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重订契丹国志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十六日奉
  上谕四库全书馆进呈书内有宋叶隆礼奉勅所撰契丹国志其说采摘通鉴长编及诸说部书按年胪载抄撮成文中间体例混淆书法讹舛不一而足如书既名契丹国志自应以辽为主乃卷首年谱既标太祖太宗等帝而事实内或称辽帝或称国主岂非自乱其例又是书既奉南宋孝宗勅撰而评断引宋臣胡安国语称为胡文定公实失君臣之体甚至大书辽帝纪元于上而以宋祖建隆等年号分注于下尤为纰缪夫梁唐晋汉周僭乱之主享国日浅且或称臣称儿称孙于辽分注纪元尚可若北宋则中原一统岂得以春秋分国之例槩予分注于北辽之下又引胡安国论断以劫迫其父开门纳晋军之杨承勲谓变而不失其正时承勲同父被晋围虑祸及身乃劫其父致被晋戮而已受晋爵赏夫大义灭亲父可施之子子不可施之父父即背叛子惟有一死以答君亲岂有蔑伦背义尚得谓之变而不失其正此乃胡安国华夷之见芥蔕于心右逆子而乱天经诚所谓胡说也其他乖谬种种难以枚举朕详加披览经指驳者数十条馆臣乃请撤出此部书朕以春秋天子之事是非万世之公昨曽着正统辨论断甚明今契丹国志既有成书纪载当存其旧惟体例书法讹谬于纲目大义有乖者不可不加厘正着总纂纪昀等详加校勘依例改纂其志中之事迹如祭用白马灰牛氊中枯骨变形视事及戴野猪头披皮之事虽迹涉荒诞然与诗书所载简狄吞卵姜嫄履武复何以异葢神道设教以溯发祥古今胥然义正如此又何必信逺而疑近乎其余辽帝过举如母后擅权诸事足为后世鉴戒者仍据志直书一字不可易该总裁等覆阅进呈朕亲定録入四库全书并将此防书于简端以昭纲常名教大公至正之义特谕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目録  别史类
  卷首
  契丹国初兴本末  契丹九帝年谱
  第一卷
  太祖皇帝
  第二卷
  太宗皇帝上
  第三卷
  太宗皇帝下
  第四卷
  世宗皇帝
  第五卷
  穆宗皇帝
  第六卷
  景宗皇帝
  第七卷
  圣宗皇帝
  第八卷
  兴宗皇帝
  第九卷
  道宗皇帝
  第十卷
  天祚皇帝上
  第十一卷
  天祚皇帝中
  第十二卷
  天祚皇帝下
  第十三卷
  后妃传
  太祖舒噜皇后   太宗萧皇后
  世宗甄皇后    穆宗萧皇后
  景宗萧皇后    圣宗萧皇后
  兴宗萧皇后    道宗萧皇后
  天祚萧皇后    天祚文妃
  第十四卷
  诸王传
  文献钦义皇帝   章肃皇帝
  孝文皇大弟    齐国王隆祐
  鲁王宗元     晋王宗懿
  燕王洪道     梁王信宁
  第十五卷
  外戚传       萧延思
  舒噜罗索     萧守兴
  萧翰       萧安札
  萧孝穆
  第十六卷
  列传
  韩延徽      张砺
  韩延寿
  第十七卷
  列传
  满逹       耶律朗乌
  刘珂
  第十八卷
  列传
  卢文进      耶律隆运
  刘六符
  第十九卷
  列传
  马保忠      张琳
  萧奉先      李俨
  耶律伊都     逹实
  除授蕃将职名   除授汉官职名
  第二十卷
  晋表
  晋廷重贵降表   晋李太后降表
  澶渊誓书
  宋真宗誓书    圣宗回宋誓书
  关南誓书
  兴宗致宋书    宋朝回书
  兴宗致宋誓书
  议割地界书
  道宗求地界书   宋朝回书
  第二十一卷
  南北朝馈献礼物
  累朝贺宋朝生辰正旦礼物
