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要药分剂
要药分剂
疗羞明怕【归经】入肝经。为平润之品。(并入本经气分血分 润肝燥)
【前论】仲淳曰。其蕊萌于冬而开于春。故为厥阴肝家正药。但形与芫花相似。芫花狭小。而密蒙花差大为异。当详辨之。
鳌按、本草详载密蒙花主治诸症。要皆肝虚有热所致。盖目者。肝之窍也。目得血而能视。
密蒙
卷二 宣剂下
川椒
味辛。性温。无毒。得南方之阳。受西方之阴。禀火金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
杏仁为使。得盐味佳。畏款冬花、防风、附子、雄黄。可收水银。中其毒者凉水麻仁浆解之。闭口者杀人。多食乏气喘促。久食失明。伤血脉。五月食。损气伤心。令人多忘。
【主治】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热痹痛。下气。(本经)散寒除湿解郁结【归经】入脾肺二经。兼入心包络经。为散寒逐湿补火之品。(兼燥剂)
【前论】吴猛曰。其气香。其性下行。能使火热下达。不致上熏。许叔微曰。凡肾气上逆。
川椒服椒脾除【禁忌】经疏曰。肺胃素热。大肠积热。一切阴虚阳盛。火热上冲者。均忌。
【炮制】寇氏曰。凡使。微炒使出汗。乘热入竹筒中。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未尽。再捣用
卷二 宣剂下
椒目
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主水。腹胀满。利小便。(苏恭)治十二种水气。及肾虚耳猝鸣聋。膀胱急。(甄权)
【归经】入脾膀胱二经。为利水之品。(行积水逐留饮)
【前论】原礼曰。椒气下达。故椒目能治肾虚耳鸣。用巴豆、菖蒲同研。以松脂、黄蜡熔为猪上不行以上宣剂木部
卷二 宣剂下
谷芽
味苦。性温。无毒。
【主治】主寒中。下气。除热。(本经)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健脾开胃和中消食之品。
【前论】仲淳曰。谷芽具生化之性。故能调理脾胃。脾胃和则中自温。气自下。热自除也。
卷二 宣剂下
酒
味苦甘辛。性热。有毒。畏葛花、赤小豆、绿豆粉、盐、枳 。
【主治】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本经)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归经】入十二经。为开发宣通之品。
【前论】好古曰。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能居中而缓。用为导引。能通行一身之表。
至【禁忌】丹溪曰。本草止言酒性热而有毒。不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大醉后振寒战。
卷二 宣剂下
秫米
味甘。性微寒。无毒。即粟之糯者。
【主治】治寒热。利大肠。疗漆疮。(别录)治筋骨挛急。杀疮疥热毒。(孟诜)
【归经】入肺经。为宣畅之品。
【前论】时珍曰。肺疟。及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及食鹅鸭成瘕。妊娠下黄汁。皆治之。
【禁忌】孟诜曰。能拥五脏气。动风。迷闷人。不可多食。养生曰。粘滞易成黄积病。
小儿
卷二 宣剂下
大麦
味咸。性温。无毒。
【主治】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本经)补虚劣。壮血脉。化谷食。止泄泻。不动风气满。(【归经】入脾胃二经。为补虚化谷之品。(兼补剂)
【前论】寇氏曰。暴食稍似脚弱。下气故也。熟则大益人。带生则冷能损人。
卷二 宣剂下
麦芽
味甘咸。性温。无毒。豆蔻、砂仁、乌梅、木瓜、白芍、五味为之使。
【主治】主化宿食。破冷气。止心腹胀满。(苏颂)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
消痰【归经】入脾胃二经。为健土化积之品。(兼泻剂 能助胃气上行而资健运)
【前论】丹溪曰。能行上焦滞血。除腹内寒鸣。多服久服。能令人消肾。士材曰。麦芽能消鳌按、麦芽功用与谷芽相似。而消食之力更紧。补益则不如谷也。但能堕胎。妊妇勿用。
【禁忌】经疏曰。能消米面诸果食积。无积滞脾胃者。忌用。
卷二 宣剂下
陈神曲
味甘。性温。无毒。出泉州陈久者良。
【主治】主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归经】入脾胃二经。为消导之品。
【前论】时珍曰。闪挫腰痛者。 过淬酒服之效。产后欲回乳。炒研酒服二钱。日二。
立止【禁忌】经疏曰。脾阴虚。胃火盛者。均忌。能落胎。孕妇少食。
卷二 宣剂下
红曲
味甘。性温。无毒。红入米心。陈久者良。
【主治】主入营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伤。治赤白痢。下水谷。(丹溪)杀山岚瘴气。
