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刘完素
重刻刘守真先生宣明论方序
按本传,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乃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虑庸医或出妄说,又着《素问玄机原病式》,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通玄处士。金承安间,章宗征之不就,赐号高尚先生。本郡《志》称所论著,皆发前古所未发。与洁古齐名,世号刘张法。盖古君子而托医以避乱世者。
又按列传,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开心窍,纳书于中,自是洞彻医术。完素病伤寒,八日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罔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视,谓之曰:服某药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奏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余因是知医术之不可与寻常人语也。
尝疑司马迁氏称扁鹊遇长桑君之事,颇涉谬悠。乃即近史饮酒、凿心之说证之,岂尽无征不信者哉!殆以医道通玄,非神机不得其秘,而世之习旁门,执方书,守意见,以戕伐生灵者,由其无所从悟也。
守真本《内经》,着《要旨》、《宣明》二论,总十七万余言。又述习医要用《直格》。
晚年着《保命集》三卷,自谓轩岐微妙之旨,得之心髓,不敢轻以示人。盖自秦越人、张仲景之后,千有余年,而先生出,上以承正派之学,下以启丹溪之传,通于南北,以永仁术。
不其伟与说者曰:不由HT 子,不知异端之害深,不由守真,不知偏门之罪大。
甚哉!邪之乱正也。先生之术既行世,医窃试其法,得效者多,犹 其名,耻言凉药,谓去热药为非。今观刘张二传,好用凉药,性寒下降之言,则史氏犹为不祛世俗之见。其称元素之言曰:运气不济,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又似以阴诋五运六气之辩者。
余尝论之,《内经》运气之旨,千载不毁之道,至守真而大阐之,极深研几之学也。
何可议也!其救偏补弊之功,发明治温暑之法,而力辟辛热香燥之毒,所以补前贤之未备,而救末流之为害也。然实则无所不该,无所不治。而近世傍求医论,以谓热病用河间,其亦就所重立言邪,可谓独识其全矣。泛观河间诸书,乌附等药,亦多用之,是又何邪?噫!后之庸工,以寒凉之剂误人,而莫之知悟者,又河间之罪?人亦是恃?贾大夫以民部来守郡期岁中,出俸金开局,施药活人,不可胜计。偶得此书于正科马志坤氏,因命校雠再三,又捐俸而刻之。且欲购全集而汇焉,与《东垣十书》并传也。
大夫为政,一以治人为本,刻斯集也,亦以寓仁惠之心而济之也。间尝迎养二亲于郡,即适太夫人有恙,志坤一药而愈。因奇其功,而褒美之。叩其术,则能留心于刘张法者,故有是刻。是大夫之孝,由此达之人人也。先正有言,事亲者,不可不知医,信然哉!隆庆三年黄钟月既望保定府通判北海冯惟敏序
卷一 诸证门
诸证总纶
黄帝曰: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古者,必合于今。善言人者,必厌于己。如道不惑,所谓明也。余问夫子,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今验于发蒙解惑,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对曰:何道之间也!天覆地载,万物番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宰职黎庶,尽欲全角。贵贱虽殊,宝命一矣,好生恶死者,是世人之常也。若人有患,如救水火,莫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所以难矣。
卷一 诸证门
诸证标目
煎厥之状,阳气烦劳,精绝,辟积于夏,致目盲不可视,耳闭不可听。薄厥之状,阳气大怒,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胀、飧泄,寒热不散,升降上下。颓疝、心掣,寒多下坠,以为诸疝。心热内掣,阴阳之结,四肢浮肿,便血不已。蛊 之病,肾气不足,冤热 急,白液出,跳掣也。膀胱不利,致三焦约而遗溺。肾精不足,强上冥视。唾之若涕,恶风振寒,为之劳风。虽近衣絮。营虚卫实,名曰肉苛。心移寒于肺,则肺消。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心移热于肺,为膈消。胆移热于脑,为鼻渊。膀胱移热于小肠,为口糜。大肠移热于胃,为食 。
