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易学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四总穴名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千金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头项不外千金穴。

  卷上 二认症定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善通心腹胀,又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 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重观。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其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虚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针三分,灸三壮。)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骨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怕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实时瘳。(针五分,灸三壮。)

  其四,合谷在虎口,两指岐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壮。)

  其五,委中曲 里,横纹脉中央。腰疼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针五分,禁灸)

  其六,承山名鱼腹, 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香港脚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三壮。)

  其七,太冲足大指,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八,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中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针五分,灸三壮。)

  其九,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 痛,转侧重欷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针二寸,灸五壮。)

  其十,阳陵足膝下,外 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二壮。)

  其十一,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十二,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上壅,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针三分,灸五壮。)

  卷上 二认症定穴

  五脏募穴

  中府:肺募。 巨阙:心募。 期门:肝募。 章门:脾募。 京门:肾募。

  按《难经》云: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腹曰阴,募皆在腹。

  凡病由七情所伤,胃气不行,兼之劳逸饮食不节,以致元气不足也。当从胃合三里穴内,推者宜此。

  卷上 二认症定穴

  五脏俞穴

  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

  肺俞:三椎下各开寸半。 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 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 脾俞:十一椎下各开寸半。 肾俞:十四椎下各开寸半。

  按《难经》云:阴病行阳,故令俞在阳。(背曰阳,俞皆在背。)

  凡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治在背之各脏俞穴,即暑、湿、燥、火,亦取背上各俞穴。

  治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八会

  脏会章门腑中脘,髓会绝骨阳陵泉,血会膈俞骨大杼,气会膻中脉太渊。

  言周身之筋会阳陵泉,五脏之疾,皆取章门是也。(绝骨,悬钟也。)热病取此八会。

  卷上 二认症定穴

  论奇经八脉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何谓也?答曰:脉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任、督、带,气血相随上下,如瀹济漯,决汝汉,排淮泗之水,治十二经,即禹疏九河也。至于天雨过多,各河暴涨溢出,沟渠皆盈,此所谓病入奇经也。若以十二经调治,则不应矣。宜以奇经八脉主穴治之,即今疏通沟渠之谓也。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 督脉内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八脉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 。临泣外关分主客,后 申脉正相和。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顺逆,五门八法是真科。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奇经八脉

  寻穴:公孙二穴,脾经。足大指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举足,两足掌相对取之。针一寸,主心腹五脏病,与内关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冲脉 阴维脉 寻穴:内关二穴,心包经。去掌二寸两筋间,紧握拳取之。针一寸二分,主心胆脾胃之病,与公孙二穴,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堂,疟疾内关独当。

  寻穴:后 二穴,小肠经。小指本节后外侧骨缝中,紧握拳尖上。针一寸,主头面项颈病,与申脉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足麻木破伤牵,盗汗后 先砭。

  督脉 阳跷脉 寻穴:申脉二穴,膀胱经。足外踝下陷中,赤白肉际,直立取之。针一寸,主四肢风邪及痈毒病,与后 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寻穴:临泣二穴,胆经。足小趾次趾外侧,本节中筋骨缝内,去一寸是。针五分,放水随皮过一寸,主四肢病,与外关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齿痛耳聋咽肿,浮风搔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遍,临泣针时有验。

  带脉 阳维脉 寻穴:外关二穴,三焦经。掌背去腕二寸,骨缝两筋陷中,伏手取之。针一寸二分,主风寒经络皮肤病,与临泣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寻穴:列缺二穴,肺经。手腕内侧一寸五分,手交叉沿指尽处骨间是。针八分,主心腹胁肋五脏病,与照海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痔疟便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任脉 阴跷脉 寻穴:照海二穴,肾经。足内踝下陷中,令人稳坐,两足底相合取之。针一寸二分,主脏腑病,与列缺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喉塞小便淋沥,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翻便紧。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十二经补泻歌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前,胃泻厉兑解 补,脾在商邱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胆泻阳辅补侠 ,肝泻行间补曲泉。(上穴俱泻针,下穴俱补针。)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十二经分阴阳歌

  太阳小肠足膀胱,阳明大肠足胃乡,少阳三焦足胆配,太阴手肺足脾当,少阴手心足为肾,厥阴包络足肝方。(上皆是手,下皆是足。)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十五络脉

  (横行为络)

  小肠支正穴,膀胱飞扬中,大肠偏历是,胃络在丰隆,三焦在外关,胆经络光明,肺络列缺屏翳通,脾又有大络,大包乃厥终。

  十五络穴,实则必现,虚则必下,求之不得,取之上下。

  十五络脉者,十二经之别络,而相通焉者也。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于脏腑者也。

  卷上 二认症定穴

  灸法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 曰: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上行,入药服则下行。

  《千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有风者尤宜。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良,入臼捣细,去尘屑,再焙,大燥用之,如润无功。田野生者可用,蕲艾更妙。

  卷上 二认症定穴

  灸补泻法

  气盛泻之,气虚补之。针之所不能为者,则以艾灸之。针虽捷不如艾稳,艾虽稳不如针捷。

  泻速吹其火,以开其穴孔。又,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用泥钱 五个,俱内空三分,周流换之,上着艾如楝子大,灸疼急方去,肉有汗起达气。若小儿,七日以上,周年以还,炷如雀粪可也。《短剧》曰:腹背烂烧,四肢但去风邪,不宜大炷。王节斋云:面上灸炷须小,手足上犹可粗。

