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幼科切要
幼科切要
熟地(三钱) 山药 扁豆炒 焦术(各二钱) 黑姜 吴萸 炙草(各六分)
景岳六味回阳饮
治慢惊四肢厥冷。
党参 附子 干姜(各一钱) 熟地(四钱) 当归(土炒,二钱) 汗多者加箭 二钱,泄泻者加焦术二钱。
胎热门
小儿胎热,身上湿烂者,用泥蜂土研细掺之。
一方江西碗泥研掺之。一方荞米粉掺之。一方草房上青苔焙干研细掺之。
五福化毒丹
治胎热胎毒口疮等症。
玄参 桔梗(各一钱) 洋参 青黛(各三分) 赤芍 甘草(各四分)以上俱为细末,再用马牙硝二分,寸香三厘,另研和前药用蜜为丸,薄荷煎汤下。
游风丹毒。小儿初生后身上或起一片,或数片,或时红肿,或时消散是也。急宜速治,迟则无救也。
消毒饮
治小儿丹毒。
牛蒡子(炒) 荆芥 西风 黄芩(各一钱) 升麻 甘草(各五分) 伏龙肝为引。小便不利加车前、木通,大便结加熟军。
敷毒丹
伏龙肝 黄连 地榆 燕子泥(各五钱) 明雄(三钱) 共细末,调冷水敷之。
变蒸考
凡小儿生后,必有变蒸之期,其发热吐泻与病无异。若误认为疾,妄投药饵,以致蒸长之气全消,无疾而成有疾,误事不小。自生之日起至三十二日一变蒸,三百六十零五日满十变,骨节成矣。专此之时,宜保护之。若逢变蒸之期,必额多微汗,唇生泡,耳冷吐乳,真可信也。宜服:
惺惺散
治小儿变蒸,发热咳嗽,痰涎鼻塞,身重。
沙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白芍 花粉 桔梗(各一钱) 细辛 苏荷(各三分) 水煎服。
发热门
小儿发热非一端,或因食积或因寒,有实有虚有积热,说与医人仔细看。
发热面红,气粗口渴,啼哭烦躁,唇红,小便赤色,解表即退。宜服:黄芩 紫苏 苏荷 防风 柴胡 虫蜕 连翘 木通 车前 荆芥(各五分) 灯芯为引。
发热面白,眼青气微,神倦,温补即退。宜服:洋参 白术 茯苓 半夏 虫蜕 骨地 广皮 天麻(姜炒) 甘草(各五分)发热面赤,气促,两鼻扇动,汗多,此肺窍不通,肺火有余。宜服:牛蒡子(炒) 枳壳 苏子 北芥 莱菔子 钩藤 茯苓 苏荷 桔梗 云皮 广香 蒲黄(各一钱) 北辛 牙皂(各二分)微热面白,气促,两鼻扇动,体虚者。宜服:党参(二钱) 云苓 陈皮 半夏(各一钱) 肉桂(五分) 炙草 黑姜(各六分) 当归(一钱) 大红枣(二枚为引)虚热日久,手足心热,下午益甚,时热时退,虚烦口渴,宜服:生地 枣皮 怀山药 茯苓 当归 地骨皮 熟地 丹皮 泽泻 麦冬(去心。各一钱)北味(七粒) 乌梅 红枣(各一枚) 为引。
疳积发热,肌瘦,大便艰涩,汗下不能,积热也。宜服:郁金 胆星 熟军 使君(去壳) 红曲(各二钱) 共为末,红糖水调服。
发热咳嗽,鼻塞声重,宜服:前胡 桑皮 苏荷 桔梗 干葛 紫苏 知母(各一钱) 北辛(三分) 杏霜(去油,一钱) 水煎服。
久热,面目浮肿,鼻流清涕,此体虚复冒风寒,宜服:黄 白术 当归 升麻 柴胡 陈皮 党参 桂枝 防风(各一钱) 甘草(三分) 姜、枣为引。
发热,鼻中出血,宜服:桑皮 杏仁 丹皮 白芍 骨皮 侧柏叶(炒) 甘草 荆芥(各一钱) 不用引,水煎服。
小儿夜啼 用灯花五朵研烂,涂娘乳上,令小儿食乳自安。一方青黛研水服之。一方五倍子研末水调,填脐上即安。
感冒门
伤寒感冒病尤轻,微微发热自然平,一钱紫苏姜二片,豆豉十粒自安宁。
天保采薇丹 勿论大人小儿,四时感冒,姜汤下,或身无汗,加葱白,化服二三钱,小儿一二钱,或七八分。如未愈再服即效。惟小儿质嫩气娇,一受外邪,风惊痫疟遂致痰火并泛,壅塞肺窍,手足抽掣,声音难出,先以此方开提肺窍,表散外邪,利气疏痰,安和脾胃,则病已去大半矣。
羌活 独活 前胡 赤芍 升麻 葛根 半夏 广皮 茯苓 紫朴 枳壳 霍香 甘草川芎 苍术 桔梗(各等分)上为末,神曲糊丸。
伤风门
小儿伤风顿觉头痛鼻塞,呵欠喘急,身热脉浮者是也。盖肺主皮毛,风入皮毛,多为咳嗽。其指纹红紫而长,外感候也。又有伤风自利,腹胀而手足冷者,脾怯也,当与和脾而兼发散。又有潮热多唾,气粗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嗽者,脾肺受寒,不能受纳而吐也。若伤风多泪,胁痛目肿而咳者,兼肝症也。汗多而嗽者,心症也。面黄唇肿,少食恶心,兼脾症也。面白眼肿,上气喘急,为肺虚也。嗽而腰痛兼肾症也。
人参败毒散
治小儿四时感冒,伤风咳嗽,凡咳嗽痰不应者,每二三服,不拘剂数,以痰豁为度。
