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妙谛
医学妙谛
痰热内闭豆豉 山栀 枳壳 菖蒲 杏仁 半夏 郁金 栝蒌 川连 白金丸 白矾热邪里结枳实 白芍 橘皮 乌梅 杏仁 泻心汤有三:生姜、干姜、半夏、人参、甘草、黄芩、川连、大枣。人参、甘草、干姜、半夏、大枣。黄连、黄芩、人参、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干姜、大枣热邪入厥阴 吐蛔消温泻心汤去人参 甘草 加枳实 白芍气闭化热栝蒌 钩藤 白蔻 郁金 橘皮 白蒺藜 山栀 苏梗 桑叶 杏仁 麻仁 绿豆壳暑邪阻气竹茹 黄芩 知母 桔梗 麻仁 郁金 半夏 滑石 枳壳 保和丸 神曲 山楂 半夏连翘 广皮 卜子 茯苓湿阻热分半夏 茯苓 杏仁 橘皮 乌药 广藿 良姜 郁金 白蔻中阳不运桂枝 藿香 干姜 半夏 浓朴 茯苓 草果 附子 广皮胃寒滞涎吴萸 干姜 川楝子 半夏 茯苓 广陈皮胸次清阳不运宗仲景转旋胸次之阳,苓桂术甘汤。
寒热客邪互结姜炒 川连 半夏 黄芩 淡干姜 枳实陈曰:古人治痞不外以苦为泄,辛甘为散二法。外感如仲景泻心汤,内伤如仲景苓桂甘姜法。上焦不舒,枳桔杏蒌开降,栀豉除热化腐,疏畅清阳之气法。古人有形至无形,妙论也。
木犯土虚中挟滞川朴 茯苓 白芍 广皮 益智 丁香 人参 半夏 川楝 吴萸 姜汁 牡蛎湿热食滞茅术 广皮 白芍 莱菔子 白术 黄芩 枳壳 鸡内金痰凝脉络 右胁有形高突,按之不痛。
白芥子 栝蒌 蛤粉 山栀 广郁金 橘红 姜皮 半夏血络凝痹归须 木通 益母草 蜣螂 虫 香附 延胡 小青皮 韭白 郁金 川朴 枳壳茺蔚子 川芎 橘核 单桃仁陈曰:积为血伤入络,必仗蠕动之物以搜逐病根。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经络系于脏腑外廓,仲景于劳伤血痹通络方法每取虫蚁飞走诸灵,伏梁病亦在络也。
积为阴邪聚络,大旨当以辛温入血络治之。盖所以容此阴邪者,必无阳动之气以旋运之,而必有阴静之血以倚仗之。故必仗体阴用阳之品,方能入阴出阳,以施其辛散温通之妙。
张景岳云:心之积名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令人烦闷。脾之积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令人黄胆。肺之积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咳肺壅。肝之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令人发咳。肾之积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或攻上攻下无时,令人喘逆,骨蒸少气。阴气所积曰积,阳气所聚曰聚。积者五脏所生,聚者是六腑所生也。
卷中 杂症
呕吐恶心章
胃司纳食,主乎通降。其何以不降而反上逆?呕吐者多由肝气冲逆,阻胃之降而然也。
故《灵枢》经脉篇云:足厥阴所生病者,胸满呕逆。况五行生克,木动必犯土,胃病治肝,隔一之治也。凡呕吐青黑,必系胃底肠中逆泻而出。
干呕(即哕)有声吐有物,声物兼有吐斯实。吐轻呕重干呕凶,呕乃渐出吐频出。不呕不吐为恶心,总是胃虚不能食。胃中有火膈有痰,降火调气治痰适。平胃散可加减投,橘半竹茹汤亦得。烦渴脉若洪数来,黄芩竹茹山栀该。吐水冷涎沉迟脉,干姜肉桂吴萸偕。呕吐痰沫脉洪滑,南星苓术门冬裁。水停心下声 ,茯苓泽泻猪苓入。饱闷作酸暖气升,食伤麦曲槟榔及。及病不食脉细微,茯苓人参与白术。酒伤白蔻泻葛(花)添,伤风合用紫苏葛(根)。
