月至乾兴元年二月

杨崇勋(南兼枢) 王德用(知枢加南) 夏守斌(南)[按:当为夏守贇] 李知用(

南加平章) 夏竦(南) 程琳(北) 李昭亮(北) 郑戡(北) 张尧佐(南)

狄青(南) 吴育(北) 富弼(南) 曹佾(南) 程戡

右自乾兴元年二月至嘉祐八年三月其后不除


隆平集第三卷

宋曾文定公编撰 南丰后学彭期订

祠祭(封爵附)

唐腊用辰宋兴腊用戌正观以前寅蜡[諎礻昔]百神卯祭社宫腊享宗庙开元以后三祭同用腊

辰建隆之制祭百神社稷宗庙同用腊戌

祠部令应先代帝王三年一享牲用太牢建隆四年诏来年仲春以羊豕代太牢致飨帝高辛庙在

宋州尧在晋州临汾以稷契配舜在河中府以皋繇配禹在陕州夏县以伯益配汤在郾师以伊尹

配文王在酆旧配以太公望唐封太公望武成王以庙食今以师鬻熊配武王在镐以周公配汉高

祖在长陵以萧何配光武在南阳以邓禹吴汉贾复耿弇配唐太宗在醴泉以长孙无忌房乔杜如

晦魏征李靖配乾德四年诏先代帝王各置守陵户太皞葬长沙黄帝葬长沙高阳葬临河帝高辛

葬礼濮阳帝尧葬城阳穀林帝舜葬零陵九凝女娲葬赵城禹葬会稽汤葬宝鼎文王武王并葬咸

阳汉高祖葬长安世祖葬洛阳唐高祖葬三原太宗葬醴泉九鬷山并五户每岁春秋长吏以羊代

牛奉祀商中宗至隋文帝十陵并三户岁一享秦始皇至石晋高祖十五陵并二户三岁一享周桓

王至后唐清泰帝三十八陵止禁樵采淳化三年秘书监李至上言国初举藏冰之法于司寒之祭

常在四月行之按豳风七月四之日献羔祭韭盖周以十一月为正而四月者今之二月也春秋传

曰日在北陆而藏冰谓夏十二月日在虚危也献羔祭韭谓二月春分始开冰室也火出而毕赋火

星昏见谓三月四月中也又月令仲春天子献羔开冰先荐寝庙详开冰之祭当在春秋而行之四

月乃有司之失也上然之命正其理

集贤校理胡宿言火正阏伯之祠在南京乃国朝受命之地自祖宗以来未领于祠官臣窃为朝廷

惜之事下礼官言阏伯为尧火正实居商丘主祀大火能宿其官后世因之祀为贵神配火侑食国

家有天下之号实本于宋五运之次又盛火德谓其因兴王之地商丘之旧作为坛兆秩祭大火配

以阏伯以辰戌出纳之月诏留司长吏奉祭事上是其议而行之

皇祐间上谓大臣曰前世礼神有祭玉燔玉今于祀典无乃阙乎文彦博对曰唐太常卿王起以当

时祀事止有燔玉因请下有司求良玉始造璧琮等九器以祀神已事则藏之而燔玉止用珉盖唐

以来礼神之玉已不备上曰朕奉事天地祖宗岂于宝玉有所爱乎其令有司备制制之时沙州适

贡玉乃择其良者制为璧琮等九器其黝璜尤粹温祭玉之备盖始于此矣(原本第三卷欠一叶

自帝三十字起至玉有字止又第九卷弭德超传阙尾杨守一张逊二传全阙曹彬传阙首段而谬

附以王荆公事舛错失伦初刻注为阙文不免遗憾兹己丑季春忽得六安州杨君希洛千里贻缄

从董氏万卷堂善本录示遂补刻以成全书隔地同心诚快事也)

