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痧疹辑要
痧疹辑要
弄潮弄潮者,夺先声也。一日三潮,早午晚熏洗、服药,必在将潮未潮之先,以激其怒。若已潮过,有何益乎?故将潮时,令儿不得安睡,先熏洗其面,随洗手足,既饲之以汤饮,随灌煎药,更相搬弄,以俟其潮,故谓之弄潮。弄潮儿必啼哭怒泣,则内有以激其气;更加熏洗刮擦,则外有以助其势。内外夹攻,无不潮矣。
《保婴集》云:出潮时,五液俱全,则经络宣通,无有留邪。若五液不足,各有余邪也。汗不足则发热,涕不足为鼻渊,泪不足则为珠管(睛珠起星),吐不足则为牙疳,泻不足则为肠。此皆毒余邪,当随证而治之。
《青囊集》云:出之际,为风阻遏,不能全收者,即当服疏散肌表之剂,则疹自退矣。若色变青紫,此热毒内攻也。攻于脾则呕吐;攻于胃则不食;攻于肝则筋急,遍身疼痛;攻于心则舌黑面黑,神昏谵语;攻于肺则喘促,摇头掣手,甚则鼻塞舌干唇焦,不省人事。此皆恶候也。如或身热,小水短赤,神不昏,胸不突,腹不胀,庶或可治也。
《保婴集》云:肺受毒则胀壅喘急,脾受毒则呕吐困倦,胃受毒则满闷不食,肝受毒则目闭不开,心受毒则语言不清,肾受毒则黑陷而不能救矣。
霖按:《疹全书》及李豆仙诸论,治法未淳,然辨证处细针密缕,发前人所未发,学人宜细心参玩也。
[卷二] 论治(上)
《圣济总录》云:小儿疮疹审得其证,速疏利脏腑,然亦须详审。若大便已利,疮已出者,皆不可疏,亦不可汗。若发其表,则疮空开泄,更增斑斓。仓公、扁鹊常用油剂、草剂,其法最妙。大率汤剂之用,所以透肌和里,开通中外,使疹毒通快,不致壅瘀,去其邪毒,乃得痊差。然食乳婴孩与童子疮疹,治法不同。婴孩之病,唯宜调节乳母,令气血清和,乳汁通利,最为要法。若初断乳儿,则以汤剂和其阴阳,调其荣卫。既差之后,尤宜利其脏腑,以去其余毒。此治疮疹大法。
紫草汤方
治断乳儿并童儿患疹痘候,初觉多似伤寒,面与四肢俱赤,壮热头痛,腰脊疼,足厥冷,眼黄赤,脉浮洪,至数数大不定,小便赤少,大便多秘,才觉四肢、色候及脉俱是疹痘疾,未攻皮毛穴出者,便可以服饵和匀脏腑,疏泄逐下药。按仓公论云:可服油剂,不可用燥药并冷药。若疹已结在皮毛穴处,微微出,即不可疏泄。
或疹出太盛,窦穴脓水者,却可疏利也。或未与疏转,即急服紫草汤。
紫草二两,以百沸浸草,用物盖,勿令泄气。凡二月至百日孩服半药注子,五七月儿服一药注子,一二岁儿服半合,三四岁儿服一合。疹虽出,其势亦轻,常服无妨。
生油汤剂
治儿脏腑伏热,未成疹子,四肢微觉有热,食物似减,头发干直,额上微热用此方。
生麻油一钟,令如人体温,以热水一小钟放入油内,不住手搅,令水尽如蜜。夜卧时,二三岁服二蚬壳,五七岁三蚬壳,十岁以上儿三大蚬壳,大人服三合。食良久与服,服了卧时。如三五服后,大小便利,肌热退,则疹痘不复发也。
霖按:近世所传,治痧疹发不透而气喘者,急用芝麻五合,滚水泡之,乘热熏头面,即复出,谓有起死回生之功。盖一由脏腑利毒下行,一由皮毛发毒外出,用法不同,其义则一。
万密斋曰:痘疹皆胎毒所发,毒者火也,故痘子大而肿者,少阳三焦火也。阳道常饶,故大而肿。疹子小而碎密者,少阴心火也,阴道常乏,故小而密。三焦水谷之道路,脾胃主纳水谷,治痘专以脾胃为主。心肺属阳而位乎上,心火旺则肺受之,治疹专以肺为主,观其咳嗽者,火炎则肺叶焦举也。鼻流清涕者,鼻为肺之窍,以火铄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泪出者,肺热则移于肝,肝之窍在目也。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肺热证也。
疮疹之证,其初发热,与伤寒相似,但疹子则面颊赤,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目中泪出,呵欠喜睡,或吐泻,或手掐眉目鼻面。宜用升麻葛根汤,不可作伤寒妄用汗下也。汗之则增其热,为衄血,为咳血,为口疮咽痛,为目赤痛,为烦躁,为大小便不通;下之则虚其里,为滑泄,为滞下。经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言不可妄汗下也。如手足梢微冷,恶寒而无汗,面色青惨而不舒,左额有青纹者,伤寒之热也;手足梢微温,发热有汗,面赤而光者,伤风之热也,并宜惺惺散发散之。目胞肿而右颊有青筋,发热而头额腹肚最甚,或兼呕吐腹疼者,伤食之热也,备急丸下之。面色青红,额正中有纹,手掌心有汗,时作惊惕,手络脉微动而发热者,此惊热也,泻青丸、牛黄清心丸主之。身热而倍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秘,胁下汗者,此风热也,宣风散主之。已上诸热,久而不去,内外感发,则所蕴疮疹之毒,亦能乘间而出矣。
