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元 李杲
题丹溪重修脉诀。
论脉法配天地。
三部九候图说。
九候浮中沉。
学诊例。
手式寸尺内外图说。
右五藏所属寸尺部位。
阴阳相乘,覆溢关格图说。
总论脉式。
陈氏辩三藏本脉,息数尺度。
素问六气主合至脉。
辩七情郁发五藏变病脉法。
辩五脏过不及之为病。
辩六淫外伤六经受病脉图说。
辩不内外因五用乖违病症。
辩祟脉,凡鬼祟附着之脉,两手乍大乍小,乍长乍短,乍密乍疏,乍沉乍浮,
辩脉体名状。
辩七表脉病证。
辩入里脉病证。
辩九道脉病症。
分关前关后阴阳诗。
定息数诗。
六极脉(又名六绝脉皆死脉)。
辨男女左右手脉法图序。
傍通五脏法,横看。
论五脏沉迟数应病诗。
诊脉截法断病歌。
诊暴病歌。
题丹溪重修脉诀。
庄子曰,生非吾有也,乃天地之委和,性非吾有也,乃天地之委顺,黄帝曰,人之生也,悬命于天,受气于地,气以成形,理亦赋焉,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故肖天地之形,天之阳在南,而阴在北,故清阳之,七窍皆见于面,浊阴之二窍皆出于下,地之阳在北,而阴在南,故三阳之脉,皆聚于背,三阴之脉聚于胸腹,况乎脉者,天地之元性,男子之寸脉盛而尺脉弱者,肖乎天也,女子之尺脉盛,而寸脉弱者,肖乎地也,秦越人乃以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三阳从天生,三阴从地长,谬之甚矣。遂令百犬吠声流至于今,千有余年,莫有能正其谬者,独先生以神明之资,洞烛物理,乃推本律法混合天人而着论辟之,使千载之误一旦昭明,岂不韪哉。
岁在戊申门生龙丘叶英题。
论脉法配天地。
昔轩辕黄帝之体天治民也,使伶伦截嶰谷之竹作黄锺律管,以候天之节气,以观其太过,不及,修德以禳之命,岐伯取气口作脉法,以候人之动气,以察其太过,不及,设九针药石,以调之,故黄锺之数九分,气口之数亦九分,律法曰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十,其一三五七九为阳,九者阳之成数也,其二四六八十为阴,十者阴之成数也,黄锺者阳声之始也,阳气之动也,故其数皆九,分寸之数,具于声气之元,不可得而见,及断竹为管吹之而声和,候之而气应,然后寸之数,始形焉,此阳唱而阴和,男行而女随,邵子曰,阴者阳之影,故脉之动也,阳得九分,而盛阴得一寸,而弱其吻合于黄锺者,以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故肖天地之形,且天地之道,阳健而阴顺,阳强而阴弱,阳明而阴晦,天不足西北,故西北倾而东南昂,人肖之左耳目明于右耳,目在上者,法乎天地不满东南,故东南陷下而西北珑起,人肖之右手足强于左手足,在下者法乎地,天之阳在南,而阴在北,故男子寸脉盛而尺脉弱,地之阳在北,而阴在南,故女子尺脉盛而寸脉弱,肖天地之阴阳也,声音律吕无不然者,黄锺者,气之先兆,故能测天地之节候,气口者,脉之要会,故能知人命之死生,实为医学之先维流注一身而变化万端,皆欲取之三部九候之中,其难也可知矣,世之俗医诵高阳生之妄作,欲以治病求十全之效,其不杀人几希矣,凡我同志宜精,宜明,然以习俗久,姑从旧,以寸关尺分三部,详列手图于后。
三部九候图说。
三部者,从鱼际至高骨一寸,名曰寸口,自寸至尺名尺泽,故曰尺中,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又云,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从寸口入六分为关分,从关分又入六分为尺分,故三部共一寸九分。
九候浮中沉。
一部分三候,三三为九候。
学诊例。
凡欲诊脉,先调自气,压取病人,息以候其迟数,过与不及,所谓以我医彼,智与神会,则莫之敢违。
凡诊脉须先识脉息两字,脉者神也,息者气也,脉不自动为气使,然所谓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也。
凡诊脉须识人迎,气口以办内外因,其不与人迎气口相应为不内外因,所谓关前一分,人命之主。
凡诊脉,须先识五藏,六经本脉,然后方识病脉,岁主藏害,气候逆传,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此之谓也。
凡诊脉,须认取二十四字名状与关前一分相符,推说证状,与病者相应,使无差忒庶可依原治疗。
手式寸尺内外图说。
右五藏所属寸尺部位。
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