  宋朝贺生辰礼物  宋朝劳使人物件
  外国进贡礼物
  新罗国贡进物件  横进物件
  回赐物件     赐奉使物件
  西夏国贡进物件
  诸小国贡进礼物
  高昌国      龟兹国
  于阗国      大食国
  小食国      甘州
  沙州       凉州
  回赐物件
  第二十二卷
  州县载记     控制诸国
  四至地里     四京本末
  第二十三卷
  族姓原始     国土风俗
  并合部落     兵马制度
  建官制度     宫室制度
  衣服制度     渔猎时
  试士科制
  第二十四卷
  宋王曾行程録
  宋富弼行程録
  第二十五卷
  晋胡峤陷北记
  宋张舜民使北记
  第二十六卷
  诸蕃国杂记
  奚国       古肃慎国
  室韦国      新罗国
  高昌国      黄头女真
  翁舍展国     渤海国
  第二十七卷
  岁时杂记
  第二十八卷
  译改国语解
  【臣】等谨案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二十八卷宋叶隆礼撰隆礼号渔林嘉兴人淳祐七年进士由建康府通判歴官秘书丞隆礼于孝宗时奉诏撰次辽君【臣】事迹为此书淳熈七年奏进之凡帝纪十二卷列传七卷晋降表宋辽誓书议书一卷南朝及诸国馈贡礼物数一卷杂载地理及典章制度二卷行程録及诸杂记四卷隆礼生南渡后距辽亡已久北方书籍江左亦罕有流传未尝见辽时国史仅取宋人所修史传原文分条采摘排比成编故于首尾不能完具大抵穆宗以前纪传则本之司马光资治通鉴穆宗以后纪传及诸杂纪则本之李焘长编等书其胡峤陷北记则本之欧史附録诸畨记及达实伊都等传则本之洪皓松漠记闻皆全袭其词无所更改间有节録亦多删削失当元苏天爵三史质疑虽尝讥其说皆得于传闻失实甚多而识见所限于其纰缪之大端尚未能窥及一二昨者以着録史部缮本进
  御仰防
  皇上亲加披览髙悬
  轩镜洞烛瑕疵凡其中蹖驳舛戾之处无不一一呈露如隆礼身为宋臣而分注宋代纪年殊乖系统之正且其行文措语于内外之词亦多违错不合甚者论杨承勲以兵劫父出降一事意存偏袒右逆子而乱天经尤为诞妄之甚并荷
  特颁训谕详晰
  宣示令【臣】等重加厘正改纂成编仰见我
  皇上扶植纲常敦崇名教
  离照所被物无遁形所谓平若权衡严于斧钺彼怀私曲笔之徒不能复置一喙洵足以超轶前古垂示方来【臣】等谨奉
  纶言详悉刋定参攷辨证去譌存是咸折衷至当
  仰禀
  睿裁推厥指归具诸凡例俾后之读是编者共知大义所在昭如星日非区区俗儒瞽说所得妄有轩轾于其间而
  大圣人大公至正之盛心与崇正斥邪之微防所以垂训万世者实至深且切矣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首
  契丹国初兴本末
  契丹本炎帝之后先世保鲜卑山以居号鲜卑氏为慕容燕所破析其部曰宇文曰库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见于此【案叶隆礼原书称契丹之始简册不载无得而详今考辽史世表载辽先世传国源流颇具不得云无可考见今据改正】本其风物地有二水曰北穆尔穆棱复名托果斯穆棱者是其一也其源出自中京西马盂山东北流华言所谓土河是也曰尼啰古穆棱复名孟古穆棱者又其一也源出饶州西南平地松林直北华言所谓潢河是也至木叶山合流为一古昔相传有一男子乗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乗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