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集验方
集验方
又方取桂一尺,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医心方》卷三)
治卒暴风,口面僻,半身不随不转,竹沥汤方。
竹沥(三升) 防风 防己 升麻 桂心 芎 羚羊角(屑 各二两) 麻黄(四两去节)
上八味,切,以水四升,合竹沥,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三日服一剂,常用。忌生葱。
(《西州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自收,口不能语,冒昧不识人,不知痛处,但拘急,中外麻黄(六两,去节) 石膏(四两,碎,绵裹) 桂心 当归 甘草(炙 各二两)
芎 干姜 黄芩(各一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九升,先煮麻黄再沸,吹去沫,后下诸药,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稍能自觉者,勿熟眠也,可卧浓覆,小小汗出已,渐渐减衣,勿复大覆,不可复服,瘥。
前服不汗者,更服一升,汗出即愈。汗后稍稍五合一服,饮食如常,唯忌生葱、海藻、菘菜。(治与前大续命汤同,兼治产妇大去血者,及老人小儿方。
甘草(炙) 桂心 当归 人参 石膏(碎,绵裹) 干姜(各二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芎 (一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
不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洪肿。忌海藻、菘菜、生葱。
范汪方主病及用水升数煮取多少并同。汪云:是仲景方,本欠两味。(《外台》卷十四)
小黄 洒,大治风虚痰 ,四肢偏枯,两脚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腹缩痛,胁下挛急,心下有伏水,胁下有积饮,夜喜梦,悲愁不乐,恍惚善忘,此由风虚,五脏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聋卒起,眼眩头重,或举体流肿疼痹,饮食恶冷,涩涩恶寒,胸中痰满,心下寒疝,药皆主之。及妇人产后余疾,风虚积冷不除者方。
黄 附子 蜀椒 防风 牛膝 细辛 桂心 独活 白术 芎 甘草 薯蓣(各三两)秦艽 大黄 葛根 干姜 山茱萸(各二两) 当归(二两半)
上十八味, 咀,少壮人无所熬炼,虚老人微熬之,以绢袋中盛,清酒二斗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可先食服一合,不知可至四、五合,日三服,此药攻痹甚佳,亦不令人吐闷,小热宜冷冻饮料食也。大虚加苁蓉二两;下痢加女葳三两;多志加石斛、菖蒲、紫石各二两;心下多水者,加茯苓、人参各二两,薯蓣三两。酒尽可更以酒二斗重渍滓,服之不尔,可曝滓捣,下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服一剂得力,令人耐寒冷,补虚,治诸风冷神良。
(《千金方》卷七)
风癫论曰:风癫病发则仆地,吐涎沫无知,若强掠如狂及遗粪者难治,无方。(《外台》卷治风热心躁,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龙脑甘露丸。
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拥起,候经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黄各
卷第二
治头风、头痛及风痒诸方
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防风枳实汤方。
防风(三两) 枳实(三两,炙) 茯神(四两) 麻黄(四两,去节) 细辛(二两)
芎(三两)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半夏(四两 洗) 杏仁(三两) 竹沥(三升)
上十一物,切,以水六升,合竹沥,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频服两三剂尤良。(《医心方治头风头痛方。
取荆沥不限多少。(《证类本草》卷十二)
治偏正头痛,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痛处,干又换。(《证类本草》卷十一)
治头风方。
甘菊花 独活 茵芋 防风 细辛 蜀椒 皂夹 桂心 杜蘅 莽草上十味,分等,水煮以沐头,必效。(《外台》卷三十二)
主风头沐汤方。
猪椒根(三两) 麻黄根 茵芋 防风(各一两) 细辛(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沐头,甚妙。(《外台》卷三十二)
主头风,搔之白屑起,鸡子沐汤方。
新生乌鸡子(三枚)
上一味,以五升沸汤扬之,使温温,破鸡子内中,搅令匀。分为三度沐,令发生去白屑,风治头风痒,多白屑方。
