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咽喉脉证通论
咽喉脉证通论
哑瘴第七
此证因风痰壅滞于咽喉之间。其状口不能言,牙关紧闭,即用蟾酥化水滴鼻内即开,仍以玉屑散吹之,再将鹅翎探入喉中搅去风痰,即能言矣。先进牛黄解毒丸,次服荆防解毒散。连进二三剂自愈。如面紫舌青唇黑,鼻流清涕,目赤多泪,爪甲俱青者不治。
骨槽第八
此证因忧思郁虑,邪毒交乘,结聚于太阳经络,或则恼怒伤肝,致筋骨紧急,思虑伤脾,致肌肉结肿,膏粱厚味,致脓多臭秽。其状始于耳项,皮肤间隐隐有核,渐如李大,便觉肿痛。初则坚硬不消,久则延烂难愈,甚则齿牙堕落,牙床腐秽,俱在不治。初起先用鹅翎探吐风痰,次以陈艾灸耳垂下五分,七壮,再服煎药加减:当归、连翘、枳壳、生地、银花、射干、胆星、赤芍、元参、牛蒡、元胡索、黄芩、丹皮,长流水煎。
悬蜞第九
此证因上焦热毒蕴积,风痰壅塞而生。其状上腭肿垂,形如蛙腹,或如鸡卵,咽喉闭塞,痰涎满舌。初治用鹅翎探吐风痰,吹以吹药噙药,及荆防败毒散加减,日久服千金内托散加减。千金内托散:厚朴、荆芥、防风、连翘、羌活、独活、白芷、胆星、枳壳、元参、苏子、杏仁、楼仁、葱白。
烂喉癣第十
此证因棉花疮毒未尽而结于咽喉。其状周围紫晕,渐至腐烂,烂上则鼻平陷,烂下则饮食难进,多致不救。初起不觉,或十日半月始知。当以清热凉血补脾为主,佐吞百宝丹二三十服。若体弱痰多、嗽重声哑者不治。
药用生地、花粉、黄芩、白芍、黄柏、丹皮、银花、元参、牛蒡、射干、防风、角刺,体弱者加茯苓,嗽重加山药、苡仁、知母、楼仁、杏仁,热甚加犀角黄连,十剂后服犀羚贝母膏。
膏用犀角、羚羊角、丹皮各八钱,当归、元参各五钱,黄芩、黄连、黄柏、防风、射干、荆芥各三钱,牛蒡八钱,枳壳、连翘各六钱,土贝一两,茯苓、苡仁、花粉各五钱,煎汁约四大碗,滤滓,将汁再熬如稀糊,纳炼蜜半觔收贮磁罐,日服四次,在卯巳未亥四时,每次半钟,以灯心汤掺和送下,忌生冷发气之物。体弱者去黄连、花粉,加白芍、陈皮、石斛,恶心,砂仁汤送下。如合丸药去黄连、羚羊角、荆芥、防风,日进二次,每次二钱。
◎百宝丹:牙皂一两、银花三两、朱砂五钱,研细末,每服六分,以冷饭块三两,水三杯,煎至杯半,分作二服,服在巳午两时。须二十余服方能见效。食时多服猪油麻油以润肌肤脏腑,忌茶、酒、牛羊、面食、葱蒜等物。
热风喉癣第十一
此证因劳心过度,血衰火盛而致。其状喉间红筋红瘰,或帝丁两旁微有疙瘩,一起即觉,非弱证喉癣可比,时作寒热,若食热毒之物而起,不作寒热,于此为别。
◎凉血地黄汤:生地、黄芩、丹皮、牛蒡、元参、防风、荆芥、黄柏、花粉、赤芍,火甚加山栀或犀角、黄连。
弱证喉第十二
此证因酒色过度或劳碌忧郁所成。其状喉间红筋红瘰,蔓延而生,津咽疼痛,夜间发热,口燥舌干,六脉洪数,当以清热补血为主,若动静饮食如常,形色精神不脱,无嗽无痰,乃血分有热,须凉血破血,不宜用补,如嗽重声哑痰多及盗汗不止者,不治。药用白芍、丹皮、黄芩、当归、元参、生地、黄柏、银花、花粉、大力子,初起亦加荆芥、防风、连翘、枳壳,病久去之,嗽重加知母、前胡、土贝、楼仁、杏仁,热甚加柴胡、黄连,心火甚加犀角、黄连,肝火盛加羚羊角,泄泻加白术、茯苓,肾水枯竭加山药、泽泻、枸杞、五味、知母,停酸作呕加砂仁,虚甚加苡仁、山药、茯苓、当归,倍以白芍。
