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望诊遵经
望诊遵经
第气色有散抟。则病症有轻重。气色有泽夭。则病症有生死。气色有清浊。则病症有阴阳。浮沉之表里不同。微甚之虚实亦异。合之四时。参之四诊。变在其中矣。吾故曰。察其气色。分其部位。则脏腑之病着。症候之变明。明堂如此。面貌亦然。面貌如此。五官亦然。后之学人。仿此而推之可也。
卷上
气色门户合参
望色之法。部位既已参观。门户亦当合论。盖明堂察色。以入门户为凶。所谓门户者。阙庭肺门户。目肝门户。耳肾门户。口心脾门户。若有气色入者皆死。白色见冲眉上。肺有病。入阙庭夏死。黄色见鼻上。脾有病。
入口者春死。青色见人中。肝有病。入目者秋死。黑色见颧上。肾有病。入耳者。六日死。赤色见颐上。心有病。
入口者冬死。盖五脏之色。各入本脏门户。至被克之时。为死期之日也。然必其色沉夭。则可谓云尔。脉经曰。病患首部。耳目口鼻有黑气起。入于口者。为入门户。其病主死。是又以黑色为死气。以口为门户也。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云。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心病目黑。肾之日壬癸死。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肺病颊赤目肿。心之日丙丁死。肾病面肿唇黄。脾之日戊己死。又凡病患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口者。死在三日中。此二节。皆有门户吉凶之辨。部位生克之分。学人当参之十法。合之四时。庶可知其常变焉。
卷上
色病宜忌合参
尝谓色分五行。则有生克。色分阴阳。则有宜忌。盖阳病而见阳色。阴病而见阴色者。宜也。阳病而见阴色。
阴病而见阳色者。忌也。是故邪盛于表。色宜浮清。反见沉浊者。忌也。气衰于里。色宜沉浊。反见浮清者。忌也。身热烦躁。谵语妄言。其色宜赤。反见肢厥面青者。忌也。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其色宜黄。反见热盛色赤者。忌也。失血脱津液。色宜黄白。反见面色鲜赤者。忌也。下痢便脓血。色宜黄涩。反见身热面赤者。忌也。麻痘斑疹。诸痛疮疡。色皆宜赤。反见青黑者。忌也。霍乱吐下。诸呕泄泻。色皆宜黄。反见青黯者。忌也。由是而推。一病有一病之宜忌。一症有一症之宜忌。凡色病相应者。宜也。相反者。忌也。反之微者。难治。反之甚者。
即死。然犹有要焉。则在察其泽夭以知成败。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抟散。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经曰。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弗去。乃知新故。此之谓也。若夫声音脉息之宜忌。亦可以相应相反。比例而推焉。
卷上
气色声音合参
尝谓形容气色脉病声音。有时相应。有时不相应。非相应者可凭。而不相应者不可凭也。盖有常焉。有变焉。因常可识其同。因变可知其异。故四诊分观。则各有所当。四诊合论。亦皆有可凭。自其同者言之。诊不变。治亦不变。自其异者言之。诊无常。治亦无常。然而常变不离五行。异同难逾四诊。参而伍之。错而综之。
虽虚实不齐。脏腑相胜。而生克可推。吉凶可断焉。试先以气色声音。合而参之。如肝色青。其声呼。其音角。
心色赤。其声笑。其音征。脾色黄。其声歌。其音宫。肺色白。其声哭。其音商。肾色黑。其声呻。其音羽。有是气色。
有是声音。此为相应。若见其气色。而不闻其声音。或闻其声音。而不见其气色。则五脏有盛衰。五行有生克矣。假令望见青之气色。而不闻角之声音。反得心之声音者。木生火也。得肾之声音者。水生木也。此相生之谓也。得脾之声音者。木克土也。得肺之声音者。金克木也。此相克之谓也。五色五音。皆可比例以相参也。然气色有微甚。声音有盛衰。病症有虚实。又当因诊以通其变矣。要之相生者顺。相克者逆。气色克声音者。其死速。声音克气色者。其死迟。气色生声音者。其愈速。声音生气色者。其愈迟。声色相应。而无过不及者。平人也。声色相应。而有过不及者。病患也。腑病多相生。脏病多相克。太过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脏。脏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气色声音合参之旨也。至若病之定名。症之定候。其中又各有形容。各有宜忌。惟精于病症诸书。熟于疗治诸法。识其常。通其变。胸有成竹。目无全牛。庶可迎刃而解矣。
卷上
气色脉象合参
