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征续编


  卷下 虻虫

  互考

  《淮南子》曰:虻破积血。刘完素曰:虻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为用也。按用虻虫之方曰:破积血、曰下血、曰畜血、曰有久瘀血、曰有瘀血、曰妇人经水不利下曰为有血曰当下血、曰瘀热在里、曰如狂、曰喜忘,是皆为血证谛也。然不谓一身瘀血也。但少腹有瘀血者,此物能下之。故少腹硬满,或曰少腹满,不问有瘀血否是所以为其证也。

  卷下 虻虫

  品考

  虻虫,夏月多飞食人及牛马之血。小者如蜜蜂,大者如小蜩,形似蝇,大目露出,腹凹偏,微黄绿色,或云水蛭所化,间见之山中原野群集。然则大者山蛭所化,而小者水蛭所化矣,俱用之。段成式曰:南方溪涧多水蛆,长寸余,色黑,夏末变为虻。 按:水蛆,盖水蛭之误,蛆蛭字相似。

  卷下

  阿胶

  主治诸血证。故兼治心烦、不得眠者。

  卷下 阿胶

  考证

  芎 当归胶艾汤证曰:妊娠下血。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不具。

  大黄甘遂汤证曰:水与血俱结在血室。

  上三方,阿胶各二两。

  黄连阿胶汤证曰:心中烦、不得卧。

  黄土汤证曰:下血、吐血、衄血。

  上二方,阿胶各三两。

  猪苓汤证曰:心烦、不得眠。

  上一方,阿胶一两。

  据此诸方,则阿胶主治诸血证,心烦不得眠者明矣。然心烦有数证,不得眠亦有数证。

  若无血证,则属他证也。故法无血证者,皆为脱误矣。

  卷下 阿胶

  互考

  芎 当归胶艾汤证曰:妇人有漏下者(上一证),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上一证),有妊娠下血者(上一证),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上一证)。按此条,古来未得其解。余尝如此段落,分裁为四章,其义始明,其证亦可得治之。解曰:妇人有漏下、腹中痛、心烦、不得眠者,此方主之。上第一章:妇人有半产后、下瘀血、都不绝、腹中痛、心烦、或不得眠者,此方主之。上第二章:妇人有妊娠下血、腹中痛、心烦不得眠、或顿仆失跌、或胎动不安者,此方主之。上第三章:妇人有妊娠、腹中痛、漏胞、经水时时来、心烦、不得眠、或因房室所劳伤胎者,此方主之。上第四章:以上诸证,皆女人妊娠、或半产、或产后下血、而心烦腹痛者,此方所宜治也。诸证当须有不得眠之候,然无血证,则非此方所宜也。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不具,但云产后下利。此方岂惟产后下利治之乎?凡本方证而下血、心烦、急迫不得眠者,此方主之。由此观之,岂惟妇人乎?虽男子亦有热利下重、大便血、心烦、急迫不得眠者,则宜用此方。夫下重者,下利重多也?非后世所谓痢病。肛门下坠、利急后重之谓也。盖利急后重者,下利急迫重多也。古者便为之后,故后重者,下重也。下重者,下利重多也。是此方所治也。

  黄连阿胶汤证曰:心中烦、不得卧,盖此方治下利腹痛、大便血、心中烦悸、不得眠者。

  夫黄芩之于下利,黄连之于心中烦悸,芍药之于腹中痛,主以治之。惟阿胶之于心烦、不得眠、亦不见血,则无所奏其效。然则此方治下利腹痛、心中烦悸、不得眠而见血者明矣。若不见血而施此方,岂其谓之得其治法乎?大黄甘遂汤证曰: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者,是乃此方所主也。《脉经》敦状作敦敦状,敦音堆,敦敦者,不移不动之谓也。若作敦状,则敦音对,器名。 按:其此证谓之有血亦非也。谓之无血亦非也。然谓之小便微难,则谓之非血亦非也。是所谓因法立略,因略取法,法略相熟。则虽未见其血,亦有此证,则施此方。施此方,则血自下。血自下,而后其证自差。故仲景曰:其血当下,其此可谓之略而已。夫略也者,不熟其法,则不可得此者也。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此章盖后人所妄添也。生后,产后也。

  产后若有前证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水血本无二,血是指瘀血,血室谓其分位。义属想像臆度,今不取焉。夫水血若有二,则仲景何其不谓水与血当下乎?今谓其血当下者,是水血无二之谓也。医者其思诸。

  猪苓汤证曰: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主之。又曰: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主之。夫少阴病者,脉微细、但欲寐也。又曰: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是虽今见此少阴本证,若其人有血证,则心烦不能眠也。故见其下血,而后施此方,则未尝有不差者。若不见其血下,则虽屡施此方,亦未尝见奏其功者,数试数验,不可不知矣。