大麻子仁(三升,研) 秦艽(二升)
上并置于泔汁中一宿,明旦温之,去滓,用已沐发。(《医心方》卷四)
冶头风痒白屑,风头长发膏方。
蔓荆子 附子(炮) 细辛 石南草 续断 皂荚 泽兰 防风 杏仁(去皮) 白芷 零陵香上十七味, 咀,以苦酒渍一宿,明旦以猪膏等煎,微微火,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用以涂头中,甚妙。(《外台》卷三十二)
治头风痒,白屑,生发膏方。
鸟喙 莽草 石南草 细辛 皂荚 续断 泽兰 白术 辛夷 白芷 防风(各二两)
柏叶上十四味,以苦酒浸一宿,以脂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滤收,沐发了以涂之,妙。(《外台》卷三十二)
治风气客于皮肤,瘙痒不已。
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二、三服。(《证类本草》卷二十一)
又方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证类本草》卷二十一)
卷第三
治膈噎诸方
凡忧膈、气隔、食膈、寒膈、饮膈,五病同药,常以忧愁思虑食饮而得之。若寒食、食生菜便发。其病苦心满不得气息,引脊痛如刺之状,食则心下坚,大如粉絮,大痛欲吐,吐则瘥。饮食不得下,甚者乃手足冷,上气咳逆,喘息气短,治以九物五膈丸方。
麦门冬(志心) 蜀椒(汗各三两) 远志(三两去心) 甘草(五两炙) 附子(一两炮) 干姜(上药捣筛,蜜和,微使淖,置有盖器中,先食服大如弹子丸一丸,置喉中稍咽之,喉中、胸中当热,药力稍尽,复含一丸,日三、四,夜一、二服,服药七日愈,二十日平复。若不能含者,可一大丸作二小丸尽服之。唯夏月合乃益麦门冬、甘草、人参耳,其余不异,神良。
椒当以铜器熬于火上,使极热,下置地,内椒器中熟搅之,须臾汗出,便捣协议处,椒力有热,亦去其毒,非令有热也。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外台》卷八)
治噎塞不通方。
营实根(十二分)
上一味,捣为散,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八)
治诸噎方。
炭末细罗,蜜丸如弹子大,含少细细咽津即下。(《外台》卷八)
治噎方取头垢如枣大,以粥若浆水和服之。(《外台》卷八)
治气噎煎方。
蜜 酥 姜汁(各一升)
上三味,合和,微火煎五、六大沸,取如大枣二枚,内酒中饮之,直炒服之亦好。(《外台通气噎汤方。
半夏(三两洗) 桂心(三两) 生姜(八两) 羚羊角(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半升,日再服,忌羊肉、生葱、饧。(《外台》卷治气噎不下食,兼呕吐方。
半夏(四两洗) 生姜(三两切)
上二味,以东流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温服三合,日三服。忌羊肉、饧。(《外台》卷八)
治卒食噎方。
舂杵头糠置手巾角以拭齿,立下。(《外台》卷八)
治卒食噎不下方。
取蜜含之则下。(《外台》卷八)
半夏汤,主饮食辄噎方。
干姜 石膏(各四两) 桔梗 人参 桂心(各二两) 半夏(一升) 吴茱萸(二升)
小麦(一上十味, 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治醋噎方。
羌活五两,捣,用水一升,浸三宿,每日温服五合,瘥。(《外台》卷八)
卷第三
治胃反方
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大半夏汤方。
半夏(三升) 人参(二两) 白蜜(一升) 白术(一升) 生姜(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和蜜,扬之二、三百下,煎取一升半,分三服。(《外台》卷八)
治胃虚反,食下喉便吐方。
人参(一两) 茯苓(四两) 青竹茹(五两) 大黄(六两) 橘皮 干姜(各三两)
泽泻 甘草(炙) 桂心(各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去大黄。用泉水、东流水尤佳。忌海藻、菘菜、生葱、大酢。(《外台》卷八)
治胃反,吐而渴者,茯苓小泽泻汤方。
茯苓 泽泻 半夏(各四两)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日三。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物等。(《外台》卷八)
橘皮(一两) 白术 人参(各二两) 蜀椒(一百二十粒汗) 桂心(一两) 薤白(一握去青)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渍一宿,内猪肚中缝合,三升水煮,水令出之,决破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葱。(《外台》卷八)
治胃反大验方。
前胡 生姜(各四两) 阿胶(一两) 大麻子仁(熬) 吴茱萸(各五合) 桂心(三寸) 甘草(上八物,切,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忌生葱、海藻、菘菜等物。