既讲声音合参之旨。当明脉象合参之诊。灵枢曰。色脉形肉。不得相失。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黄者其脉代。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夫所谓相胜相生者。何也。脉胜色。色胜脉。谓之相胜。脉生色。色生脉。谓之相生。五色五脉。合之五行生克。可类推也。假令色青。其脉当弦。今见青色而不得弦脉。反得毛脉者。脉胜色也。得代脉者。色胜脉也。此相胜之谓也。得石脉者。脉生色也。得钩脉者。色生脉也。此相生之谓也。脉鉴云。色克脉者其死速。脉克色者其死迟。色生脉者其愈速。脉生色者其愈迟。然以余观之。五脉有微甚。五色有浅深。五病有虚实。承制之理。由是而窥。剥复之机。由是而测。约而言之。相胜者死。相生者生。相应而无过不及者平。相应而有过不及者病。脏病多相胜。腑病多相生。太过属乎腑。不及属乎脏。脏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皆色脉合参之旨也。
卷上
气色病症合参
既讲脉象合参之旨。当明病症合参之诊。十六难曰。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 。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善欠。
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此皆相参之法也。由是而参之五官。五官其应也。参之五体。五体其应也。参之情志形容。声音臭味。与夫毛发皮肉。经络筋骨。皆其应也。盖应者常也。不应者变也。知其常变。则知其病症矣。知其病症。则知其生克矣。假如色青而得肾证。水生木也。色青而得心证。木生火也。此相生之谓也。又如色青而得肺证。金克木也。色青而得脾证。木克土也。此相克之谓也。凡相生者顺。相克者逆。色生病者为虚邪。病生色者为实邪。色克病者为贼邪。病克色者为微邪。色病相应者为正邪。太过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脏。脏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然病症有三因。气色有十法。又当因诊以通其变焉。时日支干。孤虚旺相。亦可按法而合参矣。由是而参之四时气候有异也。参之五方风土有殊也。参之气质强弱不齐也。参之老少盛衰不等也。
参之形志苦乐不均也。而况居移气。养移体。合乎七情六淫以为病。故见于形色。发于声音。显于症候。应于脉息者。遂千变万化。种种不同。夫千变万化。种种不同。而究不能出乎四诊之范围者何哉。盖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有诸内。必形诸外。隐于此。必显于彼。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一本而万殊。万殊而一本也。
卷上
推展望色大意
窃谓脉之理微。色之理愈微。盖有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者。然病症不同。气色当异。苟推而广之。扩而充之。
触类而长之。则虽难以形容者。亦可以拟议焉。如风色当青。寒色当黑。暑色当赤。湿色当黄。风令脉缓。寒令脉急。暑令脉虚。湿令脉涩。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合色脉皮肤而参观。则风令脉缓者。当色青而皮肤缓。寒令脉急者。当色黑而皮肤急。暑令脉虚者。当色赤而皮肤减而少气。湿令脉涩者。当色黄而皮肤涩。夫如是而风寒暑湿之色。难以形容者。不亦心解矣乎。不宁唯是。又如喜则气散。怒则气逆。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悲则气消者。亦可因其气之变。而拟议之也。何也。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厉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也。色者气之华。有诸内必形诸外也。更进而推展之。如经言风寒中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夫皮肤既闭。则其面色亦闭矣。此可因经言皮肤闭。而知其面色闭。又可因病患面色闭。而知其皮肤闭。即可因面色闭。皮肤闭。而知其伤于寒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主表。其证头项痛。腰脊强。恶寒无汗。夫恶寒无汗。则其皮肤闭也可知。皮肤闭则其面色闭也又可知。此可因恶寒无汗。而知其面色闭。即可因面色闭而知其恶寒无汗。又可因恶寒无汗而知其头项痛。腰脊强。即可因头项痛。腰脊强。恶寒无汗。而知其太阳病。伤于寒矣。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斯时也。未发热者。色或惨然而黑。此外寒之色也。已发热者。色或怫郁而赤。此表热之色也。若未得汗。其色当闭。若已得汗。其色当开。若将汗未汗。则色当有闭而欲开之象矣。匪直此也。更可因其赤色之微甚。而知其热之轻重。因其赤色之浮沉。而知其热之进退。因其赤色之散抟。而知其病之聚散。因其赤色之泽夭。而知其症之成败。而凡六部十法。与夫四时五色。莫不可推。伤寒如此。诸病亦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难以笔楮形容矣。
