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松崖医径
松崖医径
结胸
(以下皆坏症也)
病属于阳。脉必浮数动滑。当以汗解。医反攻里。里虚则邪气因之而入。动于膈中而为结胸。
心下硬满痛。脉沉疾有力。或如柔 状。或心中懊 。或喘。或舌上燥。而或汗出际颈而还。或水结心下。其兼见之证虽不同。而为结胸之证则一。按之而痛。或痛甚。手不可近。太阳标发热。
与本经头痛所传者。大陷胸汤。太阳标与阳明经潮热所传者。大陷胸丸。太阳标与少阳经胁痛所传者。小陷胸汤。临症务要审详。
痞
痞病属于阴。脉必沉涩弱微弦。误下之为痞气。按之不痛。谓之虚邪。其状心下妨满。唯所兼之证不同。故所用之方。亦不得而同也。兼热。则用黄连大黄泻心汤。兼冷热不调。则用黄连大黄附子泻心汤。兼阴盛阳虚。则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盖结胸之脉沉实。
其病谓之实邪。故下之也急。痞气之脉。关脉必浮。其病谓之虚邪。故下之也缓。彼用大黄则煎之。乃取其气味浓。此用大黄则渍之。取其气味之薄。虽然亦必脉疾而证热。然后用此法。否亦不得以易而试之。其余悉皆阴多阳少者。盖为病发于阴。是以然也。名为泻心。非泻心火之热。泻心下之痞也。读者毋以辞为主焉。
蓄血
阳明证。禁利小便。误之则蓄血下焦。禁发汗。误之则蓄血上焦。未至太阳本。五苓散不中与也。而与之。则亦成蓄血焉。外此又有不当汗而汗之。为衄血。为唾血。当汗而不汗之。为呕血。为吐血。种种各异。蓄血上焦。必显血证。不待辨而可明也。蓄血中下二焦。本证多有不显。
不容以不辨焉。大凡得此症候。小便自利。一也。大便褐色。二也。狂言见鬼。小便淋。三也。
小腹满痛。四也。其人如狂喜忘者。五也。不思水。或漱水不欲咽。六也。轻则桃仁承气汤。重则抵当汤。在上则犀角地黄汤。凉膈散加地黄。中则桃仁承气汤。下则生地丸。或抵当汤丸。
务以一方对一病。毋容差失。
发黄
脾属土。其色黄。其性湿。以是知黄为脾病也。湿气在里。复瘀热于外。脾胃蒸湿不散而生。
谓之湿黄。当汗不汗。当利小便而不利小便之过也。病属阳症。而误用温药而生。谓之干黄。湿黄则一身尽痛。色如黄金样。小便不利。四肢沉重。渴不欲饮。干黄则一身不痛。色如橘样。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饮。阳明则茵陈蒿汤。兼太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兼少汤。柏皮汤。若夫阴证发黄。亦当有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可也。
发斑
(阴症附条下)
斑之为病。其候至重。有下之太早。热气乘虚入胃而发。有下之太迟。热蓄胃中而发。有病属阳。
用热过多而发。有冬月太暖。人受不正之气。至长夏而发。凡得此症。切不可发汗。若误汗。重令开泄。更增斑烂必矣。在肌葛根橘皮汤。在面。阳毒升麻汤。在身。阳毒玄参升麻汤。若黑斑。
非药所能也。辨此证。当于胸腹求之。若手足之间。或有蚊子所啮。则难凭据。果是斑证。病人两手脉来浮洪紧数。必有所苦。其斑先红后赤。果是蚊子所啮。病患两手脉来恬静和缓。必无所苦。其斑先红后黄。以此求之不能遁其情矣。
病
(阴 附条下)
病。属太阳经。先曾中风。又感寒湿二气而然。大发湿家汗。亦致此焉。发热恶寒与伤寒似。但项背反强硬。口噤如痫状。此为异耳。身热足寒。项颈强急。恶寒面赤。目赤。头摇。口噤。背反强者。属太阳。头低。视下。手足牵引。肘膝相构。属阳明。一目或左右视不正。并一手一足搐搦者。属少阳。无汗刚 也。大黄加独活防风汤。有汗柔 也。桂枝加川芎防风汤。太阳兼阳明。
防风当归散。所谓汗之。止之和之。各随其强。此之谓也。
伤寒治法
太阳标病。身热。恶寒。头痛腰背强。无汗。脉来浮紧。麻黄汤主之。
太阳经病。与阳明标病。鼻干恶热不恶寒。脉浮而长。葛根汤主之。
太阳经病。身热。头痛。项脊强。恶寒。烦躁饮水。脉浮紧。大青龙汤主之。
太阳经病。身热头痛。项背腰脊强。恶风。心下有水气而呕哕。脉来浮紧。小青龙汤主之。
以上四条皆表证发汗药也伤寒五六日。胸胁满痛。喜呕。往来寒热。脉弦而数。少阳经病也。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至十余日不解。胸胁满痛而呕。少阳经病也。日晡潮热。大便结而燥。
脉数而颇沉。大柴胡汤主之。
目疼。鼻干。发热而不恶寒。大渴而大便未结。脉浮而长。白虎汤主之。
若脉来长而带浮。背微恶寒。无他表证而渴者。阳明经病也。白虎东加人参主之。
伤寒头痛。项背腰脊强。恶寒。渴而饮水。小便不利。脉来浮紧。太阳本病也。
五苓散主之以上五条和解药也身热。鼻干。身重。气短。腹满。潮热。不恶寒。谵言。谵语。心下痞。胸满。大便难。口渴。心烦。自汗。小便赤涩。脉沉而疾滑实长大。大承气汤主之。