痰饮呕吐都是浊阴所化,阳气不振,势必再炽。仲景以温药和之。
肝犯胃温胆汤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合左金丸 川连 吴萸 安胃丸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花 代赭石 人参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厥阴浊逆 治法同上。
胃阳虚浊阴上逆白术 川朴 益智 半夏 茯苓 姜汁苓姜术桂汤 加川朴 川椒 黄连 附子 粳米中阳虚人参 附子 半夏 砂仁 干姜 白术 炙草 茯苓 川椒 大枣阳虚吸受秽浊气人参 木香 广藿 川朴 广皮 丁香 茯苓 煨姜 砂仁 肉果 益智肝肾虚,冲脉气动苁蓉 上肉桂 沙蒺藜 茯苓 杞子 鹿角霜 当归身呕伤胃中,邪热劫津温胆汤去甘草加山栀、豆豉、姜汁。
邪热内结半夏泻心汤去姜枣,加枳实、山栀、杏仁、姜汁。
暑减内结 治法同上肝火刑金桑皮 丹皮 苏子 山栀 枇杷叶 郁金 栝蒌 橘红 杏仁 竹沥 沙参 麦冬 豆豉温热结于厥阴(身热肢冷,神昏呕吐,厥逆险症)
川连 半夏 干姜 山楂 滑石 石菖蒲 黄芩 枳实 广皮 竹心 连翘 绿豆皮痰涎呃逆,续呕黑汁倾囊(危症,此由胃底肠中浑淆而出)
真西甘草四两,熬浓服之,呃停呕止可救。
吐蛔(蛔与蛔通。古人以狐惑虫厥都是胃虚少谷之故,仲景之蛔虫厥都从惊恐得之)
延胡 芦荟 吴萸 枳实 茯苓 人参 细辛 红枣 安胃丸 半夏泻心汤 理中汤加栝蒌 香附 川椒 旋复代赭汤加白芍 附子
卷中 杂症
噎膈反胃章
经云:三阳结谓之膈。一阳发病,其传为膈。丹溪谓噎应反胃,多由气血两虚而成。噎膈多由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枉,或纵情嗜欲,恣意酒食,致伤气内结,阴血内枯而成。治当调养心脾,以舒结气,填精益血,以滋枯燥。
反胃乃胃中无阳,不能容受食物,命门火衰不能熏蒸脾土,以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土通阳以温脾胃。
噎膈之症多因火,熏蒸津液成痰阻。七情妄动五脏伤,阴血渐槁无生所。咽喉通塞不能食,病起贲门上焦膈。中膈饮食得水入,食下半日又吐出。下膈饮食如平人,朝食暮吐浑无力。治主加味二陈汤,韭汁牛乳服之适。血虚四物气四君(子汤),痰饮沥贝栝蒌应。瘀血归尾桃韭汁,气急槟术沉香吞。便结大黄合四物,桃仁苏子蒌麻仁。反胃为轻噎膈重,三阳热结精血空。薄味勤药静养之,香草之品切忌用。
陈曰:按经云味过辛热,肝阳有余,肺津胃液皆夺为上燥,阳气结于上,阴气衰于下,为关格。
附子泻心汤附子 黄芩 川连 大黄 大半夏汤 半夏 人参 白蜜 加黄连 姜汁 进退黄连汤 人参 川连 桂枝 枳实 竹沥 枇杷叶 杏仁 干姜 茯苓 半夏 姜汁肝阴伤胃汁枯陈参曰:酸甘济阴,胃属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用柔则和,酸甘两济其阴。
人参 乌梅 生地 阿胶 杏仁 玉竹 川贝 天冬 麦冬 白芍 胡麻 梨汁 柿霜烦劳阳亢,肝胃津液枯清燥救肺汤 生地 麦冬 黑芝麻 杏仁 柏仁 白苏子 松子为汁,熬膏,末,丹溪法。