卷上
主病条目大意
色自内而达外。已言其相应矣。医从外以知内。当讲夫主病焉。夫相应之与主病。其义一也。其义一。其用二。如湿病色黄。疸病色黄。脾病色黄。此内外相应之理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然脾病之黄。不同于疸。疸病之黄。不同于湿。此气色主病之分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盖相应者。言其色之同。主病者。辨其气之异。
夫色之同者。拟议非难。而气之异者。形容不易。故今条目诸篇。惟集古圣先贤所言者。分录于后。学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否则如刻舟求剑。胶柱鼓瑟矣。至若病症不齐。气色各异。可以象求。难以言尽。然能熟其提纲。识其部位。参伍诊法。错综病情。虽四海之大。百世之远。万病之殊。皆可因望而知变。因变而知治。大哉。至哉。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非岐黄之至圣。其孰能与于斯。
卷上
青色主病条目
经云。青黑为痛。夫青者。肝胆之色。亦风木之色也。虽为痛为风。宜以部位诊法参观。然后言其寒热虚实。
如鼻头色青者。腹中痛也。青黑甚者。痛甚为挛也。面青而唇口撮者。疼痛方殷也。鼻头色青腹中痛。若冷者。死证也。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头痛颊青黄。目眩晕不欲闭。身体沉重。兀兀欲吐者。厥阴太阴为病。痰厥头痛也。腹痛。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热饮。或腹满下利者。寒痛也。腹中作痛。
面色乍赤乍青乍白。其痛时作时止。时吐清水者。虫也。色青。脉至长而左右弹者。有积气在心下肢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也。青而闭滞者。痹痛也。环目鼻而青者。筋骨酸痛也。目间青脉见者。胆滞掣痛也。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者。阴毒之为病也。烦躁如狂。心腹搅痛。头旋欲吐。面目青黑。四肢冷逆者。中砒霜之毒也。中毒。手足面皆青者。时过救之。恐不及也。 青者。肝病也。色微苍。嗌干。善悲。善怒。时憎女子。多汗恶风。目下色青者。肝风也。风门青者。风病发搐也。乍赤乍青者。螈 也。面青吐沫。卒不知人者。痫也。面青目反视。手足摇者。肝痫也。痫发手足厥冷。偃卧拘急。面青吐沫。声音微小。脉沉细者。阴痫也。病发似癫痫。面色青黄者。食芹得之。蛟龙病也。色苍而爪枯者。肝热也。耳前青者。风也。肝病色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其脉弦长者。可治之证也。面青心闷乱。吐逆呕沫。胁痛头眩重。耳不闻人声。偏枯筋急。曲拳而卧者。肝风发也。色青苍白。见于目下。善悲。指爪皆痛。好转筋者。筋虚伤风。为肝虚风也。善怒嗌干。咳则胁下痛。不能转侧。脚下满痛者。筋实伤热。为肝实风也。面目青黑。卒然喑哑不声。踞坐不得。四肢缓弱。遗失便利者。肝虚寒。厉风所损也。面青颊赤者。疟病寒热也。
疟病色苍苍然太息者。肝疟也。先头重颊痛。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腹满泄。两颔痛者。
脾热病也。小儿面青肉冷。目陷干呕。利下如水者。夏月积冷。暴凉加之。而胃气虚弱也。小儿夜啼。面色青白。手足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两颊如青黛者。中恶也。卒然面青气促者。惊怖也。小儿初生。
眉青脸赤口撮者。脐风也。小儿上气气逆。面青喘嗽。昼夜不息者。风冷入肺也。面青目瞠者。气喘也。小儿面色时青时白时赤时黑者。险证也。青遮口角者。必难治也。目下胞青者。胃寒也。青而紫者。恶血也。瘀血上冲。中心闷乱。色青者。死证也。筋痹好悲思。颜色苍白。四肢痿痹。手足拘挛。伸动缩急。腹中转痛者。筋虚极也。色青逆噫。喜恍惚失气。状似悲泣之后。舌强咽喉干。寒热恶风。不可动。不嗜食。苦眩。善妄言者。脉极也。青黑惨暗者。阳气虚也。青白形瘦如柴者。元气衰弱也。青或兼白者。阳虚阴胜也。脉涩面色青者。营气不足也。目下色青者。或多忧惊。或多色欲也。面如尘垢者。少阳病也。咳嗽面青者。肝乘肺也。面青夺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