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书



  麻科活人全书

  目录

  原序

  序

  卷之一

  麻疹骨髓赋(增朴)

  静远主人麻疹西江月(删订)

  麻证条目法旨用药要诀(删订)

  增订治麻问答捷要

  麻疹形式要旨证治秘诀

  麻疹证治大略括

  密斋治法大略括

  验麻色吉凶

  麻疹轻证

  麻疹重证

  麻疹不治证

  麻疹死证括

  应用药性

  麻后宜用药性

  卷之二

  四方麻名第一

  岁气第二

  预解宣毒第三

  诸潮亦能发麻第四

  初潮认证第五

  初热未明是否勿峻发表第六

  避风寒第七

  忌恣食生冷物骤用寒凉药第八

  忌食辛辣热物误用辛热药饵第九

  忌食诸肉鸡鱼盐醋五辛等物第十

  忌兼用补涩第十一

  升发清凉解毒当分先后第十二

  麻当分天时第十三

  补中第十四

  正麻奶麻风瘾不同第十五

  温麻第十六

  痘夹麻出第十七

  盖痘解毒麻第十八

  痘后出麻第十九

  闭症第二十

  首尾调和第二十一

  热有远近而出第二十二

  不热第二十三

  微热第二十四

  乍热第二十五

  壮热第二十六

  潮热第二十七

  渴热第二十八

  口渴恣饮致成水蓄第二十九

  复热第三十

  始终潮热第三十一

  烦躁第三十二

  出不快发不出第三十三

  过期不出第三十四

  已出热甚不减第三十五

  已出红肿太甚第三十六

  不透表第三十七

  尽透表第三十八

  一齐涌出第三十九

  麻色分治第四十

  阴阳两部多少第四十一

  红润不起已出不红第四十二

  鲜红色淡红色第四十三

  粒红肤白麻如肌白第四十四

  紫黯色第四十五

  粒头焦第四十六

  云头片第四十七

  发热而发斑屑是成瘾疹第四十八

  易收早收难收第四十九

  卷之三

  咳嗽第五十

  气促发喘鼻扇胸高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

  喑哑声音不清第五十三

  呃逆第五十四

  喷嚏第五十五

  鼻通多涕鼻干无涕第五十六

  微汗自汗大汗无汗第五十七

  衄血诸失血第五十八

  呕吐第五十九

  吐痰麻后有痰胸口痰甚第六十

  吐蛔虫第六十一

  口中流涎不止第六十二

  泄泻第六十三

  粪溏水泻第六十四

  泻清第六十五

  泻而腹痛胀满第六十六

  咳嗽鼻衄呕吐泄泻首尾治法总论第六十七

  大便秘第六十八

  小便赤涩第六十九

  大小便不通第七十

  吐利并作下滞里急后重脱肛第七十一

  痢症第七十二

  下蛔虫第七十三

  卷之四

  眼光如水眼眶红烂羞明赤肿眼泪生翳第七十四

  眼闭第七十五

  眼多眵涕第七十六

  白珠红赤第七十七

  雀盲第七十八

  口气臭第七十九

  口疮第八十

  舌生白珠第八十一

  牙疳第八十二

  狐惑第八十三

  切牙第八十四

  舌胎第八十五

  唇燥第八十六

  唇舌破裂第八十七

  咽喉痛第八十八

  头疼背强头项肿遍身痛第八十九

  腹痛第九十

  腰痛第九十一

  气痛第九十二

  头温足冷下体冷过膝四肢身体冷如冰第九十三

  疟疾第九十四

  沉睡昏睡似寐非寐烦躁不眠第九十五

  中恶第九十六

  发搐第九十七

  谵语第九十八

  虚羸第九十九

  妊娠出麻第一百

  妇人出麻适值经行及经水非正期而来第一百零一

  产后出麻出麻胎坠第一百零二

  产妇麻后无乳第一百零三

  麻后遍身肿第一百零四

  余邪为殃第一百零五

  不食吃食太早贪食不厌第一百零六

  麻后生疮麻后遍身瘙痒第一百零七

  见毒医毒勿泥麻法第一百零八

  附录

  原序

  昔范文正公云。不能为良相。即当为良医。盖良相者。裁成辅相。立政治以免人之饥寒。良医者。辨证立方。用药物以救人之夭札。其事不同。其活人均也。然而苏东坡有云。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验于世间。不必皆由于己出。士君子身居草莽。而存活人之心。其可弗博考方书。而师心自用哉。顾医家之所难治者二。而小儿更甚于妇人。小儿之所难治者亦有二。而麻证更甚于痘证。非敢轻痘重麻。而谬炫己见。盖缘麻小证大。险甚于痘。况自古治痘之书。不下百家。且有专科。治麻之书。竟不多见。故无名师。然痘有传苗之法。可以调治于未然。而麻则尽由天时。末由预防于事先。医家临证。往往束手。大方脉以其为婴孩也。

