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女科经纶
女科经纶
交骨不开产门不闭子宫不收三证
盘肠生
寒月冻产宜暖
夏月热产宜凉
催生药宜助气血为主
催生大法
催生用药诸方
产后脉
产后之脉贵虚
产脉辨生死之法
新产下有调理之法
新产妇人有三病
产后十二病
产后十八证
产后危证有三冲三急
产后诸证其源有三
产后戒食汤
产后戒饮酒
产后戒服童便
产后戒食鸡子伙盐
产后戒早行房
产后病戒用发表一切不可用风药
产后戒服黑神散热药论
产后戒服黑神散致病论
产后戒服五积散论
产后用白芍药宜制炒论
产后宜用芍药论
产后戒不可遽用参
新产后先消瘀血为第一义
产后不可作诸虚不足治
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
产后先补气血兼用消散
产后去邪必兼补剂
辨丹溪主末二字即标本论
产后攻补二法辨疑论
产后误药成病论
产后诸证不可误治论
产后证先调脾胃
产后服生化汤论
产后胞衣不下属冷乘血涩
产后胞衣不下属血入胞中
产后胞衣不下有虚实之分
产后胞衣不下急断脐带法
产后血晕属败血流入肝血热逆上
产后血晕属瘀血奔心虚火炎上
产后血晕属恶露乘虚上攻
产后血晕属阴血暴亡心虚火炎
产后血晕属血随气上
产后血晕属虚火载血上升腹中空虚所致
产后血晕分下血多少治法
产后血晕用醋漆法
产后恶露不下属风冷乘虚抟血
产后恶露不绝属虚损脏腑挟冷
产后恶露不止属血滞不化
产后恶露不绝属肝脾经病
产后头痛属阳实阴虚
产后头痛属风寒用生化汤
产后心痛属虚寒血凝不散
产后心痛属阴亏火冲包络
产后心痛属寒气上攻
产后心痛属血虚
产后腹痛属腹有干血
产后腹痛属余血壅滞
产后腹痛属伤食裹血
产后腹痛属气弱阻寒
产后腹痛属冷气乘虚入产门
产后腹痛分证用药法
产后血块腹痛戒用峻厉药
产后小腹痛属恶露凝结
产后小腹痛属血滞名儿枕痛
产后小腹痛属瘀血停滞有骨疽证
产后脐下痛作恶露不尽论
产后腰痛属血滞经络
产后腰痛属劳伤肾气风冷乘虚
产后腰痛属真气虚
产后胁痛属气与水相激
产后胁痛分证用药之法
产后遍身疼痛属血气失其常度
产后血块筑痛属风冷凝血
产后积聚属气血为风冷所抟
产后瘕痛属风冷搏血
产后寒气入腹名寒疝
产后有血损筋挛之证
产后气血壅结宜固元气
产后口干痞闷属面毒聚胃
产后伤食停滞分证用药法
产后腹胀呕吐属败血入脾胃
产后腹胀呕吐属饮食伤脾胃
产后呕吐属肠胃燥涩气逆
产后呕逆属恶露不下
产后呕吐属脾胃病分证用药
产后呃逆属脾虚聚冷胃中伏寒
产后呃逆分证用药法
产后气喘属败血停凝上熏于肺
产后发喘属污血感寒
产后气喘属孤阳绝阴
产后发喘不可误药
卷六产后证下
产后浮肿属败血停积不可作水气治
产后浮肿属血与气搏留滞经络
产后浮肿属风邪搏气
产后浮肿属体虚有湿热
产后浮肿属虚大补气血
产后浮肿分证治法
产后外感风寒发热不可作伤寒治
产后头痛发热不可作外伤感冒治
产后诸发热状类伤寒不可发汗
产后伤食发热宜下
产后伤食发热类伤寒
产后伤食发热不可作血虚治
产后伤食发热分证用药
产后发热属肝虚血燥
产后发热属阴虚生内热
产后发热属阴虚阳浮于外
产后发热属血脱阳无所附
产后阴虚发热宜补气
产后发热不可作火治误用寒凉
论丹溪治产后发热用方之法
产后乍寒乍热属败血不散
产后败血不散寒热为闭阴闭阳
产后败血闭阴闭阳之辨
产后阴阳不足寒热用药不同
产后虚汗不止属阴气虚
产后虚汗有亡阳之患
产妇头汗属血虚孤阳上出
