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

  大黄 虫丸方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上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脉浮者,浓朴麻黄汤主之。

  浓朴麻黄汤方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上九味, 咀,纳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六两) 石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附方《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千金》甘草汤甘草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温取三升,分温三服。

  《外台》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方见咳嗽门中。)

  卷上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 川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卷上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 浓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桔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桔皮枳实生姜汤方桔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 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桂枝 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赤石脂丸方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头(一分,炮) 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 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野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卷上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 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浓朴七物汤主之。

  浓朴七物汤方浓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痛而闭者,浓朴三物汤主之。

  浓朴三物汤方浓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纳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