  而委之儿科。儿科又以其类痘疮也。而委之痘师。世俗不察。遂谓痘麻相通。治痘之医。即可以治麻。虽痘麻均属胎毒。而不知痘出于五脏。脏属阴。阴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其证寒热备有。麻发于六腑。腑属阳。阳主气。故麻有形而不浆。其证多实热而无寒。痘以稀疏为贵。麻以透密为佳。痘以气尊血附为美。麻以血凉肌解为妙。痘忌汗泻以泄气。麻喜吐衄而分消。二者相去径庭。其不同若水火然。今责治痘者以治麻。是犹责大禹而使掌火。伯益而使治水也。其能有济也欤。而要非尽医家之过也。医家非甚无良。谁不存活人之心。谁甘受杀人之名。活人而反以杀人。是诚何故乎。良以麻证之方书甚少。后学无所取法。即间有传本。亦往往语焉而不详。择焉而不精。而求其如痘书之明晰者。从未之见。亦何怪乎束手无策。坐视而莫救也耶。余素不通医。

  因见夫殇于麻者。不禁勃然兴活人之念。故凡医集中载有麻疹证治者。必积置案头。朝夕探索。深究其奥。颇有心会。甲寅夏。于友人处。得静远主人麻疹辨证一帙。继又得麻科秘本二卷。余细玩二书之论证立方。较之密斋全书、张氏医通、朱氏定论。颇更精详。犹病其缺略而不全也。因更将联杏心法、景岳麻诠、经验治法等书。各家麻疹之论。与治麻之方。悉为录出。移此所有。补彼所缺。以彼所详。益此所略。其有用药适忌。措方背理者。谬抒狂瞽之见。及余已试而有效者。为之订正。自初潮至已出、已收、收后。论证着明。治方全备。

  俾后之学人。开卷了然。有所宗式。而不致束手其间。虽有冗复之处。皆因理所宜用。故不忌重立。以便名公博览采择。而不致有缺略之欢。良工得此。神而明之。固可收活人之效。庸工得此。墨而守之。亦可免杀人之惨。自甲寅迄今。十五年中。五经试验。今春麻证震作。变证非常。殇残颇众。凡经余调治者。万获万全。思欲以一得之愚。公诸同志。爰编订成册。分为四卷。颜之曰麻科活人全书。拟付之剞氏。以求教于当世名师。

  奈食指日增。囊无余蓄。有活人之心。而无活人之力。非余本愿也。所望好善君子。梓而布之。此书得以广传海内。使海内小儿。不复为麻疹所夭札。则活人之功。与范文正公并传。而余 辑编订微劳。又不足言也。是为序。

  乾隆十三年着雍执徐岁壮月安成赤溪璞斋谢玉琼撰

  序

  赤溪谢玉琼先生。与余同乡。相隔数里。素闻先生有济人利物之事。而于男妇麻疹之书可征焉。盖麻疹原与痘疮并重。而治痘者有专家。著书孔多。独于麻疹。视为泛常。书后略载数方。致治麻疹者。不审麻证之轻重。寒热不辨。药性之补与凉。依方直录。伤生极多。先生不忍。积数十年之精力。博采古仙之著作而研究之。辨其药性。别其证候。纂成方书。分为一百另八条。余乡间得其书。而抄传者甚多。其中每有大同小异之处。余窃疑焉。详究先生于是书。历经四改而始成。

  故乡间所传写本。因先生先后改正。而有大同小异之说。余近年与先生之侄孙茂萱交好。托伊芳转求。先生之孙瑞源。出先生晚年亲笔所订之全本。名之曰麻科活人全书。其所谓活人者。原欲活天下之人。非仅活一乡一邑之人也。余体其志。不惜斧资。付之剞劂。公诸天下。俾治麻疹者、有专科。而患麻疹者随证用方。依方治证。则获福无涯矣。是为序。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孟春月谷旦安成阜山刘齐珍撰

  卷之一

  麻疹骨髓赋(增朴)

  麻虽胎毒。多带时行。气候暄热。常令男女传染而成。其发也与痘相似。其变也比痘非轻。愚夫愚妇。每视为泛常。若死若生。总归于天命。不知先起于阳。后归于阴。毒兴于脾。热流于心。脏腑之伤。肺则尤甚。始终之变。肾则无证。若得治法。方称医圣。闭门问途。不知途中寻径。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

  朱曰 抉出脾心肺三经。俾治者知所注意。

  初则发热。有类伤寒。眼胞肿而泪不止。鼻喷嚏而涕不干。咳嗽、少食。作渴发烦。以火照之。

  隐隐于皮肤之内。以手摸之。磊磊乎肌肉之间。其形似疥。其色若丹。出现三日。渐收为安。随出随收。喘急相干。无咳无汗。隐伏之端。根窠若肿兮。麻而兼瘾。皮肤如赤兮。疹尤夹斑。似锦而明兮。不药而愈。如煤之黑兮。百无一痊。此麻疹之顺逆。须临症以详观。

  朱曰 自初发热至色若丹。是历历指出外证。

  麻毒最重。治法不同。微汗常出。热势越而不留。二便清调。邪气行而无壅。腠理拂郁兮。即当发散。脏腑秘结兮。急与疏通。虽衄不必忧。邪从衄解。自利勿遽止。毒以利松。麻后变痢兮。热毒移于大肠。咳嗽咽痛兮。痰气滞乎心胸。口渴心烦。法在生津养血。饮食减少。治须调胃和中。