过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一曰宗噶尔部二曰伊斯珲部三曰舍珲部四曰诺尔威部五曰丕勒摩部六曰讷古济部七曰济勒锦部八曰实衮部立遗像【始祖及八子】于木叶山后人祭之必刑白马杀灰牛用其始来之物也后有一主号曰纳罕此主特一髑髅在穹庐中覆之以氊人不得见如国有大事则杀白马灰牛以祭始变人形出视事也即入穹庐复为髑髅因国人窃视之失其所在复有一主号曰沃赫戴野猪头披猪皮穹庐中有事则出退复隐入穹庐如故后因其妻窃其猪皮遂失其夫莫知所在次复一主号曰珠尔杭阿惟养羊二十口日食十九留其一焉次日复有二十口日食之是三主者皆有治国之能名余无足称焉异矣哉氊中枯骨化形治事戴猪服豕罔测所终当其隐入穹庐之时不知其孰为之主也孰为之副贰也荒唐怪诞讹以传讹遂为口实其详亦不可得而诘也自是厥后中遂衰微八部大人后稍整兵三年一会于各部内选雄勇有谋略者立之为主旧主退位例以为常至太祖为众所立后并七部而灭之契丹始大【案通鉴及五代史皆言契丹八部大人相代为王然考之辽史契丹自太祖以前约尼氏世为君长初无别部更立之事通鉴于梁开平元年载太祖自言为王九嵗考辽史是年太祖始受国主钦徳之禅未受禅时钦徳为王自若岂容一国有二主乎疑通鉴五代史所谓传旗鼓相代者特八部大人之主国事者异国传闻遂以为王耳隆礼书于此篇及太祖纪所载皆承通鉴及五代史之説未免失实因其説相承已久故姑仍其旧而辨正于此云】原其立国兴自太祖至太宗乘百战之势席卷河朔灭晋入汴威服诸夷奄有全燕何其强也天祚昬孱羣下离心金兵一起土崩瓦裂何其弱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悲夫今摭旧闻裒其本末虽未能考其异而订其同要之大略不甚相逺后之英主忠臣志士防今洄古可以鉴矣
  契丹九帝年谱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讳亿字安巴坚○案叶隆礼原书所记辽诸帝諡号多属舛错如太祖諡本七字而但载大圣二字景宗諡本四字而但载孝成二字至如太宗之嗣圣世宗之天授穆宗之天顺圣宗之天辅兴宋之文成皆具在位时羣臣所上尊号中二字并非庙諡隆礼乃即以当诸帝之諡尤为失考又道宗尊号本曰天祐而隆礼以为天福则辽诸帝中并无此称更属乖误今并逐一考核改正又案安巴坚乃太祖之字原书以为蕃名亦非今亦据辽史改正】丁夘岁正月即皇帝位称元年国号大契丹丙子改元神册【案辽史哈陶津可汗殂羣臣奉遗命立太祖明年太祖即皇帝位称元年时为梁开平元年丁夘嵗至丙子嵗改元神册通鉴于贞明二年云契丹主称皇帝国人谓之天皇王至是改元神册虽不言始即帝位在何年然云至是改元神册亦可见即帝位在神册之前矣隆礼原书于神册元年始书即皇帝位殊为失实且于年谱不书神册本号反以即帝位之岁系诸梁均王贞明二年亦乖史例今并改正】壬午改元天赞丙戌改元天显【案太祖神册纪号凡六年而叶隆礼原书神册至五年而止较辽史少一年又天赞改元在壬午嵗而原书以为辛巳较辽史又多一年又丙戌改元天显而原书以为即天赞六年不纪天显均属舛误今并据辽史改正】是年秋七月崩在位二十年【案原书云在位十一年盖数自神册元年始也今核实改正】