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为衄 。醉以入房,气竭伤肝,大脱其血,月事衰少,名曰血枯。
蕴热怫郁,生于诸风。寒湿风之三气杂合,而为诸痹。宗 弛纵,发为白淫。热聚胃口,而不散行,故胃脘为痈。面色白黑,所谓 。口苦积热,名之胆瘅。肾虚内夺,则为喑痱。血气竭少,令人解 。腹满不食,寒中肠泄,斯病 溏。腰股痛发, 肿不便,寒生濡泄。聊叙此证,不能备举。
卷一 诸证门
煎厥证
(主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烦劳,积于夏,令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人参散 主之:治煎厥气逆,头目昏愦,听不闻,目不明,七气善怒。
人参 远志(去心) 赤茯苓(去皮) 防风(去苗。以上各二两) 芍药 麦门冬(去心)
陈皮(去白) 白术(以上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再服。
卷一 诸证门
薄厥证
(主肝。出《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令人薄厥于胸中。
赤茯苓汤 主之:治薄厥暴怒,怒则伤肝,气逆,胸中不和,甚则呕血鼽衄也。
赤茯苓(去皮) 人参 桔梗 陈皮(各一两) 芍药 麦门冬(去心) 槟榔(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一 诸证门
飧泄证
(主冷。出《素问·阴阳应象论》)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浊交错,食不化而清谷出矣。
白术汤 主之:治飧泄,风冷入中,泄利不止,脉虚而细,日夜数行,口干,腹痛不已。
白术 浓朴(生姜制) 当归(去苗) 龙骨(各一两) 艾叶(半两,熟炒)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卷一 诸证门
胀证
(主心腹。出《素问·阴阳应象论》)
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返,则气结不散,而腹胀满,常如饱。
吴茱萸汤 主之:治 胀,阴盛生寒,腹满 胀,且常常如饱,不欲饮食,进之无味。
吴茱萸(汤淘,炒) 浓朴(生姜制) 官桂(去皮) 干姜(炮。各二两) 白术 陈皮(去白)
蜀椒(出子。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空心,去滓,温服。
卷一 诸证门
风消证
(主心脾。出《素问·阴阳别论》)
二阳之病发心脾,不得隐曲,女人月水病血不流,脾病食不化,风胜真气消。
黄 羌活汤 主之:治心脾受病,精血虚少,气力衰乏,日溢消矣。
黄 (一两半,去芦头) 羌活 石斛 防风 枳壳(火炒,去穣) 人参 生地黄牡蛎(烧) 黑附子(炮) 茯苓(去皮) 五味子 牛膝(酒浸。各一两) 续断(半两) 地骨皮(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进三服。
卷一 诸证门
心掣证
(主心。出《素问·阴阳别论》)
一阳发病,少气嗽泄,三焦不利,上咳下泄,心火不宁,其动若掣。
调中汤 主之:治心掣不定,胸中刺,气痞壅,上苦咳嗽,下苦泄利。
白术 干姜(炮) 当归 人参 五味子 赤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两) 官桂(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温服,去滓,稍热,日二服,临卧。
卷一 诸证门
风厥证
(主脾胃。出《素问·阴阳别论》)
一阳一阴发病,惊骇,背痛,噫,欠,名风厥。盖胃土肝木,为木克土,风胜湿,不制肾水,故令上逆。
远志散 主之:治风厥,多惊,背痛,善噫,善欠,意不乐,身背皆痛。
远志(去心) 人参 细辛(去苗) 白茯苓(去皮) 黄 (去芦头) 官桂(各二两半)
菖蒲 熟干地黄(焙) 白术 防风(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卷一 诸证门
结阳证
(主四肢。出《素问·阴阳别论》)
四肢肿,四肢热盛则肿。四肢者,谓诸阳之本,阳结者,故不行于阴脉阳脉,不行,故留结也。
