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笼小品

《药笼小品》

  清 嘉善黄凯钧退庵辑着,鄞县曹赤电炳章圈校。

  序

  《神农本草》,药分上、中、下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种。后世逐渐增添,至李时珍《纲目》,乃有一千八百七十一种,辨其性味,所主何经,所疗何疾,亦为详且尽矣。何待言哉?然药如人才,各有短长,尧舜善治天下,执鞭驱羊不如三尺之童;秦武力能举鼎,而有绝脰之患;许历军士,乃献破秦之策,童子至性,能禁猛虎之暴。故参、芪上药,有时亦能流弊;蛇床下品,用当亦擅其长。或前人已言,或心有所得,咸为辨别。昔华仙治病,药不过漆叶、青粘,今已百倍于前,汇通其意,亦大可措手矣。

  各论

  人参

  功魁群草,善疗百病,为气虚之圣药。

  最不可缺者:痘疮气虚难起,临盆补气易产,跌扑血出发晕,一切气脱危症。

  所禁用者:肺邪未清,斑疹初起,产后瘀血为患。

  此药在国初时,出多用少,大参不过黄金对换,见《逃庵诗钞》。予少时,五分枝白金五十换。近年产稀用繁,价十倍于前,其力亦大,最虚之症,服参三、四钱,已可挽回,续用西党参代之,往往奏功。每见有人倾资服参,反致遍身浮肿,仍归无济。可见用之的当,少亦有功,若浪服之,虽多奚为?

  防党参

  西产为上,体糯味甜、嚼之少渣者佳。他方所出,反觉肥大,概不入药。

  近来人参大贵,无力者惟仗此扶助脾胃,与西芪、甜冬术并用,以为补益。四君、补中益气等汤,皆以代人参,往往见效。

  惟中满有火者忌之。腊月煎胶合丸料,代蜜最妙。

  西洋参

  味苦性寒,惟牙宣出血、虚而有火者宜之。

  更车中马上噙含数片,亦可生津止渴。

  世人见其有参之名,又能生津止渴,作为补益之品,火体庶可,其虚寒者,能免脾胃受伤、纳减便泄乎?

  北沙参

  肺经轻清淡补之品。

  予治肺虚咳嗽,每用党参、元参、北沙参,或加降气消痰,名三参饮,获效甚多。

  若肺中有邪,不可漫施。

  甘草

  生用泻火,炙用补中。凡入表和补泻温凉剂中,皆能相助为功,协和诸药,使之不争。

  炙黑能治吐血,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

  惟中满者忌之。

  节治疮核,梢治淋浊。

  黄精

  天生此味以供山僧服食,凡深山皆产。

  鲜者如葳蕤,须蒸透作黑色,能补脾益肾,其功胜于大枣。

  一僧患便血,久而不愈,有道友馈数斤,食尽而痊,亦补脾益肾之功也。

  葳蕤

  即玉竹。

  甘平益胃,润燥祛风。

  能治病眼,见风泪出。

  妇人久服宜男。惟与痰多者相犯。

  微炒用。

  黄芪

  西产为佳。

  虽系种者,亦金井玉栏,体糯而甜,新货为上,稍久则色味尽减,不可用矣。

  去头去粗皮,切片蜜水拌炒,欲达肌肤,连皮生用。

  黄芪补气,亚于人参,然当归补血汤中,用黄芪倍于当归者。盖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须当急固。故重用之也,然则黄芪兼能补血明矣。

  治阳虚自汗,人尽知之,阴虚盗汗,人皆不察,只须兼凉血之品,六黄汤用此一味是也。

  惟肺家有火,表邪未清、胃气壅实者,咸宜忌之。

  白术

  天生野产,不论何处,皆能扶土生津,挽回造化。

  近时不可得矣!即有亦只如钮大,欲求津如玉液,味似琼浆,难矣哉!土人以此细者种之数载,然后出售,已为难得。得一枚重钱数者,价亦不贱。铺中所卖,所谓于术,即苍术种,亦为高品。更有大如拳者,出台州,谓之粪术,种而浇肥,故易大耳,或饭饧久蒸,调理常病亦可用。更有小者,味薄妙用,惟能燥湿。更有小而甜者,为甜冬术,宜入淡补剂中。