喉闭第十三
此证乃寒邪直中下焦,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发扬于上,以致咽痛,卒然喉闭,四肢厥冷,六脉沉微,但必下利清谷,口燥咽干而不思湿饮,方是寒证,急宜刺少商穴出血(注见弄舌),再服煎剂。若口燥咽干而渴,与此霄壤矣。
◎四顺理中汤:人参、白术、甘草、干姜。
◎四逆汤:附子、肉桂、甘草、干姜。
呛食第十四
此证乃热毒积于心肺二经,咽喉干燥而无津液,是以喉中作痛而呛食难下也,急用当归连翘散加大黄利之,若治稍迟则有飞尸痨瘵之患。如痰喘治以川桂散加吴茱萸五七粒,服后觉心肺间刺痛,仍用当归连翘散。
◎当归连翘散:当归、生地、黄芩、连翘、山栀、枳壳、羌活防风荆芥。(按:当用骨槽门加减法)
◎川桂散:(按:此方原本药品未载)
发颐第十五
此证或伤寒发散未透,余毒积于经络。有与伤寒同发者,有不与伤寒同发者。其状耳后红肿,头重体倦,急用千金内托散治之,外敷南星膏。若发于耳后一寸三分,或鼻塞流涕,咽喉闭塞,痰涎壅聚,法皆不治。
◎南星膏:(按:此方原本药品未载)
发于耳后名发颐,发于腮边名穿腮,发于地阁下名穿喉,皆属痰毒,初起破血消痰降气,其后凉血生血滋阴降火,惟燥热之药断不可用,刀针围药膏药并忌,吹药噙药多用为妙。
悬痈第十六
此证乃脾家热毒,外感风热而成。其状忽于上腭生一紫泡,垂下抵舌,疼痛异常,口不能言,舌不能伸,头不能低,仰面而立,鼻出红涕,若不速治,毒入于脑即死。急以小刀刺破痈头,出尽紫血,不可咽下,用菊花汤漱净,先以菊花叶捣汁一杯,和酒送下,次进牛黄解毒丸,煎以荆防败毒散加地丁、半枝莲甚效。
喉菌第十七
此证因食膏粱炙煿厚味过多,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蒸于喉,结成如菌,面厚色紫,软如猪肺,或微痛,或木而不痛,梗塞喉间,饮食有碍,须以针刺,出紫血者可治,鲜血者难治,日刺日有,渐如蜂窝者不治。
药用犀角、黄芩、丹皮、僵蚕、射干、连翘、银花、红花、生地、黄连、黄柏、枳壳、独活、元参、赤芍、大力子。
或年幼之人患此,不疼痛者,当以丸药治之,日久自消,切忌刀针。药用丹皮、独活、防风、连翘、红花、生地、荆芥、射干、牛蒡、前胡、枳壳、山查、犀角、银花、花粉、山栀、黄芩、黄柏、元参、元胡索,蜜丸,日服二次,每次二钱,用开水下。
牙痈第十八
此证因劳心过度,或食热毒等物,鼓动阳明胃经之火,发于牙龈。其状如豆大,或如指大,紫色肿硬,疼痛难忍,或头疼发热憎寒,先服红内消,次进荆防败毒散和保命丹同服,吹药噙药多用。初起发散,后则凉血,如不愈,乃是体虚,当用黄耆、白术、当归、柴胡、陈皮、熟地、丹皮、芍药、黄芩、石斛、元参、牛蒡、山栀。
凡牙痛,或左或右,痛无定处者,前药亦治。若误服发散,其痛更甚,以水醋各半和热水漱之即止。
喉痧正的
喉痧条治
冬燠春寒,邪郁肺胃,运火令火,结而为伍,上窜咽喉,红肿而痛,或但痛,不肿不红,憎寒发热,或壮热,或不甚热,或乍寒乍热,微者饮食如常,甚则胸痞咽阻不能食,脉形弦数,或濡数,或沉数,或沉弦不数,或右寸独大,或两寸并沉,或左部兼紧者,皆邪郁未伸之象也。舌白不渴,或微渴而胎滑腻者,或渴甚而胎仍白滑者,邪在表分也,荆防麻豉汤主之。胸痞咽阻者,先以太乙玉枢丹或太乙救苦丹,吹药始终用玉钥匙原方主之。