  卷下 阿胶

  辨误

  阿胶,后世有补血之说。然今读诸家本草,其所主治,皆是在于治瘀血也。凡久年咳嗽、赤白痢下下血、吐血、咯血、衄血、呕血、老人大便秘结、或小便淋沥、及见血、妇人经水诸变、妊娠之病,无不属瘀血者。古方既然,后世诸方,皆然宜矣。今医见之,谓之补血药。

  虽然,以余观之,谓之化血而可也。何以言之?则阿胶配之猪苓、泽泻、滑石,则泻瘀血于小便;配之大黄、甘遂则下瘀血于大便;配之黄芩、黄连,则除瘀血心中烦者;配之甘草、黄柏、秦皮、白头翁,则治瘀血热利下重者;配之当归、芎 、地黄、芍药、艾叶,则止瘀血腹中 痛者;配之术、附子、黄土,则治瘀血恶寒、小便不利者。由此观之,则岂谓之补血可乎?后世皆见其枝叶,而不知其根本。医之所以误治者不亦宜乎?

  卷下 阿胶

  品考

  阿胶以阿县所制者为名。今华舶来之物数品,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为上品。或光黑如漆,不作皮臭者为良。若真物难得,则此邦皮胶黄透,夏月不湿软者可权用。

  卷下

  粳米

  白虎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人参汤。

  上三方,粳米各六合。

  附子粳米汤、竹叶石膏汤。

  上二方,粳米各半升。

  桃花汤。

  上一方,粳米一升。

  麦门冬汤。

  上一方,粳米三合。

  卷下 粳米

  品考

  粳者,稻之不粘者,又名粳。罗愿曰:稻。一名 ,然有粘不粘者,今人以粘为糯,不粘为粳。

  卷下 粳米

  辨误

  明·李春懋曰:凡仲景方法,用米者皆稻米。王叔和改稻米作粳米,后世方家仿之,不知其是非。余曰:其是是非非,春懋所能知也。夫人未尝知所以仲景方法,与病证相对,而何得分辨糯粳二米之功乎哉?夫稻也者,粳糯通称也。 亦然。颜师古刊误正俗(《本草纲目》掌禹锡所引证)。《本草》稻米,即今糯米也。或通呼粳糯为稻。《礼记》曰:稻,曰嘉蔬。

  孔子曰:食夫稻。《周官》有稻人。郑玄曰:以水泽之地,种谷也。 按:谷者粳糯并称焉。汉有稻田使者,是通指糯粳而言。所以后人混称,不知稻即糯也。颜说非也,禹锡亦不知其非也。既谓通呼粳糯为稻,并通指粳糯而言,而又云后人混称,不知稻是即糯也。今根据此二说,而谓汉以上无粳米,皆是臆度不足取焉,李春懋亦未知此谬矣。王叔和改稻米作粳米。此说未知出于何书,但《外台秘要》第五温疟病方内,引《千金》论白虎加桂枝汤,服度煮法后曰:《伤寒论》云:用秕粳米。不熟稻米是也。今校之《千金》二方,无所见焉。古本有此说,亦不可知矣。我们常根据仲景之方,而试粳米之功,奏其方之效,则今粳米,即古粳米,不俟余辨矣。医者苟用之,不别粳糯亦可也。殊不知粳糯,即是一稻米矣。又按《肘后方》,治卒腹痛,粳米煮饮之,是即附子粳米汤方内,用粳米之意,葛洪盖取之乎。

  卷下 粳米

  互考

  《尔雅翼》引汜胜之云: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稻若诗书之文,自根据所用而解之。

  如论语食夫稻。则稻是粳。《月令》:秫稻必齐,则稻是糯。《周礼》:牛宜 。则 是粳。诗:丰年多黍多 ,为酒为醴,则 是糯。又稻人职掌,稼下地至泽草所生,则种之。芒种是明稻,有芒有不芒者,今之粳,则有芒,至糯则无,是得通称 稻之明验也。然《说文》所谓,沛国谓稻曰糯,至郭氏《解雅》: 稻乃云:今沛国称 。不知《说文》亦岂谓此 讹为糯邪?将与郭自异义也。 按:许慎东汉人,郭璞西晋人,许岂有将与郭自异义之理乎?盖许慎之说方言也,郭璞之说 ,亦稻之属也,近来古方家,或惑本草者流之说,而偏用今之糯米者非也。

  卷下

  小麦

  甘草小麦大枣汤。

  上一方小麦一升。

  卷下

  大麦

  消石矾石散。

  上一方,用大麦粥汁服之。

  枳实芍药散。

  上一方,用麦粥汁服之。

  以上皆用今大麦。

  卷下

  粉

  甘草粉蜜汤。

  上一方,粉一两。

  卷下 粉

  品考

  粉,粱米粉也。《千金方·解百药毒篇》曰:解鸠毒,及一切毒药不止烦满方。乃此甘草粉蜜药也。粉,作粱米粉。毒药,盖药毒颠倒也。《金匮要略》根据此。又《千金翼方》,作药毒不止解烦。《外台秘要》,解诸药草中毒方内,引《千金翼方》,疗药毒不止,解烦闷。