产妇头汗属虚热熏蒸
产后中风属于虚
产后中风属劳损脏腑气虚邪入
产后中风属劳伤所致
产后中风属下血过多虚极生风
产后中风宜大补不可作风治
产后中风当补元气为主
产后血虚中风病痉
产后血虚汗多遇风变痉
产后痉属亡血过多筋无所养
产后病痉属阴虚内热生风
产后成痉不可同伤寒例治
产后变证不可轻用发表
用续命汤辨
产后口噤属血气虚风乘三阳经
产后角弓反张属体虚受风
产后角弓反张属虚象宜固气血
产后属阴虚火炽筋无所养
产后拘挛属气血不足
产后拘挛属肝经风热血燥
产后不语属败血入心
产后不语属胃湿热痰迷心
产后不语属热血热痰迷塞心窍
产后不语分证用药
产后惊悸属心气虚风邪抟心
产后惊悸属心血虚
产后恍惚属荣卫不足风邪所乘
产后恍惚不可作风治
产后发狂属败血冲心
产后发狂属肝虚火炎
产后乍见鬼神属败血停心
产后乍见鬼神属血虚邪淫
产后乍见鬼神属心脾血少
产后妄言见邪不可作痰火论
产后狂言谵语分五证治
产后虚烦属余血奔心
产后虚烦戒服竹叶石膏汤
产后渴属于血虚
产后心烦血渴分证用药
产后口鼻黑衄属胃绝肺败
产后鼻衄为气脱血死证
产后咳嗽属肺经感邪
产后咳嗽属食面壅纳
产后咳嗽属恶露上攻瘀血入肺
产后咳嗽属胃气不足
产后咳嗽分证用药
产后寒热属败血不可作疟治
产后疟疾属阴阳两虚不可用柴胡汤
产后疟疾属气血虚宜补胃气为主
产后痢疾属内外诸伤
产后下痢属风冷乘虚
产后痢疾作渴属津液内竭
产后痢分证用药
产后滞下不可用下药
产后蓐劳属风冷抟于气血
产后蓐劳属忧劳思虑所致
产后蓐劳属亏损血气所致
产后蓐劳当补脾胃养正气为主
产后血崩属劳役惊怒所致
产后血崩属酸咸不节以伤荣卫
产后血崩属脏气不平
产后血崩分证用药
产后便秘属亡津液胃燥
产后便难属内亡津液
产后便秘属血虚火燥
产后便秘属津液不足不可服寒药
产后秘结属血少肠燥不可用峻利药
产后便秘戒轻用大黄
产后小便不通属内积冷气
产后淋属热客胞中
产后淋属热邪搏血渗入胞中
产后淋治法宜量虚实
产后二便不通属津液燥竭
产后小便数属气虚不制
产后小便不禁属脾肾虚
产后小便不禁属产伤膀胱
产后小便淋沥属损破尿脬
产后小便淋沥分证用药
产后小便出血属热乘胞内
产后大便出血分诸证用药
产后发痈疽不可用治毒药
产后月水不调属风邪冷热客经络
产后月水不调属风冷伤经
产后月水不通不必药
产后乳汁不行属亡津液
产妇乳汁不行有二
产妇乳汁不行宜壮脾胃以资化源
产后乳自出属胃气虚
乳房肿胀用麦芽
产后乳痈属邪热攻阳明血搏气滞
产后阴脱属产劳太过所致
产后玉门不闭属气血不能收摄
产门不闭肿痛分证用药
卷七崩带门
经论血崩属悲哀阳气内动
经论血崩属悲哀热气在中
经论血崩属阴虚阳搏
经论血溢属劳力伤肠胃络脉
经论血崩属于热
经论血崩属于寒
经论血崩属于风
《金匮》论血崩属三焦绝经
《金匮》论崩漏属虚寒相搏
崩漏属败血脓积
血崩有瘀属恶血未尽
血崩属涎郁胸膈
崩漏属冲任血虚不能约制
崩下属冲任气虚不能制
血崩属阳虚不足
血崩属热为阳脉有余病
血崩属阳乘于阴为阳邪有余病
血崩属热不可作寒论
经血暴崩属火热为喜怒惊恐所致
血崩属阴虚火逼妄行关心肾二经
血崩属真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
崩漏属脾胃虚火乘心包
崩漏属心火亢甚肝实不纳血
血崩属寒在下焦
崩漏日久化寒主升举论
血崩服寒药变寒用热治法
崩漏有五色之分
崩有阴阳以五色分五脏属虚冷所致
崩漏有阴证阳证之分
血崩心痛名杀血心痛