【荆防麻豉汤】荆芥 防风 麻黄(水炙) 豆豉 牛蒡子(炒研,便溏者勿研) 桔梗 杏仁(去皮尖研,便溏者勿研) 土贝母(去心研) 甘中黄 西河柳
痰湿盛而舌白腻者,加紫菀重泄其肺 或其人素有痰血证及病中曾衄血者加桑白皮,遇暑月亦宜加用 腹痛泄泻者,先服太乙救苦丹,泻甚者,加粉葛根 挟食者加枳实、查炭、麦芽 妇人经水适来及男子夺精房劳,四肢厥冷,加柴胡赤芍 舌黄者去荆芥加桑叶,黄甚燥渴者加霍山石斛 耳前后掣痛或肿者加柴胡、粉葛根、白蒺藜 颊车痠痛者去荆芥加蒺藜 唇口紧小起黑者,蒺藜秦艽同用。
服前药既得汗,则咽痛必宽,痧必渐透,或有转变,可参后方。如证势较松,得汗未畅,前方再进二剂,必痧透而咽痛止矣,如不止,继方加枳实、元明粉下之。
此证重在发汗,使痧邪外达则不至酿成危证,体虚者尤宜急透,所谓无粮之师利于速战也。即使自有汗者仍须汗之,一汗不畅则再汗。余经治曾有投四剂而始达者,在此证中亦罕见。总以舌胎化,咽痛愈,痧点至足心,舌尖起刺为度。
痧透喉宽,胎黄尖绛,脉转洪数者,桑防白膏汤主之。便闭者,可加枳实、元明粉下之。
【桑防白膏汤】桑叶 防风 豆豉 霍山石斛(二味同打) 牛蒡子 桔梗 前胡 杏仁 土贝母 甘中黄 西河柳 其有他证相兼者,加减法同前。
痧点逗留不化,舌色纯绛鲜泽,尖上起刺者,羚羊黑膏汤主之。已下,便未畅者,仍加枳实导滞丸疏之。
【羚羊黑膏汤】羚羊角(镑,先煎) 豆豉 鲜生地(二味同打) 桑叶 白蒺藜(去刺) 牛蒡子 桔梗 前胡 杏仁 土贝母 甘中黄
热甚生风者,可加钩勾(后入) 便燥实,痧火极盛,须急下者,元明粉、大黄俱可用 其余随证加减。
服此一、二剂,痧回火势渐退,可参用白膏一、二剂,羚羊角、元明粉、导滞丸等仍可参用。
【东垣枳实导滞丸】大黄(一两)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神曲(炒,五钱) 白术(土炒) 茯苓(三钱) 泽泻(二钱) 蒸饼为丸,多寡量服。
痧回热退,舌化脉和,余邪未净,时时手足心热者,桑丹泻白散主之。便未畅者,仍加枳实导滞丸疏之,或五仁汤润之(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痧后以屡通大便为务)。
【桑丹泻白散】桑叶 粉丹皮 桑白皮(水炙) 地骨皮 牛蒡子 前胡 杏仁 土贝母 生甘草
【五仁汤】(按:此与古方五仁丸不同,古方用松仁、桃仁,此新更定者,以蒌仁、杏仁易之)火麻仁(研)柏子仁(去皮研)杏仁(去皮尖研) 瓜蒌仁(研) 郁李仁(去皮,研) (按:近时所用郁李仁,药肆中并壳不去,是竟用核非用仁矣。市侩之不考如此)。
痧后肺胃余风未清者,牛蒡前胡汤主之。
【牛蒡前胡汤】牛蒡子 前胡 桑叶 白蒺藜 杏仁 蒌仁 枇杷叶(去毛筋) 余可随证加减。
瘥后胃燥者,霍斛元参汤主之。
【霍斛元参汤】霍山石斛 元参(切) 杏仁 蒌仁 余随证加减。
瘥后肝胃之阴不复者,参乌汤主之。
【参乌汤】西洋参(切) 制首乌
喉痧盛行之际,时令寒燠不常,客邪侵肺咽间,微觉有阻者,荆防苏豉汤主之。苔薄黄者,去荆芥易桑叶。