有神降于终南山(已为天书作俑)道士刘守真以为天之宗神号黑杀将军守真每斋戒祈请

必至则室中风肃然声如婴儿独守真能晓开宝九年太祖不豫驿如守真令问焉曰上天宫阙成

玉锁开矣晋王有人心言讫不复降太平兴国六年封神为翊圣将军

咸平四年封剑州梓潼神顺济王为英显王王张亚子也生越巂仕晋战殁郡国志云亚子常至长

安见姚苌谓之曰别后九年君入蜀梓潼七曲山头有丛林仆所居也叩树当有应者及苻坚命苌

入蜀因此至七曲山访得其处举策叩树有阍人出曰此神君仙室也苌曰神君可得见乎入白有

顼数吏前导见堂宇壮丽侍御拥神君出乃张君也叙旧设席张乐酒酣苌辞神敕左右授以一杖

有兵革事所指如意(汤云更荒唐得妙)苌得之战无不克唐明皇入蜀神迎于万里桥僖宗播

迁亦有冥助故封爵顺济王咸平三年蜀寇王均叛有登城指贼大呼曰梓潼神遣我来九月二十

日城陷矣贼射之不见及期果验帅臣以闻故改是封焉(刘云梓潼神来历如此其说已荒唐况

又增以文昌化书等乎即此所纪以武事者著闻并非文事也续文献通考载倪文毅上正祀典疏

略云按图志英显王庙在剑州即梓潼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巂人因报母仇徙居剑州之七曲山

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玄宗西狩追封左丞僖宗入蜀封顺济王宋咸平中改封英显又按文昌六

星在北斗魁前为天之六府道家谓上帝命梓潼神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加号为辅元开化

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以二月初三日为诞生之辰至于文昌之星与梓潼无干今乃合而为一诚出

傅会所有前见祭祀伏乞罢免 原本亚 作恶古通用)

刑罚

诸州大辟旧皆藩臣专决枉滥者众时务姑息不复究问建隆三年诏自今郡国断大辟并录案朱

书格律及禁勘月日官典名衔以闻委刑部覆视仁宗哀矜庶狱官失入死罪者终身不得改官吏

部尝引对选人韩中正以失人入罪报罢后刑部引为详断官上见其奏谓王钦若曰此岂常引对

者耶钦若对曰然上曰既常用法不当乃可以为法官乎诏劾引用者罪

沈德妃之弟惟恭乐安郡主之婿张承衍同管句会灵观观燔坐黜惟恭蔡州承衍汝州并管库妃

主交为言乞留京师仁宗曰已行之命为贵戚所回则法徒设矣命趣行

燕乐

酺饮起自秦法三人会饮则罚金故因事赐酺吏民会饮过则禁之太宗尝谓辅臣曰朕读唐史书

每见睿宗以后赐酺或连夜七日九日亦或弥月无乃太甚乎娱乐不可过三日为得宜矣玄宗令

三百里内(此正诗书所谓沉湎于酒恒舞酣歌者何太宗知之而复效尤也)刺史县令各率音

乐集都下能无劳扰耶雍熙九年冬南郊礼毕诏赐大酺三日丙申自丹凤楼至朱雀门张乐迁四

市物货会五方士女旱车水船往来御道为鱼龙曼延之戏又集开封县及诸军乐人列御楼前音

乐间发观者溢路上御楼宴群臣赐畿甸耆老酒食列坐于下大中祥符以后屡讲是制

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乾德五年太祖谓宰臣曰今朝廷无事稼穑丰稔当纵士庶俾之行乐诏开封

府更增两夜遂为定制

故事学士赴任有敕设猕猴之戏其礼旧阙张洎苏易简除翰林学士特命设教坊杂伎枢密直学

士知制诰以上咸与其集太宗因谓侍臣曰学士清切贵重朕常恨不得为之

圣祖降后上谓王旦等曰先天降圣节欲设斋醮止刑罚屠宰其日听士庶以延寿带续命缕保生

洒更相赠遗因示带缕一奁皆金银朱翠缯采为之旦曰陛下制此非止崇奉盖欲均福众庶臣等

不胜大庆

(汤敦实曰此数语便是逢迎岂待受美珠而后不敢谏耶)

爱民(方药附)

岭南既平太祖因览桂阳监岁入白金数谓宰相曰山泽之利虽多颇闻采纳不易自今减旧额三

分之一以宽之

太平兴国二年有司奏江南诸州榷茶于沿江州军置八务民有匿而不闻许邻里告给赏诏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