犀角汤 主之:治结阳,四肢肿满,热菀不散,或毒攻注,大便闷涩。
犀角(屑) 玄参 连翘 柴胡(去苗。各半两) 升麻 木通(各三钱) 沉香(锉)
射干(去毛) 甘草(炙。各一分) 芒硝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同煎至八分,食前,去滓,温服。
卷一 诸证门
厥疝证
(主腹痛。出《素问·五脏生成论》)
脉至大虚,积气腹中,隐而难见,阴沉,使脾弱,寒于肢膜,气厥逆也。
加减吴茱萸汤 主之:治厥疝,腹中冷痛,积气上逆,致阴冷于肢膜。
吴茱萸(二两,汤洗,炒) 川乌头(去皮,炮) 细辛(去苗。各三两) 良姜 当归干姜(炮) 官桂(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卷一 诸证门
结阴证
(主便血。出《素问·阴阳别论》)
结阴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以阴气内结,故不得通行,气血无宗,渗入肠下,致使渐多。
地榆汤 主之:治结阴,下血不止,渐渐极多,腹痛不已。
地榆(四两) 甘草(三两,半炙半生) 缩砂仁(七枚,每服可加为妙)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三盏,缩砂仁同煎至一半,去滓,温服。
卷一 诸证门
解证
(主肾实。出《素问·平人气象论》)
冬脉太过,缓而涩,肾实,精不运。解者,缓, ,疑,寒热类也。
利肾汤 主之:治解 ,春脉动,气痛气乏,不欲言,此为肾元有余矣。
泽泻 生地黄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半) 槟榔 麦门冬(去心) 柴胡 枳壳(麸炒,去穣)
牛膝(去苗,酒浸。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一 诸证门
胃疸证
(主胃热。出《素问·平人气象论》)
食已如饥,胃热能消谷,阳明脉终,心火上行,心憎烦,身黄,小便赤涩也。
加减茯苓汤 主之:治胃疸积热,食已辄饥,面黄瘦,胸满胁胀,小便 赤。
赤茯苓 陈皮(去白) 泽泻 桑白皮(锉。各三两) 赤芍药 白术(各四两) 人参官桂(各二两) 石膏(八两) 半夏(六两,汤洗,生姜制,焙)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如病甚者,加大黄、朴硝各二两。
卷一 诸证门
蛊病证
(主脾风。出《素问·玉机真藏论》)
脾风传肾,一名疝气,小腹痛,出白液,名曰蛊。《左传》云:惑以丧志,名为蛊,乃真精不守也。
大建中汤 主之:治蛊病,小腹急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
黄 远志(去心) 当归 泽泻(各三两) 芍药 人参 龙骨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一 诸证门
病证
(主筋急。出《素问·玉机真藏论》)
蛊腹痛,肾传心, 脉相引而急,精液少, 脉不荣而引急。
加减建中汤 主之:治 , 病相引而急,及五劳七伤,小便数,腹痛难立。
人参 甘草(炙) 官桂 白茯苓(去皮) 当归 附子(炮) 浓朴(生姜制。各一两)
龙骨 黄 (锉) 麦门冬 白芍药 生地黄(各四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饧少许,煎至一盏,温服,去滓。
卷一 诸证门
劳风证
(主诸风。出《素问·评热论》)
发在肺下,病强上冥视,唾涕恶风,肾风,入肺中,振栗,故俯仰,成劳风。
芎枳丸 主之:治劳风,强上冥视,肺热上壅,唾稠,喉中不利,头目昏眩。
川芎 枳壳(麸炒,去穣。各等分)
上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温水送下,食后,日三服。
卷一 诸证门
痹气证
(主阳虚阴实。出《素问·逆调论》)
身非衣寒,中非受寒,痹气者,气血不行,如从水中出,不必寒伤而作也。
附子丸 主之:治痹气中寒,阳虚阴盛,一身如从水中出。
附子(炮) 川乌头(炮。二味通锉碎,炒黄色入药) 官桂 川椒 菖蒲 甘草(各四两)
骨碎补(炒) 天麻 白术(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卷一 诸证门
骨痹证
(主肾虚。出《素问·逆调论》)
身寒大,衣不能热,肾脂枯涸不行,髓少 弱,不冻栗,故挛急。
附子汤 主之:治肾藏风寒湿骨痹,腰脊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