  予治肺虚咳嗽,每用白术,因其补土生金,前人用异功散治肺疾,亦由此也。

  玉屏风用之,亦取其补土生金,以固皮毛。

  胃气壅实,邪在阳明,在所禁用。

  一人停食,用消导无效,一医令浓煎白术汤,服之而愈。谓胃虚则欠运,如磨齿平,不能屑物,此塞因塞用,亦颇有理。

  苍术

  苦温辛烈。

  燥湿强脾,发汗逐痰,饮辟恶气。

  总解痰气血湿食五郁燥结。

  多汗忌用。

  出茅山、朱砂点者良。

  米泔浸切。

  桔梗

  入心肺胃。

  开提气血,散表寒邪,故能开胸膈滞气。

  治喉痹咽痛,腹痛肠鸣。载药上浮,至于高处,凡病欲从大小便出者,若误用之,为患不测。

  天麻

  辛温。

  入肝气分。

  通血脉,疏痰气。

  治诸风眩掉,语言蹇滞,风湿群痹,小儿惊痫。

  此燥血之品,非真中风忌用。

  秦艽

  苦燥湿,辛散风,活血荣筋。

  治风寒湿痹,通身挛急,潮热骨蒸,肠风泄血,一切湿胜风淫,皆能治也。

  柴胡

  苦微寒。

  能升清阳,为足少阳胆经表药,同黄芩治往来寒热,心烦欲呕、口苦耳聋、热入血室等症。

  阴虚火炎禁用。

  银州柴胡治久疟成虚,或肌热骨蒸,同地骨皮、青蒿、鳖甲,再加育阴之品治之。

  前胡

  辛散肺,解风寒;甘入脾,理胸腹。功专下气,气下则火降,而痰消。

  无实邪者忌。

  独活

  辛苦微温。

  善搜肾经之风,兼能燥湿。

  故治痉痫湿痹项背强直、手足反张曰痉,奔豚疝瘕肾积曰奔豚,风湿客于肾家所致,疝瘕亦然。

  节疏色黄者为独活,节密色紫者为羌活,并出蜀中。

  羌活

  辛苦温。

  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

  刚痉柔痉无汗为刚,有汗为柔,中风不语,太阳头痛,皆主之。

  凡属血虚为病,非关风湿者,勿浪用也。

  防风

  辛甘微温。祛风胜湿之要药。

  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拽肝泻肺,太阳头痛。

  若咳嗽不因风寒、泄泻不因寒湿,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并在禁例。

  合黄芪、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名玉屏风散。予治哮喘愈后,必用玉屏合异功,加杏仁、苏子为丸,令服,多致不发。

  升麻

  甘辛微苦。

  能引参、芪补力入于脾胃,表散风邪,升散火郁,能升清阳。

  治下痢后重,久泄脱肛,崩中带下,痘疮斑疹。

  若阴虚火升者忌。

  细辛

  辛温。

  为心之引经,肾之本药,温经发汗。

  水停心下,治少阴咽痛。

  味厚性烈,不可多用。

  远志

  开心气,散郁结。

  疮家用以为膏。因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取其开心气,散郁火也。

  甘草水浸去骨。

  金毛狗脊

  味咸入肾。

  治腰脊痛。

  盐水炒,微滑,大便不实者勿用。

  淫羊藿

  性温补肾,须辅入他药,独力无功。

  锁阳

  味咸入肾。

  能强筋润燥,益精兴阳,状类男阴。

  惟相火易动及大便不实者忌。

  肉苁蓉

  味咸入肾,性味和平。

  治老人便闭,苁蓉之名不虚也。便滑者不用漂淡。

  以上二味,旧传产西北,驴马遗精所化。

  白芨

  性涩。

  得秋令,入肺止吐血,肺损者能复生之人之五脏,惟肺损坏者可以复生。

  为末,酒冲二钱,治跌打折骨。油调治汤火灼伤,除面上皯皰皯:面上黑色,皰:面上疮也。涂手足皲裂,研硃点勘,手摩不脱。

  三七

  广产者,细皮坚实,味甘苦,能生津补气。

  虚寒吐血,配入温滋剂中,宜炒用。

  地榆

  苦酸微寒,入下焦。

  除血热肠风血鲜者为肠风,血瘀者为藏毒,血痢地榆有断下之功,初起禁用。

  取上截炒用,梢反行血。

  丹参

  旧称:一味丹参,功兼四物。谓其亦能补血。

  凡血虚有痰,大便不实者,碍于四物而用之甚妙,兼补心血,天王补心丹用之是也。

  元参

  能清浮火。配入丸料,能入肾补水;若煎剂中,只可治虚火上炎。

  时人每有咽痛,辄用元参、麦冬,不知风温与寒郁为患,二味并不能治,而反滞邪,岂可浪用?