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右关内以候脾,外以候胃脘。
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心主,内以候腰。
释曰,五藏六府,十二经络,候之无踰三部,要之前布六经,乃候淫邪入自经络而及于藏府,后说五藏乃候七情内郁,自藏府出而应于经内外之辨,颎然明白学诊之士,当自此始,外因虽自经络而入,必及于藏府,须识五藏六府所在,内因郁满于中,亦必外应于经,亦须循经说证,不可偏局执见,故经云,上竟上胸候中事也,下竟下腰足中事也,不可不通。
阴阳相乘,覆溢关格图说。
难经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谓也。丹溪先生曰:阴乘阳则恶寒,阳乘阴则发热。
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太过不及者,病遂上逆寸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阳之脉也;经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以阳气不得营于阴,阴遂上出而溢于阳之分,为外关内格也,外关内格,谓阳外闭而不下阴从内出而格拒其阳,此阴乘阳位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太过不及者病遂下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阴之脉也;经曰,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以阴气不得营于阳,阳遂下陷而覆于尺之分,为内关外格,内关外格为阴内闭而不上阳,从外入以格拒其阴,此阳乘阴位之脉也。故曰覆溢,而覆者如物之覆,由上而倾于下也,溢者如水之溢,由下而逆于上也,是其真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总论脉式。
经云,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乃可诊有过之脉,或有作为,为停食顷俟定,乃诊,师亦如之。
释曰,停宁俟之即不拘于平旦,况仓卒病生岂特平旦,学者知之。
经云,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可以参决死生之分。
释曰,切脉动静者,以脉之潮会必归于寸口三部,诊之左关前一分为人迎,以候六淫外伤,为外所因;右关前一分为气口,以候七情内郁,为内所因,惟其所自用肯经常为不内外因,三因虽分,犹乃未备,是以前哲类分二十四字,所谓七表八里九道,虽名状不同,证候差别,皆以人迎一分而推之与三部相应而说,证则万无一失也。
陈氏辩三藏本脉,息数尺度。
人之脉者,乃血之隧道也,非气使则不能行,故血为脉,气为息,脉息之名自是而分呼吸者,气之槖钥动应者,血之波澜,其经以身寸度之计,十六丈二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则六动,一动一寸,故一息脉行六寸,十息六尺,百息六丈,二百息十二丈,七十息四丈二尺,计二百七十息,漏水下二刻,尽十六丈二尺,营周一身,百刻之中得五十营,故曰,脉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也,息者以呼吸定之,一日计一万三千五百息,呼吸进退既迟于脉,故八息三分三毫三厘,方行一寸八,十三息三分三毫行一尺八,百三十三息三分行一丈八,千三百三十三息行十丈余六丈二尺,计五千一百六十七息,通计一万三千五百息方行尽一十六丈二尺,经络气周于一身,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者是也;脉神也,阳也,阳行速,犹太阳之一日一周天,息气也,阴也,阴行迟,犹太阴之一月一周天,如是则应周天之常度,配四时之定序,春肝脉弦细而长,夏心脉浮大而洪,长夏脾脉软大而缓,秋肺脉浮濇而短,冬肾脉沉濡而滑,各以其时而候,旺相休囚脉息无不及太过之患,故曰平人,以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故脉以胃气为本,气以黄色为生,取其资成也,合本藏气三分,参以弦洪缓濇沉,则为平脉,若真藏脉见,则不从矣,参以形色广加后说。
