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太素脉秘诀


  右手关上二脉沉者脾脉。浮者胃脉也。

  故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脾以胃为腑。合于中焦。

  右手尺上二脉。沉者命门脉。浮者三焦脉也。

  故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命门以三焦为腑。合于下焦。

  [卷上] 脉相类

  弦与紧相类。浮与芤相类。浮与洪相类。濡与弱相类。沉与伏相类。缓与迟相类。软与弱相类。革与实相类。滑与数相类。微与涩相类。

  夫脉者。天真委和之气。晋王叔和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为八里。以定人之阴阳。决人之生死。然文理甚繁。后学卒未能解。大抵持脉之道。非言可传。非图可受。其枢要但以浮。

  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为主病。且如浮而有力者为风。浮而无力者为虚。沉而有力者为积。沉而无力者为气。迟而有力者为痛。迟而无力者为冷。数而有力者为热。数而无力者为疮。更看三部在何所得之。且寸部属上焦头面胸膈之疾。

  关部属之中焦腹肚肠胃之疾。尺部属下焦小腹腰腿之病。更看五脏之中。何脏见之。六腑亦然。学人会意而精通之。

  庶得按寸握尺之诮。

  [卷上] 四总脉

  浮而有力主风。无力主虚。浮举指在皮上见之。为人之表为阳。乃外得之证。

  浮而有力主积。无力主气。三因方为湿为实。沉脉下指至骨得之。乃为里为阴。是内受之病。

  迟而有力主。痛。无力主冷。又为寒。迟脉重按之在内。转按之方见。一息三至。是为阴主寒。乃内受之病。数而有力为热无力为虚。

  [卷上] 五脏见浮脉者主病

  心部浮主心虚。触事易惊。神不守舍。舌强不能。言语错谬。

  肝部浮。主肝虚。中风瘫痪。筋脉拘挛。面痛牙痛。肠风下血。脾部虚浮。主腹胀呕逆。饮食少进。气喘气急。泄泻无度。

  肺部浮。主肺虚。大便闭。面浮多疮。吐血吐脓嗽喘。

  肾部浮。主肾虚。腿足生疮。虚阳淋沥。腰痛牙痛。小肠疝气。

  [卷上] 五脏见沉脉者主病

  心部沉。主小肠淋沥。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

  肝部沉。主怒气伤肝。胁痛肥气。眼目赤涩肚疼腹满。

  脾部沉。主虚伤脾。肌寒客热。食不作。肌肤气痞。身黄瘦。

  肺部沉。主咳嗽多呕。上气喘急。呕血失血息贲肠痈。

  肾部沉。主胀满不食。小便淋漓。阴痈作胀。贲豚肠满。

  [卷上] 五脏见迟脉者主病

  心部迟。主小便频数。心痛呕水。怔忡多状。伏梁肠痛。

  肝部迟。主筋挛骨疼。眼昏多泪。觞事易惊。转筋麻木。

  脾部迟。主泄泻咳嗽。蛔虫出痰。涎壅多。饮食不化。

  肺部迟。主嗽喘满。大便溏泄。皮肤燥涩。梦涉大水。

  肾部迟。主小便滑数。泄精不禁。膝胫痛软。阴湿盗汗香港脚。

  [卷上] 五脏见数脉者主病

  心部数。主应在渴。舌上生疮。小便赤涩。眼目昏疼。

  肝部数。主眼疼翳膜。泪多目昏。头眩运。头疼。头风。

  脾部数。主口臭翻胃。齿痛牙宣。多食不饱。四肢不举。

  肺部数。主咳嗽唾血。喉腥目赤。大便闭结。面生斑痱。

  肾部数。主消渴不止。小便血淋。下疰脚疮。阳痈湿痒。

  [卷上] 论七表八里总归之脉

  浮(按之不足。举之有余。转手乃得。)芤(浮之无力。傍实中虚。)洪(浮之有力。)实(浮而长大。)弦(数而弓弦。)紧(数而又弦。)滑(数而微利。如珠略浮。)沉(按之有余。举之不足。重手乃得。)微(沉自有自无。)伏(沉而至骨。)弱(沉而无力。)迟(一呼一吸。三至去来甚迟。)缓(迟似有似无。)涩(迟而极细。如雨沾沙。)数(一呼一吸。六至去来甚速。)上七表八里。共一十五脉。只于四道观之。

  [卷上] 七表八里

  浮金芤火滑水实火弦木紧木洪火(观此之样切要记心)微土沉水缓土涩金迟土伏木濡水弱金上根据部位诊之。六部脉不根据本位者。病脉也。却说七表八里。逐位诊之。病在何脏何腑。主何病。根据经无不痊也。