升麻葛根汤
解发痘疹之良方。
葛根升麻甘草白芍药(各等分)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惺惺散
解发痘疹良方。
人参桔梗甘草(炙)白茯苓栝蒌根白术(各等分)细辛(少许)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薄荷叶五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一方有防风、川芎。)
备急丸
木香(二钱五分)大黄牵牛末(各五钱)上为细末,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山楂煎汤下。
泻青丸
治肝热作搐良方。
羌活大黄(煨)川芎当归防风山栀仁龙胆草(各等分)上为末,炼蜜和丸,鸡头子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竹叶汤同沙糖水化下。
牛黄清心丸
治心热神昏。
牛黄(二分半)辰砂(一钱五分)黄连(五钱,生)郁金(二钱)黄芩(三钱)山栀仁(三钱)共研细末,腊雪水调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灯芯汤送下。
宣风散
治黑陷里实,以代百祥丸、牛李膏。
槟榔(二个)陈皮(五钱)甘草(五钱)牵牛(四两,用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上为末,三二岁蜜汤调下半钱,以上一钱,食前服。
疹喜清凉,痘喜温暖,此法人皆知之。然疹子初出,亦须和暖则易出。所以发苗之初,只要发出得尽,则毒便解。非若痘必苗而秀,秀而实,而后毒解也。痘子成实之时,若大温热,则反溃烂不收,是痘之后亦喜清凉也。故治痘疹者,无过热,无过寒,温凉适宜,阴阳自和,是为得之。
疹子只怕不能得出,若出尽则便毒解。故治疹子者,发热之时,当察时令寒暄,以药发之如时。大寒以桂枝葛根汤发之;大热以升麻葛根汤(方见前)。合人参白虎汤发之;不寒不热,以荆防败毒散发之。如兼疫疠之气,以人参败毒散发之。如尽一剂不出,再作本汤发之。外用胡荽洒,以苎麻蘸酒遍身戛之,务令亟出。如三四作更不出,加腹中胀痛,气上喘促,昏闷谵妄者,必死证也。
桂枝葛根汤
桂枝葛根升麻防风赤芍药甘草(各一钱)上锉细,加生姜三片,淡豆豉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无时。
人参白虎汤
(又名化斑汤)解斑疹良方。
人参(一钱)知母(三钱)甘草(一钱)石膏(五钱)糯米(一合)上锉细,水二盏,煎待米熟去渣,温服无时。
荆防败毒散
疹痘之发散药也。
荆芥穗柴胡甘草人参桔梗川芎青防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上锉细,加薄荷五叶,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人参败毒散
解疫疠、发痘疹之良方,又主腰痛,四时通用。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各等分)甘草(减半)上锉细,加生姜三叶,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一方加薄荷少许)
胡荽酒
治倒陷。
胡荽四两切,以好酒二盏,煎一两沸,入胡荽,用物盖定再煎,勿令泄气。放冷,每吸一两口微喷,从背至足遍,勿喷头面。病患常令闻荽气。
发热六七日以后,明是疹子,却不见出,此皮肤坚浓,腠理闭密。又或为风寒袭之,曾有吐利,乃伏也。急用托里发表之剂,麻黄汤去杏仁,加蝉蜕、升麻。外用胡荽酒(方见前),散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甚于里,伏而不出,河间凉膈散加牛蒡子主之,发之解之。再不出者,死证也。
麻黄汤
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石膏(倍用)上锉细,加腊茶叶一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渣,不拘时服。(一方无石膏,有桑白皮。)
河间凉膈散
解痘疹表里俱热,纯阳无阴之豆。
大黄朴硝甘草(各五分)连翘(一分)栀子黄芩薄荷(各一分半)淡竹叶(五片)上锉细,作一服。水一盏,煎八分,去滓,入蜜一匙,和匀服。
疹子初发热时,未见出现,咳嗽百十声不已,上气喘气,面浮目胞肿,时卧时起,此毒火内蒸,肺叶焦举,宜甘桔汤合人参白虎汤(方见前)去人参加牛蒡子、薄荷叶主之。