(《治胃反吐食者方。
捣粟米作粉,水和作丸,如楮子大七枚,烂煮内酢中,细细吞之,得下便已,面亦得用之(《外台》卷八)
又方好曲十斤,粗地黄二斤,二味捣,日干,酒服,若饮三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八)
治胃反,食则吐出,上气者方。
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外台》卷八)
又方灸脐上一寸二十壮。(《外台》卷八)
又方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即瘥。(《外台》卷八)
又方芦根 茅根(各二两)
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得下食。(《外台》卷八)
华佗治胃反。胃反为病,朝食夜吐,心下坚如杯,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此为寒癖所作,真珠 雄黄 丹砂(以上研各一两) 朴硝(二两) 干姜(十累)
上五味,捣筛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小烦者饮水则解之。忌生血物。(《外台》卷八)
卷第三
治呕哕吐逆及噫醋方
治病患干呕方。
取羊乳汁饮一杯。(《外台》卷六)
治干呕,或哕,手足逆冷方。
橘皮(四两) 生姜(六两切)
上二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医心方》卷九)
治吐逆干呕,生姜汤方。
生姜(四两) 泽泻(三两) 桂心(二两) 橘皮(三两) 甘草(二两)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五合,日三。忌海藻,菘菜、醋物、生葱。(《外台治食后喜呕吐者方。
烧鹿角灰二两,人参一两,捣末,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卷四)
治卒哕方。
枳实三枚炙,去核, 咀之,以三家乳一升,以羊脂五两,煎枳实令沸,复内乳令沸,去滓,含咽之。(《外台》卷六)
治吐逆不止,碧霞丹方。
用北黄丹四两,米醋半升,煎干,炭火三秤,就铫内 红,冷定为末,粟米饭丸梧子大,每治食讫醋咽多噫,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五合)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取二升,绞去滓,分为三服,每服相去十里久。(《外台》卷六)
卷第三
治赤白脓血痢及冷痢方
治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 鲫鱼 (二脔细切) 薤白(一虎口细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外台》卷二十五)
治暴下赤白方。
香豉(一升) 薤白(一把)
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医心方》卷十一)
治下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烧大荆如臂,取沥服五、六合,即得瘥。(《证类本草》卷十二)
治赤白痢方。
鼠尾草浓煮汁如薄饴,饮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证类本草》卷十治血痢神妙方。
干姜急于火内烧黑,令成灰,瓷碗合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证类本草》卷八)
治若挟热者,多下赤脓杂血方。
黄连 灶突中尘(各半两)
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二十五)
凡病下,应先下白后下赤,若先下赤后下白,为肠蛊方。
牛膝三两,捣碎,以酒一升渍经宿,每服一两杯,日二、三服(《外台》卷二十五)
治卒注下,并痢血,一日夕数十行方。
黄连(末) 蜡 阿胶(各一两)
上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胶、蜡合烊,乃内黄连末,顿服之。(《外台》卷二十五)
乌梅(三百六十枚去核熟令可捣) 附子(四两炮) 黄连(十二两) 干姜(四两)
凡四物,捣下筛,蜜丸,饮服如梧子十丸,日再。(《医心方》卷十一)
卷第三
治水谷痢及杂痢方
黄帝问曰:人若溏泄下利者何也?对曰:春伤于风,夏生溏泄,肠 久风,亦为溏泄也。
(《治热水谷下痢,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 阿胶(炙各二两) 栀子(三十枚) 乌梅(二十枚) 黄柏(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神良。(《外台》卷二十五)
又方黄连(一升金色者) 陈米(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