沙参 桔梗 枳壳 川芎 甘草 茯苓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防风 荆芥(各一钱生姜一片为引,水煎热服,忌油。
脾怯者倍茯苓加怀山药、扁豆、焦术、藿香;兼肝症倍柴胡加白芍,微加青皮;兼心症,倍独活,加连翘、木通;兼脾症加大曲、山楂、麦芽;兼肺症实者,倍加枳壳、白芥子;兼肾症,倍加独活。
伤寒门
小儿伤寒有五法:一曰发表:其症脉浮,发热身痛,恶寒脊项强,气喘咳嗽,头痛,四肢拘急,口舌和,脉不沉,口不渴,二便如常。方用麻黄桂枝青龙之属。
一曰解肌:脉尺寸俱长,目痛鼻干,漱水不欲咽。方用葛根汤、升麻葛根之属。
一曰和解:脉不浮不沉,往来寒热,呕吐胁痛,胸前胀满,耳聋,头汗盗汗,目眩口苦。方用大小柴胡之属。
一曰攻里:脉至沉而有力,潮热恶热,腹痛下利,手足心液有汗出,咽干齿燥目不明,谵语发狂,小腹满,下利清黄水,不得眠,小便多,自汗,外证头痛发热俱罢。方用白虎、小承气、六一顺气之属。
一曰救里:脉沉无力,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四肢厥冷,呕吐清水涎沫,背恶寒,蜷卧武、白通之属。
麻黄汤
治太阳经伤营,发热无汗恶寒。
麻黄(体虚少用) 桂枝 杏仁 炙草(各等分) 水煎服,得汗而解。
桂枝汤
治太阳经风伤卫,发热自汗恶风。
桂枝(一钱五分) 白芍 生姜(各二钱) 红枣(五枚) 甘草(一钱) 水煎温服。
大青龙汤
治太阳症见风脉。
麻黄(八分) 石膏(二钱) 桂枝(一钱) 杏仁(七粒) 炙草(五分) 水煎温服。
小青龙汤
治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咳或噎或喘。
麻黄 桂枝 白芍 半夏(各一钱) 甘草 干姜 北辛(各五分) 五味(十二粒) 水煎凉服。
葛根汤
治阳明胃经目痛鼻干不眠。
粉葛(二钱) 赤芍 桂枝 麻黄 炙草(各五分) 葱白(三茎) 生姜(三片) 红枣(二枚) 为引,水煎服。
如恶寒倍加麻黄,恶风倍加桂枝。如阳明腑病,不恶寒,有汗而温,当白虎汤。
升麻葛根汤
治邪在阳明经 无汗恶寒发热。
升麻 粉葛 赤芍 炙草(等分) 水煎服。
小柴胡汤
柴胡(三钱) 沙参 黄芩 法夏 炙草(各一钱) 生姜(一片) 红枣(三枚,为引) 水煎服。
按此经无出入路,不可汗下,止此方和解之。如兼阳明症,方加葛根、芍药。如尚有恶寒等症,用大柴胡汤。
太阳经,表之表也,行身之背;阳明经,表之里也,行身之前;少阳经,半表半里也,行乎两胁之傍。过此则少阴、太阴、厥阴,俱入脏而为里。
大柴胡汤
治表症未除,里症又急,汗下兼行。
柴胡 黄芩 白芍(各一钱) 法夏(八分) 大黄(七分) 枳实(四分)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水煎服。
白虎汤
治身热大渴而有汗,脉洪大者服此,无渴者不宜。
熟石膏(二钱) 知母(二钱) 甘草(一钱) 粳米(一撮) 水煎服。
调胃承气汤
治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结而呕,日晡潮热。
大黄(二钱) 芒硝 甘草(各一钱) 生姜(五片) 水煎热服。
大承气汤
治阳明太阴谵语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烦渴,并少阴舌干,口燥,日晡发热,脉沉实者。
大黄(三钱) 紫朴 枳实 芒硝(各二钱) 生姜(五片) 水煎服。
小承气汤
治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闷,症在太阴,无表症,汗后不恶寒,潮热狂言而喘者。
大黄(三钱) 紫朴 枳壳(各二钱) 水煎服。
桃仁承气汤
治外症已解,大便黑,小便利,为瘀血症。
大黄(二钱) 桃仁(七粒) 桂枝 芒硝 炙草(各一钱) 水煎服。
凡用三承气汤,须以手按小儿自胸至腹,果有硬处,手不可近,又看其舌之燥滑如何,然后分别。当急下者,宜用大承气渴;可少与者,宜小承气汤;宜微和胃气者,宜调胃承气汤。
小建中汤
治伤寒腹中急痛,阴阳相乘。
桂枝(一钱) 白芍(三钱) 炙草 饴糖(各一钱)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水煎服。
阴症腹痛,不大便,桂枝芍药汤;腹痛甚,桂枝大黄汤;腹痛自利,小便清白,宜四逆汤、理中汤。
黄 建中汤
治伤寒汗后身痛脉迟弱者。