身热。鼻干。内热。胃中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谵语。心下痞而实。腹中无转矢气。脉沉疾而有力。小承气汤主之谵语。身热。小便赤涩。渴而内热。大便难而不满。腹中有转矢气。
脉沉而疾滑实大。调胃承气汤主之。
以上三条入里下药也前此传阳经之邪。用药法也。失治则传入阴经。又具三阴经治例于后。
腹满实痛。嗌干。手足温。脉沉细实有力。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口燥。舌干而渴。足胫冷。脉沉疾有力。大承气汤主之。
烦满而囊缩脉沉疾而有力。大承气汤主之。
以上三条。三阴经下药也。
心下结硬而痛。兼项背强。如柔 状。自汗直视。脉沉实而疾。大陷胸汤主之。
心下结硬而痛。兼懊 不宁者。
心下结硬而痛。直至小腹。兼舌燥而渴。潮热而烦者。
心下结硬而痛。兼头汗自出。头以下无之。小便不利。或发黄者。
心下结硬而痛。兼连胸胁满痛。但微汗出而无大热者。
心下结硬而痛兼喘者。
以上六证。俱大陷胸汤主之。若非脉沉实而疾。与大便闭结。用不可行也心下结硬。按之而痛。兼有热者。小陷胸汤主之。
心下结痛。无热证而脉弱者。此寒实结胸也。枳实理中丸。主之若脉沉实者。三物白散主之。
以上八条。治结胸之药也。
心下满而不痛。半夏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而疾。兼热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兼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硬。胃中不和。兼干呕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硬。兼干呕心烦不得安者。甘草泻心汤主之。
以上五条治痞之药也小便利而赤。大便下如豚肝黑色。即褐色也。其人如狂状。桃仁承气汤主之。
小便赤而利。其人欲狂。大腹满痛。抵当汤主之。
身黄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状。
身热而烦喜忘。大便黑色。
有热小腹满。小便大便自利。四证俱抵当汤主之。
血结胸中心下。手不可近。为中部蓄血。及无寒热胸满。饮水不欲咽。喜忘昏迷如狂二证。
俱桃仁承气汤主之。以上蓄血下药也。必脉沉疾。方可投之。
胸中痛。手不可近。实者犀角地黄汤主之。若虚不能饮食。黄芩芍药东加生姜黄 主之。
以上必脉虚洪细数。方可投之。
以上七条治蓄血之药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饮。大茵陈汤主之。
小便不利。发热而渴。茵陈调五苓散主之。
小便自利。四肢沉重。渴欲引饮。栀子柏皮汤主之。
寒热往来。一身尽黄。小柴胡加栀子汤主之。
少阳太阳阳明三经合病。身热不去。小便自利而烦。麻黄黄连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将欲发黄。急用瓜蒂散搐入鼻中。出黄水可也。
以上六条。治黄之药也。
伤冷中寒。脉弱气虚。变而为阴黄者。理中东加茵陈蒿主之。
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茵陈蒿东加茯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主之。
烦躁喘呕不渴。茵陈蒿东加陈皮半夏白朮生姜茯苓主之。
四肢遍身疼者。茵陈蒿东加附子甘草主之。
肢体逆冷。腰上自汗。茵陈蒿东加附子甘草干姜主之。
身冷汗不止者。茵陈蒿东加附子干姜主之。
服前药未已。脉尚伏者。茵陈蒿东加吴茱萸附子干姜木通当归主之。
以上七条。治阴症发黄之药也。若脉微气弱。俱依仲景三经药方。加一味茵陈蒿。尤为稳当。
肌中斑烂。多咳而心烦。但呕清汁。脉浮洪。葛根橘皮汤主之。
面上斑烂多。阳毒已成。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见鬼。下利咽喉痛。下脓血。
脉浮大数阳毒升麻汤主之身上斑烂多。热甚烦躁。谵语喉痹肿痛。阳毒玄参升麻汤主之。
少阳阳明合病发斑。浑身壮热。百节疼痛。升麻栀子汤主之。
通治斑症。消毒犀角饮子主之。或麻黄葛根汤至稳。
阴证有斑。阴毒升麻鳖甲汤主之。大建中汤尤妙。
以上六条。治斑之药也。
项背反张。口噤发热无汗。反恶寒。脉浮紧者。各刚 。麻黄如独活防风汤主之。
项背反张。口噤发热。自汗不恶寒。脉浮缓者。名柔 。桂枝加川芎防风汤主之。
汗下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脉浮弦。少阳经病。小柴胡加防风汤主之。
发热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脉浮长。太阳兼阳明病。防风兼当归散主之。
项背反张。脉沉而细。口噤。太阴 也。心腹痛。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主之。
