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增订十药神书
增订十药神书
增订十药神书
原序
余自髫稚学业医道,考究方脉,三十余年,遍历江湖,多学广博者,不过言国文本形容之耳明医道,精通方术,用药如发矢,无不中的。余曰:必神人也!遂拜为师,得授奇方一册,阅之,或群队者,或三四味者,皆余目观至人用效者也,使予如久旱逢霖,夜行得月,心中豁然。自此回至吴中,一用一捷,无不刻验。信乎奇方,可锓梓者也。余以三余暇日,将至人所授奇方,并日用决效之法,类成一帙,名曰《十药神书》。盖用效者,辄记录之。今西浙大痴道人与余通家之好,用礼求授,故录以奉养生济人之功用尔。
时至正戊子春正月三阳日可久书于姑苏春先堂
潘序
余奉使渡台后,感受海外瘴疠,吐血咳嗽,公余 阅是编,照方试服,不旬日血止而嗽亦平降胃,牡丹皮、山栀等味以泻肝胆之火,然后清金补土,固其营卫,以次奏功,焉得不愈?经陈修园先生逐方详注,极为精当。余又以己意及名人所论,随笔添注于上。汪子用大令索阅是编,读而好之,用之有效,因为付梓,剞劂既竣,并乞弁言。
光绪己卯秋吴潘 书于鄂署之精白堂。
周序
予读此十方,俱出人意表,其间次序缓急,可为千百世法,即不必十方并用,要无能出其范辄用六味地黄增减,冀其收功,皆由《医贯》入手,而未尝从《神书》体会者也。彼谓肾水衰则火炎为患,壮水之主,可镇阳光也。孰知人之犯此病者,阴虚固多,而他因得亦复不少。假如从劳力而得者,其伤在足太阴矣;从忧思而得者,其伤在手少阴矣;从嗜饮而得者,其伤在手太阴矣;从愤怒而得者,伤又在足厥阴矣。皆致吐血、咳血、咯血等症,岂一壮水可以胜其任乎?总之,人身之血,附气而行者也。一脏伤则气必不调,而血遂溢于外,故逆则上出,坠则下行,滞则阻痛,寒则凝,热则散,此自然之势也。后之君子于诊视之际,闻问之余,斟酌而得其情否乎?果能于此着眼,视其病之所伤在何脏?脉之所伤在何部?时之所值在何季?思过半矣。余曾治一咯血之人,平日极劳,每咯紫黑色俱成小块者,然必是饱食则多,少食则少,不食则或少或无。予以韭汁、童便、制大黄治之,二服而安,后以补中益气加血药愈。而知者以为怪妄,予谓极平常。盖实从《神书》究心,而置《医贯》为谈料者也。
康熙二十六年五月吴门周扬俊识于星沙寓中
十药总论
夫人之生也,皆禀天地之气而成形,宜乎保养真元,固守根本,则一病不生,四体轻健。若难,盖因人之壮年血气充聚,津液完足之际,不能守养,惟务酒色,岂分饥饱,日夜耽欲,无有休息,以致耗散精液,则呕血吐痰,骨蒸烦热,肾虚精竭,形羸,颊红,面白,口干咽燥,小便白浊,遗精盗汗,饮食难进,气力全无。斯因火乘金位,重则半年而毙,轻则一载而倾。况为医者,不究其源,不通其治,或大寒大热之药,妄投乱进,不能取效。殊不知大寒则愈虚其中,大热则愈竭其内,所以世之医者,无察其情。予师用药治痨,如羿之射,无不中的。余以用药次第,开列于后,用药之法,逐一条陈。如呕血咳嗽者,先服十灰散劫住,如不住者,须以花蕊石散止之,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此定理也。止血之后,患人必疏解其体,用独参汤补之,令其熟睡一觉,不要惊动,醒则病去六七矣,次服保真汤止嗽宁肺,太平丸润肺扶痿,消化丸下痰疏气,保和汤分治血盛、痰盛、喘盛、热盛、风盛、寒盛六事,加味治之,余无加法。又服药法曰:三日前服保真汤,三日后服保和汤,二药相间服之为准,每日仍浓煎薄荷汤灌漱喉中,用太平丸徐徐咽下,次噙一丸,缓缓化下,至上床时候,如此用之,夜则肺窍开,药必流入肺窍,此诀最为切要。如痰壅,却先用饧糖烊消化丸百丸吞下,又根据前嚼太平丸,令其仰卧而睡,嗽必止矣。如有余嗽,可煮润肺膏服之,复其根本,完其真元,全愈之后,方合十珍丸服之,此谓收功起身药也。前药如神之妙,如神之灵,虽岐扁再世,不过于此,吁!世之方脉用药,不过草木金石,碌碌之常耳,何以得此通神诀要奇异之灵也?余蒙师授此书,吴中治痨何止千万人哉!未尝传与一人,今卫世恐此泯失,重次序一新,名曰《十药神书》,留遗子孙以广其传矣。
甲字十灰散
治痨症,呕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药止之。
大蓟 小蓟 荷叶 扁柏叶 茅根 茜草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
上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
十灰大小蓟大黄,栀子茅根茜草根,侧柏叶同荷叶等,棕榈皮并牡丹尝。
