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治例


  痔疮

  甘草(二钱,生用) 用米泔水调服之。

  一方:大黄(煨,三钱) 牡蛎( ,一两) 为末,作十服,空心服效。

  熏 用无花果叶煎水,熏少时再洗。好醋沃烧新砖,如法坐熏。

  点 以药点蚀疮去之。

  凉血 槐角丸,下血者劫之。

  滋阴 地黄丸必用之,空心服一百丸。

  地黄丸方:槐角(炒) 柏(炒) 杜仲(炒) (各一两) 山药 山茱萸 独活(各八钱) 泽泻 丹皮茯菟(各六钱) 黄 (一两半) 熟地(一两六钱) 白附(二钱) 蜜和为丸。

  世俗坐卧熊皮上极效,皮衬鞋底亦妙。

  疮

  熏 初起者,即愈,用熟艾,于小罐内烧烟熏之。

  敷 大扎草灰贴。蜡膏纸,入油些少,乳香些少更妙,或只用文蛤末。

  一方:黄连(五) 蛤粉(四) 轻粉(一) 黄丹(一) 枯矾(半) 下 显仁丸。下注疮只用当归拈痛汤效,或作丸服。

  疝

  因寒、气、湿热、痰积流下, ,不痛者是也。

  温 酒煮当归丸、夺命丹、十补丸。按之痛定者属虚。桂(炒、) 栀子、乌头,姜汁糊丸,劫痛,第三四十丸服。海石、小茴香,入姜汁,汤调下。或盐煎散、乌头桂枝汤。

  导气 郁甚,复元通气散、天台乌药散。

  上病,尿时,用手掩右口鼻耳,少时效。右则取右。

  疏风 大抵多是肝病。

  渗湿 五苓加川楝。

  下 三白散。控引睾丸,蜘蛛散选用之。

  灸 大敦、三阴交。一法,于脐中蒸之。

  一法:于小腹下横纹斜尖上灸一壮,以下连灸三处,神效。

  针 太冲、大敦、跳骨、足小指下。

  行血 有食积与瘀血成痛者,炒栀子、桃仁、山楂、枳实、吴茱萸、荔核,姜汁糊丸。

  消 外肾囊偏大,用荔核、橄榄核,鼻涕团果核,共烧灰,空心用小茴香汤调下。

  香港脚

  湿热,食积,流注,风湿,寒湿。

  胜湿 仙术、白术、防己、川芎为主,或六物附子汤。湿热,当归拈痛汤。

  下 显仁丸。兼气郁甚者,舟车丸、除湿丹。有饮者,东垣开始导饮丸。

  劫 如神救苦散、一粒金丹、应疼丸(方在后。)赤芍(半两) 草乌(半两) 各煨,去皮尖,酒糊为丸。

  解表 麻黄左经汤等药,随证选用。有兼痰气、寒湿,五积散。

  双解 大黄左经汤选用,东垣羌活导滞汤。

  理血 八味丸,四物汤加羌活、天麻,或四物加黄柏、南星,或健步丸。

  补阳 黄 、防己、白术、桂、南星、木瓜、茯菟。

  通关透肌骨 三因胜骏丸。

  疏风养血 独活寄生汤。

  外治 敷贴,用姜汁,芥子、白芷等为末,敷糁。或用仙术、羌活、独活、白芷、细辛,为末,入帛内, 用。

  熨 脚心用附子末,津贴。涌泉穴,却以热熨之。

  洗药 威灵仙、防风、荆芥、地骨、当归、升麻、朔 。

  针 公孙二穴,冲阳二穴。

  灸 三里。

  转筋

  属血热,湿热。

  凉血 四物加黄芩、红花、南星。

  温 筋寒者温之。

  痿

  湿热,痰,无血而虚,气弱,瘀血。

  燥湿 东垣健步丸。

  导痰 二陈加仙术、白术、竹沥、炒黄柏之类。

  补血 四物加炒柏、仙术,下补阴丸。或四斤丸、八味丸,或四物中加桃仁、红花。

  补气 益气汤加仙术、炒柏。

  下 显仁丸。甚者,丹车丸,行后便收拾调理。

  灸 三里、肺俞。

  针 须停待气至一二时或三时方可。中渎二穴,环跳二穴。

  内伤

  伤食有有余,有不足,伤力者,多不足。

  下 食有余郁积,先下之,甚者,备急丹、承气下。伤力初得,甚者,当归承气汤。

  调理 食过伤元气,东垣枳术丸、橘皮枳术丸。热物,芩连枳术丸。

  补 补中益气汤。伤力用桑白皮、参、术、陈皮、当归,加降火药。

  宣 食在上不得下。

  消导 在中焦。

  痰饮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亦有脾虚而痰饮作者。有五饮。

  宣 寸脉实当吐。痰在上,泻亦不去,吐中有发散之意。桔梗、参芦、瓜蒂、藜芦、牙茶选用。

  消导 食积:瑞竹堂化痰丸、钱氏白饼子。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热痰:青黛、黄连、滚痰丸,二陈加芩连。湿痰:小胃丹、神佑丸,轻者二陈汤。寒痰:姜桂丸、温中丸、五套丸。风痰:青州白丸子、玉壶丸、天南星丸。惊痰:辰砂化痰丸、保生锭子。

