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启源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六)泻痢水泄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见血先后,分三焦热〔论〕。

  凡泻痢小便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也。又法曰: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脉细而微者,寒证也。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烦渴,小便赤黄而或涩者,热证也。凡谷消化,无问他证及色变,便为热也。寒泄而谷消化者,未之有也。泻痢,白术、甘草;水泻,米谷不化,防风;伤食微加大黄;腹胀,浓朴;渴者,白茯苓;腹痛,白芍药、甘草为主;冬月,白芍药一半,白术一半,夏月制黄芩。先见脓血,后见大便者,黄柏为君,地榆佐之;脓血相杂而下者,制大黄;先大便而后脓血者,黄芩二制,皆以当归根梢,详其上下而用之;腹不病,白芍药半之。身体困倦,目不欲开,口不欲言,黄 、人参;沉重者,制苍术。不思饮食者,木香、藿香叶。里急,大黄、芒硝、甘草下之。后重者,木香、藿香、槟榔和之。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七)中风

  手足不遂者,中府也,病在表也,当先发汗,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甘草各二钱,作一服,取发汗,然后行经养血,当归、秦艽、甘草、独活各一两,行经〔者〕、随经用之。

  耳聋目瞀及口偏,邪中藏也,病在里也,当先疏大便,然后行经。白芷、柴胡、防风、独活各一两,又川芎半两,薄荷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下,茶清亦可。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八)破伤风

  脉浮在表,当汗之;脉沉在里,当下之。背后搐〔者〕,羌活、防风、独活、甘草。〔向〕前搐者,升麻、白芷、防风、独活、甘草。两傍搐者,柴胡、防风、甘草;右搐者,白芷加之。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九)〔破伤中风法〕

  经曰:凡疮热甚郁结,而荣卫不得宣通,故多发白痂,是时疮口闭塞,气不通泄,热甚则生风也。《治法》曰:破〔伤〕中风,风热燥甚,怫郁在表,而里气尚平者,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或时恶寒而搐,脉浮数而弦者,以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荣卫宣通而愈也。凡用辛热之药,或以寒凉之药佐之尤妙,免致药不中病,而风转甚。

  若破〔伤〕中风,表不已,而渐入于里,则病势转甚;若里未太甚,而脉在肌肉者,宜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或以微加治风辛热药,亦得以意消息,不可妄也。至宝丹亦凉药也。如〔热〕甚于里,以大承气汤下之。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十)疮疡

  (苦寒为君:黄芩、黄柏、黄连、知母、生地黄酒洗。甘〔温〕为佐:黄 、人参、甘草。大辛解结为臣:连翘、当归、 本。辛温活血去〔瘀〕:当归梢、苏木、红花、牡丹皮。)脉浮者为在表,宜行经:黄连、黄芩、连翘、当归、人参、木香、槟榔、黄柏、泽泻。在腰以上至头者,枳壳仍作引药,引至疮所。(出毒消肿:鼠粘子。排〔脓〕:肉桂。入心引血化经汗而不溃,〔伤〕皮:王瓜根、三棱、莪术、黄药子。痛甚:芩、连、柏、知母。)脉沉者在里,当疏利脏腑,利后,用前药中加大黄,取利为度,随虚实定分两。痛者,止以当归、黄 止之。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十一)妇人

  产妇临月未诞者,凡有病,先以黄芩、白术安胎,然后用治病药。发热及肌热者,黄连、黄芩、黄 、人参。腹痛者,白芍药、甘草。感冒者,根据前解利。

  产后诸病,忌用白芍药、黄芩、柴胡。内恶物上冲,胸胁痛者,大黄、桃仁。血刺痛者,当归。内伤发热,黄连。渴者,白茯苓。一切诸病,各根据前法,惟渴去半夏,喘嗽去人参,腹胀忌甘草。

  妇人带下,举世皆曰寒,误之甚矣。所谓带下者,任脉之病也。经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于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注言: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络而上,然其病所发,正在带脉之分,而淋沥以下,故曰带下也。

  其赤白说者,〔与〕痢义同,而无〔独〕寒者。法曰:头目昏眩,口苦舌干,嗌咽不利,小便赤涩,大便涩滞,脉实而数者,皆热证也。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十二)小儿

  小儿但见上窜及摇头切牙,即是心热,黄连、甘草。目连闪,肝热,柴胡、防风、甘草。若左腮红,是肝风,与钱氏泻青丸。〔右〕腮红,肺热,与泻白散。额上红者,是心热,与黄连一味。鼻上红,是脾热,与钱氏泻黄散。颏上红者,肾热,知母、黄柏皆二制,甘草炙。

  凡〔治〕小儿病,药味与大人同,只剂料等差少。如见腮、目胞赤,〔呵〕欠,嚏喷,惊悸,耳尖、手足梢冷,即是疮疹。三日后其证不减,亦不见疮苗,即以柴胡、升麻、甘草,〔加〕生姜煎,慎不可投以寒凉利脏腑之剂,使疮不能出,其祸不可〔测〕。

  凡养小儿,酒肉油腻生硬冷物及生水等,不可食,自无〔疳〕癖二证、惊风搐者,与破伤风同。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十三)潮热

  潮热者,黄连、黄芩、生甘草。辰戌时发,加羌活;午间发,黄连;未间发,石膏;申时发,柴胡;酉时,升麻;夜间,当归根。若有寒者,加黄 、人参、白术。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十四)〔咳嗽〕