  余证无常。临期变通。

  且如出之太迟。发表为贵。出之太甚。解毒最宜。毋伐天和。必先岁气。寒风凛凛。毒瓦斯郁而不行。赤日炎炎。邪气乖而作疠。或施温补。勿助其邪。若用寒凉。休犯其胃。制其过但取其平。诛其暴必欲其正。远寒远热。阴阳之胜负不齐。责实责虚。人品之强弱或异。此乃麻之大旨。医家须当熟记。

  至于药性。更宜洞悉。防风荆芥。散腠理之寒邪。紫苏葛根。解营卫之蕴热。苏子擅下气之能。前胡有疏表之力。款冬消痰止嗽。紫菀通肺开结。石斛行血中之滞气而用。樗根治麻后之白痢而设。葱白上升。而发散肺胃。莱菔治气。可推墙倒壁。竹茹可止吐呕。柿蒂专疗呃逆。芥子降气。生地凉血。黄连入心而泻火。黄芩入肺定喘急。元参石膏。治邪火之浮游。栀子连翘。开恶毒之拂郁。栝蒌润肺止渴。须合麦冬。知母降火生津。必同黄柏。麻仁性能滋润。花粉用以解渴。芍药住腹痛。勿施于未收之前。白朮止脾泄。只用在收尽之日。欲行滞兮。须青皮枳壳而同槟榔。要分利兮。用赤苓车前而共滑石。尿若涩兮。利以猪苓木通。咽常痛兮。治以大青恶实。元胡活血止痛。蒲黄逐瘀生血。丹皮破积生新。而引血归经。紫草利肠凉血。而疗疹紫黑。茅根止吐衄。降除伏火。红花解麻毒。而散肿赤。咽喉若闭兮。射干助以豆根。牙齿生疳兮。文蛤配乎溺白。心神惊恐兮。镇以辰砂。脏腑闭结兮。利以大黄。葶苈杏仁。治喘气之 。薄荷竹叶。解肤热之烊烊。火烧人屎。蜜炒麻黄。发斑毒之出现。令邪气之舒张。枳实山楂。助脾胃而化毒。兜铃骨皮。清肺热以回疮。既识药性。用亦有时。未透表则前胡葛根荆芥防风必用。而已透当除。若已出。则黄芩黄连栀仁黄柏宜使。而初潮勿施。便闭以丑牛易大黄。免寒胃府。喘急用葶苈弃升麻。怕增吼嘶。

  麻色焦枯。生地归尾为要味。症逢紫黑。红花紫草正相资。此用药之元机。则当扩而充之。用药知时。治有成方。初热欲出未出际。宜用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除升麻桔梗甘草)剂。已出红肿太甚者。当施化毒清表汤(见十六条。除桔梗甘草)。证轻者用泻白散(见五十条。除甘草)。合乎消毒饮(见二十二条除甘草)子。毒重者古方黄连解毒渴(见三十五条)大青汤(方见三十五条除甘草)与啜尝。若有泄泻。用导赤散(见二十六条。除甘草)以分利。如遇呕吐。命竹茹场(见五十九条除山楂肉)而相将。庸工浑使苦寒辛热之品。名师不蹈诛伐无过之殃。遵此秘旨。无偏凉误热之咎。守而勿失。致起死回生之祥。特举一隅。约法三章。

  朱曰 石斛甘治胃中虚热。咸能益肾。用凉用散。全在已透表未透表。审证清楚。

  麻疹既出。调理甚难。坐卧欲暖。饮食宜淡。风寒若受兮。为肿为热。酸咸不禁分。为咳为喘。

  异气纵威。变证宜参。便多脓血兮。仓廪夹热。咳多痰沫兮。华盖伤寒。口烂唇裂。心脾之邪火未退。毛焦发枯。营卫之津液将干。苟不明乎是证。何以见其折肱。

  治此变证。各有奇方。身热不除。生地骨皮汤(见三十条。除甘草)合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口疮苦甚。秘本洗心散(见八十条除麻黄)对三黄丸(见四十八条)。消肿定喘兮。葶苈丸(见五十条。

  除丑牛)取效。化痰行气兮。加味二陈汤(见六十条。除半夏甘草)为良。咳嗽气急(除热)清肺汤(见五十条。除赤芍甘草)。解除肺热而有验。喉痛唇烂败毒散(除柴胡白芍甘草桔梗)。清胃利咽而消殃。气血已虚。八珍汤(见九十九条)增减而可饮。水谷不纳。石斛清胃散(见五十九条。除赤芍甘草)以堪尝。利血兮清热导滞汤(见七十二条。除白芍楂肉浓朴甘草)。加桃仁而增红花。咳血兮元参解毒散(去甘草桔梗粉葛加桑皮贝母黄连)。加茅根而倍地黄。此治麻之大略。继各条而再详。大抵麻属心火。必须解毒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