  发散 风寒外感,金沸草散、三拗汤。因郁,参苏饮。

  下 祛痰丸。有痰实似邪祟狂证,涤痰丸、大利膈丸、蠲饮枳实丸。有悬饮内痛,十枣汤,或三因控涎丹。

  理气 四七汤、苏子降气汤。

  滋阴 半夏止能泄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肾气丸以主之。海粉,热痰能降,湿痰能燥,结痰能软,顽痰能消,可入丸子,不可入煎药。

  镇坠痰饮 升降阴阳 灵砂丹、黑锡丹、来复丹。

  喘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已发,以攻邪为主。有外感邪盛。

  补 气虚短气,用人参、蜜炙黄柏、麦门冬、地骨、阿胶、桑白皮。

  降痰 有痰亦短气而喘。导痰汤方:半夏、南星、陈皮、枳实、茯苓、甘草。

  滋阴 阴虚,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地黄丸。年高痰喘不定者,必用此,仍茯菟与地黄等分。

  疏利风痰 《妇人大全良方》千缗汤方:半夏、皂角、炙草、生姜。

  降火 有热甚而喘。

  泄水 有水乘肺而喘,葶苈、牵牛之类。

  降气 导气汤、苏子降气汤,气实导气下行。

  润燥 款花膏。

  下 有胃实壅遏,以承气汤下之,气实者下之。

  劫 椒目为细末一二钱,用姜汁调下止之。又萝卜蒸熟为君、皂角烧灰等分、姜汁,炼蜜丸,梧桐子大,服五六十丸。劫后,看证用药。

  温 外感心下有水气,干呕而喘,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主之。

  哮

  专主于痰,必用薄滋味。

  宣 宜春初吐之。

  导痰顺气 清肺养正之药。

  霍乱

  内有所积,外有所感。

  宣 就微吐之,以提其气,或用樟木汤吐亦可。

  解散 干霍乱不用凉剂,二陈加川芎、仙术、防风、白芷。

  分利

  呕吐

  有热,有痰、寒、停食。

  清热 胃口有热,膈上有痰,二陈加姜、黄连。

  滋阴 还少丹、肾气丸。

  温 理中丸、不二丸。

  导滞 有积滞毒瓦斯上攻而呕者。

  下 有食用内消丸。

  清镇 烧针丸必用之。

  渗泄 水逆者,五苓散主之。

  补 久病者,胃虚不纳谷也,人参、黄 、白术、陈皮之类。

  恶心

  痰、热、虚。

  辛散 皆用生姜,随证用药。

  灸 呕吐恶心,胃俞、幽门、商丘、中府、石门、膈俞、阳关。

  膈噎

  即翻胃。血虚、气虚、热、痰兼病血积、癖积。

  补气 四君子加芦根、童便,或参苓白术散,或韭汁、牛羊乳,或入驳驴尿。

  补血 四物加童便。血病不可服香燥之药,服之必死。

  消积 有用阿魏、香附、砂仁、仙术、陈皮、山豆、枳实、木香、归须、桃仁、黄连之类。

  温胃 以马雹儿烧灰存性,每服一钱,用枣肉、平胃散二钱和入酒调下。丁沉透膈汤,小七香丸。

  行气 木香流气饮、嘉禾散。

  清镇 烧针丸。

  疸

  湿热、寒热、食积。

  发汗 三因麻黄醇酒。

  行湿 茵陈五苓加食积药。

  下 黄连、栀子、茵陈、枳实、浓朴、大黄。

  搐鼻 在上者,用瓜蒂搐之,取下黄水。

  消食 温 阴黄当温经燥湿。

  灸

  消渴

  上消则多饮水而少食。渴而饮食多,便赤,为中消。下消则膏淋,面色黑而瘦。

  养肺降火 人参白虎汤、东垣兰香饮子、麦门冬饮子。

  滋阴 八味丸、丹溪补阴丸。

  清镇 朱砂黄连丸、三因珍珠丸。

  生津补气血 东垣生津甘露饮子。

  下 谓胃承气汤。

  润燥 黄连末、天花粉末、生地汁、生藕叶和入牛乳,佐以姜汁、蜜,或单用浮萍汁

  水肿

  五脏水,为证不同。皮水、正水、石水、风水。内因气、湿、食。

  行气削积 重者蹋肿丸,轻者大橘皮汤、神金散。

  下 三圣散,枳实、萝卜子、牵牛,为末,看大小与服。气实,三花、神佑、舟车、禹功选用之,苦瓠丸。

  利机关 用肾气,须茯苓与地黄对用,平胃为衣,稍实者,下后用此洁净府也。

  实脾土 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燥脾补虚为主,切不可下。对金饮子、脾积丸 渗泄 桑白、葶苈、大橘皮汤、五苓之类,苤 。