甘桔汤
解咽喉之良方。
甘草(二钱)桔梗(一钱)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渣,食后温服。
疹子发热,或自汗出,或鼻衄者,不须止之,亦发散之义。故汗者,毒从汗散;衄者,毒从衄解。但不可太过。如汗太多,人参白虎汤(方见前)合黄连解毒汤主之;衄太多,玄参地黄汤主之。
黄连解毒汤
此解火毒痘疹通用方。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等分)上锉细,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玄参地黄汤
治痘疹衄血。
玄参生地黄牡丹皮栀子仁(各一钱半)甘草升麻(各五分)白芍药(一钱)上锉细,加炒蒲黄半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疹子发热吐利,纯是热证,不可作寒论,乃火邪内迫。上焦多吐,下焦多利,中焦吐利并多。自利宜黄芩汤。吐利宜黄芩加半夏汤。自利里急后重者,宜黄连解毒汤(方见前)合天水散主之。
黄芩汤
治协热而利。
黄芩(一钱半)甘草(炙,一钱)白芍药(六钱)上锉细,加大枣二枚,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温服。
黄芩加半夏汤
即前黄芩汤加半夏二钱,生姜一钱。
天水散
治痘干燥而痛。
白滑石(四两)甘草(一两)共为细末,白汤调服。或用涂痘子甚佳,以蜜水调刷之。
痘疹咽痛,亦是常候,乃毒火上熏而痛也,勿作喉痹同论,妄用针刺。喉痹内作痈肿,故宜针决去恶血。
痘疹只是咽干作痛,宜甘桔汤(方见前),加牛蒡子,或射干鼠粘子汤,细细咽之。
射干鼠粘子汤
治咽喉痛。
射干(一两)鼠粘子(四两,炒香)甘草升麻(各一两)上锉细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服。
疹子渴喜饮水,纯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内亢故也。初发热渴者,升麻葛根汤(方见前)加天花粉、麦门冬。渴甚者人参白虎汤(方见前)合黄连解毒汤(方见前)主之。
痘疮贵三四次出,谓出匀。疹贵一齐涌出,谓出尽。疹子只要得出便轻减。以火照之,遍身如涂朱之状,此将出之兆。出形细密与痘疮密者相似,但疹子随出随没,非若痘子之以渐长大也。出形鲜红与伤寒发斑相似,但疹子粒粒成疮,非若斑子皮红成片如蚊蚤之迹也。
痘疹之色不可同论。大抵痘子怕太红,皮嫩易破,必生瘙痒;疹子喜通红,疹发于心,红者火之正色也。
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养血化斑汤主之。色太红焰,或微紫者,血热也;或出太甚者,并宜大青汤主之。
黑者死证也。
养血化斑汤
治白疹。
当归身生地黄红花蝉蜕人参(各等分)共锉细,水一盏,姜一片,煎六分,去渣,温服无时。
大青汤
治斑疹火毒良方。
大青生地黄玄参石膏知母甘草木通地骨皮荆芥穗(各等分)共锉细,水一盏,淡竹叶十二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疹子出没常以六时为准。假如子后出,午时即收;午时出者,子时即收。乃阳生阴成,阴生阳成,造化自然之数也。凡此旋出旋收者轻。若一出连绵三四日不收者,乃阳毒太甚,宜大青汤(方见前)解之。逡巡不出者,乃风寒外束,皮肤闭密也,宜荆防败毒散(方见前)主之。
疮疹非热不出。疹子欲出,则遍身发热,或烦躁,或头眩,或身拘急。及既出,则身便凉,诸病悉解,此一层疹子随收矣。如疹子即出,热甚不减,此毒壅遏,宜大青汤(方见前)解其表。便涩者,以黄连解毒汤(方见前)合人参白虎汤(方见前),或大连翘汤解其里。大便不通者,河间凉膈散(方见前)加牛蒡子。
大连翘汤
此解里热之良方,痘疹通用。
连翘防风瞿麦荆芥穗车前子当归柴胡蝉蜕赤芍药白滑石木通黄芩甘草山栀子(各五分)上锉细,加紫草五分,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博爱心鉴》有牛蒡子,名大连翘饮。)凡疹子只要出得尽,则毒邪解散,正气和平。如拂拂发热,烦闷不宁,如蛇在灰,如蚓在尘之状,或呕吐,或注泄,此毒邪壅遏,尚未出尽。烦热者,宜黄连解毒汤(方见前);呕泄者,柴胡橘皮汤。并外用胡荽酒(方见前),以苎麻蘸酒遍身戛之。待疹子出尽,则烦热自去,呕泄自止矣。
柴胡橘皮汤
柴胡橘皮黄芩半夏人参白茯苓(各等分)上锉细,加竹茹一团,生姜一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