  卷上 二认症定穴

  取火法

  火珠映日,以艾承之,得火为上。次镔铁击阶石亦可,不如麻油点灯更佳。

  卷上 二认症定穴

  灸症

  伤寒结胸:黄连七寸,为末。巴豆七个,不去油。共和一处,水调,纳于脐中,用艾灸腹中用独蒜片先灸,候发后灸母核,多灸自效。 灸痞块根: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灸之。

  疝气、冷气、脐腹疼:灸大敦二穴。 男女遗精:十四椎下各开三寸,灸七壮效,名精穴。又方:以桐油,男抹阳物,女抹阴物,邪不复来,善治遗精。

  卷上 二认症定穴

  以言治病法

  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圣人如持至宝,庸人妄为而伤太和,诸病皆生于气,分而为九为笑不休。悲则气消,为酸鼻。恐则气下,为暴下清水。寒则气收,为冷。热则气泄,暴下为汗。惊则气乱,神无所归,为痴为痫。劳则气耗,男少精,女不月,喘息汗出。思则气结,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悲可以治怒,治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治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治以遽迫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治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治以思彼忘此之言夺之。五者必诡诈百出,无所不至,方可动人耳目,若无才之人,不能用此法也。热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热,逸可以治劳,劳可以治逸,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卒然临之,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

  卷上 二认症定穴

  习医须知

  (横看竖推)

  习医须知 

  卷上 二认症定穴

  督任头图

  督任头图 

  卷上 二认症定穴

  背部穴图

  背部穴图 

  卷上 二认症定穴

  腹部穴图

  腹部穴图 

  卷上 二认症定穴

  眼科针灸要穴图像

  口眼 斜 内障眼 正头风及脑痛 暴赤肿痛眼 头顶痛 羞明怕日眼 外障眼 头风目眩 红肿涩沿眼 偏正头风 迎风冷泪 红肿疼痛眼 眼生翳膜 

  卷下 三寻穴

  寻穴歌

  金针奥妙素称奇,按经详推夫何疑。十二经中十五络,金水木火土不移。奇经八脉阳阴跷,虚用补法指里转,实行泻法指外驰。或补真阳元气复,或泻余邪病即离。诚能晓得个中妙,天下归仁称上医。

  卷下 三寻穴

  井荥俞原经合横图(聚英)

  井荥俞原经合横图一 井荥俞原经合横图二 五脏包络无原穴,六腑有原穴。五脏包络木、火、土、金、水,六腑金、水、木、火、土。生我者母也,我生者子也。本经如虚宜补其母,本经如实宜泻其子,十二经皆然。

  滑氏曰:诸井肌肉浅薄,泻井当泻荣,补井当补合。

  卷下 三寻穴

  〔十二经〕穴目

  后穴下有八,有十一、十二者,言火在八章、十一、十二章也。余皆如此。

  肺经:少商(八) 鱼际 太渊 经渠 列缺 孔最 尺泽 侠白 天府 云门 中府大肠:商阳(十一)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三里 曲池肘(十二) 五里 臂 肩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 迎香脾经:隐白(十四)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箕门 冲门(十五)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 胸乡 周荣 大包胃经:厉兑(二十) 内庭 陷谷 冲阳 解 丰隆 下巨墟 条口 上巨墟 三里犊鼻关门 梁门 承满 不容 乳根 乳中 膺窗 屋翳 库房(十八) 气户 缺盆 气舍水突 人迎 大迎 地仓 巨 四白 承泣 颊车 下关 头维(十七)

  心经:少冲(二十一) 少府 神门 阴 通里 灵道 少海 青灵 极泉小肠:少泽(二十三) 前谷 后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天宗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 听宫肾经:涌泉(二十五) 然谷 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二十六) 筑宾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灵墟(二十七) 神藏 中 俞府膀胱:至阴 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跗阳 飞扬 承山 承筋阳委中 委阳 浮 殷门 承扶(三十一) 秩边 胞肓 志室 肓门 胃仓 意舍 阳纲魂门 膈关 噫嘻 神堂 魄户 膏肓 附分 会阳 下 中 (三十) 次 上白环俞 中膂俞 膀胱俞 小肠俞 关元俞 大肠俞 气海俞 肾俞 三焦俞 胃俞 脾俞(二十九) 胆俞 肝俞 膈俞 督俞 心俞 厥阴俞 肺俞 风门 大杼 天柱 玉枕(二十八) 络却 通天 五处 承光 曲差 眉冲 攒竹 睛明包络:中冲(三十五) 劳宫 大陵 内关 间使 门 曲泽 天泉 天池三焦: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消泺 会 肩 天 天牖 翳风(三十七) 脉 颅息 角孙 丝竹空 和 耳门肝经:大敦(三十九)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五里 阴廉章门 期门胆经:窍阴(四十三) 侠 地五会 临泣 丘墟 悬钟 阳辅 光明 外丘 阳交阳陵泉 阳关 中渎(四十二) 风市 环跳 居 维道 五枢 带脉 京门 日月 辄筋 渊液肩井 风池 脑空(四十二) 承灵(四十一) 正营 目窗 临泣 阳白 本神 完骨窍阴 浮白 天冲 率谷 曲鬓 悬厘 悬颅 颔厌 客主人 听会 瞳子 (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