  蒸 用汤以法坐熏之。

  缪刺 脉盛气实者,可用胃仓穴、合谷、石门、水沟、三里、复溜、曲泉、四满。

  消导 有食伤太阴而浮肿如水者,因积滞,看寒热,分消丸。

  开鬼门 谓发汗也。

  鼓胀

  消导 气胀,清热行气,中满分消丸。寒胀,中满分消汤。

  补中行湿 此脾虚之甚,大剂参、术、陈皮、茯苓、仙术。

  行血 有血积。

  洁净府 小便涩者,宜竟渗利之。

  下 脉实人壮盛者,下之便用收拾。

  行气 浓朴治胀,因味辛散。一法,用大虾蟆一个,入猪肚内煮熟,去蟆不用,病患一日吃尽,遂愈,神妙。

  滋阴 无阴则不能化,故胀,故药加芩、连类。

  针 上脘、三里、章门、阴谷、关元、期门、行间、脾俞、悬钟、承满。

  自汗

  气虚、湿热、阳虚。

  助阳 参术中佐以桂枝,甚者附子。

  下 火气上蒸于胃作汗者,凉膈散。

  补 心虚者,砺粉丸补之。

  扑敛 牡蛎、麸皮、麻黄根、 本、糯米、防风、白芷,为末,周身扑之。

  封脐 何首乌末,津调封之。

  消导 脾胃有食积,热而自汗,须导之,脾积丸。

  盗汗

  血虚、阴虚。小儿不须治。

  凉血补血 生地、当归、黄 、黄连、黄柏、黄芩、甘草、麻黄根、浮麦。

  实脾敛肌 白术四两,用黄 、牡蛎、麸,各分一两,炒过,只用术,为末,每服三二钱。

  补 文蛤末,为丸,汤下二十粒。

  劫 何首乌为末,唾调,安脐内。

  吃逆

  痰、气虚、阴火。

  补 虚者,参术中下大补丸。轻者簠德,用思以胜之。

  温 胃寒,理中汤。

  下 便实者下之。

  宣 气实脉盛有痰者,必吐之。

  头眩

  或运。痰挟气虚,火积其痰。脉大是久病。

  利痰清热 南星、半夏、桔梗、枳壳、陈皮、甘草、茯苓、黄芩之类。

  疏风 川芎茶调散。兼热痰,二陈加羌活、仙术、黄芩,青州白丸子。

  降火 滚痰丸、清空膏。

  导饮 蠲痰丸。

  消食 有内伤停食挟痰而致。

  活血 脉涩有死血。

  补气 虚者,参、术、 、归、陈皮、甘草之类。

  搐鼻 湿甚者,牛末吹之。

  针 上星、风池二穴、天柱。

  痛风

  风热、风湿、血虚、有痰。

  发散 仙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炒、)黄芩、防己、桂、甘草。在上,加羌活、威灵仙;在下,加牛膝、木通、炒柏。寒:小续命汤;风:天麻防风散。

  调理 皮骨散:虎骨(酥炙二两) 花蛇(酒浸取肉) 天麻 防风 川牛膝 僵蚕(炒) 归(酒浸) 乳香(另研) 桂心(各二两) 炙草 全蝎(半两) 麝香(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豆淋酒调下。

  补血 多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

  疏风胜湿 南星、仙术、炒柏为主,佐以台芎、白芷、桂、桃仁、防己。有湿胜一身尽痛,小胃丹、浚川散。

  导痰 青州白丸子。

  针 百会、环跳。

  灸

  肩臂痛

  导痰行湿 仙术、半夏、白术、南星、炒芩、香附、陈皮、荆芥、威灵仙。

  针 灸 肩 、曲池。

  癖块

  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气积、 、瘕、聚。

  消削 五脏积,随证治之,见《玉机微义》积聚门。

  血:醋煮海石、三棱、蓬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归须、干漆之类。

  气:御药院方助气丸。

  痰:涤痰丸。

  瘕:宣明积气丹。

  肉:丹溪阿魏丸。

  酒:邓山房感应丸。

  食:丹溪保和丸、脾积丸,见泻痢例中。

  下 因热,千金硝石大丸。积:蹋肿神应丸。鬼物:八毒赤丸,白马尿亦能行,或单服之。

  消导 用行气和血煎药,下磨积药,从汤荡之。秘方脾积丸,因气血弱者,攻补兼之 钩邪 有鬼物,必须鬼物以钩之,用死人枕煮服。

  敷贴 以大黄、朴硝、大蒜、鸽粪为膏,敷痞上。又煮虾蟆,食法见前鼓胀例中。

  熨蒸 牵牛、萝卜子、枳实为末,置于上,以艾火蒸之。

  养正 养正气实,而积自除。有只用旧砂锅为末,作丸服之效。

  针 中脘、建里、石关、商曲。

  倒仓 见《玉机微义》积聚门。

  灸 外贴 以一叶梅贴印堂,起泡去之。

  痞

  食积与湿 散郁开痰 橘半、枳术丸、三棱丸。

  宣 见心痛萝卜法。

  导滞 轻者,枳、丸、茱连丸、陷胸汤。又煮虾蟆,食法见前鼓胀例下。

  嗳气

  胃中有火、痰、气郁、滞,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