【荆防苏豉汤】荆芥 防风 苏叶 豆豉 前胡 紫菀 杏仁 象贝母(去心,研) 此肺邪之轻者,服此则肺气开而咽自和矣,设或不愈,审是伏邪,仍前麻豉法治之。
喉痧备用各方
【卧龙丹】(录绛囊撮要方○此丹共有三方,此方最为灵捷)治一切痰厥气闭、时疫痧胀、诸般急证(喉痧用以取嚏,有嚏者多生,无嚏者多死。初起用之可以辟秽)。
西牛黄 麝香当门子 梅花冰片(各一钱) 蟾酥(一钱五分) 羊踯躅(俗名闹杨花) 猪牙皂角(各三钱) 细辛(二钱) 灯草灰(一两) 金箔(百张) 研匀,磁瓶收贮,遇急证吹鼻取嚏。
【太乙玉枢丹】(一名神仙解毒万病丹,又名太乙紫金锭○徐灵胎曰:用药之奇,不可思议。此秘药中第一方也)通治百病,内服外敷,无不神效(喉痧初起用之不过三四分,研细,开水送下,候温服,不可太凉)。
红芽大戟(杭产紫色者佳,米泔浸去芦根皮骨,净焙,一两五钱) 山茨菇(有毛者真,去皮,姜汁洗净焙) 川文蛤(即五倍子,去虫屎,洗净焙,各二两) 千金子(即续随子,拣白肉,纸裹研去油,净霜一两) 朱砂(镜面有神气者,水飞) 雄黄(鲜红透明者,水飞,各五钱) 麝香当门子(研去毛渣,三钱) 各研细末,称准分两,择端午七夕或天德月德天医吉日,净室虔制,忌鸡犬妇人见。用糯米白粥石臼中捣数千下,以极光润为度,印成锭子,每锭干重一钱。孕妇忌服。
附各证用法(一切饮食药毒,砒毒、蛊毒、河豚六畜肉毒,胀闷昏倒,凉水磨灌○伤寒阴阳二毒,心闷狂谵,瘟疫霍乱,绞肠痧,乳蛾喉风,薄荷汤磨服○中风口眼歪斜,筋掣骨痛,心气痛,山岚瘴疠,淡酒磨服○头痛头风,酒磨涂太阳穴上○疟疾临发时,桃枝汤磨服○癫痫鬼胎,石菖蒲汤磨服○传尸痨瘵,每早清水磨服,数日下恶物○自缢溺水,惊魇鬼迷,生姜汤磨灌○痈疽发背,疔肿恶物,淡酒磨服,未破,醋磨涂患处○打扑损伤,松节无灰酒磨服○犬蛇虫蝎伤肿,醋磨涂患处○牙痛含少许咽下○小儿急惊疳痢瘾疹,姜汤磨服,遗毒烂斑,清水磨涂○天行疫症,水磨塞鼻孔,再服少许,辟秽却病○仓卒无引,概用凉水磨服。此丹居家出行,兴工动众,须珍备之)
【太乙救苦丹】(一名卢祖师解毒辟瘟丹○乾隆中陈恪勤公刊本)通治百病,内服外敷神效(喉痧每用一丸,开水化服)。
红芽大戟(去骨,白者不可用) 千金子(净霜) 北细辛(去叶,忌火) 川乌(煨去皮脐) 雌黄(千叶者佳,水飞) 山茨菇(去皮毛) 川文蛤(去虫屎) 生香附(各一两二钱) 麻黄(去根节) 苏叶 木香(俱晒) 茅术(米泔浸,去皮) 山豆根(去芦根) 制半夏(各一两五钱) 滑石(水飞,一两四钱) 升麻 桔梗 雄黄(透明无石者,水飞) 藿香 陈皮 锦纹大黄 银花(各三两) 饭赤豆(拣紧小者) 鬼箭羽(用翎,洗净) 丹参(各二两) 朱砂(水飞,一两) 麝香当门子 西牛黄(各三钱) (按:麝香、牛黄减半生亦可) 选上好药料,择吉虔制,各称净末,以寅辰日配合,糯粥薄浆和之,杵千下。先将方内雌雄黄、朱砂、麝香、牛黄提出另和,以一半掺入各药内杵和,先搓成小丸晒干后,将所剩之雌雄黄、朱砂、牛麝等末用粥浆捣和,滚上再晒,干时仍用各种药末粥糊裹在外面,晒干成丸,每丸计干时重一钱为度。每一丸开水化服,重证连用二三服,小儿减半,孕妇及血痨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