胃阳虚陈参曰:胃气下行为顺。积劳伤阳,治宜通补清利,苦降辛通,利痰清膈。
大半夏汤 半夏 人参 白蜜《外台》 茯苓饮 贝前吴萸理中汤 即理中汤加吴萸益智 新会 栝蒌 杏仁 竹茹 茯苓 附子 枳实 豆豉 粳米 竹沥 姜汁 川连 郁金 丁香皮忧郁痰阻川连 茯苓 半夏 杏仁 橘皮 栝蒌 姜汁 竹沥 桔梗 枳实肝郁气逆 并通厥阴阳明。
半夏 茯苓 姜汁 杏仁 橘皮 竹沥液亏气滞半夏 枳实 枇杷叶 茯苓 竹沥肺胃气不降陈曰:轻剂清降,苦辛寒开肺。
杏仁 郁金 栝蒌 枇杷叶 山栀 豆豉酒热郁伤肺胃川连 枳实 豆豉 紫菀 桃仁 白苏子 半夏 杏仁 郁金 茯苓 姜汁 枇杷叶阳衰脘痹血瘀桃仁 红花 延胡 半夏 郁金 蒌仁 橘皮 人参 茯苓 益智 归身 姜汁制军 枳实 川连 韭白汁
卷中 杂症
吞酸吐酸章
饮食入胃脾不逆,湿热相蒸为酸病。吐出酸水名吐酸,吐不退场门吞酸认。此而不药渐恶心,反胃噎膈日渐进。吐因津液气随升,郁积已久湿热甚。乃从火化(木火也)遂作酸,病属于热分明应。吞应积热在内藏,酸水酿成寒束定。外寒束之难外行,心胃之间作酸甚。二陈(汤)越鞠(丸)主治之,寒用吴萸热连进。再戒忿怒以平肝,滋味薄时胃清净。
卷中 杂症
水肿章
肿本乎水,胀由乎气。水分阴阳,外来者为有余,即为阳水,其或固大病后脾肺虚弱,不能通调水道。或因心火克金,肺不能生肾水,致小便不利。或因肾经阴亏,虚火烁肺金而溺少,误用行气分利之剂,致喘急痰盛,小水短少,酿成肿症。此内发者为不足,即为阴水。
人之生兮资水谷,脾主谷兮肾水属。水旺土虚不胜水,水气泛溢浮肿肉。实脾饮于阴水宜(便利不渴而肿胀者为阴水也),阳水舟车丸可录(舟车丸宜慎用)。口渴面赤气阻便(秘而肿胀者为阳水也),上为风肿麻防要。下属湿肿苡防(己)足。又有虚症气血分,四物汤兮合四君。朝宽暮急血虚病,暮宽朝急气虚成。先胀后喘用二术(苍白术),先喘后胀加麦(冬)苓。水胀总由湿热积,渗道少通遂闭塞。邪水随气注络中,甚至唇肿脐突出(唇肿脐突者死症)。虽云湿胜实脾虚,大法补中最有益。
舟车丸 甘遂 大戟 大黄 黑丑 芫花 轻粉 橘皮 青皮 木香 实脾饮见前脾胃阳虚(腑阳不行)
人参 茯苓 益智 白芍 白术 归身 广皮 附子 砂仁 槟榔 炮姜 草果 肉果 川朴肾胃阳虚肾气丸 五苓散 人参 干姜 茯苓 附子 菟丝 葫芦巴 刚人参 干姜 制半夏 枳实木火犯胃川朴 山栀 楂肉 川楝子 白芍 川椒 枳实 铁锈水 逍遥散去白术合左金丸。
湿壅三焦,肺气不降(宜清肃上焦治之)
蜜炙麻黄 杏仁 紫菀 苡仁 茯芩皮 枇杷叶 石膏 前胡 姜皮 川通草木郁气滞,血滞,便涩,通幽法川楝 橘核 桂枝 香附 桃仁 当归 小荷柔叶 楂肉 钩藤 延胡 神曲 丹皮 禹余粮丸湿滞凝滞(小溲不行,当开太阳)
川朴 川椒 干姜 牡蛎 汉防己 橘核 桂木 五味 通草 海金砂 寒水石 五苓散湿郁兼热(苦辛通肾)
半夏泻心汤见前。
下焦寒热流经(辛香通经府之郁)
生于术 北细辛 川独活 炮川乌 汉防己 白茯苓气血郁积,兼挟湿热清理相火,健运中州,小温中丸。
湿热寒水之气交横,气喘溺少崇土制水,暖下泄浊,禹余粮丸。
肝脾不和,兼挟暑邪半夏 广藿 川朴 甘草 茯苓 山楂 郁金脾胃不和清阳痹结(以滑润治之)
栝蒌 川楝 桂木 生姜 桃仁 薤白 延胡 归须 半夏 茯苓
卷中 杂症
膨胀章
经云:浊气在上则生 胀,太阴所至为臌胀。即腹胀。病能篇云:骤胀属热。