陈修园按:前散自注云:烧灰存性,今药肆中止知烧灰,则色变为黑,而不知存性二字,大地,而未效者亦复不少,推原其故,盖因制不如法,亦因轻药不能当此重任,必须深一步论治。
审其脉洪面赤,伤于酗醉恼怒者,为火载血而上行症,余制有惜红丸,日夜三四服,但须以麻沸汤泡服,不可煮服为嘱。审其素能保养,脉沉而细,面赤淡白,血来时外有寒冷之状者,为阳虚阴必走症,余制有惜红散加鲜竹茹,日夜服三剂,其药之配合,散见于拙刻各种中,兹因集隘,不能备登。
乙字花蕊石散
五脏崩损,涌喷血出成升斗者,用此止之。
花蕊石(火 ,存性,研为粉,不拘多少)
上用童便一盅,顿温调末三钱,甚者五钱,食后服下。男子用酒一半,女人用醋一半,与童便和药服,使瘀血化为黄水,服此以后药补之。
潘按:一治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胎衣不下,脉急,不省人事,但心头温者,急用一服灌下,瘀血化水而出,其人即苏,效验如神。
花蕊石须火 研,炖分酒醋和童便,功能化瘀为黄水,轻用三钱重五钱。
甲乙二方论
治吐血者,兢推可久。而葛先生首以二方为止血要着,明明劫剂,毫无顾忌。予由绎之,始,发热面红,无不相因而致,故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减得一分上升之火,易为收拾。何今日之医,动以引血归经为谈,不可概用止血之味,甚至有血溢于外,吐出亦美,壅反为害。
遂令病者信之,迁延时日,阴虚阳旺,煎熬不止,至于不救,果谁之咎?倘谓引经,可必不妨少俟几日,后用补阴,元神可复。吾恐有形之血,岂能使之速生?而无偶之阳,何法使之速降?予所以一再思惟,而悟先生急于止血之大旨也。
潘按:《金匮》治虚痨症,以补虚、祛风、逐瘀为三大纲,此不易之准绳。
陈修园按:虚痨症,《金匮》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从肾虚以立法;建中汤,从脾以立法;立法,是以补虚为一大纲也。以薯蓣丸治风气百疾,虚羸诸不足,是以祛风为一大纲也。以大黄 虫丸,治干血成痨,是以逐瘀为一大纲也。三纲鼎足,为此症不易之准绳。今葛仙翁以花蕊石散,继于十灰散之后,虽云止血,实欲使瘀血化为黄水而不见血也。然自余思之,吐血既止,而离经之血,蓄而不行,不可不用此散化之。若血来势如涌泉,相续不绝,竟用此散,令其尽化为水,是令一身之血,俱归乌有,尚有生理乎?读书不可死于句下,此其一也。且三大纲因虚而成痨,医书恒有治法,而因风而致者,言之颇罕,而因瘀血而致者,除仲景《金匮》大黄 虫丸,仲景短剧百痨丸外,未有发明其旨。且《金匮》以薯蓣丸与大黄虫丸并举,意以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生长不荣,干血不去,则足以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怯症种种所由来也。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效在生大黄之多,以行瘀也。附录仲景百痨丸方,当归炒乳香没药各一钱,人参分数阙,虻虫十四个去翅足,水蛭十四个,炒桃仁十四粒,去皮尖,大黄四钱,蜜丸如梧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劳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者,杓扬百遍,即甘澜水也。(虫,一名地鳖。)
潘按:薯蓣丸治虚痨诸不足,风气百疾。 虫丸治五痨诸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风气不虫丸专治瘀血成痨之症。
丙字独参汤
止血后,此药补之。
大人参(二两,去芦)
上每服水二盏,枣五枚,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后服诸药除根。
功建三才得令名,阴阳血脱可回生,人参二两五枚枣,服后方知气力宏。
潘按:世之用参者,或以些少姑试之,或加他味以监制之,其权不重,力不专,人何赖以生?古人多用于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惟咳嗽去之。
丙字人参汤论
凡失血后,不免精气怯弱,神思散乱。前方虽有止血之功,而无补益之力。故有形者之阴,自注云:宜熟睡一觉,使神安气和,则烦除而自静。盖人之精神由静而生,亦由静而复也。