  今本《千金翼方》,脱闷字,又粱米粉,作白粱粉。白粱,乃粱米白者也。又有黄粱,故今作白粱者,所以别于黄粱也。二书又俱毒药作药毒,由是观之。粉,是粱米粉,而毒药,是药毒明矣。《正字通》曰:凡物 之如屑者,皆名粉。粉为通称,非独米也,故粉有豆屑米粉,又有轻粉、胡粉、铅粉、白粉之名。则如此药方,亦不可单称粉矣。然则二书作粱米粉者为正。况复《金匮要略》,成于赵宋,固多脱误,盖脱粱米二字明矣。《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成于李唐,但有讹谬耳。今宜从三书,作粱米粉,试之,得有应验矣。

  卷下 粉

  辨误

  凡粉,米粉也。《释名》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夫米者,谓诸米。《说文》:米,粟实也。《尔雅翼》曰:古不以粟为谷之名。但米之有浮谷者,皆称粟,然则米是粟实之称也。《说文》:粉,傅面者也。《韵会》云:古傅面,亦用米粉,又染之为红粉。 按:米者,九谷六米之米也。《周礼·地官》:舍人掌粟米之出入,注九谷六米者,九谷之中,黍、稷、稻、粱 、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然则粉是六米粉明矣,不必俟余辨。故宜呼稻米粉、黍米粉、稷米粉、梁米粉矣,无单称粉之义也。《尚书·益稷》粉米之粉,别有其义可考。或曰,甘草粉蜜汤之粉,胡粉也。李彬之说,胡粉有毒,能杀虫。《本草》曰:杀三虫。陶弘景曰:疗尸虫。陈藏器曰:杀虫而止痢也。

  由此诸说,则非胡粉能治虫乎。然则,粉,必胡粉,而似非米粉也。《事物记原》轻粉条曰:《实录》曰:萧史与秦缪公练飞云丹,第一转与弄玉涂之,名曰粉,即轻粉也,此盖其始也(《实录》乃《三仪实录》也)。是烧其水银者也。又胡粉条曰:《墨子》曰:禹作粉。张华《博物志》曰:纣烧铅作粉,谓之胡粉。《续事》:始曰铅粉,即所造也( 按:铅粉盖粉铅之误)。上二说,虽出《实录》,盖诸家杂说,而非事实也。飞云丹之说,涉怪诞矣。或曰粉铅粉,或曰粉轻粉。虽然,古书单称粉者,多是米粉也。《益稷》曰粉米,盖指其形状。《周礼·人职》曰:粉餐,况复从米分声,则皆似指六米也。胡粉、轻粉,以其物似米粉,而得粉名矣。然则粉,非胡粉、轻粉明矣。凡方书,曰胡粉,曰粉粉,曰数值,未尝见单呼粉者,今唯甘草粉蜜汤一方,《金匮》谓之粉与蜜,方名亦谓之粉蜜汤,故后世医者惑焉。或曰胡粉,或曰轻粉,或曰稻米粉,殊不知《千金方》及《翼方》、《外台秘要》既谓之粱米粉,岂可不取征于三书乎?今略谓之粉蜜汤者,犹桂枝加桂汤之桂耶。况复试之粱米粉,最有效矣。

  由是观之,《金匮》方内,脱粱米二字明矣。天下医者惑,则其证不

  卷下

  赤小豆

  瓜蒂散。

  上一方,赤小豆一分。

  赤小豆当归散。

  上一方,赤小豆三升。

  上二方之外,用赤小豆之方,皆非仲景之意,今不取焉。

  卷下

  胶饴

  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 建中汤。

  上三方,胶饴各一升。

  主治: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

  卷下 胶饴

  考证

  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 建中汤证曰:里急。根据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余故曰:胶饴之功,与甘草及蜜相似矣。

  卷下

  酒

  八味丸、土瓜根散、赤丸、天雄散。

  上三方,各酒服之。

  下瘀血汤。

  上一方,酒煮之。

  卷下 酒

  品考

  中华造酒,与本邦造法不同。然试其功,又无所异矣。凡单呼酒者,皆用无灰清酒。

  卷下

  醇酒

  美清酒,同麻黄醇酒汤。

  上一方,美清酒五升。

  卷下 醇酒

  品考

  醇酒,乃美清酒,故云以美清酒煮。汉书师古注:醇酒不浇,谓浓酒也。按:浓酒者,酒之美者也,故曰美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