  苦参

  清下焦血热。

  故孙一奎治血痢,每多用之。

  不可多服,令人腰膝软弱。盖苦伐生气,徒有参名而已。

  龙胆草

  大苦大寒。

  清肝胆实火。

  故龙荟丸治肝火郁结,大便不通。

  极伤胃气,非肝经有实火者不用。

  黄连

  川产坚实,色如淡金者佳,余不入药。

  清心火,为安危定乱之品。

  同瓜蒌、枳实,泄胸痞如神;又为热痢要药。凡热邪入血分,非此不除。

  炒用厚肠胃,酒炒兼泻肺火。

  《温疫论》言其守而不走,亦与大黄对峙而言,泄痞何尝不走,惟不能逐有形之邪耳。苦从火化,久服反能生热,惟胸中有火,血分有热相宜,否则须佐补药,方能无弊。如同人参治噤口重痢,入六味汤治牙宣出血之类,其用不可枚举。

  胡黄连

  其性功用,并同黄连。

  今治小儿潮热、五疳等症小儿五疳,即大人五劳也,幼科不辨曲折次第,概用成方治之,初起亦有得效。

  胃虚者服之,有死而已。盖此等药,极苦大寒,弱体不能胜耳。

  出波斯国,折之烟出者真。

  黄芩

  入肺与大肠。

  同柴胡治往来寒热;同白芍、甘草,治挟热腹痛。血痢要药,胎前能滋胞宫之阴,其用甚广。

  虚寒者忌之。

  坚实者为子芩,清大肠;中空者为枯芩,泻肺火。

  紫草

  凉厥阴血分心包、肝。

  治痘疮血热、二便闭塞。

  知母

  滋肾泻火,育阴滑肠。

  热病阴不足者宜之,而便溏忌用。知、柏二味,寒而滋阴,其质粘腻可证也,故丹溪常用之,然配入养血剂中为善。

  贝母

  川产为佳。

  泻心火,散肺郁,化燥痰,功专散结除热。汪机曰:贝母凉润,主肺家燥痰,半夏温燥,主脾家湿痰。

  故凡风寒湿滞之痰,贝母非所宜也。

  象山贝母,去时感风痰,俱去心。土贝母外科用治痰毒。

  白头翁

  能清阳明血热胃、大肠,治热毒血痢。

  血分无热忌。

  药铺多于统柴胡内拣出,然必头上有白毛者真。

  白前

  微寒。

  治肺气壅实,喉中作水鸡声者,服之立愈。

  白薇

  微寒。

  泻阳明血热,下水气,疗热淋。

  白鲜皮

  味苦性燥,入脾胃。

  除风湿,通关利窍,为诸黄风痹之要药。

  白茅根

  甘寒。

  清心润肺,除脾胃伏热。

  治吐衄诸血,肺热咳嗽。

  延胡索

  辛苦温。

  能行气血之滞。

  治上下内外诸痛不通则痛。活血利气之要品。

  无瘀滞者忌。

  能堕胎。生用破血,炒用调血,醋炒止血。

  当归

  辛温。血药得酒良。

  凡遇血虚肝燥、筋失所养、妇人月事不调,必需之品。

  其用浩博,惟不宜于多痰、邪热、便溏、火嗽诸症。

  凡治痢疾,及便血吐血衄等症,皆宜炒黑,则温滑之性减,黑兼止血,可取也。

  头行上,身行中,尾行下,兼行瘀。

  芍药

  酸,敛血药。

  凡遇血热肝火必需之品,炒用。

  桂枝汤用之,能止伤风自汗,桂枝温卫,芍药收敛也。同甘草用之,能止腹痛,取其敛肝,甘草和脾也。在表在里,无所不可,皆在用之得宜耳。

  病欲疏散者忌用。

  入脾药中宜炒焦,取平肝不克土也。

  有赤白两种,白者补而敛,赤者散而泻,疡科多用。

  芎

  辛温。

  血中气药,升阳开郁,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止痛调经。

  治诸种头痛须加引经之药、一切风木为病。

  凡气升痰喘、虚火上炎,不宜用之。单服久服,令人暴亡。

  蜀产为川芎,南产为抚芎。

  丹皮

  清肝经血热之要药,疮家必需之品。同桑叶大能泄木,凡肝火为患,二味如军中之弓矢,不可一日废也。

  郁金

  辛苦微寒,入心及心包络,并入肺。

  开心肝之郁。

  治气血诸痛。

  如阴虚火亢,不关心肝气逆,不宜用也。

  出川广者佳。

  姜黄

  辛温,入脾及肝。

  破血下气,除风消肿。

  治产后败血攻心。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风寒湿痹。

  血虚服之,病反增剧。

  出川广。

  蓬莪术

  辛苦温。

  行气消瘀,通经化积。

  治心腹诸痛,奔豚痃癖。

  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已耗,须兼参、术,庶几焉耳。

  荆三棱

  苦平,入肝。

  散一切血瘀气结,疮硬食停,老块坚积,消肿止痛,通乳堕胎。宜同莪术面裹煨。

  泽兰

  苦辛微温,入肝脾两经。

  通九窍,利关节,破宿血,通月经。

  无瘀者勿轻用。

  俗云即省头草,非也。马兰草凉血止鼻衄。

  香附

  辛散苦降。

  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利三焦,解六郁。

  治崩中带下,月候不调。

  能耗血散气。生则行胸膈,达皮肤;童便浸炒入血分,酒浸炒行经络,醋浸炒消积聚;姜汁炒化冷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