  咳嗽有声无痰者,生姜、杏仁、升麻、五味子、防风、桔梗、甘草。无声有痰者,半夏、白术、五味子、防风、枳壳、甘草,冬月须加麻黄、陈皮少许。有声有痰者,白术与半夏、五味子、防风。久不愈者,枳壳、阿胶。痰有五证,风、气、热、寒、温也,详见《活法机要》中。

  卷之上 九、主治心法

  (十五)〔五脏补泻法〕

  肝 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水也,若补其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如无他证,钱氏地黄丸主之。实则白芍药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

  心 虚则炒盐补之,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也;心、火也。

  以生姜泻肝。如无他证,钱氏安神丸是也。实则甘草泻之,如无他证,以钱氏方中重则泻心汤,轻则导赤散。

  脾 虚则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实则以枳壳泻之。如无他证,虚则以钱氏益黄散,实则泻黄散。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之;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泻肺。

  肺 虚则五味子补之,实则桑白皮泻之。如无他证,实则用钱氏泻白散,虚则用阿胶散。虚则以甘草补土,补其母也;实则泻子,泽泻泻其肾水。

  肾 虚则熟地黄、黄柏补之,泻以泽泻之咸。肾本无实,本不可泻,钱氏止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肺乃肾之母,金生水,补之故也。补则以五味子。

  以上五脏,《内经·藏气法时论》中备言之,欲究其详,精看本论。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一)〔五运主病〕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诸气 郁、病痿,皆属肺金。

  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二)〔六气为病〕

  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 〕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皆属于热。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

  诸热瞀〔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或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 〕,暴病〔卒〕死,是〔皆〕属于火。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 疝,痞坚,腹满急痛,下痢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三)〔五运病解〕

  五运主病,木、火、土、金、水,顺则皆静,逆则变乱,四时失常,阴阳偏胜,病之源也。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注云:掉,摇也。眩,昏乱眩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则头目眩者,由风木旺,则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生火,木火者皆阳也,故风火多兼化也。风热相抟,则头目眩运而转也。火性本动,火得风〔则〕成焰而旋转也。风势甚,则曲直动摇,更加呕吐也。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注云:痛痒而为疮,火之用也。五常之道,过极则胜己〔者〕反来制之,故火热过极,而反兼于水化也.所谓盐能固物,而令不腐者,咸寒水化,制其火热,使无热之过极,乃水化制之,而久固也。热极即是木来生火也,甚则皮肉肌肤之间,不得宣通,故生疮疡而痛痒也。

  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注云:湿,地之体也。湿极甚则痞塞肿满,物湿亦然。故长夏暑湿之甚,〔则〕庶物隆盛也。

  诸气 郁、病痿,皆属肺金。

  注云:肺主气,〔气〕为阳,阳主轻清而升,故肺居上部,而为病则气郁。〔至于〕痿弱,手足无力,不能收持,乃血液衰少,故病然也。秋金〔旺〕,则雾气蒙郁,而草木〔萎〕落,病之象也。

  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注云:收敛引急,寒之用也,故冬寒则物拘缩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四)〔六气病解〕

  六气为病,风、热、湿、火、燥、寒,乃天之六气也。

  风木厥阴,肝胆之气也。

  诸暴强直,〔支〕痛 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暴强直〕

  注云:暴,卒也,虐害也。强劲有力而不柔和也。直,筋劲强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支痛戾,里急筋缩〕

  〔注云〕:支痛,支,持也,坚固支持,筋挛不柔而痛也。 , 缩也,戾,乖戾也,谓筋缩里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为紧敛、短缩、劲切,而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者,由亢则害,承乃制也。况风能湿而为燥也,筋缩者,燥之甚也,故谓风甚皆兼于燥也。

  热者,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 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皆属于热。〕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喘〕

  注云:喘,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故热则脉实而甚数,喘之象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呕

  注云:火气炎上之象也,故胃〔膈〕热甚,则为呕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吐酸

  注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法宜湿药散之,亦〔犹〕解表之义也。使肠胃结滞开通,怫热散而和之。若久喜酸而不已,不宜温之,宜以寒药下之,后以凉药调之,结散热去,则气和〔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暴注

  注云:卒暴〔注〕泄,肠胃热甚,则传化失常,火性疾速,故〔如〕是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下迫

  注云:后重里急,窘迫急痛也。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转筋

  注云:转,反戾也,热气燥烁于筋,〔则〕挛 而痛也。所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静,热证明矣。多因热甚,霍乱吐泻,以致脾胃土衰,则肝木自甚,而热燥于筋,故转筋也。大法曰:渴则为热,凡霍乱转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不因吐泻,而但外冒于风,腠理闭密,阳气郁结,怫〔热〕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故诸转筋,以汤渍之,而使腠理开泄,阳气散而愈也。因汤渍之而愈,故反〔疑〕为寒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小便混浊

  注云:天气热则水混浊,寒则水清洁,水体清,火体浊故也。又如清水为汤,则自然浊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

  注云:气为阳,阳为热,气甚则然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痈

  注云:浅而大也。经曰:热胜血则为痈脓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疽

  注云:深而恶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疡

  注云:有头小疮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疹

  注云:浮而小瘾疹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瘤气

  注云:赤瘤〔丹〕 ,热胜〔气〕也,火之色也。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结核

  注云: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也,不必溃发,但以热气散,则自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