血崩心痛属血虚心无所养
治崩漏先调其气
崩与漏有分证治法
治血崩有国中末之三法
治崩漏宜调脾胃为主
妇人血崩服四物汤问
崩漏属虚热用药之法
崩漏分诸证用药之法
血崩用药有三治
血热崩漏用荆芥四物汤论
血热崩漏用河间生地黄散论
热崩用凉血地黄汤论
虚寒崩漏用丁香胶艾汤论
虚寒崩下用鹿茸丸论
虚寒崩漏用伏龙肝散论
劳伤崩漏用当归芍药汤论
气陷崩漏用益胃升阳汤论
火郁崩漏用升阳除湿汤论
气虚崩漏用断下汤论
血瘀崩漏用五灵脂
崩漏丸论
崩漏用灰药主治
崩漏之脉
卷七带下证
经论带下属任脉为病
经论带下属小肠冤结
经论带下属思想无穷所致
考妇人带下属任脉之病
带下属于风冷入脬
带下属风邪乘虚入于脬中
带下属风冷伤于胞络
带下出于风冷停宿
带下属下元虚冷
带下属虚寒精气蕴积而成
室女带下有三病所致
妇人带下分三证所感俱属风冷客邪
带下属湿热冤郁不可主风冷论
带下属任脉湿热郁结不可用辛热治
带下属任脉经虚湿热冤结
带下属浊水热乘太阳经
带下属中焦湿热浊气渗入膀胱
带下属湿热郁下焦带脉
带下属瘀血在于少腹
带下属肠中有脓血败浊
带下属胃中湿痰渗入膀胱
带下属血海枯津液内竭
带下属脾虚气陷
带下属于下焦肾气虚损
赤带属心肝二火阴血渐虚
治带下同治湿之法
治带下有先攻后补之法
治带下用药之法
治带下分寒热用药之法
治带下分诸因有虚实之法
治带下属卫胃俱虚以固卫浓脾为主
治带下不可作湿痰治以补养固本为主
治带下以壮脾胃升阳气为主
带下伤五脏有五色之分
卷八杂证门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血分水分证
咽中证
咽中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瘕癖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乳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前阴诸证
夜梦鬼交
夜梦鬼交
夜梦鬼交
序
两仪定位,阴阳肇分,天地即以阴阳化生万物。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而男女其阴阳之始也。圣人以六经垂教万世,《易》始乾坤,《诗》首关雎,《书》传厘降,《礼》着内则,《春秋》载王姬。盖以夫妇为人道之造端,而妇人乃孳育化原之本,是以操调燮之术者,不可不于妇人之病为独重也。自寇宗 谓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以妇人病,四诊有所不能尽,而其所患者,多隐曲不可述。如月经胎产,至崩淋带下,俱属鄙琐,难以言示。然而妇人之病,唯兹诸症为最要。故着书者,于兹尤不可不亟讲也。
余纂辑《医学经纶》,博极群书。兼综条贯。凡杂症得一百六十有三,采摭名贤之论七千条有奇,而妇人月经诸症不与焉。诚以妇人之病,莫重于月经胎产、崩淋带下,是以别立标名,曰《女科经纶》。凡一切内外虚实寒热,各有条序,按之略方名,详治论,俾学人知所从事,其于妇人病,庶毋患治疗之倍难于男子也。司马子长称扁鹊过赵,闻邯郸贵妇人病带下,即为带下医。夫妇人病,不止于带下。而扁鹊所过,随以其名闻诸侯间。知古人留心于妇人病。盖慎且重也。今之医者,非如扁鹊遇长桑君,授上池神术。舍昔圣昔贤之论,而欲冀为洞垣之见,不其难哉。苟有志斯,其以斯编为规矩焉,绳墨焉,可也。