治【归经】入脾胃大肠三经。为破血消食之品。(兼燥剂)
【前论】时珍曰。凡妇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吴瑞曰。以红曲酿酒。
则
卷二 宣剂下
豉
味苦。性寒。无毒。能升能降。阴中阴也。
【主治】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两脚疼冷。(别录)疟疾。骨蒸。犬咬。
中盗汗【归经】入肺经。入胃经。为解表除烦之品。(解肌发汗下气调中)
【前论】博物志曰。豉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
得蒜则止血。炒熟则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士材曰。豉之入肺。所谓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之义也。伤寒瘴气。肺先受之。喘吸烦闷。亦肺气有余耳。何弗治耶。
【禁忌】经疏曰。伤寒传入阴经。与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热结胸中。烦闷不安。此欲成以上宣剂谷部
卷二 宣剂下
葱白
味辛。性平。叶温。根须平。并无毒。禀天之阳气。得地之金味而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碎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
寒宏景)霍乱转筋。及奔豚气。香港脚心腹痛。(大明)利耳鸣。通二便。时疾热狂。阴毒腹痛。
【归经】入肺肝胃三经。为解散之品。(兼轻剂 达表和里通阳治血)
【前论】时珍曰。生用辛散。熟用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药也。肺病宜食之。肺主气。
外应诸病【禁忌】仲景曰。葱同蜜食杀人。同枣食令人病。时珍曰。服地黄常山人。忌食。经疏曰。
卷二 宣剂下
白芥子
味辛。性温。无毒。煎汤不可过熟。熟则力减。
【主治】主胸膈冷。上气。面目黄赤。(别录)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宏景)治喘咳反胃。
【归经】入肺经。为利气豁痰。发汗散寒。除肿止痛之品。(通行经络 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前论】丹溪曰。痰在皮里膜外及胁下。非此不能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义。
【禁忌】经疏曰。肺经有热。及阴虚火炎生痰者。均忌。
卷二 宣剂下
莱菔
生者味辛甘。熟者味甘。性皆温平。皆无毒。禀土金之气以生。能升能降。阳也。
【主治】主大下气。消谷。去痰癖。捣汁止消渴。(本经)制面毒。(萧炳)治肺痿吐血。
同羊肉纸鱼煮食。治劳瘦咳嗽。(日华)生捣服。治噤口痢疾。(汪颖)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四经。为消食化痰之品。(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辛宜肺甘宜脾)
【前论】孟诜曰。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 庵曰。夏日食莱菔菜。秋不患痢。
冬
卷二 宣剂下
莱菔子
味辛甘。性平。无毒。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宽胸膈。发疮疹。熟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
【归经】入肺脾二经。为行气消痰之品。
【前论】丹溪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禁忌】经疏曰。莱菔下气耗血。服地黄、首乌者。不可食。其子。虚弱人大忌。
卷二 宣剂下
生姜
味辛。性微温。无毒。禀天地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也。秦椒为使。恶黄芩、黄连、天鼠粪。杀半夏、莨菪毒。
【主治】主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别录)
主效肺性珍)
【归经】入肺心脾胃四经。为发散之品。(呕吐反胃圣药 散寒发表止呕开痰)
【前论】藏器曰。生姜本温。要热则去皮。要凉则留皮。成无己曰。姜枣辛甘。能行脾胃津
卷二 宣剂下
干姜
味辛。性大热。无毒。禀天地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本经)寒冷腹痛。中恶。
皮主心下寒痞。(好古)〔炮姜〕除胃冷。(萧炳)
【归经】入心肺脾胃肾大肠六经。为除寒散结。回阳通脉之品。(兼燥剂)