  太宗孝武恵文皇帝【讳徳光小字耀库济太祖第二子○案耀库济乃太宗小字原书以为元名者误今据辽史改正】丁亥岁即位仍太祖年号称天显二年至戊戌改元防同丁未改元大同【案隆礼误以天显为太宗所改年号故以丁亥为天显元年与史差较一年又沿通鉴以丁酉为会同元年而以丁未为会同十一年不载大同年号均与辽史参错不合今并改正】改国号曰辽【案五代史太宗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元年改国号曰辽原书因之然据辽史改国号实在大同元年今改正】是年夏四月崩在位二十一年【案原书云在位二十二年盖误以太宗即位在天显元年也今核实改正】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小字乌云太祖之孙东丹王托云之子○案乌云乃世宗小字原书以为蕃名者非今据辽史改正】丁未岁即位改元天禄辛亥天禄五年【案世宗以大同元年四月即位九月即改元天禄隆礼误以为逾年始改元故天禄尽四年与史差较一年今改正】秋九月为燕王舍音等所弑在位五年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璟小字舒噜太宗长子也】辛亥岁即位改元应厯己巳应厯十九年春三月为庖人所弑在位十九年【案原书云在位十八年今据辽史改正】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宻结世宗第二子】己巳岁即位改元保宁己夘改元干亨【案隆礼误以保寜尽六年其次年即改干亨故以干亨改元系之甲戌与史不符今改正】壬午干亨四年秋九月崩【案九月原书误作十二月今据辽史改正又案辽史本纪干亨四年景宗崩圣宗即位明年改元统和盖辽自世宗以后皆不逾年改元逾年改者惟圣宗也然闰考干亨尽五年癸未统和始二年甲申舆服志亦言干亨五年圣宗册承天太后则景宗以干亨五年崩而圣宗亦不逾年改元证以前后诸帝即位改元之例似为符合但以本纪言景宗夀三十五者计之则干亨实尽四年纪又不误人君始卒大事而纪志互异未知孰是也今姑从本纪而附志其异同于此云】在位十四年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景宗长子】壬午岁即位癸未改元统和复国号大契丹【案原书言开泰元年复国号大契丹考圣宗复国号辽史本纪不书此书圣宗纪书于统和元年与宋元通鉴续纲目合年谱自为抵牾实为无据今改正】壬子改元开泰辛酉改元太平【案原书统和纪号尽三十年较史多一年又以太平纪号尽十年较史少一年今并据辽史改正】辛未太平十一年夏六月崩在位四十九年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小字珠巴克圣宗长子○案原书云蕃名珠巴克考辽诸帝皆以国语为小字此珠巴克亦必小字也但辽史云兴宗字雅布济小字济古尔与此不同惟通考言兴宗蕃名珠巴克与此书同盖皆本之宋三朝国史契丹传今改为小字珠巴克以两示订误传疑之意又原书以兴宗为圣宗第八子考辽史圣宗惟六子而兴宗为长原书舛误之甚今改正】辛未岁即位改元景福壬申改元重熙乙未重熙二十四年秋八月崩【案原书以重熙改元在癸酉又以乙未为重熙二十三年均与史参错不合今改正】在位二十五年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讳洪基兴宗长子】乙未岁即位改元清宁乙巳改元咸雍丙午咸雍二年复改国号大辽乙夘改元太康乙丑改元大安乙亥改元夀昌辛巳夀昌七年春正月崩【案原书于道宗纪年脱大康大安二号又夀昌纪号尽六年较少一年今并改正至夀昌之号辽史实作夀隆考隆字乃圣宗庙讳道宗为圣宗嫡孙其纪年不应相犯且相传辽代石刻皆作夀昌并无夀隆之称尤为可据此必辽史有误当以隆礼所载为长今从之】在位四十七年天祚皇帝【讳延禧道宗之孙太子濬之子○案隆礼误以天祚为秦王元吉之子与史不合今改正】辛巳岁即位改元干统辛夘改元天庆辛丑改元保大至乙巳保大五年金兵来攻帝将西奔党项至应州新城为金罗索所获降封海滨王辽国遂亡在位二十五年【案原书误以天祚被获系诸保大四年较辽史差一年今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