阴 脉微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头胀目摇口噤。附子散主之。
阴 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脉来微细。桂心白朮汤主之。
阴 闭目。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脉来微弱。附子防风汤主之。
阴 一二日。面肿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不出。阴气内伤。脉来微弱。八物白朮散主之。
小续命汤。共治 病之要药也。须看虚实经络加减用之。
以上九条。治 之药也。
虚邪传于胸中。结痛懊 不得眠。栀子豉汤主之。
身热邪气内传。心中烦而不眠。栀子干姜汤主之。
以上二条。治懊 之药也。
伤寒坏病变证
太阳标病中风。身热头痛。项强恶风。误下之。前证仍在。加以自汗而喘。胃气不和。脉浮而弱。桂枝加浓朴杏子汤主之。
太阳标本病。头痛项强。自汗恶风。身寒。脉浮而微。误汗之。遂漏不止。小便。
难而清。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标本病。头痛自汗恶风。误下之。胸满脉促。前证仍在。桂枝加芍药主之。若脉微而迟。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伤风误汗之。脉浮而缓。反浮而洪。自汗。用桂枝不能止。形似疟。一日再发。
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太阳病。身热头痛。脉浮而紧无汗。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伤寒已经发汗。表证未除。协热而利。其脉尚浮。桂枝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身热恶风。项背强而脉浮。误下之。腹满痛而利。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腹满而痛实。不自利。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阳标病。头项腰背疼。脉浮紧。已发其汗。多漏不止。加喘而无大热者。不可用桂枝。宜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主之。
厥阴标病。伤寒阴结。不大便六七日。大下之。结已去。脉不浮。反沉而迟。手足厥冷。咽喉不利。吐脓血。利不止。为难治也。若温之则咽喉痛。唯麻黄升麻汤主之。
太阳脉浮。自汗恶风。伤寒误下之。利不止。脉浮大而长。葛根加黄芩黄连汤主之。
太阳病伤寒。已发其汗而少瘥。过经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潮热。
大便结硬。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太阳经伤寒。误下之。里未实。胸满气痞。小便清而不利。不当渴而汤。头汗出。往来寒热。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太阳病伤寒。发汗后表解。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也。当散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太阳经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及脉沉紧。而误汗之。
以动其经。身如振摇。桂枝茯苓白朮甘草汤主之。
太阳经病伤寒。传里未实。反吐下之而不解。热结于内而微恶风。脉尚浮。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表未解。当汗。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当以理中丸和之与理中丸益甚。邪在下焦也。
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伤寒头痛。当以药汗之。误以火迫切而致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伤寒自汗。当与桂枝汤。服药后不解。胸中痞气上冲不得息。寸脉浮。胸中有寒也。瓜蒂散主之。
伤寒发表攻里。表证解。心下痞硬。噫气未除。旋覆代赭汤主之。
阳明经病自汗。医又攻之。小便当不利。今反自利。津液内竭。虽大便硬干燥。宜蜜煎导之。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