足厥阴肝脉,在左关上,弦细而长;足少阴肾脉,在左尺中,沉濡而滑;足太阴脾脉,在右关上,沉软而缓;足少阳胆脉,在左关上,弦大而浮;足阳明胃脉,在右关中,浮长而滑;足太阳膀胱脉,在左尺中,洪滑而长;手厥阴心主包络,在右尺中,沉弦而敦;手少阴心脉,在左寸口,洪而微实;手太阴肺脉在右寸口,濇短而浮;手少阳三焦脉,在右尺中,洪散而急;手阳明大肠脉,在右寸口,浮短而滑;手太阳小肠脉,在左寸口,洪大而紧;此手足阴阳六经脉之常体,及其消息盈虚,则变化不测,运动密移与天地参同,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应者,乃气候之至脉也。
素问六气主合至脉。
十二月大寒至,二月春分为初之气,厥阴风木主令,经云,厥阴之至,其脉弦(一云沉短而散)。
春分至,四月小满为二之气,少阴君火主令,经云,少阴之至,其脉钩(一云紧细而微)。
小满至,六月大暑为三之气,少阳相火主令,经云,少阳之至,大而浮(一云乍疏乍数乍短乍长)。
大暑至,八月秋分为四之气,太阴湿土主令,经云,太阴之至,其脉沉(一云紧大而长)。
秋分至,十月小雪为五之气,阳明燥金主令,经云,阳明之至,短而濇(一云浮大而短)。
小雪至,十二月大寒为六之气,太阳寒水主令,经云,太阳之至,大而长。
本脉至脉,虽识体状,又须推寻六气交变,南政北政,司天在泉,少阴之脉应与不应,详细而推知,万无一失也。
已丑已未二太岁,太阴司天,少阴在左,少阳在右,故左肘脉不应
辰戍二岁太阴在泉,少阴在右,少阳在左,故右尺脉沉细不应。
已亥二岁,厥阴司天,太阳在左,少阴在右,右手寸口脉沉细不应。
寅申二岁,厥阴在泉,太阳在右,少阴在左,左手尺脉沉细不应。
子午二岁,少阴司天,厥阴在左,太阴在右,两手寸脉俱沉细不应。
卯酉二岁,少阴在泉,太阴在左,厥阴在右,故两手尺脉俱沉细不应。
丑未二岁,太阴司天,少阴在左,少阳在右,两手尺脉俱不应。
辰戍二岁,太阴在泉,少阳在左,少阴在右,左手寸口脉不应。
已亥二岁,厥阴司天,太阳在左,少阴在右,左尺脉不应。
寅申二岁,厥阴在泉,少阴在左,太阳在右,左寸脉不应。
岁当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法当两尺脉沉细不应而反浮大,两寸脉当浮大而反沉细,是太阳与少阴相反,经云,尺寸反者死。
岁当阳明在泉,少阴司天,法当两寸沉细不应而反浮大,两尺脉当浮大而反沉细,是阳明与少阴尺寸相反,经云,尺寸反者死。
北政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法当两寸沉细不应而反浮大,两尺脉当浮大而反沉细,是阳明与少阳尺寸相反,经云,尺寸反者死。
北政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法当两尺沉细不应而反浮大,两寸脉当浮大而反沉细,是阳明与少阴尺寸相反,经云,尺寸反者死。
南政少阳在右,少阴在左,左寸脉当沉细不应而反浮大,右寸脉当浮大而反沉细不应,是谓左右交,经云,左右交者死。
南政少阳在左,少阴在右,右尺脉当沉细不应而反浮大,左尺脉当浮大而反沉细,是谓左右交,少阴在右而交于左。
南政太阴在左,少阴在右,右寸脉当沉细不应而反浮大,左寸脉当浮大而反沉细不应,是谓左右交,少阴在右而交于左。
南政太阳在右,少阴在左,左尺脉当沉细不应而反浮大,右尺脉当浮大而反沉细不应,是谓左右交,少阴在右而交于左。
北政太阳在左,少阴在右,右寸脉当沉细不应而反浮大,左寸脉当浮大而反沉细,是谓左右交,少阴在右而交于左。
辩七情郁发五藏变病脉法。
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者,以候人之脏气郁发,与气兼并过与不及,乘克传变必见于脉者,以食气入胃,淫精于脉,脉皆自胃气出,故候于气口,经曰,五脏皆禀于胃,胃者五藏之本,藏气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胃气而至,邪气胜胃气衰则病甚,胃气绝真脏独见则死;假如
春肝,夏心,长夏脾,秋肺,冬肾。
脉弦, 洪, 濡, 濇, 沉 多胃少
曰肝, 心, 脾, 肺, 肾 病
但弦, 洪, 濡, 濇, 沉 无胃气曰死。
天地草木无土气不生,人无胃气则死,胃气者和缓不迫之状也。
若其乘克相胜,虽有胃气。
而春,夏,长夏,秋,冬。
有濇,沉,弦, 洪,濡 脉微见者。
秋,冬,春, 夏,长夏 必病。
濇,沉,弦, 洪,濡 甚者为今病。
辩五脏过不及之为病。
观夫,太过不及脉之大要,迫近而散,不可失机审而调之,为上工矣。学者不可不审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