膨胀水肿一原病,皆是脾虚不得运。气入于脏膨胀成,腹大身瘦食不进。实土分消是妙方,二苓二术陈皮香(木香)。香附朴砂桑泽(泽泻)腹(皮),沉香磨汁兼水姜。腹实痛块红筋系,血臌归芍红(花)丹(皮)尝。水臌水腹若秘结,五苓散加腹皮入。食积臌胀大腹凝,槟牵(牛)菔子棱蓬术。气实臌胀或吐酸,胁肋痛胀并面黑。分心(气饮)羌桂苓夏通,青皮桑腹甘苏(梗)芍。气虚胀满劳役来,气急溏泄元气衰。补中益气汤必用,分条而治休疑猜。地气为云天为雨,大地下变否为臌。脾土之阴既受伤,转运之司亦失所。胃虽受谷不营运,清浊相淆隧道阻。郁而为热热为湿,湿热相生病即取。此病宜补不宜攻,燥湿补中是为主。
陈参曰:气陷则跗肿,气呆则脘闷。
又曰:木乘土位,清阳不得舒展,浊气痞塞而攒踞也。
又曰:虚肿胀由足入腹,治在少阴肾、太阴脾。
脾阳单胀(宜健阳运湿,温通脾阳)
五苓散见前 紫朴 陈广皮 木瓜 人参 炮姜 大腹皮 附子 煨草果 草蔻益智 荜茇 茅术 干姜 川桂木 川椒肾气加减八味丸、《济生》肾气丸。
养阳明大半夏汤 半夏 人参 白蜜陈参曰:冲脉隶于阳明,胃阳伤极,中乏坐镇之真气。冲脉动则诸脉皆震动,浊阴散漫,由此卧着欲立矣。
疏厥阴逍遥散 当归 白芍 柴胡 茯苓 白术 山栀 甘草 生姜 薄荷 加味丹皮何书田曰:六腑为阳,以通为补。通阳则浊阴不聚,守补恐中焦易钝。喻嘉言谓能变胃而不受胃变。脏寒生满病,燥暖水脏之阳,是培火生土法。喘胀要旨,开鬼门以取汗,洁净府以利水,无非宣通表里。
经云:从上之下者治其上。又云:从上之下而甚于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后治其下。
古语云:膏粱无厌发痈疽,淡泊不能生 胀。
卷中 杂症
虚损发热诸症章
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元无所归则热灼,劳力伤阳,酒色伤阴。又云:阴复及阳,最难克复。
阴虚 肾阳竭,午后发热少饮食。数天无力脉象明,干咳失血盗汗出。阳虚汗出并头疼。脉细迟弱午前热。阴虚血虚肾精亏,阳虚气虚劳倦得。阴虚四物苓柏丹,二冬柏(仁)味(五味)龟(版)知(母)甘(草)。清骨散可骨蒸用,枣仁 术自汗堪。咳嗽气急桑贝菀,栝蒌贝母治有痰。见血胶(阿胶)沙(参)丹(参)菀(紫菀)角(犀角),泄泻山药苓薏添。盗汗浮麦堪益伍,牡蛎黑豆用之妥。衄血栀芩茅草根,声哑喉干粉(花粉)桔(桔梗)可。阳虚益气与补中,散火升阳亦得所。外感寒伤阳则虚,阳虚阴盛虚损初。此损自上而及下,一损于肺皮毛枯。二损于心血脉少(不能荣于脏腑,女则月事不通),三损于胃宜急图(遇于胃则不治矣)。感热伤阴阴则虚,阴虚阳盛损却殊。此损自下而及上,二损于骨痿徂肾(不能起床)。
一损于肝筋即惫,三损于脾速当扶(饮食不化过于脾,不治之症)。
阴虚复脉汤六味丸。
阳虚人参 鹿角霜 归身 西枸杞 茯苓 五味 淡苁蓉 怀药 沙苑子阴虚阳浮(宜介类潜阳,镇逆填下)
阳虚奇脉兼病鹿角 沙苑子 杞子 菟丝子 苁蓉 柏子仁 归身阴阳兼虚熟地 西 归身 淡苁蓉 青盐 鹿角 茯苓 杞子 五味子 八味丸 复脉汤上损及胃麦冬 生地 熟地 人参 女贞 枸杞 扁豆 茯苓 甘草 五味 山药 建中汤去生姜下损及中八味丸加减,异功散 建中汤 鹿角 菟丝子 杞子 家韭子胃虚呕泻人参 赤石脂 炒粳米 乌梅 新会皮阴虚阳浮,兼胃阴虚生地 人参 扁豆 麦冬 炙草 茯苓脾肾兼虚人参 煨益智 广皮 茯苓 沙苑子 五味资生丸加坎气《济生》肾气丸加茯苓 菟丝劳伤心神归脾汤 白术 人参 西 归身 茯神 远志 枣仁 木香 龙眼 甘草 生姜 大枣中虚(当用胃药坐镇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