  [卷上] 灵枢经中撮要

  南北二政之岁。各分天令而迁。北政之道。天令右迁。(乙庚丁壬丙辛戊癸为北政。)经曰。北政之岁。天令右迁。君面在北。君令左迁。臣面在南。臣化右伏。

  则应在前也。三阳在上。则右尺脉不应。三阳在下。手寸脉不应。乃阴阳上下相交而无返变也。

  南政之岁。天令左迁。

  注曰。南政之岁。天令左迁。君面在南。君令右迁。臣面在北。臣化左复。则应在后也。三阴在上。右寸脉不应。三阳在下。左尺脉不应是乃阴阳上下不交。而应变相返也。

  天地者。变化之父母。阴阳者。升降之道路。

  注曰。天元列象。运气分司。阴阳显升降之由。天地产变化之本。六气分盈亏之步。五运合太少之宫。是以动静相生。逆顺交应。初终胜复之本。太过不及之标。假令子午之岁。少阴司天。其化标。则热居其位也。是故少阴之证。其脉洪大而散。乃君火之政令也。

  阴阳变化。胜复异同。推六部之源。列三元之根。因其气变。可候吉凶。

  注曰。阴阳变化者。谓阴阳之数极。即变化生矣。何也。冬至之后。从太阴而生少阳。少阳变而生阳明。阳明变而生太阳。太阳变而生厥阴。

  厥阴变而生少阴。少阴变而生复生。太阴以合六部三元之本源。运应岁中六气胜复。以彰吉凶之兆也。

  天地升降。阴阳营运。五行相生。万物应时。

  注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气交感。而生成万物也。因阳气而发生。复受。阴气而收成。岂非阴阳运度之所政也。各禀五行造化。从其四时政令。皆得应呼生长变化收藏之道也。

  六气应变。脏腑应传。病从十二支。应于十干也。故子午之日。少阴司天。

  注曰。子为本。属肾。其化寒。其病腰脚疼。午为标。属心。其化热。其病怯悸。胞应痛也。

  丑未之日。太阴司天。

  注曰。丑为本。属肺。其化燥。其病咳嗽。气急肌热也。未为标。属脾。其化湿。其病喘逆呕噎。体重。大便脓血也。

  寅申之日。相火司天。

  注曰。寅为本。属三焦。其化炎。其病伏聚结气妄也。申为标。属胆。其化风。其病伸。久困惫倦怠也。

  巳亥之日。厥阴司天。

  注曰。巳为本。属心包络。其化热。其病心膈胸膺痞痛也。亥为标。属肝。其化风。其病目赤眩掉头痛也。

  辰戌之日。太阳阴司天。

  注曰。辰为本。属小肠。其化热。其病心痛。舌强脐腹痛也。戌为标。属膀胱。其化寒。其病腰痛。阴囊肿坠。小便不利也。

  卯酉之日。阳明司天。

  注曰。卯为本。属大肠。其化燥。其病大便秘涩。后重。脐腹痛也。酉为标。属胃。其化湿。其病之节烦热。吐不食。

  五运六气相乘。命由天符之岁。

  注曰。运化与同应者。谓之相乘也。故命曰天符之岁。假令丁。亥年。木运。丁少角。此厥阴司天。气与司运各会木象。故谓之天符岁会也。若与临位之位之辰同应者。命曰太乙天符之岁也。假令戊午年。午为少阴。君火司天之气。

  戊为火也。与运气并临。位同化也。故谓之太乙。天符之岁也。以应岁之五运六气。符合之期而为会也。然五运六气之变应者。从子至巳。乃手三阴三阳用事也。自午至亥。乃足三阴三阳用事也。故六气随五运以合太少之宫之变动。而其天信以证吉凶之兆矣。

  木火金水。运化北政之岁。

  注曰。北政之岁。木火金水四运。皆属北政。君面在北。臣面在南。司天之气。以为手经。自立春前大寒之日。以在泉左间之气。为初气之应。子午之岁。少阴司天。

  注曰。少阴君火在上。司天之气也。其化热。应于标。寒应其本也。其虫羽。生数二。成数七也。左间天气。太阴湿土应间。右间天气。厥阴风木应间也。

  阳明燥金在泉。司地之气也。其化燥。应于标也。湿应其本也。其虫介。生数四。成数九。左间地气。太阳寒水应间。右间地气。少阳相火应间之。

  丑未之岁。太阴司天。

  注曰。太阴湿土在上。司天之气也。其化湿应于标。燥应其本。其虫裸。生数五成数十也。左间天气。少阳相火应间。右间天气。少阴君火应间也。太阳寒水在泉。司地之气。其化寒应于标。热应其本也。其虫鳞。生数一。成数六也。