奈何今之医者,遇吐血家,乃视参如毒耶!陈修园按:《神农本草经》云: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亢阳所扰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安之定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火食气,火即邪气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邪气除矣。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何后人信从宋元无稽之说,而反疑开天明道之圣经耶?此症用至二两,以失血之后,脏阴太虚,阴虚则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二两,任专力大,可以顷刻奏功。但人参虽有补虚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际,咳嗽未作,急急饮之。若得熟睡一夜,则血从心脏而生,沛然莫之能御,即所失成升成斗,周时补之而有余矣。若睡未足而惊醒之,则血亦停而不生矣。若血止一二三日而始服之,不徒无益而有害。周氏旧注亦超,但以人参为补气之品,未免囿于俗见。然人参补阴与地黄龟板之一于补阴者不同,按其字义,参者,参也,其功与天地人并立为三,且能入肺,肺为一身之橐龠,谓为益气,却亦近道,程山龄谓贫者
丁字保和汤
久嗽肺痿。
知母 贝母 天门冬 款冬花(各三钱) 天花粉 薏苡仁 杏仁 五味子(各二钱) 甘草兜铃 紫菀 百合 桔梗 阿胶 当归 地黄 紫苏 薄荷 百部(各一钱五分)
上以水二盏,生姜三片,煎一盏,入饴糖一匙调服,日三,食后各进一盅,与保真汤相间服。
血盛,加炒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蓟、茅花、当归。
痰盛,加南星、半夏、陈皮、茯苓、枳实、枳壳。
喘盛,加桑白皮、陈皮、萝卜子、葶苈子、苏子。
热甚,加山栀子、黄连、黄芩、黄柏、连翘、大黄、款冬花。
风甚,加荆芥、防风、菊花、细辛、香附子、旋覆花。
寒甚,加人参、桂枝、腊片、芍药。
知贝款天冬各三,二钱杏薏味天花,钱半二百阿归地,紫菀兜苏薄桔甘。
潘按:与太平丸药品有十味同,既有宁嗽金丹,不必再服此汤。薏苡仁以及桔梗、贝母,见《千金》、《外台》,治肺痿,甘草、干姜,《金匮》治肺冷之方。
紫菀、款冬、五味、百部、地黄、阿胶、兜铃、杏仁、甘草,亦从《外台》止嗽生津各方采来,所谓复方是也。肺症生姜不可轻用。
加减歌
归茅大小蓟蒲黄,藕节茜根血盛当,痰盛南星陈半入,茯苓枳实壳须将。喘加桑白陈皮等,寒甚加参兼牡桂,芍加蜡片不须言。
陈修园按:此方治久嗽,不过类集顺气化痰,清火解郁之品,以多为贵,绝无把柄。抑又思所宜,百部、款冬苦温,非血后所宜,兜铃、花粉、杏仁亦为中虚所忌,知母、贝母、天门冬、地黄、阿胶、百合性寒而滞,力亦轻微,其去市肆中之问症立方,摇铃辈之笼统配合以零卖者几希耶!然此方屡见于大家之书,如明季龚太医各刻,及《万病回春》、《寿世葆元》等本亦载之,但方名间有不同,药品偶有增减,村医用之,往往见效。余向以病患寿算未终,总不归功于此方,亦随见而随忘之耳。今得此书,始知礼失而求诸野,沾体涂足中大有人焉!转悔从前之肉眼也,究于此方未得其旨,大抵奇之弗去而偶之,一方不去而复之,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且其轻重,大有法度。加生姜之辛温以润肺,饴糖之甘,培土以生金,
戊字保真汤
治虚弱骨蒸体虚。
当归 生地黄 白术 黄 人参(各三钱) 赤茯苓 陈皮 赤芍药 白茯苓 甘草浓朴钱)
每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五枚,煎,与保和汤间服,每日一服。
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
淋浊,加萆 、乌药、猪苓、泽泻。
便涩,加石苇、 蓄、木通、赤苓。
遗精,加龙骨、牡蛎、莲心、莲须。
燥热,加石膏、滑石、鳖甲、青蒿。
盗汗,加浮小麦、牡蛎、黄 、麻黄根。
参 归地术三钱,赤白茯苓朴草兼。赤芍陈皮钱半等,味柴白芍二冬编。骨皮熟地和知柏,各一钱加姜枣煎。
加减歌
骨蒸又见悸和惊,枣远茯神柏子仁。淋浊萆乌猪泽入,遗精龙牡莲须心。小便涩要加石苇, 蓄木通共赤苓。燥热青蒿石滑鳖,麻根盗汗蛎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