箭 (蜜,三钱) 白芍(二钱) 安桂 炙草(各一钱) 生姜(三片) 红枣(五枚)水煎好,入饴糖二匙,再煎一沸,或泻者饴糖不用。汗多耗损,阴气不能荣养筋骨,故痛。阳虚故脉迟,汗后故脉弱。此乃创建中气,使生长荣卫,通行津液,则表不虚而身痛自愈。
理中汤
治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腹痛。
条参 焦术(各二钱) 干姜 炙草(各一钱) 水煎温凉服。
真武汤
治汗发过多,心下惊悸,头眩身 ,振振欲擗地者。
熟附子(二钱) 白芍(一钱) 茯苓(二钱) 焦术(一钱五分) 生姜(一片) 水煎温凉服。
白通汤
治少阴下利无脉。
熟附子(三钱) 干姜(一钱五分) 葱白(三茎) 水浓煎冷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发热脉沉。
麻黄 熟附子(各二钱) 细辛(一钱) 水浓煎温服。
四逆散
治阳元极,血脉不通,四肢厥冷,在臂胫之下。若阴症,则上过平肘,下过夫膝也。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等分) 水浓煎热服。
玄参升麻汤
治发斑咽痛。
玄参(一钱五分) 升麻 甘草(各一钱) 水浓煎热服。
阳毒升麻汤
治赤 狂言吐脓血。
升麻(一钱五分) 犀角 射干 黄芩(各一钱) 拣参(二钱) 甘草(八分) 水煎热服。
桃仁汤
治狐惑声哑。
桃仁(十粒) 槐花子(二十粒) 艾叶(一钱) 红枣(二枚) 水浓煎,空心热服。
黄连犀角汤
服桃仁汤后服。
犀角 川连(各二钱) 川乌(四个) 木香(三钱) 水煎服。
牛蒡汤
治发热不透,余毒在心包络,令瘥后昏烦,甚至手足搐搦或寒或热。
牛蒡根 升麻 牛膝 南星(各六钱)上为末,每服五分,酒调下,每日三次。
牡蛎泽泻汤
治前证腰以下浮者。
牡蛎( ) 泽泻 葶苈 花粉(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黄龙汤
治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柴胡(三钱) 黄芩 赤芍 甘草(各二钱) 生姜(三片) 红枣(二枚) 水煎热服。
伤暑门
凡治伤暑证,最当辨其阴阳虚实。若外中热邪、内亦烦躁而热者。此表里俱热,方是阳症,治宜清热解暑。
若脉虚无力,或为恶寒背寒,或为吐恶,或为腹痛泄泻,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冷茶冷水,或息促气短无力,皆阳中之阴也。凡见此类,但当专顾元气,四君子为主治,或理中汤加白芍。若虚寒甚者,则合时令而从证,必用桂附参 等药,切不可因暑热之名,而热用寒凉解暑,则祸不可胜言矣。
五积散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以此温之。
白芷 广皮 紫朴 枳壳 桔梗 川芎 白芍 茯苓 苍术 当归 法夏 桂枝 黑姜炙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清暑益气汤
治伤暑寒热,自汗口渴,恶寒发热。
条参 箭 焦术 建曲(各一钱) 泽泻 黄柏 青皮 干葛 五味 炙草(各五分) 姜(一片) 枣(二枚,为引)
人参白虎汤
治中暑不恶寒而发热。
沙参 石膏 知母(各一钱) 炙草(五分)粳米一撮,水煎服。口渴加麦冬一钱,五味七粒。
调元生脉散
平肝木,益脾土,泻邪火,补元气,小儿要药。
党参 箭 麦冬(各二钱) 五味(一分) 炙草(一钱) 姜(三片) 大红枣(二枚,为引)
加味五苓散
治暑症要药。
焦术 茯苓(各二钱) 猪苓 泽泻 安桂 藿香 木瓜 西砂(各一钱) 姜(三片) 红枣(三枚) 灯芯为引。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四肢无力,咳嗽伤暑等症。
条参 焦术 茯苓(各二钱) 炙草(一钱) 姜(二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吐加西砂一钱;水泻加前仁一钱;食积加神曲、麦芽各一钱。
理中汤
治阴暑呕吐、泻利腹痛。
条参 黑姜(各一钱) 炙草(七分) 焦术(三钱) 大枣(二枚) 水煎服,为丸亦可。
生脉散
固中气,清火热,保肺金,并止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