  左间地气。厥阴风木应间。右间地气阳明燥金应间。

  寅申之岁。少阳司天。

  注曰。少阳相火在上。司天之气也。其化炎应于标。风应其本也。其虫羽。生数二。成数七也。左间天气。太阴湿土应间也。厥阴风木在泉。司地之气。其化风应于标。热应其本。其虫毛。生数三。成数八。左间地气太阴寒水应间。

  卯酉之岁。阳明司天。

  注曰。阳明燥金在上。司天之气。其化燥应于标。湿应其本。其虫介。生数四。成数九。左间天气。太阳寒水应间。

  右间少阳相火应闻也。少阴君火在泉。司地之气。其化热应于标。寒应于本。其虫羽。生数二。成数七。左间地气。太阴湿土应间。右间地气。

  厥阴木应间也。

  辰戌之岁。太阳司天。

  注曰。太阳寒水在上。司天之气也。其化寒应于标。热应其本也。其虫鳞。生数一。成数六也。左间天气。厥阴风木应间。右间天气。阳明燥金应间也。太阴湿土在泉。司地之气。其化湿应于标。燥应于本也。其虫裸。生数五。成数十也。左间地气。少阳相火应间。右间地气。少阴君火应间也。

  巳亥之岁。厥阴司天。

  注曰。厥阴风木在上。司天之气。其化风应于标。炎应其本也。其虫毛生数三。成数八也。左间天气。少阴君火应间。右间天气。太阳寒水应间也。少阳相火在泉。司地之气。其化炎应于标。风应于本。其虫羽。生数二。成数七。左间地气。阳明燥金应间。右间地气。太阴湿土应间也。

  假如春三月。诊得毛而浮。夏三月死。

  诀曰。按之三小三大。或三大三小。

  假如夏三月。诊得毛浮而弱。秋三月死。

  诀曰。按之无力。紧按无了。

  假如秋三月。诊得毛浮而散。冬三月死。

  诀曰。按之寸。寸下无。在关下。关下无。在寸尺。

  假如冬三月。诊得毛浮而滑。春三月死。

  诀曰。按寸过关过尺。

  [卷上] 寸口上焦脉

  寸部脉浮。主头风而眼目虚浮。体重。风寒齿痛。口眼斜。

  寸部脉沉。主气胸满。咳嗽痰。气喘急。番胃隔气。胸满不食。

  寸部脉迟。主冷呕吐。痞满腹胀。水谷不化。虚汗拘急。疼痛不已。

  寸部脉数。主热上壅。烦躁咽干。客热烦渴。头疼口疮。

  [卷上] 关部中焦

  关部脉浮。主风。两胁疼痛。不能举运。身体四肢疼痛。

  关部脉沉。主气。腹满虚鸣。心腹疼痛。上下关格。不思饮食。

  关部脉迟。主腹冷。癖胀疼。游走不定。刺痛番胃。吐食。

  关部脉数。主热。小便不通。大便闭结。烦渴不已。

  [卷上] 尺部下焦

  尺部脉浮。主腰痛踝痛。腿膝麻木。足胫肿痛。大便不利。

  尺部脉沉。主脚肿痛疼。下重麻木。小便不利。

  尺部脉迟。主小便急痛。外肾偏痛。大便泄泻。小便频数。

  尺部脉数。主小便不通。大便秘结。或作肾痈。烦渴不止。

  此源经略内出此一段。黄帝问岐伯上古后一编。

  [卷上] 五脏六腑之位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六腑者。小肠。大肠。胃。胆。三焦。膀胱也。肺最上。为诸脏之华盖。六叶两耳。主藏魄。心在肺下。其体半垂。如未放莲花。上有七孔三毛。主藏神。心下为膈。膈下为胃。主藏水谷。左有肝。

  左三叶。右四叶。主藏魂。胆在肝之短叶间。有精汁三合。右有脾。主藏意。胃下有余肢。大肠当脐右四十六曲。主传清便。二肠之下。为脐。脐下有膀胱。主藏溺。背脊骨节第七椎下。有肾。左而为肾。主藏志。右者为命门。主藏精。

  故曰藏者。脏腑是也。

  [卷上] 五脏六腑之官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脾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胃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水化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化物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一官。不得相失。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以为天下者大昌矣。主不明。则十一官危。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生。以为天下者也。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故曰。心者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

  [卷上] 五脏之侯

  目者。肝之外侯。气通于目。目和则辨黑白矣。

  鼻者。肺之外侯。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

  舌者。心之外侯。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

  口者。脾之外侯。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耳者。肾之外侯。气通于耳。耳和则知音矣。

  [卷上] 论评

  阴阳变化百千般。酒病花愁最好看。指下推寻须仔细。乍看通晓作神仙。如神造化见千年。不用前言及后言。两字之中分祸福。若人详细古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