【前论】东垣曰。干姜乃心脾二经气分药。宜甘草缓之。好古曰。服干姜以治中者。必上僭有入炮姜主除胃冷而守中。温经止血。虞抟曰。干姜生则逐寒邪。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宝鉴曰。炮姜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炮黑止吐衄。血见黑则止也。
【禁忌】经疏曰。生姜、干姜、炮姜。禁忌略同。大约久服伤阴损目。误服亦然。凡阴虚内
卷二 宣剂下
胡荽
味辛。性微温。无毒。禀金气多火气少而生。升也。阳也。伏钟乳石。
【主治】主消谷。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发痘疹。通心窍。(嘉 )
【归经】入肺脾二经。兼入心经。为透发之品。(辟一切不正之气)
【禁忌】经疏曰。辛香发散。气虚人不宜食。痘疹出不快。非风寒外侵。秽恶触犯。不宜食以上宣剂菜部
卷二 宣剂下
橘核
味苦。气温。无毒。
【主治】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肾冷。炒研每温酒服一钱。(大明)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归经】入肝经。为治下部之品。(能治肾膀胱因寒所生之病)
【前论】士瀛曰。橘核入肝。与青皮同。故治腰痛及溃疝在下之病。不独取象于核也。
时珍【炮制】备要曰。凡使。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
卷二 宣剂下
枇杷叶
味苦。性平。无毒。得金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呕哕不止。妇人产后口干。(大明)煮汁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孟诜)疗香港脚。(时珍)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下气之品。(兼泻剂 和胃降肺气清热解暑毒)
【前论】苏海峰曰。枇杷叶治肺胃病。取其下气之功也。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
呕【炮制】雷公曰。凡采得。湿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一两。乃为气足堪用。粗布拭去毛。
甘咳
卷二 宣剂下
荔枝核
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寇氏)治 疝气痛。
妇人血【归经】入肝肾二经。为散寒祛湿之品。
【前论】李 曰。荔枝核同牛膝、补骨脂、延胡索、合欢子、茴香、木瓜、杜仲、橘核、萆
卷二 宣剂下
橄榄
味缓甘。性温。无毒。得土中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主清咽喉而主渴。浓肠胃而止泻。下气醒酒。消食除烦。解河豚毒。一切鱼鳖毒。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清解之品。
【前论】丹溪曰。橄榄性热。能致上壅。不可多食。
鳌按、橄榄之热。在乎两头。切去之。但用中段。便不热。以少盐腌之。便不上壅。
卷二 宣剂下
甜瓜蒂
味苦。性寒。有小毒。感时令之火热。禀地中之伏阴而生。升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本经)去鼻中息肉。(别录)
治脑寒疸。湿热【归经】入肺脾胃三经。为涌吐之品。(阳明吐药 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
【前论】东垣曰。难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此饮食内伤。填塞胸之物成阴鳌按、王祯云。瓜类不同。其用有二。供果者为果瓜、甜瓜、西瓜。供菜者为菜瓜、胡瓜、是俗不辨。团【禁忌】经疏曰。瓜蒂极苦而性上壅。能损胃伤血。耗气散神。凡胸中无寒。胃家无食。
皮疸以上宣剂果部
卷二 宣剂下
铜青
一名铜绿。味酸。性平。微毒。铜禀土中以生。青则其英华秀出于外所结成者。
【主治】主妇人血气心痛。合金疮止血。明目治肤赤。息肉。(藏器)主风烂眼泪出。(之才)
【归经】入肝胆二经。为专去风痰之品。
【前论】抱朴子曰。治皆肝胆之病。亦金胜木之义也。
【禁忌】经疏曰。凡目痛肤翳不由风热外侵。而由肝虚血少者。忌用。
以上宣剂金部
卷二 宣剂下
蓬砂
即硼砂。味咸甘。性凉。无毒。采取煎淋结成。亦如硝石、 砂之类。
【主治】主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大明)上焦胸膈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
除【归经】入肺经。为生津去痰泄热之品。(喉科要药 亦能柔五金而去垢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